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传统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1008.00 KB
- 文档页数:23
修订相应衡量指标科学界定通胀概念对2010年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的争论,目前国内学术界众说纷纭。
不同的人从自己所理解的通货膨胀概念与衡量指标出发,因而出现不同的结论。
而国内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和认知主要基于两种理论,一种是马克思的通货膨胀理论,另外一种是西方经济学的通货膨胀理论。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货币(纸币)发行量过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因此,我国应在借鉴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家的通货膨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的具体运行情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理论来指导中国经济实践则责无旁贷。
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上正本清源,从而在实践中有的放矢。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从世界各国的实际做法看,主要采取三个衡量指标: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零售物价指数(RPI)。
我国主要依据CPI的变化来衡量通货膨胀。
而问题在于,我国CPI 指标的设计存在缺陷,并不能真正反映当今中国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通货膨胀实情。
我国的CPI统计,大体上还是沿用1992年确定的八大基本分类,食品权重约为33.6%,烟酒及用品为5%,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为4%,衣着为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为11%,交通和通信为9%,居住为1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4.5%。
在居住类指标中只考虑了租房价格,而不是商品房销售价格,而把商品房的购买算作投资,故而CPI对房价的波动是极其不敏感的,即使房价翻5倍,只要房租价格不涨,CPI 就反映不出来的。
在1992年以前,我国城市居民一般能分派到国家或单位的福利住房,因此居住类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比重几乎忽略不计。
所以,居住所占的比重为13.6%是比较合理的。
但在住房需求和开支成为居民最重要需求和支出的今天,再沿袭传统的CPI权数设计来判断通货膨胀已显得不合时宜,容易使通胀管理的方向发生错位。
目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鸡鸭肉和牛肉所占的比例在不断提高,消费猪肉的比重在逐步降低。
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通货膨胀”这个词。
但你真的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吗?以及如何去衡量它呢?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指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想象一下,市场上的钱突然变多了,而商品的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那么同样的商品就需要更多的钱才能买到,这就导致了物价的上涨。
通货膨胀的出现会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影响。
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购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需要花费更多的钱,生活成本增加。
对于企业而言,可能会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压力。
对于整个经济体系,通货膨胀如果失控,可能会引发经济的不稳定和社会的动荡。
那么,我们如何来度量通货膨胀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些专门的指标和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度量指标是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它是通过监测一篮子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来计算的。
这一篮子商品和服务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食品、衣物、住房、交通、医疗等等。
统计部门会定期收集这些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并与基期的价格进行比较,计算出价格的涨幅。
CPI 的上涨幅度就反映了通货膨胀的程度。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也是一个重要的度量指标。
PPI 主要衡量的是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价格变化。
它反映了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对于预测未来的消费价格走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因为生产者的成本变化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后传递到消费者身上,从而影响消费价格。
此外,还有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这个指标是用现价 GDP 与不变价 GDP 之比来计算的。
它涵盖了整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情况。
但由于 GDP 数据的发布相对滞后,所以在及时性上不如 CPI 和PPI 。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指标各有优缺点。
CPI 易于理解和获取,能够直接反映消费者面临的价格变化,但它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所有的商品和服务,而且容易受到短期因素的干扰。
测定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方法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更好地了解通货膨胀的情况,我们需要掌握测定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方法。
一、物价指数法物价指数法是测定通货膨胀率的常用方法。
它是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一篮子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计算出物价指数,从而反映出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物价指数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能够反映出物价总水平的变化。
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不能反映出不同商品价格变化的差异,以及不能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
二、货币供应量法货币供应量法是另一种测定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它是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出货币供应量指数,从而反映出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货币供应量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出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不能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以及不能反映出货币供应量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三、收入水平法收入水平法是另一种测定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它是通过统计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收入水平变化情况,计算出收入水平指数,从而反映出通货膨胀率的变化。
收入水平法的优点是能够反映出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变化情况,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不能反映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以及不能反映出收入水平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测定通货膨胀率的基本方法有物价指数法、货币供应量法和收入水平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测定。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通货膨胀的监测和预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
通货膨胀的重要显示指标:CPICPI,即Consumer Price Index,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服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高说明物价在上涨,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CPI指数一般一位数增长是安全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好处,两位数了就表示通货膨胀过了安全线,应该控制一下了。
三位数增长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而通货膨胀的定义虽仍在争论,我翻了翻珍藏的电子版《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其定义是“物价水平持续上帐的一种过程,或者从同等意义上说,货币不断编制的一种过程”。
通货膨胀是一个过程,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
人类有市场交易、有价格系统、有货币的历史,同时也是通货膨胀的历史。
有时候,政府不停地发行纸币,其实就是一种通货膨胀税,不断地从老百姓手中掠夺财富。
典型地如国民党政府1948-1949年,以及德国1930年代初魏玛共和国时期。
高中的时候,看到历史课本上一副图片,一个小孩坐在一大堆纸币上玩,说不定这堆钱还买不来一个玩具。
而中国解放前黑夜中,走三条马路,买一盒火菜价格都要跳三跳。
俄罗斯和拉美的阿根廷,在上个世纪末,好像也发生过所谓的奔腾式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具有收入分配效应。
如人们所比喻的,它既是个江洋大盗,又是个慷慨的施舍者。
它一出现就不声不响地从所有人手中窃取财富。
它又对债务人、不动产所有者的赠予财富。
通货膨胀一发生,人们手中的货币就贬值了,相对应的购买力急剧下降,默无声息中损失了财富。
而对于欠钱的人来说,如果没有附加的可变利率,那么债权人手中的财富转入了他的手中。
等到通货膨胀发生,政府就无能为力了,所以要未雨绸缪。
CPI就成了重要的指示器。
当然不能单单看CPI还要看P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CPI以及质疑早期人们就是通过主要消费品的价格抽样来编制CPI指数的。
中国20多年前开始使用CPI。
即选择一组有代表性的商品或服务项目(商品篮子),通过对这些代表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幅度及其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出价格指数。
一、什么是通货膨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当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发行纸币要以贵金属作后盾,因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增加并不能代表国家财富的增加。
西方经济学家: 物价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家:太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
一般认同的是:通货膨胀是指由于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过多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总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
所谓一般商品与劳务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包涵着下列三层内容:其一,所有商品与劳务价格总水平呈上升趋势;其二,这种物价总水平呈持续上涨状态,而不是仅指一两个月的物价上升,通常以年为通货膨胀的计量时间单位;其三,这种持续上涨状态包括公开的及各种隐蔽的不同形式。
现代货币理论还表明,货币供应量的扩大,并不仅仅通过纸币发行的途径,更大程度上是通过信用的扩张与派生存款的创造这一途径来实现的。
在信用程度很高的现代经济社会中,由于通过电脑网络来实现“电子货币”的划拨转账,以及各种可开列支票的存款工具所占比重的增多,使得作为现金的纸币在货币流通中所占比重更趋缩小。
这样,即便纸币发行过多,也只构成货币供应量增加的一个部分。
二、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货膨胀的测定指标,又称“通货膨胀的度量”,指可以表达通货膨胀程度的一种相对数。
由于通货膨胀总与物价上涨相连,故通过计量物价水平的上升幅度,可以作为测定通货膨胀的指标。
在市场经济起步早的国家,通常将物价上涨率视为通货膨胀率,反映物价水平变动的相对数指标也即为物价指数。
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通常有三个:一是消费物价指数;二是批发物价指数;三是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所使用的通货膨胀测定指标是消费物价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平减物价指数,此外还有批发物价指数。
我国为了对物价变动趋势及影响的跟踪研究方便,统计部门除了定期公布社会零售物价指数外,还公布国营商业零售物价指数、集市贸易价格指数、居民生活费用物价指数及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指数等。
第十章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与类型1、通货膨胀首先是一种货币现象。
是纸币为特征的信用货币流通量过多,超过了商品经济对货币的需要量,而引起的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纸币数量过多(或信用货币数量过多)、单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这三个表现围绕一个中心,即纸币或信用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实际需要量货币要量。
2、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
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物价上涨,但并不是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A: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物价上涨不是;B: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一种经济现象,个别时期物价上升也不是,物价总水平上升是一种趋势;C: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持续、而且明显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是超出一定幅度,或一定弹性限度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3、度量通货膨胀的指标:1)消费物价指数(CPI),主要反映了与居民生活直接相关的生活费用价格水平变动趋势。
2)批发物价指数(WPI),或生产物价指数(PPI),主要反映了与生产企业周转过程中大宗、批发交易的物价水平变动趋势,对商业周期反映敏感,可度量物质生产部门设国产成本的变化,但与居民经济庭生活消费没有直接联系,也不包括劳务价格。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即按当年计算的GNP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总值。
以构成呢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为对象,即包括生活消费资料,也包括生产资料,即包括商品价格,也包括劳务价格,是能够较全面衡量一国总体物价水平变动趋势的指标,但是反映并不及时。
上述三个指标各有侧重,不同观测重点需要采用不同指标;从总体考察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指标,相互参考,互相印证,做出较为正确的判断。
4、通货膨胀类型1)按程度划分可有四类:A:“爬行式通货膨胀”(Creeping Inflation),也即“温和的通货膨胀”。
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幅度在2-3%之内,短期内无法预期,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爬行”着。
通货膨胀率怎么算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中物价上涨速度的指标。
它反映了货币价值的变动以及购买力的衰减。
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方式。
第一种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是利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PI 是测量一篮子代表性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指标。
以下是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步骤:1. 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段。
通常,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时间段为一年,但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周期。
2. 确定基期和当前期。
基期是所选时间段的开始日期,当前期是结束日期。
例如,如果选择了2020年作为时间段,那么基期可以是2020年1月,当前期可以是2020年12月。
3. 获取基期和当前期的CPI数值。
该数据通常由统计机构发布,可在其官方网站或相关报告中找到。
4. 用当前期的CPI数值减去基期的CPI数值。
得到的结果是价格变化量。
5. 将价格变化量除以基期CPI数值,并乘以100。
这样就得到了通货膨胀率的百分比。
举例来说,如果2020年1月的CPI为100,2020年12月的CPI为105,那么通货膨胀率可以计算为(105-100)/ 100 * 100 = 5%。
第二种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方法是利用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PPI衡量生产者支付的原材料和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
同样,以下是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步骤:1. 选择合适的时间段,确定基期和当前期。
2. 获取基期和当前期的PPI数值。
3. 用当前期的PPI数值减去基期的PPI数值,得到价格变化量。
4. 将价格变化量除以基期PPI数值,并乘以100,得到通货膨胀率的百分比。
需要注意的是,CPI和PPI是从不同角度看待通货膨胀的指标。
CPI关注消费者支付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而PPI关注生产者支付的原材料和商品价格的变化。
因此,两者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通货膨胀率结果。
另外,通货膨胀率的计算还可以基于其他指标,如GDP价格指数、进出口价格指数等。
选择适合的指标取决于所关注的问题和数据可用性。
消费价格指数名词解释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国际上最常用的通货膨胀指标,用于反映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变化。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个反映全国消费者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它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消费价格指数(CPI)是一种以类似物品的价格变动情况来衡量部分消费者支出水平变化的经济指数,它是根据中央统计局定期收集、统计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数据,以非金融资产价格指数计算。
在计算消费价格指数(CPI)时,重点是以一个特定的时间点的价格与相同时间点一年前的价格进行比较,以求出该时间点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价格指数(CPI)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合理的指数,它可以准确地反映国民消费水平,也可以很容易地反映出国家物价水平的变动情况,从而帮助政府合理地制定适合国民消费水平的物价政策。
消费价格指数(CPI)会影响到最终消费者,也影响到各种行业部门。
由于通货膨胀,各种行业部门的购买力会发生变化,因此行业部门也会采取不同的消费政策来应对CPI的变动。
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具体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收集,统计并发布的。
每月,国家政府都会采集一定量的实物商品,根据相应的价格变化,让全国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动情况得到反映。
总之,消费价格指数(CPI)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经济指标,它对国家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主要用于反映消费者物价水平的变化,也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是政府制定消费政策的基础。
因此,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消费价格指数(CPI)监测,把握CPI的变化,制定出更为合理的经济政策,推动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大全通货膨胀率是经济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用于衡量价格水平的上升速度。
了解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制定投资策略非常重要。
本文将给出通货膨胀率的常见计算公式,并对其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计算通货膨胀率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的一种指标,可以用来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CPI)=(本期CPI-上期CPI)/上期CPI × 100%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随时间变化的指标。
通过对商品和服务价格的监测,我们可以了解到通胀对生活成本的影响,以及居民购买力的变化。
CPI是通货膨胀率的一种常见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
2.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计算通货膨胀率生产者物价指数是衡量生产领域商品价格变化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PPI)=(本期PPI-上期PPI)/上期PPI × 100%生产者物价指数反映了生产领域的商品价格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生产领域的通胀情况,可以了解到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的增长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另一种常见的通货膨胀率计算方法,通常用于分析经济的供给方面。
3. GDP平减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是一种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计算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本期GDP平减指数-上期GDP平减指数)/上期GDP平减指数 × 100%GDP平减指数反映了经济总产值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的变动情况。
通过分析GDP平减指数的变化,可以了解到经济总产值的增长或下降是否受到价格影响。
GDP平减指数是一种常见的通货膨胀率计算方法,通常用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分析和评估。
4. 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计算通货膨胀率个人消费支出指数是衡量居民消费行为变动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计算通货膨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