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资源研究_张华海
- 格式:pdf
- 大小:167.46 KB
- 文档页数:5
WONDERFUL LAND水墨黔乡贵州苏铁——南盘江畔的植物活化石文|郑洁图|罗在染贵州苏铁被正式定名报道是在1983年的《植物分类学报》上,由于其模式标本采集于兴义,因此曾经有学者用“兴义苏铁”的名称于1981年在《贵州林木育种通讯》上报道,只是由于缺乏拉丁名,而被视为无效,也因此在《中国高等植物》第三卷中又将其更名为“南盘江苏铁”,不管这三个名称中的哪一种都很明显告诉我们,它就生长在贵州。
贵州苏铁同其它苏铁植物一样来之于2亿年前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在植物系统演化中苏铁类植物处于种子植物初级阶段——裸子植物,相比较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有了种子,是植物进化史走过漫长的两亿年时光,贵州苏铁一直顽强的适应着环境的挑战。
上的关键一步,成为植物系统演化的过渡类群,同时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几种分布在北回归线以北的苏铁类植物之一。
贵州苏铁主要分布在在贵州省境内的望谟、兴义等县及广西和云南省的南盘江流域的狭小地段。
生活在海拔400-1200米的范围内,在贵州境内现寸数量不超过300株,是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植物种类。
在上世纪60年代前在兴义地区贵州苏铁有着大面积的分布,很多地方呈现出连片苏铁林的景象,但是由于人为的开采破坏,如今已所剩不多。
自然条件下,贵州苏铁主要通过种子萌发的有性繁育方式来扩大种群,然而其生长缓郑洁,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跟随导师从事喀斯特地区植被生态研究。
慢,幼苗经过7年以上的营养生长后才能开花结实,由于贵州苏铁雌雄异花,在开花频次上,雄株连年开花,雌株大多数隔年开花,在开花频次上的巨大差异制约其有性生殖力,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贵州苏铁走向濒危的处境。
针对其生存现状科学家们也在努力通过人工授粉手段增加结实率,以及通过人为控制种子萌发条件提高种子萌发率等手段帮助其扩大种群。
虽然贵州苏铁处于濒危状态,但是其在2亿多年的进化中也探索出一套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
南盘江干热河谷地带平均气温高,干湿季节明显,受焚风影响,整体生境呈现干燥的特征,为了适应环境,它将叶片革质化减少水分流失,同时还将根分化出了主根、珊瑚根、肉质根三种不同的类型,主根承担吸水分和固定的功能、珊瑚根作为侧根其中含有大量藻类而起着固氮功能、肉质根则是由侧根成熟区以上部分增粗形成而主要发挥贮藏功能,以储存糖份为主。
贵州自然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贵州自然分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伯乐树科 Bretschneideraceae伯乐树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苏铁科 Cycadaceae贵州苏铁 Cycas guizhouensis 山茶科 Theaceae小黄长茶 Camellia luteoflora (不分布在喀斯特山区)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辐花苣苔 Thamnocharis esquirolii (喀斯特山区特有种) 水韭科Isoetaceae*宽叶水韭 Isoetaceae japonica*贵州水韭 I.kweichowensis 木兰科 Magnoliaceae单性木兰 Kmeria septentrionali (分布海拔700m喀斯特山地林区,药用植物)蓝果树科 Nyssaceae珙桐 Davidia involucrate (药用植物)光叶璜桐 Davidia involucrata var. vilmoriniana (药用植物) 松科Pinaceae梵净山冷杉 Abies fanjingshanensis银杉 Cathaya argyrophylla328 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茜草科 Rubiaceae异形玉叶金花 Mussaenda anomala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掌叶木 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红豆杉科 Taxaceae云南穗花杉 Amentotaxus yunnaensis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 (药用植物) 2.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乌毛蕨科 Blechnaceae苏铁蕨 Brainea insignis (药用植物)杪椤科 Cyatheaceae桫椤 Alsophila spinulosa小黑杪椤 A .metteniana黑桫楞 A. podophylla齿牙黑桫椤 A. dednticulata蚌壳蕨科 Dicksoniaceae金毛狗 Cibotium barometz (药用植物)水蕨科 Parkeriaceae*水蕨 Ceratopteris thilectroides (药用植物) 水龙骨科 Polypodiaceae 扇蕨 Neocheiropteris palmatopedata中国蕨科 Sinopteridaceae中国蕨 Sinopteris grevilleoides三尖杉科 Cephalotaxaleae篦子三尖杉 Cephalotaxus oliveri (药用植物) 柏科 Cupressaceae翠柏 Calocedrus macrolepis福建柏 Fokienia hodginsii 松科 Pinaceae柔毛油杉 Keteleeria pubescens广东松 Pinus kwangtungensis黄杉 Pseudotsuga sinensis短叶黄杉 Pseudotsuga brevifolia 红豆杉科 Taxaceae榧树 Torreya grandis (药用植物)巴山榧树 Torreya fargesii (药用植物)杉科 Taxodiaceae台湾杉(秃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药用植物)槭树科 Aceraceae云南金钱槭 Dipteronia dyerana 夹竹桃科 Apocynaceae富宁藤 Parepigynum funingense (药用植物) 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金铁锁 Psammosilene tunicoides (药用植物) 卫柔科 Celastraceae 十齿花 Dipentodon sinicus (药用植物)连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连香树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半枫荷 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四药门花 Tetrathyrium subcordatum (药用植物) 樟科 Lauraceae樟树 Cinnamomum camphora润楠 Machilus nanmu楠木 Phoebe zhenna豆科 Leguminosae格木 Erythrophleum fordii*野大豆 Glycine soja红豆树 Ormosia hosiei任豆(任木) Zenia insignis 木兰科 Magnoliaceae鹅掌揪 Liriodendron chinense厚朴 Magnolia officinalis (药用植物)凹叶厚朴 Magnolia offcinalis subsp.biloba (药用植物)西康玉兰 Magnolia wilsonii (药用植物)香木莲 Manglietia oromatica大叶木莲 Manglietia megqphylla峨眉含笑 Michelia wilsonii云南拟单性木兰 Parakmeria yunnanensis水青树 Tetracentron sinense 楝科 Meliaceae红椿 Toona ciliata (药用植物)毛红椿 Toona ciliata var. pubescens (药用植物) 睡莲科 Nymphaeaceae *莲Nelumbo nucifera*贵州萍缝草 Nuphar bornetii 蓝果树科 Nyssaceae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 (药用植物) 棕榈科 Palmae龙棕 Trachycarpus nana330 贵州特有及稀有种子植物马尾树科 Rhoipteleaceae马尾树 Rhoiptelea chiliantha 茜草科 Rubiaceae香果树 Emmenopterys henryi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伞花木 Eurycorymbus cavaleriei (药用植物) 椴树科 Tiliaceae柄翅果 Burretiodendron esquirolii滇桐 Craigia yunnanensis 榆科 Ulmaceae榉树 Zelkova schneideriana注:标“*”者为农业行业标准。
思南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汤升虎;李飒;张华海;李从瑞;李昌权;杨加文;冯邦贤【摘要】采取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思南境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研究.通过长达1个月的实地调查统计,发现思南县有野生药用植物153科533属999种.将思南县野生药用植物按功能分为20类,并筛选出资源量较大的药用植物.【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16(034)001【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野生药用植物;少数民族用药;资源【作者】汤升虎;李飒;张华海;李从瑞;李昌权;杨加文;冯邦贤【作者单位】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0;贵州省植物园,贵州贵阳550000;贵州省林业厅,贵州贵阳550000;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0;思南县林业局,贵州思南565100;黔东南州林科所,贵州凯里556000;铜仁市林业局,贵州铜仁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思南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
境内最高点为东南边缘的樟子岩,海拔1 434 m,最低点北面乌江出县境处,海拔高度343 m,最大相对高差1 091 m。
境内土壤主要有黄壤和石灰土,局部地区有紫色土。
思南县地处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林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木林。
2014年,笔者参与了思南县四野屯县级自然保护区生物本底资源调查项目,随后又参加了林木资源清查项目,对思南县野生植物资源有比较全面的掌握。
再参考文献资料[1]、[2]、[3]、[4],对思南县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种类、功效、分布及资源量等进行总结归纳。
3.1 药用植物种类思南县共有野生药用植物153科533属999种。
其中菊科、蔷薇科、蝶形花科、樟科、唇形科、百合科等所含的药用植物最多。
3.2 药用功能按照药用功能,将思南野生药用植物划为祛风除湿、清热、活血化瘀、驱虫等20类。
其中用于祛风除湿、清热、跌打损伤、活血化瘀、祛腐敛疮的药用植物种类最多,详见表2。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白线树蛙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雷公山区境内,面积约45000公顷,是贵州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保护区之一。
近日,保护区内最新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物种——白线树蛙。
白线树蛙,学名为Polypedates bengalensis,属于蛙科树蛙属。
该物种体型较小,成年个体一般体长约为3-5厘米,身体背部呈绿色或灰褐色,有一条由头部延伸到尾部的白色线条,因此得名。
白线树蛙生活在海拔800-2000米的山区森林中,主要栖息于岩石和树木上。
白线树蛙是一种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时间都会躲藏在树洞、石缝或草丛中,直到夜幕降临才会离开藏身之处活动。
它们的叫声独特而美妙,通常是一连串快速的“呱呱呱”声。
这种叫声不仅是为了吸引异性,也是为了宣示自己的领地。
在雷公山保护区的深夜,如果你仔细倾听,就能听到这种美妙的叫声。
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非常复杂多样,因此能够滋生出如此特殊的物种。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和动物资源,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云豹、金丝猴等。
保护区还是多种鸟类和昆虫的乐园,吸引了大量的生态学家和野生动物观察爱好者前来考察和观测。
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和破坏。
砍伐森林、盗猎和过度开发等不良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保护区的建立正是为了保护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确保白线树蛙等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为了进一步了解白线树蛙和保护区内其他物种的生态状况,保护区管理部门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的科研和保护行动。
他们在不干扰物种生活和繁衍的前提下,通过搭建观测点、安装摄像头等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他们还加强了巡护力度,防止乱砍滥伐和盗猎等违法行为,确保保护区的安全和整体生态的稳定。
通过这次白线树蛙的发现,人们对于雷公山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唤起了人们对自然保护的更多关注和重视。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保护行动,才能维护好这片原始森林和珍稀物种的家园,实现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保育植物初报张玉武;何云松;刘盈盈;杨海东;张珍明;向准;王莹;康超;谢小林【摘要】根据梵净山部分珍稀濒危植物和重要经济植物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分别在贵州科学院梵净山生态站黑湾河基地和江口县城基地进行了20余年的保育试验.结果表明,引种成活103种(含种下分类群),隶属于46科.所保育的珍稀植物和重要经济植物如珙桐、光叶珙桐、南方红豆杉、木樨、厚朴、平伐含笑、川黔紫薇、西南红山茶、青榨槭、芬芳安息香、利川润楠,梵净山石斛等已经开花结实,生长表现良好.这为梵净山其它植物多样性保育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期刊名称】《贵州科学》【年(卷),期】2015(033)001【总页数】7页(P85-91)【关键词】梵净山;珍稀植物;保育【作者】张玉武;何云松;刘盈盈;杨海东;张珍明;向准;王莹;康超;谢小林【作者单位】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江口 554400;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江口 554400;贵阳市林业科技推广站,贵阳550003;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江口 554400;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江口 554400;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江口 554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1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邻近四川、湖南二省东、西界。
地理坐标为北纬27°46'50″~28°1'30″,东经108°35'55″~108°48'30″,正处于我国亚热带中心,全区总面积约600 km2,它是我国较早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保护区网的成员之一。
贵州省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研究Ⅱ-新增种类与保护策略曹威;赵财;熊源新;孙中文;夏欣;黎小冰;周书芹
【期刊名称】《贵州科学》
【年(卷),期】2014(032)003
【摘要】本文报道了部分产自贵州的珍稀苔藓植物的分布现状.其中包括《中国首批濒危苔藓植物红色名录简报》记录贵州分布的种类,《贵州省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研究Ⅰ.濒危原因与种类界定》列出的珍稀濒危种类,《中国苔藓志》记录仅有贵州分布的种类,以及最近几年对贵州省各地区苔藓植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珍稀苔藓植物.根据文献记录和现存标本收集,整理列出贵州珍稀苔藓植物的名录(共计33科41属66种)及其地理分布.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对今后的保护策略进行了初步讨论.
【总页数】7页(P52-58)
【作者】曹威;赵财;熊源新;孙中文;夏欣;黎小冰;周书芹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35
【相关文献】
1.白龙江林区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种类及保护策略 [J], 石琼
2.白龙江林区珍稀濒危木本植物种类及保护策略 [J], 石琼
3.贵州省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研究Ι.濒危原因与种类界定 [J], 熊源新;潘玉
4.江西省分宜县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J], 钟卫红;曹岚;杜小浪;慕泽泾
5.江西省分宜县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J], 钟卫红;曹岚;杜小浪;慕泽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极危植物贵州地宝兰资源现状与濒危原因分析作者:魏海燕李晓芳安明态杨焱冰张东凯来源:《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8年第03期摘要:贵州地宝兰(Geodorum eulophioides)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仅见于贵州、广西和云南3省区,贵州省北盘江流域是贵州地宝兰已知的主要分布区。
本文阐述了贵州地宝兰在贵州省内的地理分布、生境特征、资源量等。
基于野外考察和标本研究,我们对贵州地宝兰进行分类修订,并分析其濒危原因,以期为贵州地宝兰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贵州地宝兰;资源现状;分类修订;濒危原因;贵州中图分类号:Q949.71+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57(2018)03-0044-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ki.sdnyswxb.2018.03.008Analysis of Resource Status and Endangered Causes of the Extremely Endangered Plant Geodorum eulophioides in Guizhou ProvinceWEI HaiYan1,LI Xiaofang2,AN MingTai3,4,YANG YanBing3,4,ZHANG DongKai1(1.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ting Institute of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Guizhou 550001 China; 2.Guizhou Botanical Garden, Guiyang, Guizhou 550002 China; 3.College of Forestr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4.Research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Abstract:Geodorum eulophioides, an endemic and endangered plant in China, has great importance of scientific and ornamental values. The species is sparsely distributed in Guizhou,Guangxi and Yunnan provinces, but Beipanjiang Basin within Guizhou is known to be the main distribution area of G. eulophioides. 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habitat and resources of G. eulophioides in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specimen research, we made a taxonomical revision for G. eulophioides. Additionally, we analyzed endangered reasons of G. eulophioides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this rare species.Key words:Geodorum eulophioides; resources status; taxonomic revision; endangered reasons; Guizhou地宝兰属(Geodorum G.Jacks.)是兰科的一个小属,全属约10种,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我国有5种[1]。
贵州省种子植物新记录安明态;张华海;黄江华;韦堂灵【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0(029)010【摘要】报道了贵州省种子植物1个新记录属、6个新记录种和3个新记录变种,即闭鞘姜属(Costus)、川滇木莲(Manglietia duclouxii)、大叶山矾(Symplocos grandis)、华桑(Morus cathayana)、广西紫麻(Oreocnide kwangsiensis)、硬序重寄生(Phacellaria rigidula)、光叶闭鞘姜(Costus tonkinensis)、山桑(Morus mongolica var. diabolica)、青果榕(Ficus variegate var. chlorocarpa)和亲族苔草(Carex gentiles var. gentilis).【总页数】2页(P60-61)【作者】安明态;张华海;黄江华;韦堂灵【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贵阳,550001;贵州省望谟县林业局,贵州,望谟,552300;贵州省望谟县林业局,贵州,望谟,55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24【相关文献】1.贵州省5个种子植物新记录 [J], DONG Hongjin;HU Guoxiong;LI Shisheng;YU Jiaojun2.贵州省藓类植物新记录种——无肋树平藓(Homaliodendron pulchrum) [J], 张永昌;李丹丹;黄若玲;何林;郭水良3.贵州省霉草科植物分布新记录1种 [J], 徐婷;刘行行;彭涛4.贵州省唇形科植物三个新记录种 [J], 王美;杨传东;安明态;胡国雄5.贵州省5种兰科植物新记录 [J], 叶超;杨焱冰;安明态;崔兴勇;张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黔西南地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金线莲的生存现状及保护对策摘要:在调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内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的生态学特征、生境和生存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濒危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对策。而加强金线莲生物生态学研究,为保护提供科学指导;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个体增殖;采用野生保护抚育方式,增加种群数量;为该植物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金线莲;生物学特性;生存现状;保护对策Status and Protecting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are Medicinal Species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in Southwestern Guizhou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habitat and survival situation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1) Lindl in Southwest Guizhou Buyi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ndangered factors,the protect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which were strengthening the A. roxburghii ecological study to provide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protection, using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to obtain the proliferation of the individual, increasing the population by way of wild tending and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plant protection. Key words: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urvival situation; protecting countermeasures金线莲为兰科开唇兰属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Wall)Lindl]的干燥全草。具有清凉解毒、滋阴降火、消炎止痛之功效,对无名肿痛、发烧、腹泻、毒蛇咬伤均有显著疗效[1,2]。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自然环境优越,物种丰富,经过为期两年的野外考察,发现黔西南州境内分布有野生的金线莲资源;由于近年来人为过度采挖及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野生金线莲资源日趋枯竭。为合理开发、保护这一重要药用植物,开展金线莲的生存现状调查、探索可行的保护策略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金线莲的生物学特征入手,对黔西南州现存的金线莲资源和生存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并探讨了保护该植物的可行途径,以期为深入研究和合理开发金线莲资源提供参考。1金线莲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株高8~20 cm。根状茎匍匐生长,具节,节上长根,根少数,不分枝,根上有根毛。叶2~6片,互生,卵圆形,长0.7~3.0 cm,宽0.6~2.5 cm,先端急尖或短尖,上面墨绿色,有金黄色的脉网,背面淡紫红色。花为完全花,总状花序具1~6朵疏散的花,花序轴长8~13 cm,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中萼片卵形,向内陷,长6 mm,侧萼片长圆状椭圆形;花瓣近镰刀形,唇瓣2裂,裂片较窄,呈舌状条形,长6 mm,具爪,每侧有6条流苏,基部具距,距长6~7 mm,指向唇瓣,胼胝体生于距的中部;花期9~10月,花白色。果为蒴果,具三棱或六棱,果期10~11月。1.2生长发育习性1.2.1种子发芽特性金线莲种子成熟时呈粉状,褐色,极为细小,一枚蒴果内含有上千至数万粒种子,不具胚芽、胚根和子叶等构造,而是由未发育分化的椭圆形胚及单层细胞构成的种皮所组成,成熟后裂开散落在枯枝落叶层下、草丛中、山涧石壁等处,需要真菌侵入,将种子胚细胞中的淀粉转化为糖,才能促进种子萌发生长。因此,发芽率很低,这也是野生资源稀少的重要原因之一。1.2.2物候期野生金线莲在自然状态下,随着不同海拔高度的温度差异及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其物候期略有差异。一般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萌发出苗,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开花,11月上旬果实陆续成熟,冬季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1.2.3生长发育金线莲植株矮小,根系不发达,在7~10 cm长的根状茎上,平均有4.8~7.7节。在适宜的环境下,节上可长根,平均根数2.6~4.2条,根最长4.5 cm、最短0.8 cm,根状茎脆弱,再生能力差。植株生长缓慢,每年只长3~5片叶,叶面积小。由于野生金线莲常被覆盖于枯枝落叶层下或生长于阴湿处,因而光合强度低,根的同化力弱。从播种到开花,需要27个月。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外植体组培苗,移瓶后,约8个月左右可开花结果[3]。1.2.4开花结实在自然状态下,开花时期因植株长势、年龄、生态环境略有差异,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安龙县当年采集的野生苗栽种后,在当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花序逐渐显露,8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芽分化完成,9月27日初花,11月12日末花,11月25日果实陆续成熟。单个花序从第一朵花开放到花序上全部花开结束,约需6~22 d,其中以7~12 d为最多,占总数的81%;开花顺序由总状花序的基部先开,依次开向顶端,1 d中的开花时间从17∶00开始,21∶00~23∶00为最多,翌日午前结束;授粉后3~5 d子房开始膨大,形成幼果。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需58~72 d,每果序有1~5果[4]。2金线莲的生境特点2.1自然分布野生金线莲属中阴性植物,适应于阴凉潮湿的生态环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邻云南省,处在云贵高原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均温14.0~19.0℃,年降水量1 100~1 500 mm,境内山地约占90%以上,拥有亚热带河谷和湿润的山地自然环境,适宜多数物种的生长[5]。通过我们的调查及野外考察,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野生金线莲主要分布于兴义、安龙、望谟、册亨等县;但由于人为破坏,现今主要分布于兴义、册亨县和植被保护较好的自然保护区内。2.2垂直分布海拔高度、地貌、植被等自然生态因子及人为活动对野生金线莲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影响。海拔高度的差异影响着兰科开唇兰属植物种类的分布与蕴藏量的多寡,而人为活动则直接关系到资源的保护与繁衍。据调查,只有在交通不便、植被保护良好的深山深沟地带,才有野生金线莲的存在;金线莲对温度因子的适应性较强,其垂直分布幅度也较广,从海拔300~1 200 m均有分布,尤以海拔300~600 m的中低丘陵区分布较多,这说明由于海拔高度降低,生境较为优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为野生金线莲繁衍创造了优越的环境。2.3群落特征在册亨县仙鹤坪自然保护区,金线莲主要分布于1 200 m以下的林区,该区域的森林植被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组成树种主要由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ceae)、柿树科(Diospyraceae)、桑科(Momceae)、买麻藤科(Gnetaceae)、葡萄科(Vitaceae)、山茶科(Theaceae)和五加科(Amliaceae)等植物种类组成。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多为耐阴植物,灌木主要有草鞋木[Macaranga henryi(Pax et Hoffm.)Rehd.]、蒲桃[Syzygium jambos(L.)Alston]、尖子木[Oxyspora paniculata (D. Don) DC.]、栗褐苔草(Carex brunnea Thnub.)等。3金线莲的濒危原因分析3.1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对土壤条件要求苛刻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尤其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要求温度18~20℃,光照约为正常日照的1/3,最忌阳光直射。适宜金线莲生长的土壤为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通气、透水、含水量25%~40%、中性或微酸性(pH值4.5~6.5)的森林腐殖土或经风化的黄壤土。成片的金线莲根系大都分布在疏松、湿润和团粒结构好的土壤中,根系这种分布特点,要求表土层具有良好的土壤肥力,通气性和持水性相互协调才能使金线莲长势良好。3.2 特殊的生物学习性不利于大量繁殖由于野生金线莲结实率极低,种子又细小如粉尘,只含有未分化完全的胚,几乎不含营养物质,在野生状态下,种子萌发因缺乏营养物质来源而需经过一个腐生阶段,借助于菌根真菌共生来获取养分,如果没有菌根真菌的作用,种子几乎不能萌发。因此,野生金线莲通过种子繁殖是极为困难的[6],这是导致野生资源稀少从而逐渐濒危的主要原因。3.3人类的乱采滥挖导致数量急剧减少目前人工种植的金线莲干货市场价格要8 000~10 000元/kg,而野生的金线莲最高价已经涨到16 000元/kg以上。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在野外对金线莲进行了灭绝性的采挖,使得野生金线莲数量急剧减少,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野生资源已经濒危。4金线莲的保护措施探讨目前金线莲面临着日趋严峻的生存问题,除加强环境保护措施以外,还应考虑以下几个途径。第一,加强金线莲的生物生态学研究,为资源保护提供科学指导。到目前为止,尽管关于金线莲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关于其濒危机制、生殖生态学、生境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还是较少,因此必须加强其基础生物学、生态学的研究,为后期的环境保护、人工栽培提供科学指导。第二,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个体增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在多种植物的快速繁殖、种质资源保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探索适合于金线莲离体快速繁殖的技术,建立起一套高效、快速、稳定的离体快速繁殖体系,不仅可以解决金线莲的大量繁殖难题,而且可为长期保存金线莲提供科学依据[7,8]。第三,采用野生保护抚育方式,增加种群数量。对于珍稀濒危的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野生保护抚育是一种有效的扩群方式,仿野生栽培是野生保护抚育重要的模式之一[6],开展金线莲仿野生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示范,对于保护濒危物种、缓解供需矛盾、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许文江,陈裕, 林坤瑞, 等. 药用野生金线莲植物资源的研究[J]. 福建热作科技,2000,25(4):9-11.[2] 钟岑生. 金线莲的药用价值与开发[J]. 广西农业科学,1997,34(2):102-104.[3] 陈自力. 花叶开唇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 2003,23(2):46-49.[4] 陈裕,管其宽. 金线莲生物学特性及生境特点的研究[J]. 亚热带植物通讯,1994,23(1):18-24.[5] 贵州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贵州省南亚热带作物资源及区划[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6] 曾健,林竞成,黄坚航,等. 金线莲的应用与开发[J]. 海峡药学,1996,8(4):82-83.[7] 陈泽宇,江秉华,陈钢. 金线莲快速繁殖的研究[J]. 中草药,1992,23(2):108.[8] 高燕,白燕冰,赵云翔.金线莲组织培养几种培养基的筛选[J]. 热带农业科技,2004, 27(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