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脆弱性及评价方法国内外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42.71 KB
- 文档页数:7
水资源承载力简述及研究方法、水资源承载能力国内外研究进展
1.1国外研究进展
水资源承载力国内外研究进展国际上,关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单项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一般将其纳入资源承载力、区域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之中,并且偏重水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与政策措施研究。
进入新世纪以来,水资源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水资源安全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冲突给予了深刻的分析和前所未有的关注。
URS公司(1998)受到美国陆军工程兵团以及佛罗里达州社会事务局的委托,研究了弗罗达Keys流域的承载力水平,在此次研究中,URS公司认为承载力的定义是:以不造成人工资源和自然的破坏为前提,该地区能够承载的最大发展能力。
不对采用了一个由社会经济、财政、基础设施、水等分析要素与图形用户界面组成的承载力分析模型,并用此模型对Keys流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进行了整体的模拟和评价,最终确定了各分析要素承受各类人类活动影响的能力。
英国科学家斯莱瑟教授(1998)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的定量分析方法一- 提高承载力的策略模型(ECC0模型),斯莱瑟教授将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之间联系起来综合考虑,运用了系统动力学,研究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人口数量与承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
Gleick(1999)等学者则认为现代社会的一系列危机都是由于对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导致的,例如越来越多的物种濒临或已经灭绝、土地沙漠化等。
Gleick希望能找到一种。
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摘要:地下水资源是我国近些年来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保证中不能缺少的宝贵资源。
它是大自然生态环境下的一种产物,同时更加是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存在着。
这种地下水资源一旦被破坏,便会造成国家水能源的恶化,这种恶性循环的出现,导致了国家在治理地下水污染上必须花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而这种高花费所耗时长同时也是无法预估的。
文章基于对当前环境下,地下水脆弱性概念的阐述,继而对影响地下水脆弱性的关键作用过程进行一一的梳理,最后总结当前环境地下水污染的脆弱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当前环境下的地下水资源在我国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整体进程的加快,我国地下水资源正逐渐面临着被污染的危险,地下水资源正逐渐被侵犯。
本文的目的在于,针对当前环境下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一定的理论性阐述和整理,希望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污染脆弱性评价方法有更为全面的了解,最终达到改善我国地下水污染的目标。
1 环境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概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法国的著名学者margat第一次提出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开始,伴随着此类问题探讨上的不断进步,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概念也不断的被完善。
之后美国国家理事会研究所在地下水污染脆弱性上提出的概念是:含有污染成份的物质从水层的上端在某一个固定位置上抵达进去了地下水资源里面一个特殊的地点中的走向和可变性。
除了如上这个说法外,目前国际上比较普遍的说法还是美国国际水文地理学会和环保公署对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含义:地下水污染脆弱性的来源归属于地下水资源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敏感性。
至今为止,地下水脆弱性的含义仍然在不断的扩充和改进中。
地下水污染脆弱性普遍分成固定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固定的脆弱性主要指的是静止不变的,为人们所无法改变的;特殊脆弱性则指的是相反流动性大,为人工可以改变的。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的重要部分,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84-TERRITORY&NATURAL RESOURCES STUDY2021No.1基于上述研究与结论分析,对研究区与其他类似区域后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自然与人为干预相结合。
自然因素扰动可控性较差,作用范围广泛但平均效果相对较弱;人为因素扰动强度高、规模大、局部效果显著,并且可控性较强,受政策、社会等外部影响较大,作用效果反映迅速。
因此建议对湿地进用与,人为与自然扰动相结合,地受,较人为因素;地生态较为稳定良好,减大量人为干扰,可进,度模拟自然生态扰动进度干预。
因地进合。
研究区在地后,用合进,、地、生态湿地。
可为他类似于速地结提与。
,地干扰因素与度,性较强,自定与。
,可为,、旅游光合开发利用格局;生态价值较业可进恢,建设旧工业博物馆,满足济效可作为教育地,宣传历史、保护土地等知识。
参考文献:[1]Yang Z,Li J,Zipper C E,et al.Identification of the disturbance and trajectory types in mining areas using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J].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644(10):916-927. [2]王子强,祁鹿年,周力凡.“城市双修”理念下近郊采煤塌陷区治理研究一以徐州市潘安湖片区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9,(03):25-29.⑶陈继伟.太湖水体遥感分类及其变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7.[4]王义方,李新举,李富强,等.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采煤塌典扰动轨迹识别一以山东省济宁市典高潜水矿区为例[J].地质学报,2019,93(S1):301-309.[5]陈颐,林毅伟,朱志鹏,等.基于RS和GIS的莆田市土地利用格变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7,32(01):279-286. [6]Shi P,Zhang Y,Li Z,et al.Influenc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patterns on seasonal water quality at multi-spatial scales[J].Catena, 2017,(151):182-190.[7]孙磊,赵杰,张方方,等.2006-2015年徐州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与指标研究[J].气象科学,2018,38(03):399-405.[8]周亚军,刘廷玺,段利民,等.锡林河流域上游河谷湿地景观格演变及动力[J/0L].干旱研究,1-13.[2020-05-25]. [9]雷金睿,陈宗铸,陈毅青,等.1990-2018年海南岛湿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J].生态环境学报,2020,29(02):293-302. [10]常小燕,李新举,万红,等.采煤塌陷区景观格局尺度效应及变化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9,44(S1):231-242.作者简介:李禹凝(1999-),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脆弱性水资源论文-水资源论文-农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水资源脆弱性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1.1水资源脆弱性的定义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下,我国地下水乃至整个水资源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脆弱性问题,水资源脆弱性主要是指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水资源被污染的难易程度,其中自然环境作为不可控因素,决定了水资源的脆弱性,但是人类活动作为外部脆弱性,对水资源的水质恶化难易程度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水资源脆弱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一个相对的、不能进行直接测量的参数,并且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1.2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地表水分布状况、雨水补给能力、植被保护能力、表层土性质、包气带性质、含水层性质、下伏地层特点以及水力联系等。
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及不同降水量影响,使水资源脆弱性存在着一定的地域特征,植被覆盖率的不同导致了植被保持能力不同,高低不平的地形特点以及地表与地下水的联系能力不同都对水资源的脆弱性影响较大。
(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及分布状况、工农业生态链建设情况、工农业污染物处理水平、土地利用情况以及土壤包气带的稀释和净化能力,以上外部因素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加剧了对资源的脆弱性。
2水资源脆弱性的评价及调查方法2.1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分类定性评价所谓定性评价是指研究目标主要是对造成当前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造成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性措施。
根据调查显示,当前影响水资源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有气候环境变化、降水空间分布、土地沙漠化、人口数量及人类活动。
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在对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过程中引入一个能定量水资源脆弱程度的量,其所得出的数据越大证明水资源抗干扰能力越弱,恢复能力也越差,弱参数越小,则情况相反。
2.2水资源脆弱性指标体系构建为了对水资源的脆弱程度进行计算,需要构建相对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原则体系的科学性原则应体现在体系的建立应从水资源脆弱性的本质出发,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数据指标应能代表和反应水资源的脆弱性和影响因素。
全球变化下跨境水资源国内外研究进展作者:何大明来源:《地理教育》2017年第04期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河流的研究取得快速发展。
其研究主要关注综合性跨境问题。
如在区域层面,通过分析国际河流受气候变化、梯级水电开发、跨境基础设施(公路、铁路、航道、油气管道)建设和土地开发等驱动相关的跨境水与生态问题,从梯级水电生态调度、跨境生态安全屏障构建、跨境生态补偿机制创建等多尺度,提出了中国跨境水安全与生态安全调控的新范式。
实现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分配是解决跨境水冲突的核心。
传统的跨境水分配,重点关注流域国家之间的水量分配。
从流域尺度进行跨境水分配,通常要求从最基本的社区和最小的生态环境用水到全流域用水,逐级满足目标,递进求解。
水权界定与水权交易,是实现水资源分配和利益共享的前提,但现有水权研究较少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未来应当加强这方面的定量研究。
回顾科罗拉多河水权分配的历程表明,跨境流域水权的保障,不仅要综合权衡流域的资源环境本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影响等非工程条件,更要考虑工程措施的关键调控作用。
例如,为应对下湄公河流域特别是湄公河三角洲的严重干旱,2016年3月9日至5月31日,中国通过澜沧江景洪电站分三期向下湄公河紧急补水126.5亿m3。
这表明梯级水电工程对跨境水安全调控和共享水利益分配效果明显。
河流水文和生态变化直接影响跨境流域国家间的水分配及水利益共享与地缘合作。
重新明晰和优化调配流域径流过程、生态供需水过程,成为跨境水安全科学调控与国家水权益保障面临的新挑战。
但目前水利益分配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Sadoff和Grey提出国际河流合作利益共享框架,Rai和Sharma基于该框架应用提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利益共享的思路;Arjoon等回顾了跨境流域水利益共享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流域利益相关者参与的跨境水利益共享思路和可行方法。
面对跨境水资源脆弱性与跨境水安全风险日益突出问题,国际水法体系面临诸多挑战。
国内外水资源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前言随着社会经济旳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由于过度运用已经日益匮乏了。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旳水资源浮现匮乏,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旳脆弱。
因此,水资源问题已经世界性旳问题。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旳基本条件,一旦浮现了水资源危机,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旳人口众多旳国家来讲,很容易导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旳难以维系。
建立节水型社会,强调水资源旳高效运用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解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旳意义。
一、全球水资源现状(一)水资源短缺地球上旳江、河、湖、海,冰川等等都是水资源,并且储量相称之大.我们为什么总强调水资源短缺,强调对水资源旳保护旳重要性,这里就波及到了广义旳水资源与狭义旳水资源之分。
广义旳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水旳总体.涉及大气中旳降水、河湖中旳地表水、浅层和深层旳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旳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有关旳、可以运用旳、而又逐年可以得到恢复和更新旳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地球虽拥有丰富旳淡水资源,但她们远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时空分布也不均匀。
目前工业、农业以及人对水旳需求大幅增长,淡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恶化严重困扰着人类旳生存和发展。
地球上水储存量岁相称丰富.但只有2.5%是淡水.大部分淡水以永久性冰雪旳形势封存于南极.能被人类所运用旳水资源很有限,重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湿气和埋藏相对浅旳地下水。
大部分可以运用旳水位于远离人类旳地方.使水得运用成为一种很复杂旳问题。
(二)水资源旳分派问题水资源旳特点有流动性、有限性、可再生性等等,水资源旳众多特点决定了水资源分布旳不均匀性.总旳来说涉及时间分布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均匀.国内南北方水量差别及雨量季节旳差别充足体现了水资源旳不均匀性。
全球有三分之一旳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旳地区.人类对水资源旳需求仍在增长。
而农业方面也需要大量旳水,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农业运用旳水相称之多。
为理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旳问题.各国也建筑河坝,从而协调灌溉用水、水力发电和生活用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