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248.66 KB
- 文档页数:2
大学语文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学语文》。
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六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课程定位《大学语文》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多重特点。
人文性方面,这门课程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
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读,学生能够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精神力量,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工具性而言,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口语交际等,为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效地交流与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审美性上,课程中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基于课程的定位,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和文学常识;掌握基本的语法、修辞知识,提高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提高写作能力,能够写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通顺的文章;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公众场合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文学作品选读:选取了从先秦到现当代的经典文学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文体,如《诗经》《论语》《红楼梦》《雷雨》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读,让学生感受不同时期文学的魅力。
语言文字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运用,提高表达能力。
文学鉴赏理论与方法:介绍文学鉴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电子交互式白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地走进了每个学校,融入师生教学与学习之中,走进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感到,大学语文教学利用电子交互式白板,能充分实现以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载体的多媒体共用,能充分实现大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直接交互,教学内容展现的交互,教学过程的师生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从而使教师在备课中与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内容互动,进一步推进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无纸化办公,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使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向深层次标准化、科学化、现代化变革,提高语文教学深度挖掘。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育技术教学深度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b)-0184-01概括起来电子交互式白板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可激发兴趣,优化互动,丰富资源,促进积累。
应用现代化高科技的白板技术进行大学语文教学,突显强大教学优势,有效地打破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
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应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加充满活力,更具生命力。
1 应用电子白板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最大的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电子白板的应用,为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和增强了许多快捷方便手段。
我们开始使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所应用幻灯,拍照,删除特殊效果技巧的应用,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现今的,交互式白板的教学更能演示教学材料的细节部分,还可以回放教学中的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觉参与教学交互,使师生更具有亲近的感觉,通过交互白板所提供的“图、文、声、像”等教学材料,课堂教学彰显图文并茂,“静动交错,生情融汇,视听共用”,达到事物与事物,人与人之间逼真的效果,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开设学期:第1-2学期总学时:116(8学分)编制人:审核人:一、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大学语文》是全院公共必修课程之一,它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与开放性于一体,旨在培养具备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的高等艺术职业人才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该课程在我院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集成培养。
(二)课程作用1、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
通过大学语文学习,增强学生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审美品格,并进一步升华为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助力学生艺术生涯。
大学语文的学习能拓展学生视野,增强文化底蕴,陶冶艺术情怀,改善并提高艺术专业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交流和沟通能力。
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为学生适应职业要求提供必要条件。
3、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的需要。
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根本任务的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一)课程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人文内涵与学生精神成长的结合,注重语文素养与职业教育的结合。
(二)设计思路1、以“活动导向,价值引导、注重应用、提高素养”为基本思路,力求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中,实现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
2、以语文应用能力培养和人文素质提高为目标,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设计。
3、突出本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
结合专业重新组合教学模块,建设共性教学模块和个性教学模块4、突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倡导学生的独立精神与合作意识,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学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文学鉴赏、语言表达、文化传承等方面。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大学语文为主线,涉及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点和社会风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本课程还注重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内涵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知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价值观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师生互动和交流。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流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
3. 思政融入: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价值观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