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不平顺谱)刚性接触网的不平顺分析_韩柱先
- 格式:pdf
- 大小:252.12 KB
- 文档页数:4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气与信息工程总第812期第18期2023年9月隧道内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振动参数的监测与分析王小刚高金山(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92)摘要:【目的】探索隧道内刚性接触网汇流排对运行速度为200km/h及以上动车组的适应性,通过监测汇流排的振动参数,来完善我国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养护体系。
【方法】构建汇流排振动监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某隧道内的实车试验中,对接触网分段绝缘器处、悬挂点跨中处汇流排的振幅和振动频率进行监测,并通过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试验数据表明,随着列车行驶速度的加快,汇流排的振幅逐渐增加,振动频率稍有增加,分段绝缘器旁的振幅和悬挂点跨中的振幅接近,跨中的振动频率比分段绝缘器旁的振动频率要更加集中。
【结论】研究结果为应用在200km/h及以上运行速度的动车组中的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的设计、施工和运维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刚性悬挂接触网;汇流排;振动监测;惯性测量;隧道中图分类号:U2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8-0004-05DOI: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18.001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Vibrational Parameters of Rigid SuspendedCatenary Busbar in TunnelsWANG Xiaogang GAO Jinshan(China Railway Urumqi Bureau Group Co.,Ltd.,Urumqi830092,China)Abstract:[Purposes]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rigid catenary bus bar in the tun⁃nel to the EMUs with a running speed of200km/h or above,and to improve the maintenance system of the rigid catenary bus bar in China by monitoring the vib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bus bar.[Methods]The vibration monitoring system of the bus bar is constructed and applied to the real vehicle test in a tunnel. The amplitude and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bus bar at the segment insulator of the catenary and the mid-span of the suspension point are monitored,and the monitoring data are analyzed by the monitoring system.[Findings]The test data show tha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train speed,the amplitude of the bus bar increases gradually,and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increases slightly.The amplitude of the section insulator is close to that of the suspension point,and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of the middle span is more concentrated than that of the section insulator.[Conclusions]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design,construction,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rigid suspension catenary bus used in EMUs with running speed of200km/h and above.Keywords:rigid suspended catenary;busbar;vibration monitoring;inertial measurement;tunnel收稿日期:2023-03-17基金项目: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监测设备掌握隧道接触网刚性悬挂运行状态”(2021-kj-11)。
轨道复合不平顺的分析与整治轨道复合不平顺是指铁路轨道同一地点存在多种病害或相邻地点存在连续多处同一种病害。
轨道复合不平顺比轨道单项不平顺对行车安全威胁性更大,对于此类病害应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铁路第六次提速区段,建议将此类病害提级处理,即一级病害按二级及以上病害处理;二级病害按三级及以上病害处理。
迄今为止,我国铁路尚未对轨道复合不平顺规定过安全标准值,但是因其对行车安全威胁性大,有必要对其加以探讨。
轨道复合不平顺的形式很多,按照引起机车车辆横向力、垂向力复合方式不同,分为逆相位复合不平顺、顺相位复合不平顺、谐波振动复合不平顺等主要三种形式。
一、轨向、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当存在轨道方向不平顺引起的车辆横向力与轨道水平不平顺引起的车辆横向力作用一致时(如图1所示:方向为正,水平为负),为轨道轨向、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对列车运行安全威胁最大。
图1 轨向与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示意图1、轨道方向复合复合不平顺的计算公式如下:△y = ∣y―1.4△ h∣(公式1)式中:△y ---方向不平顺复合值y ----- 方向不平顺值△h --- 水平不平顺值2、轨道轨向、水平逆相位复合不平顺对行车安全指标的影响我们直接引用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教授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对此项病害的计算结果(见表1)。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选用的是一个波长为10米的方向不平顺,对应波长为12.5米的水平不平顺的逆相位复合不平顺。
表1:轨道复合不平顺对行车安全指标的影响表中:△h ----水平不平顺值y ----- 方向不平顺值P ------ 轮轨垂向作用力Q ------ 轮轴横向水平力Q/P ------ 脱轨系数△P/P ----轮重减载率a cy--------- 方向不平顺引起的水平加速度a c△h ------- 水平不平顺引起的水平加速度从表中可以看出,对轨道水平和方向逆相位复合不平顺安全限值起主控作用的动力学系数是轮重减载率,将轮重减载率静态指标控制为≤0.60,准静态指标控制为≤0.65,动态指标控制为≤0.80,脱轨系数动态指标控制为≤0.80。
Vol.42No.4July ,2021中国铁道科学CHINA RAILWAY SCIENCE第42卷,第4期2021年7月基于数据建模的铁路弓网接触力辨识郭剑峰1,柯在田1,刘金朝1,张文轩1,杨志鹏1,崔玮辰2(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100081;2.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北京100044)摘要:在对载荷辨识技术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铁路弓网综合检测数据,先结合数据特征进行时域分析、频域分析、趋势项消除及区段融合等预处理,后分别采用机器学习中的BP ,ELM 和LSTM 神经网络3种数据建模方法,分别以4个受电弓振动加速度和2个硬点振动加速度为输入,对弓网接触力进行数据建模载荷辨识,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表明:采用3种神经网络建立的数值模型均可通过受电弓和硬点振动加速度数据辨识出弓网接触力的区段大值;采用4个振动加速度建立的数值模型较采用2个硬点加速度有更好的辨识效果;采用LSTM 神经网络建立的数值模型避免了训练过程中的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等问题,具有较高的辨识相关性。
关键词:数据建模;弓网接触力;载荷辨识;受电弓;硬点;振动加速度;神经网络中图分类号:U225.1文献标识码:Adoi :10.3969/j.issn.1001-4632.2021.04.17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接触线之间的滑动接触获取电能。
列车运行中当受电弓通过相对静止的接触网时,接触网受到外力激励后在受电弓与接触网2个系统之间产生动态的相互作用力,即弓网接触力。
受电弓弓体振动剧烈时,可能造成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接触线脱离接触,弓网间形成离线,产生电弧和火花,加速设备的损伤并对通信产生电磁干扰;此外,还可能直接影响受电弓受流,造成供电瞬时中断,使列车失去牵引力和制动力。
为保证弓网可靠接触,弓网间必须保持一定范围的接触力。
因此,保持弓网接触力在标准范围内可以提高弓网接触的可靠性,进而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
探究轨道交通刚性接触网接触线抽脱事故应急处置措施韩青摘要:刚性接触网是地铁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部件,接触线抽脱是最为严重的故障之一,轻则造成长时间瘫痪,重则造成塌网事故危及人身安全。
本文研究了接触线在不同位置出现抽脱后的处置办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接触线、抽脱、锚段关节、应急汇流排1事故案例及处置分析2015年3月10日11点26分,国内某地铁2号线世纪公园至张江高科区段往广兰路方向突发供电故障,最终导致该区段列车停运5小时,同时还造成2号线其他区段列车限速运行。
事故具体原因为列车受电弓故障,导致接触网大面积抽脱,供电中断。
此次事件根据《运营事故(事件)调查处理规则》,定性为一般事故。
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刚性接触网弓网故障发生时,无法选择替代线路恢复运行,故线路抢修恢复速度将直接影响线路中断时间。
事故处理情况分析此次事故的处理所需时间较长,主要体现在现场清理及设备安装方面。
主要步骤有:①受电弓拆除→②电客车牵引出清→③脱落接触线剪断出清→④受损锚段汇流排更换→⑤接触线放线→⑥接触网参数调整。
从接触网专业角度出发,此次事故关键点主要为:脱落接触线剪断出清(需使用放线小车对受损接触线进行放线脱出)、受损锚段汇流排更换、接触线放线(需使用放线小车对新接触线进行放线入槽)、接触网参数调整。
其中受损锚段汇流排更换以及接触网两次放线为此次抢修事故抢修难点及主要耗时点。
由于在发生此类故障时,局部接触线损伤将导致接触网整锚段(约250m)接触线的重新放线,工艺要求高,耗时长。
如何规避故障范围内接触网放线作业,将成为缩短抢修时间的关键所在。
综述原因,结合接触网先通后复的抢修原则,本文将讨论通过模块化的备品备件抢修组装,快速恢复客车运行基本条件,从而减少抢修时间,将彻底恢复性工作挪移至夜间施工作业时间段内完成,从而减少事故抢修时间,最大可能保障运营,缩小事故影响。
2处置方法探究抢修模块的制定主要根据故障发生时,受损接触网设备情况及设备所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
不平顺谱对列车轨道系统动力性能影响的对比分析张重王[越南];刘学毅;苏成光;赵林【摘要】Track irregularity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rain-track system dynamics response. In order to analyze contrastively the influence of irregularity spectrum on train-track system, train-ballastless track-roadbed system vertical coupling dynamics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fundamentals of wheel-rail system dynamics, and the influence of irregularity spectrum of different tracks on train-track system dynamics response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rain-track system dynamics responses are different remarkably under different track spectrums. American track spectrum has the most impact on train and track system dynamics response, while Wuhan-Guangzhou track spectrum has minimal impact, but its track system dynamics response is similar to that of Germany spectrum. Reasonable track spectrum shall be selected accordingly. The existing Wuhan-Guangzhou irregularity spectrum was tested at the early age of operation and its irregularity spectrum applies only to the initial operation stage of high-speed lines. In view of Wuhan-Guangzhou high-speed rail which has been in service for several years, irregularity spectrum should be retested to reflect accurately actual situations.%轨道不平顺是影响高速列车-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对比分析不平顺谱对列车轨道系统的影响,运用轮轨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列车-无砟轨道-路基系统垂向耦合动力模型,计算分析3种不平顺谱下车辆和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
轨道不平顺分析程序练松良;陆惠明;杨文忠;宗德明【期刊名称】《中国铁道科学》【年(卷),期】2006(027)001【摘要】轨道不平顺是引起车体振动加速度、轮轨作用力和轮轨噪声增大的主要因素之一.车体振动加速度的大小与轨道不平顺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列车速度的提高,对车辆振动影响的轨道不平顺不利波长也随之增长.轮轨噪声中的滚动噪声与轨面短波连续不平顺具有密切关系.轨道不平顺分析程序对轨检车测得的轨道不平顺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功率谱密度分布函数.利用此分布函数分析轨道不平顺在各波长的分布;根据测得的车体振动加速度,对轨道不平顺与车体振动加速度进行相干分析,确定引起车辆振动加速度增大的不利波长,以便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波长的轨道不平顺作重点养护.【总页数】4页(P68-71)【作者】练松良;陆惠明;杨文忠;宗德明【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上海铁路局工务处,上海,200071;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南昌铁路局,工务处,江西,南昌,3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3.213【相关文献】1.轨道不平顺数据分析程序研究 [J], 房建;雷晓燕;练松良;刘林芽2.利用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谱估算不平顺限值的方法 [J], 田国英;高建敏;翟婉明3.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的轨道连续多波高低不平顺控制标准建议 [J], 李国龙;杨飞;李建辉;张煜;严乃杰4.轨道不平顺的探索与复合不平顺的研究 [J], 孙艳英5.基于轨道车辆轴箱加速度的动态轨道不平顺分析 [J], 厉鑫波;周劲松;邓辰鑫;孙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接触网动态检测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阅书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接触网 (1)1.2 受电弓 (1)第二章接触网动态检测 (3)2.1 动态检测系统说明 (3)2.2 接触网参数的测量 (3)2.3 检测缺陷的判定 (3)2.4 检测组织 (4)2.5 动态特性检测 (4)2.6 缺陷易造成的后果分析 (4)2.7 发生接触力不一的原因 (4)第三章接触网冷滑动态检测 (5)3.1冷滑行前的检查 (5)3.2接触网动态检测 (7)第四章接触网热滑动态数据分析 (8)4.1 180km/h动态检测与200km/h动态检测数据缺陷数量对照分析 (8)4.2 200km/h动态检测数据中缺陷出现部位概率分析 (9)4.3动态弓网关系综合分析 (10)4.4接触网缺陷克服措施 (11)第五章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管理体系探讨 (13)第六章高速铁路接触网检测 (16)6.1动态解除压力检测 (18)6.2接触网光学检测 (18)总结 (20)展望 (19)致谢 (21)参考文献 (22)摘要铁路速度的发展经历了从蒸汽时代、内燃时代到电气时代的过程,提速离不开电气化铁路。
轨道高低不平顺谱分析陈士军;凌贤长;朱占元;徐学燕;刘艳萍【期刊名称】《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年(卷),期】2012(32)5【摘要】基于国内外轨道高低不平顺功率谱密度拟合函数,通过编程数值计算分别对比研究了普通线路谱和高速线路谱对行车平稳舒适性、安全性、轮轨动力效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铁科院干线谱和原长沙铁道学院谱激励下列车的平稳舒适性略优于美国六级谱,而前者的轮轨动力效应介于美国六级谱和美国五级谱之间,后者则与美国六级谱相当;时速120 km等级普通线路谱和时速160 km等级提速线路谱引起的列车行驶平稳性介于美国五级谱和六级谱之间,轮轨动力效应与美国六级谱较一致;铁科院郑武线高速谱和时速200 km等级提速线路谱引起的列车平稳舒适性介于德国高干扰谱和低干扰谱之间,而前者引起的轮轨力大于德国轨道谱,后者则与德国低干扰谱相当。
同时采用三角级法给出各轨道谱的时域样本,作为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分析模型的轮轨激励输入,仿真计算了青藏客车YZ25T在普通轨道谱激扰下以时速90 km/h行驶和高速轨道谱激励下以时速200 km/h行驶时的轮轨竖向作用力,较好地验证了基于轨道谱密度函数的轮轨力效应分析结果。
研究成果可为列车行驶振动反应分析中轮-轨不平顺激励谱的选择提供参考。
【总页数】6页(P33-38)【关键词】轨道谱;高低不平顺;时域转化;三角级数法;轮轨力【作者】陈士军;凌贤长;朱占元;徐学燕;刘艳萍【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35;TU752【相关文献】1.基于惯性基准法的轨道高低不平顺检测与预警系统 [J], 俞军燕;高一凡;王晨阳;邓桂棠;苏永生;李懋2.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仿真的轨道连续多波高低不平顺控制标准建议 [J], 李国龙;杨飞;李建辉;张煜;严乃杰3.高速铁路简支梁桥上轨道高低不平顺谱特征波长分析 [J], 刘潇潇;李帅;陈嵘;王源;汪鑫4.基于高低不平顺变化特征的轨道板拱起识别与预警模型研究 [J], 杨飞;赵钢;尤明熙;梁雪江;靳海涛;李东昇5.高速铁路轮轨垂向力与轨道高低不平顺关联特性 [J], 牛留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