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办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与菁英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民办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与菁英教育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实施“精英教育”的确容易遭到多数人的谴责,因为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谁都不愿被刨除在“精英”之外而享受一般的教育。然而对于刚刚在国内兴起,生存条件还相当不成熟的民办学校来说,培养精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和选择。

一、创造精英的必要性

自1997年国家《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颁布后,各地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掀起了发展民办教育的热潮,民办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民办学校所面临的困境也是毋庸置疑的。“精英教育”是因为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培养少数“社会精英人物”的教育现象,意味着比大众化教育有着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这也意味着更大的经费投入。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公平的,但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又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才能使民办教育在短期内走出低谷,奔向美好的前程呢?唯一的“法宝”就是通过培养“精英”来打造品牌。为什么哈佛大学能够闻名于世界?就是因为它曾培养出六个美国总统、36个诺贝尔奖得奖人。之后再通过“品牌效应”获得公众对民办学校的认可,从而获得大量的生员以继续发展和壮大民办教育。

二、学校培育“菁英”的重要性

现代世界评鉴一个社会的竞争力,往往是以该社会的人才素质为指标,人才是体现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精英教育”的含义是因材施教,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找到平衡点。“精英”不能以多少人读大学来定义,而是行行出状元,即创造机遇,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才干。为了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诠释其新的含义,我想在此引用上海特级校长唐盛昌先生所提出的一个词语,即“菁英”。“菁”,是草木茂盛的意思。“菁英教育”不再把某个少数的群体当成是培养对象,而是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成为精英的可能性。

按照经济学等价交换的观点来看,光看到学校有别的孩子成为“精英”还是远远不够的,而更重要的是“我”的孩子是否能有更好的发展。现代教育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当前教育界公认的理论。只有学生认识到了自己是发展的主体,而且也具备了自我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成为精英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作为教育者,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事中发现

其潜在的“超能量”,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性、专长、私人空间、选择,挖掘他们最大的潜能,在打造“精英”的同时也不忘培养“菁英”,这样才能使民办学校得以长期的生存和最好的发展。

三、学校培养“精英”具有的优势

民办学校多采用寄宿制,由于孩子们离开父母过住宿生活,断绝了父母的娇生惯养,使孩子们远离城市与大人们的“不良习惯”。生活习惯就会变得很有规律,孩子们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教职员工的指导下接受人品教育。寄宿学校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采用24小时(全天候封闭式)体制进行精英教育。寄宿学校人才辈出,而且涉及各个领域。

当然,民办学校在培养“精英”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如民办学校比较封闭,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不多,师资流动性大,教育经费不足等都需要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