印尼北苏拉威西金矿地质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4
印尼矿产资源概况印尼是东盟最大的国家,陆地面积191.9万平方公里,海洋面积316万平方公里(不含专署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
金属矿主要有:铝土矿、镍矿、铁矿沙、铜、锡、金、银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和花岗岩。
锌、水银、锰、铅、白土、安山岩、石英沙、长石、白云石、高岭土、膨润土、沸石、磷酸盐、石膏等也有一定的储量。
但是由于印尼地质勘探技术落后,统计工作薄弱,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差,政府对本国的资源储备状况掌握极不完整,长期以来矿产资源主要由外国公司开发利用。
根据印尼能矿部的统计资料,其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如下:矿产资源储量和分布情况:(一)主要金属矿1、铝土矿印尼铝土矿资源储量为19亿吨,探明储量为2400万吨,主要分布在邦加岛和勿里洞岛、西加里曼丹省和廖内省。
2004年产量为133万吨,出口110万吨。
目前主要由印尼国营矿业公司PT. Aneka Tambang TBK进行铝土矿的开采工作,开采地点主要在廖内省宾淡岛和西加里曼丹省。
印尼国内对铝土矿的需求量很少,虽然印尼有铝业公司如PT. Inalum,但其通常直接从国外(如澳大利亚)进口铝材。
2、镍印尼镍矿资源储量约13亿吨,探明储量6亿吨,主要分布在马露古群岛、南苏拉威西省、东加里曼丹省和巴布亚岛。
2004年镍矿砂产量约400万吨,出口约325万吨。
目前,主要由印尼国营矿业公司PT Aneka Tambang Tbk和加拿大的PT International Nickel Indonesia(INCO)公司经营。
与铝土矿一样,由于冶炼技术和设备的缺乏,印尼国内对镍矿需求很少,对镍产品的需求则从国外进口如中国、日本和美国。
3、铁矿印尼铁矿主要分布在爪哇岛南部沿海,西苏门答腊、南加里曼丹和南苏拉威西,总储量为21亿吨,但开发利用较少。
目前,从事铁矿生产的主要有印尼国营矿业公司和印尼铁矿砂公司,年产量仅几万吨。
印尼铁矿不出口,主要满足国内需求。
库布苏北金矿3号脉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库布苏北金矿是新疆东准噶尔库布苏成矿带典型的金矿床之一,其中以3号脉最具有代表性,其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托让格库度克组,构造上主要受库普大断裂及其次一级断裂的控制,化探异常的浓集中心较高,运用钻探工程对3号脉进行控制,显示300m以下金的品位具有增高的趋势。
综上认为库布苏北金矿具有优越的找矿前景,需要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以期实现找矿突破。
标签:地质特征化探特征库布苏北金矿3号脉库普成矿带新疆东准噶尔一带金矿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石炭-二叠纪,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作用,受库普大断裂的控制作用,带内的金矿床多具有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在断裂和野马泉地块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库普成矿带的金矿成矿系统。
本为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地质工作和化探工作,总结地质特征,探讨找矿前景。
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野马泉地块南缘的火山岩浆弧区,属天山蒙古地槽褶皱系的准噶尔褶皱系之东准噶尔褶皱带中部。
沉积厚度巨大,喷发活动强烈,构造活动频繁,断裂褶皱复杂。
伴随构造活动有大量岩浆岩多次侵入,并有超基性岩浆沿大断裂带侵入。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志留纪、泥盆纪和石炭纪,以喀斯开尔索克坎大断裂为界分两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北东为阿尔曼太复向斜,南西为哈萨坟复背斜,属于库普亚成矿带。
该成矿带具有优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研究区的地层相对单一,以库布苏北断裂为界,北为泥盆系托让格库都克下亚组(D1tb),南为库布苏北群(Skp),在库普断裂以南则出露中泥盆统平顶山组地层(D2p)。
其中库布苏群构成了哈萨坟背斜的核部,为一套早期形成的硅质页岩沉积建造,具有明显的条带状。
中泥盆统平顶山组(D2p)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南部。
由一套正常浅海碎屑岩组成,以砂岩、粉砂岩和砂砾岩为主。
2.2构造矿区的大断裂主要是库布苏北断裂,其延伸方向为280°-300°,断层性质为向北倾的逆断层,倾角度在70°左右。
印度尼西亚斯任达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包久荣【摘要】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斯任达金矿区域构造上位于加里曼丹三叠系—侏罗系变质岩火山岩穹窿的西北角,该地区 NW 向线性构造发育,呈带状分布,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第三纪火山、次火山-岩浆热液活动强烈,金矿床成矿条件优越。
通过对富矿层位、控矿构造、矿体产出等特征进行分析,结合遥感、地质、物探、化探等工作,探讨了该矿床成因,为后期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104-105,108)【关键词】火山-次火山-岩浆热液活动;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作者】包久荣【作者单位】天津华北地质勘查总院【正文语种】中文斯任达金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孟嘉影县境内,通往马来西亚的国际公路从矿区通过,矿区距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约180 km,距山口羊市80 km,交通便利[1-2]。
区内金、锡、铜等矿产较丰富,著名的金矿床有Kelian、Mirah、穆罗山金矿等,该类矿床的地质综合调查研究程度较高,其研究结果对区域内相邻类似矿床的勘查找矿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斯任达金矿床与已知Kelian、Mirah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相似,具备形成大—中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的条件。
为进一步指导区内找矿工作,对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详细分析。
加里曼丹陆核北有南中国海裂堑,东有苏禄海和西里伯斯海,南东侧为望加锡海峡,南邻苏门答腊—爪洼岛弧,西为巽它陆块[3-5]。
区域上地处西太平洋构造-岩浆活动带,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之间的强烈作用活动区。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导致了一系列岛弧-海沟的弧沟系的形成,是环太平洋构造-火山-岩浆-地震活动带的一部分,即环太平洋构造-岩浆成矿带,且区域上构造发育,有SE向的卢帕Lupar构造线、默辛Mersing构造线和NNW向的巴兰Baram构造线等,为全球热液金矿床的重要产地之一。
该区同时为欧亚板块东南部解离的大陆主动边缘,中生代巽它陆核中的SUNDA地台区。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岩金矿床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岩层含金丰度值平均为1.24×10-9。
2020年 5月下 世界有色金属115地质勘探G eological prospecting1 引言Anjing Hitam 矿床位于苏门答腊岛金、银、铜和锡等矿集区内[1],探明的铅锌资源量超过750万吨,锌品位16.7%,铅品位 10.3%,银品位14g/t [2],是北苏门答腊Sidikalang 地区新近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铅锌矿床。
对其开展地质特征及研究,对指导区内进一步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2 地质背景2.1 区域地质特征Anjing Hitam 矿床位于滇缅马(Sibumasu)地体苏门答腊北部[3]。
滇缅马地体从苏门答腊经马来西亚西半岛、泰国中东部、缅甸,进入滇西,系冈瓦纳超大陆的一部分,与澳大利亚西北部相连[4]。
二叠纪时期,新特提斯洋形成,因裂谷作用[5],滇缅马地体从冈瓦纳超大陆北缘分离[6],形成了被动陆缘复理石及上覆海相沉积岩。
至中生代,随着新特提斯洋的扩张,滇缅马地体北移,与印支和华南地体(印支期造山运动)拼合成一体,形成了复杂的造山和陆陆碰撞过程,并在苏门答腊岛上形成Woyla 缝合带[3]。
古新世,由于印度板块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斜向俯冲于滇缅马地体之下,一直持续至今。
据印尼区域填图资料,Sidikalang 地区主要出露石炭纪-二叠纪巴奴里(Tapanuli)群,下部为克鲁伊特组(Kluet 组,碎屑岩为主),上部为Alas 组(块状碳酸盐为主)。
这些古生代岩石,经受了变形与弱变质作用,并遭受到了火成杂岩的侵入作用。
其上,几乎整体被以中苏门印尼北苏门答腊岛Anjing Hitam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谢剑峰(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7)摘 要:Anjing Hitam 铅锌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是新近发现的一座大型铅锌矿床。
铅锌矿体呈层状赋存于石炭—二叠纪上伦组塔巴奴里群Kluet组中段页岩中,并被后期热液叠加改造,为沉积-改造型矿床。
关键词:北苏门答腊;Anjing Hitam 铅锌矿床;地质特征中图分类号:P618.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10-011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jing Hitam lead-zinc deposit in North Sumatra, IndonesiaXIE Jian-feng(Hunan Institute of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hangsha, Hunan, 410007)Abstract :Anjing Hitam lead-zinc depos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large deposit located in northern Sumatra, Indonesia. The lead-zinc ore bodies occur stratiform in the middle shale of the Kluet formation of the Tapanuli group, carboniferous- Permian. The orebody was transformed by 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in the later period and became a sedimentation-remold deposit.Key words :north Sumatra;Anjing Hitam lead-zinc deposit;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图1. 苏门答腊区域地质图(据Huang et al.修编, 2019). 苏门答腊断裂带(SFZ), 明打威群岛断裂带 Fault Zone (MFZ), 西安达曼群岛断层(WAF)收稿时间:2020-05作者简介:谢剑峰,生于1984年,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矿床学。
2016 NO.01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苏拉威西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面积17.46万km 2,呈K字型展布,是印尼红土镍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该岛的红土镍矿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比较著名的找矿远景区有北科纳威县的Langgikima、Lasolo,莫罗瓦利县的Kolonodale、Tontowea以及科拉卡县的Pomalaa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金属镍资源需求与日俱增,国内众多地勘单位和企业陆续进入印尼苏拉威西岛开展红土型镍矿的勘查与开发工作,例如:云南有色地质局308队[1]、河北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华东有色地质局805队[2]等。
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响应国家矿产资源勘查“走出去”战略号召,积极开拓东南亚国家优势矿种勘查市场,目前红土型镍矿及铅锌多金属矿项目遍及苏拉威西、加里曼丹及西爪哇等地。
该文以东南苏拉威西省科拉卡县Pomalaa IUP159矿床为例,分析该类矿床的风化壳垂向分带特征,以期指导该地区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
1 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印度尼西亚东南苏拉威西省科拉卡县(Kolaka)的波马拉镇(Pomalaa)辖区(如图1),大地构造位置为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汇聚作用形成的蛇绿岩带上[3],自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非常活跃,为红土型镍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①通讯作者:车林睿(1989,1—),男,汉,河南南召人,硕士,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有色金属矿产勘查和成矿机理研究,E-mail:***************。
DOI:10.16661/ki.1672-3791.2016.01.135印尼PomalaaIUP159红土型镍矿风化壳特征及找矿方向①刘利茂 车林睿*(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摘 要: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产出一系列规模大、品位富、易开采的红土型镍矿床。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对蛇绿岩、红土型镍矿规模的控制
杨明德;杨玉华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15(029)006
【摘要】三大巨形板块碰撞汇聚带控制了班达海左行旋卷构造带,地幔对流、推—拉模式驱动板块运动,形成左行平移断裂,诱发本区海陆构造格局.早期引张软流圈地幔超基性岩浆沿洋中脊上拱,晚期挤压推覆到火山岛弧边缘部位.蛇绿岩沿两个“K”字形岛展布,不同的构造尺度控制了蛇绿岩的时、空、类型、规模及红土型镍矿的
分布,以白垩系蛇绿岩控制的红土型镍矿规模最大.
【总页数】5页(P722-725,739)
【作者】杨明德;杨玉华
【作者单位】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云南省有
色地质局308队,云南个旧 66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63
【相关文献】
1.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红土型镍矿的成矿地质规律研究 [J], 张映旭;杨玉华;杜金全;廖航
2.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某红土型镍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J], 赖木收;马毅敏;
林斌
3.印尼苏拉威西岛Kolocedale地区红土型镍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J], 姚仲伟;邵敏
4.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Aresa地区红土型镍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 [J], 高树起
5.印度尼西亚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探——以苏拉威西岛Deluck矿床为例 [J], 高树起;刘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印尼矿产资源分布概况字体:大中小发表日期:2007-10-16 15:45 评论:1 点击:3432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
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
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陆地面积1904443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54716公里,人口2.4亿(2007年初)。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338.2万亿盾(按1美元兑换9167印尼盾折算,约合3641.5亿美元),同比增长5.5%。
通货膨胀率6.6%。
公开失业率达10.3%。
一、矿产资源印尼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镍、锡、铅、铜、金、银、铬、铝土矿、硫和高岭土等(表1)。
此外,还有锰、铀、长石、大理石、花岗岩、石英砂、粘土、白云石等。
1.石油2006年统计,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5.89亿吨。
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
几乎全部赋存在第三纪地层中。
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 Duri, 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的Cinta 和 Rama, 油田、东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 和 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 和Arimbi,油田等。
2.天然气2006年统计,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储量为27688.36亿立方米。
印尼大部分天然气资源位于北苏门答腊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气田、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气田、东爪哇Kangean 海洋区块、巴布亚的一些区块。
3.煤印尼煤炭储量为67 亿吨,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西部和南部以及加里曼丹东部和南部,在巴布亚和苏拉威西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印尼的煤几乎都赋存在第三纪地层中。
4.锡印尼锡储量46万吨。
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东海岸外的廖内群岛,特别是邦加岛、勿里洞岛和新格乌,与我国滇西锡矿和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同属一个锡成矿带。
该矿带长达2500公里以上,其中印尼境内锡矿带长约750公里。
1997年第4期 矿产与地质第11卷1997年8月M I NER AL R ESO U R CES A N D G EO L O GY总第60期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LOGAS 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冯连顺(广东有色地质矿产研究所,广州510080)摘 要 印度尼西亚砂金资源丰富。
LO GA S 金矿床是印尼重要砂金矿床之一。
它位于苏门答腊金银溅金属成矿带的宽坦河流域的准平原化河谷堆积地带。
砂金矿受水系,中低山地形地貌格局和金物质来源的控制,赋存在特定的Q at 河流阶地和Q tpu 层位砂砾层中,层位稳定,矿床埋深5~12m ,砂金品位0.131~0.235g /m 3。
关键词 砂金矿床,地质特征,地貌,层位,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金矿资源丰富,金矿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溅金属成矿带、加里曼丹金成矿带,即板块过渡带和地台区。
Log as 金矿是个重要的砂金矿田,由多个矿区组成。
1 砂金矿床自然地理环境及开发历史Logas 砂金矿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廖内省Ihnlus 县Singne 区Log as 村。
矿区处于60~200m 低丘陵地带,山脊间谷溪树枝状流入Kampar kir 和Lndaiag ilil ;气候属热带气候,2~9月为雨季,降雨量1~18m m ,气温19.8~34.8℃,湿度57%~99%,有利砂金矿床的形成。
据记载,早在30年代,荷兰公司就曾在该地区采金,据BENGKALIS 公司在塞基奇河支流采金1060kg 、铂2.564kg (1942年~1945年)。
1954年后印尼政府组织开采。
1989年Log as 矿属美利高公司全权拥用,组织对878、765、868、870等区段勘探和生产,取得一定效益。
2 区域地质(1)该区域位于印度板块俯冲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的过渡带,于苏门答腊岛的中部区域。
一级构造属中生代巽他陆核,其源南半球古大陆分裂北移的产物。
二级构造,则属巽他新生代2321996年5月10日收稿。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地区新生代盆地烃源岩特征袭著纲;胡孝林;方勇;张科;管红;程岳宏【摘要】利用钻井资料,在地层分析和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结合油样、油苗、岩芯和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对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地区新生代盆地烃源岩发育时代、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苏拉威西地区新生代盆地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是古新统-始新统,普遍含煤或碳质泥岩,有机质类型为偏腐殖型,有机质丰度中等-好,具备油气兼生的能力;古新统-始新统烃源岩沉积相带为河流-沼泽相和潮坪-潟湖相,主要残存于裂谷期断层控制的坳陷内,主体部位烃源岩热演化已进入成熟-过成熟阶段,具备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充足烃类的能力.%Based on the drilling data, strata and sedimentary facies, combined with the geochemical analysis of oil sample, seepage, core and outcrop, the development era,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source rocks in Sulawesi region, Indonesia we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of Cenozoic basins in Sulawesi region develop in Paleocene-Eocene, and generally contain coal or carbonaceous mudstones;the organic matter is partial humic with medium-good abundance, so that the source rocks have the ability to generate hydrocarbon;the sedimentary facies of Paleocene-Eocene source rocks is fluvial-swamp and flat-lagoon;the source rocks remain in the sags controlled by faults at rift stage;the thermal evolution of source rocks in the main parts is at the mature-overmature stage, so that the source rocks have the ability to provide sufficient hydrocarbon for the forming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39)002【总页数】8页(P267-274)【关键词】烃源岩;地球化学;生物标志物;沉积环境;古近系;新生代盆地;苏拉威西;印度尼西亚【作者】袭著纲;胡孝林;方勇;张科;管红;程岳宏【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 1000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TE121苏拉威西地区位于印度尼西亚中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巽他陆块、澳大利亚板块微陆块群、西里伯斯海微板块交汇处,构造运动活跃。
印度尼西亚加鲁特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问娣;邱仁轩;彭召强;乔雪锋【摘要】印度尼西亚加鲁特地区位于火山岛弧带上已发现2处有一定规模的破碎带高硫石英脉型金矿床.通过对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控矿地质条件分析,对矿床成因、找矿远景及找矿潜力进行了初步探索,得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低硫型Au-Ag矿床、高硫型Cu-Au矿床和斑岩型Cu-Au矿床的条件,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36)001【总页数】7页(P86-92)【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加鲁特【作者】问娣;邱仁轩;彭召强;乔雪锋【作者单位】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五大队,四川彭山 620860;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五大队,四川彭山 620860;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五大队,四川彭山620860;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五大队,四川彭山 6208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加鲁特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岛省万隆市136°方向49km处,该区火山活动频繁而强烈,地热资源丰富,80年代初建立地热站,开发有高压沸泉、高中低档温泉度假山庄。
但是地质工作极其薄弱,目前仅有澳大利亚、韩国和中国在该区进行过金矿点地质调查工作,矿业几乎空白。
2015年,笔者通过对该区已知金矿点路线地质调查、老硐采样分析,发现有2个具有一定规模金矿化带及其金矿体。
通过对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地质构造演化历史、控矿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低硫型Au-Ag矿床、高硫型Cu-Au矿床和斑岩型Cu-Au矿床的条件,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该区处于欧亚大陆与印度洋板块俯冲及碰撞带、爪哇岛—东帝汶近东西向中—新生代火山岛弧区。
其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侵入作用和火山—次火山作用有关,成矿类型有中酸性花岗岩类侵入接触交代型、矽卡岩型;与中酸性火山热液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脉状充填—交代型。
巴都希贾乌铜金矿床(Batu Hijau),是巽他-班达岛弧唯一的斑岩型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努沙登加拉省松巴岛西南部[1-3],中心地理坐标为南纬08°57′55″,东经116°52′21″。
该矿床是一个世界级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发现于1990年,目前所控制的矿石储量为914Mt,平均含铜0.525wt%,平均含金0.403μg/g[4]。
矿体主体赋存于英云闪长岩复式侵入体及闪长岩和变质的火山岩围岩中,由钻孔控制的距地表650m范围内的矿体形体为一个简单的圆柱状或者圆锥状,平面形态的直径约为600m。
1区域地质背景印度尼西亚超过90%的铜金资源产于六大新doi:10.3969/j.issn.1007-3701.2019.01.006印度尼西亚巴都希贾乌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特征胡鹏,张海坤,程湘HU Peng,ZHANG Hai-Kun,CHENG Xiang(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武汉430205)(Wuhan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nvey(Central South China Innovation Center for Geosciences),Wuhan430205,Hubei,China)摘要:巴都希贾乌铜金矿是坐落在印度尼西亚松巴岛西南部的世界级的斑岩型铜金矿床,产于岛弧环境。
从容矿岩石、矿化、蚀变、成矿流体等方面分析总结了该矿床的基本特征。
矿床在岩浆组合、空间形态和矿化及围岩蚀变特征上均体现出了明确的斑岩型矿床的特征;矿区围岩蚀变可划分为四个阶段,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第一阶段的黑云母化;成矿流体为相对低温高盐度的流体,且具有由深到浅石盐溶解温度升高的趋势。
关键词:成矿特征;巴都希贾乌斑岩铜金矿;岛弧环境中图分类号:P618.41;P618.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701(2019)01-0061-07 Hu P,Zhang H K and Cheng X.The Batu Hijau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Indonesia.,2019,35(1):61-67.Abstract:Batu Hijau is a world-class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Songba Is⁃land,Indonesia.It occurs in island arc environment.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in terms of host rocks,mineralization,alteration and ore-forming fluids.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rphyry deposits are clearly reflected in magmatic assemblage,spatial morphology,mineralization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The wall rock alter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and the first stage of biotiti⁃zation is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mineralization.The ore-forming fluid is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and high salinity fluid,and has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the dissolution temperature from deep to shallow salt.Key words: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Batu Hijau porphyry Cu-Au deposit;Island arc environment收稿日期:2018-12-14;修回日期:2019-2-24;责任编辑:董好刚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埃及及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资助(121201009000172708,DD20160109)资助第一作者:胡鹏(1984—),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境外地质调查研究工作,E-mail:157521303@2019年华南地质与矿产近纪岩浆弧,分别被命名为巽他-班达(Sunda-Ban ⁃da )、亚齐(Aceh )、中加里曼丹(Central Kaliman ⁃tan ),苏拉威西-东棉兰老岛(Sulawesi-East Min ⁃danao )、哈马黑拉(Halmahera )和中伊里安查亚(Medial Irian Jaya )[5-9]。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及其对蛇绿岩、红土型镍矿规模的控制杨明德;杨玉华【摘要】三大巨形板块碰撞汇聚带控制了班达海左行旋卷构造带,地幔对流、推—拉模式驱动板块运动,形成左行平移断裂,诱发本区海陆构造格局.早期引张软流圈地幔超基性岩浆沿洋中脊上拱,晚期挤压推覆到火山岛弧边缘部位.蛇绿岩沿两个“K”字形岛展布,不同的构造尺度控制了蛇绿岩的时、空、类型、规模及红土型镍矿的分布,以白垩系蛇绿岩控制的红土型镍矿规模最大.【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5页(P722-725,739)【关键词】苏拉威西;板块;旋卷构造;白垩系;蛇绿岩;矿床规模【作者】杨明德;杨玉华【作者单位】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桂林541004;云南省有色地质局308队,云南个旧 66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631 地质概况本区蛇绿岩带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古特提斯成矿域交汇部位,欧亚、印度洋-澳大利亚、太平洋三大巨形板块碰撞汇聚带的菲律宾-苏拉威西岛-伊里安查亚火山岛弧带上,班达海左行旋卷构造带北部(图1)。
受构造作用影响,区内志留系至第三系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发育,其主要岩性为蛇纹石化橄榄岩、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辉长岩等,是红土型镍矿的的成矿母岩。
图1 主要构造控制的蛇绿岩带Fig.1 Ophiolite belt controlled by the main structure 1—俯冲带 2—走滑断层 3—蛇绿岩带 4—“K”字型蛇绿岩带旋转轴部的复式背斜控制了蛇绿岩带的“K”字形分布,蛇绿岩由NW转NE至近EW向展布,规模由大变小,时间由新到老,地形起伏由简单到复杂,红土型镍矿规模由大变小,矿石品位变富,金属矿种由少变多。
2 区域构造及力学成因2.1 区域构造本区蛇绿岩产于太平洋板块近SN向马里亚纳弧形俯冲带、欧亚板块近EW向瓜哇弧形俯冲带与澳大利亚板块NWW向加罗林海弧形俯冲带结合部构成的三联点构造内的班达海左行旋卷构造带北部。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蛇绿岩带分布、成因及对红土型镍矿规模的控制【摘要】本文对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蛇绿岩带分布、成因及对红土型镍矿规模的控制进行了一些简要阐述及分析,为今后该区域的红土型镍矿提供了一些找矿理论。
【关键词】蛇绿岩:分布;成因;控制1.区域地质背景该区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域与古特提斯成矿域交汇部位,区域上地处北西西向地幔上涌带、各层次薄弱带和地幔块体(蛇绿岩)弯曲旋转的结合区,具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形成了极其有利的成矿条件,产生引人注目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众多的大型-超大型红土型镍矿“脱颖而出”,成为镍等多金属矿产的“群英荟萃”之地。
2.蛇绿岩本区蛇绿岩属于菲律宾—苏拉威西—伊里安查亚岛弧火山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分布于“K”字形的苏拉威西岛、北马露姑群岛和鸟头半岛。
2.1蛇绿岩底部的超基性岩剖面上从下到上由镁质超镁铁质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等)、堆积杂岩(橄榄石堆积岩、单辉橄榄岩和斜长石堆积岩)、基性席状岩墙(辉绿岩、辉绿玢岩)、枕状及块状熔岩(玄武岩)和放射硅质岩、碳酸盐和细碎屑岩组成。
纯橄榄岩、蛇纹石化橄榄岩和方辉橄榄等是红土型镍矿形成的物质基础。
辉橄岩是矿区的主要岩石类型,是风化壳型氧化镍-硅酸镍矿床的主要成矿母岩,分布十分广泛。
2.2.蛇纹岩有一部分蛇纹岩系火山岩地区富镁质超基性岩(MgO/FeO=6.5-14)经热液变质作用而形成的蚀变岩石,原岩是橄榄岩。
蛇纹岩一般呈暗灰绿色、绿色或黄绿色,风化后呈灰色。
质软,具滑感。
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带状或角砾状构造。
3.拉威西白垩系蛇绿岩带苏拉威西岛位于澳大利亚板块北侧,处于印度一太平洋海沟岛弧带的东端,受大规模构造岩体和逆冲断层分割,苏拉威西岛分为西苏拉威西第三纪火山岩浆弧、中苏拉威西变质岩带、东苏拉威西蛇绿岩带以及大陆残块增生带。
蛇绿岩产于苏拉威西K”字形岛屿白垩系地层中,呈弧形展布,受弧形构造带控制。
印尼北苏拉威西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池祥成[摘要]BLD金矿产于西环太平洋岛弧带中段新生代火山岩岛弧环境。
金矿化产出在浅火山岩系列的中酸性岩脉内、外接触带之断裂破碎带中,并受断裂破碎带控制;控矿断裂为近东西-北东向断层;矿化蚀变为一套碧玉和玉髓状硅化、绢云母、绿泥石、黄铁矿等低温系列组合;矿石构造以细脉状、细粒浸染状为主,属低硫型矿石。
成矿类型初步判断为火山岛弧浅成低温热液(中低硫化物型)金矿床。
调查发现多个有一定规模的矿化带和矿体,展示出良好的成矿远景,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BLD金矿;断裂破碎带;蚀变组合;找矿潜力BLD金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拉威西岛中段南部的近海岸。
其大地构造环境属于新生代火山岛弧,区域内有丰富的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金属矿产,目前已发现有塔帕达(Tapataa)、尚盖卡奔克(Sungai Cabang Kiri) 等多个斑岩型Cu-Au矿床,该系列矿床产在波里奥乎多闪长(杂)岩体早期相(Tmb)的闪长杂岩中及近岩体围岩中,规模为铜15-107万吨,金8-73吨,矿石品位Cu 0.43-0.77%,Au 0.39-0.58×10-6。
自19世纪荷兰人开始,至今仍有民采,但系统地质工作尚无记载。
2012年初笔者对BLD一带的金矿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分散流扫面、路线地质、老硐调查、采样分析、遥感解译等工作,初步揭示BLD金矿具有火山岛弧浅成低温热液(中低硫化物型)金矿床的成因特征,工业类型应属与火山岩有关的蚀变破碎带金矿。
调查中发现了多个有一定规模的金矿化带和矿体,展示出良好的成矿远景,初步认为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1 地质背景苏拉威西岛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岩带之新生代火山岩岛弧带,处于亚洲板块东南缘多岛弧盆系。
多岛弧盆系主要是在新生代由菲律宾海、印度洋以及亚洲三大岩石圈板块汇聚而形成的(图1)。
区域矿产属于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带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成矿带交汇部位的铜金锡镍铁铝钾找矿靶区。
据印尼1∶25万Tilamuta幅区域地质图:区域地层时代为新生界,最老为古近系古新统,由玄武岩、细碧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与杂岩砂、粉砂岩、灰岩及低级变质岩组成。
其上假整合或角度不整合渐新统的安山质粗火山碎屑岩、凝灰岩、安山质-基性熔岩。
最新的为第四系全新统的陆相至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
区域岩浆岩活动与岛弧演化有关,可划分出不成熟和成熟岛弧两个时期四个阶段。
古近纪古新世不成熟岛弧期为玄武质熔岩和辉长岩、细粒辉长岩和辉绿岩,仅有一个阶段;新近纪成熟岛弧期为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矿区范围的侵入岩为第二阶段的中新世岩浆。
岩浆岩活动有喷出式与侵入式:火山岩有安山质粗火山碎屑岩与安山质熔岩;侵入岩有以复式岩体形式产出的岩基、岩株,岩性为中酸性的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组合。
岛弧区构造主要定型于新近纪上新世至第四纪更新世早期,是印度洋板块往北俯冲形成的东西向岛弧构造体系。
主要地质构造有东西向宽缓褶皱和逆冲断层,北西、北北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两组挤压走滑断层。
早期北西、北北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着中酸性侵入岩体、岩脉的分布。
2005年进行了区域重力测量,圈出了6-7处布格高值异常和1处低值异常,异常报告解译为:高值异常代表火山中心和火山口露头,低值异常围绕Isimu 和 Marisa的温泉,推断是由火山作用引起的地热泉活动造成。
矿区位于低值异常区北段及其梯度带上。
矿区东部40-70 km距离范围,已发现有塔帕达(Tapataa)、尚盖卡奔卡(Sungai Cabang Kiri)等4个成型的斑岩型Cu-Au矿床,斑岩型Cu-Au矿系产在波里奥乎多闪长(杂)岩体早期相(Tmb)的闪长杂岩中及近岩体围岩中,矿床规模较大。
2 地质特征2.1 矿区地质特征2.1.1地层为二套火山沉积岩系:其中下伏地层丁俄门布组(Tcot)岩性组合为玄武岩、细碧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杂砂岩、粉砂岩、绿色砂岩、红色灰岩、灰色灰岩和低级变质岩互层。
上覆于丁俄门布组的为平噢古火山岩(TQpv),岩性组合为集块岩、凝灰岩、安山质-基性熔岩系列。
2.1.2 构造矿区地处在印尼苏拉威西岛弧的北部,区域构造线呈东西向,主要为一宽缓背斜,其核部出露古新统丁俄门布组(Tcot)地层,翼部为渐新统平噢古火山岩(TQpv)。
区域内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北北西向与北东、北北东向四个方向,野外观察认为,应属两期次的近南北向挤压产生的二组四向相配套的(扭、张、压)应力面。
矿区主要断层简述FA1:位于矿区西北部,长3.5km。
压扭性断层,主断面呈平直或舒缓波状,倾向330°-350°,倾角50°-68°。
断面附近岩石破碎程度高,具碎斑-碎粒岩化,局部达糜棱岩化,破碎宽度3-20m。
1号矿化带位于该破碎带中。
FA2:于矿区西北呈北东东方向延伸,出露长约5km。
压扭性断层,倾向110°-140°,局部反倾,倾角65°-80°,断层破碎带宽2-10m,岩石破碎程度较高,具碎斑-碎粒岩化,局部达糜棱岩化。
2号矿化带位于该破碎带。
F A4:从矿区西南部向北东方向延伸,在北部与FA2呈锐角相交,出露长大于6 km。
压扭性断层,320°-340°,倾角45°-80°,断层破碎带宽2-10m,岩石破碎程度较高,具碎斑-碎粒岩化,细碧岩化。
3号矿化带及6号矿化带位于该破碎带。
2.1.3 岩浆岩侵入相的波里奥乎多闪长(杂)岩体(Tmbo),属于新近纪花岗岩类岩浆活动的第二阶段(中期)产物。
岩体的主体呈北东向带状分布于南部,宽约1~3km,面积约25km2。
时代为中新世,岩性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斑岩等中酸性复杂组合。
岩体外围大量分布有呈岩瘤、岩墙、脉状等形态产出的岩脉,一般宽20-100m,长大于数百米(图2)。
2.2 地球化学特征实地调查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取样,圈出了多个水系沉积物异常,为判断矿区成矿环境及远景潜力提供了依据。
以Au≥15ppb作为异常场,共圈定分散流Au异常4个,分布于矿区西部、东北部和北部(图3)。
各异常面积2.3-9.7km2,与As、Sb异常套合良好。
另圈出了Ag、Cu、Pb、Zn、Mo异常,与Au有一定的套合。
异常明显与北东向断裂和中酸性岩脉有相伴关系,各异常内均发现了金矿化带,部分矿化带内仅检查已发现矿体。
2.3 矿化带及矿体特征通过取样分析,确定矿化带6个。
矿化带展布于矿区西部、东部和北部,沿近东西向逆冲断层和北东向挤压走滑断层(FA1-FA6)断续分布。
其中西部和北部的矿化带已圈出矿体。
2.3.1 Au1矿化带矿化带展布受近东西向的压扭性断层控制,经调查延展长大于2 km。
该矿化带可圈出矿体1个,矿体受东西向的压扭性断裂控制,主断面或平直、或舒缓波状,倾向330°-350°,倾角50°-68°。
矿体(推断)长(大于)600m,宽度1.5-4.5m,出露高程90-320m,倾向采深大于50m,矿石品位Au 1.39×10-6-33.1×10-6,Ag 6.1×10-6-63.1×10-6 。
矿化岩石为花岗闪长岩、碧玉岩、凝灰岩,岩石破碎程度较高,普遍具角砾岩化、多具碎斑-碎粒岩化,局部达糜棱岩化。
主要蚀变为碧玉和玉髓状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高岭土化、黄铁矿化,次为方解石、绿帘石。
矿化系金—硫化物类型,但金属硫化物的含量变化较大,一般2-5%,少部分可达10-15%,主要是黄铁矿,次为方铅矿、闪锌矿,个别见毒砂、铜蓝等。
金的矿化富集程度与金属硫化物含量、种类的多寡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室内分析结果显示其相关性不高,野外现场观察与玉髓状硅化密切。
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的粒状为主,构造以细脉状、细粒浸染状、角砾状居多。
现场选矿可见矿石中金为自然金,呈粒状、片状、树枝状。
金与银的含量成正相关性,金品位越高者,银的品位亦越高。
2.3.2 Au6矿化带矿化带长1100m,呈北东展布,倾向北西320°-340°,倾角45°-80°,矿化带宽2-10m。
在破碎带中发育北东、北西两组节理,黄铁矿浸染状、脉状充填于节理中。
在该破碎带中可圈出一个矿体,受北西向的压扭性为主的断层破碎带控制,矿体(推断)长约400m,宽度3.5-4m,出露高程450-600 m,沿矿体倾向采深20-100m。
矿石品位Au 8.4×10-6-20.1×10-6,Ag 36×10-6-191×10-6。
控矿断裂主断面呈平直或舒缓波状,其两侧岩石破碎程度高,具碎斑-碎粒岩化,局部达糜棱岩化。
矿化岩石为花岗闪长岩、凝灰岩,属低硫型矿石。
主要蚀变为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
现场多处见有古地热系统活动的痕迹,可发现发育的硅质泉华、蛋白石、高岭石等转石。
3 控矿地质条件初步认识3.1 围岩条件含矿及矿化围岩为丁俄门布组的细碧岩、安山岩、火山角砾岩,平噢古组的凝灰岩、火山熔岩,波里奥乎多侵入岩系的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等。
矿化对岩性的选择不明显,而与火山岩相伴的断裂构造对岩石的改造关系密切。
3.2 构造条件目前发现的所有蚀变矿化带均产出于断裂破碎带中,控制蚀变和矿化的断裂破碎带均为近东西向-北东向断层。
野外观测和室内解译认为,该组断层属于区域性的应力面,总体具有层间断裂特征,具体显示为压扭、扭张等复杂性质,有明显的构造角砾岩带,已揭示的破碎带宽度2-10m,延展规模1.5-13km。
控矿断裂在区域上迹象较为明显,延展较稳定。
破碎带主要表现为角砾岩带,岩石构造压碎程度以碎斑-碎裂岩化为主,次为碎粒岩化,局部达糜棱岩化。
断裂构造发育的部位,蚀变和矿化也较强,有高品位的富矿囊存在。
3.3 岩浆岩条件矿化与受断裂构造改造的火山岩关系十分密切。
蚀变矿化带与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及波里奥乎多侵入岩形影相伴。
岩脉多侵位于断裂带中,岩体和岩脉的展布方向也大致与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同向。
矿化的岩浆岩多为浅成的中酸性斑(玢)岩类。
4 找矿潜力评价通过工作在该区划出3个明显的矿化聚集区,即东部矿化区、北部矿化区、西部矿化区。
除东部矿化区尚未取样获得矿体外,北部矿化区、西部矿化区均采样确定有一定厚度和延展规模的矿化带,大部分矿化带内已发现存在矿体。
三个区域都有明显的分散流化探元素组合异常,异常规模2.3-9.7km2;其中Au与As、Sb异常套和较好,有明显的相关性;Au与Ag、Zn、Cu异常有一定的相关性。
异常峰值高、连续性较好,判断为矿致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