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学校体育的比较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62.54 KB
- 文档页数:3
中美中小学体育的对比与简析-化工中美中小学体育的对比与简析李勇飞袁际学王啸(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与逻辑分析法对中美两国中小学生体育与体质的区别进行了一次分析与研究,并对两国的体育课程开展、教学组织方法、课外体育活动组织、身体素质培养方法的特点及教学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来论述。
研究分析表明:中美两国的中小学生体育教育是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中小学体育主要的学习方向是围绕全面发展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方针发展:美国的中小学生是“以人为主”“以兴趣为主”,学生被赋予先课的权利,学生能按照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活动。
两国的体育课程时间安排与教学组织方法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中小学生体育;区别与差异1 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背景差异1.1 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大纲情况分析中国中小学体育实行的是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体育教学理念是全面发展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在大方针政策的影响下,体育课程的内容也是朝着全面发展的路线行走。
在中小生体育课程内容框架中课间操、队列队形、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都是必修的运动项目,并且课程内容与课时要求都是被教学大纲一个大框架框好了的。
鲁路在《中美中学体育课程比较探讨》一文中说:“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过于泛化,不利于量化和具体操作”。
并且由于资金上问题很多中小学体育设施十分不完善,运动器材缺乏,所以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广播体操、田径等运动项目,学生得不到有乐趣、有创新的运动项目,间接的会影响到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也会影响中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
1.2 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大纲分析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体育强国。
美国中小学体育以《迈向未来的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的评价指导》作为指导方针。
在美国体育课程标准对“身体教育标准”与“国家健康教育标准”的划分是比较严密的,它们属于两类不同的标准,分别反映学校体育教育和学校健康教育所追求的不同价值取向,其目的是实现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康发展。
中美大学校园体育的异同比较分析邓毅明【摘要】Inspired by the combined experience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training program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 PE) in China and America,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ino-USA university campus sport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llegiate sport inside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has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both emphasizing human rights to sport and the equality of physical development,and shaping a sound mind as well as the body for each student. However,with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separated education systems,each of them has its own traits. The main elements framing campus sport are about the same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two countries, whereas the ways of utilizing them are different. PE courses offered in American universities are ways of inspiring one�s passion of physical/mental fitness,and building up lifetime sports skills. Alternatively,university teaching for PE classes in China is designed as a way of teaching and improving competitive sports strategies and skills. Most sports facilities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 are open to the public,as compared to facilities inside Chinese universities, which are more likely operating in an independent time slot. Self-determination and advanced sports consumption i-dea are the essences of American campus sport,and they remain to be propagated inside the Chinese system. In the author�s opinion,it is necessary to learn the refined experience of American campus sport,carry on and develop our own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campussport,and promot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作者结合国内外大学体育教学和研修实践,就中美大学校园体育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比较中国和美国小学的体育课程目标的不同。
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和美国体育课程目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包括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学生参与度等。
本文从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讨论了两国体育课程应如何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体育课程目标,中美,小学,比较研究正文:第一章:绪论本章将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并介绍中美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背景。
第二章:中美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分析本章将介绍中美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从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和学生参与度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分析两国体育课程目标的不同。
第三章:影响因素本章将从政策、文化和教育水平等角度,分析影响中美小学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第四章:结论本章将概述本文的研究结果,并对两国体育课程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探讨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从根本上来说,体育课程的目标设定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针对中美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的结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应对中美体育课程进行对比研究,引入国际先进水平的概念,以了解中美体育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问题的差异,从而改善学校的课程设置。
其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有用的个性化体育课程。
同时,运动员的优秀表现也可以作为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准。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各类学术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活动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参与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提升体育课程效果。
最后,学校也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及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积极改变体育课程目标,将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多方面的改善。
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发展,体育教学应从一般性能力训练中转变为专业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有能力应对实际生活中复杂的问题。
中美两国四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较研究本文对中美两国四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课时间、成绩考核等方面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坚持和完善课程设置模式,不断增加课程项目的设置,创造条件让学生具有“三自主”的选择自由,积极改进成绩考核方法,是推进中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标签:中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通过对中美两国四所高校——西安外事学院,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民办大学之一;北京大学,中国最著名的公办大学之一;加州圣荷塞州立大学,美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北衣阿华大学美国西部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最好的大学之一的体育课程设置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借鉴公办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比对国外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希望能给中国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起到一些帮助作用。
一、研究对象中国西安外事学院、北京大学;美国加州圣荷塞州立大学、北衣阿华大学等四所高校本科体育教学。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对西安外事学院图书馆的图书杂志和电子阅览室的中国期刊网的资料查阅,收集有关文章数十篇,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专家访谈法走访省内体育教学领域的专家教授,请教他们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手段运用、体育成绩评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评估、教学文件的制定等方面的最新最权威的看法或观点。
3、比较分析法对两国的四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比较结果。
4、个案分析法对有代表性的两国四所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结合两国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得出分析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1、课程设置中国高校始终把体育课作为必修课,而在美国近些年已经有20%左右的高校把体育课从必修转变成了选修课,但是,把体育课作为必修课是共识与坚持。
四所高校在体育课程设置上,有三所学校选择了“规定必修内容+必修选项+选修”这种模式,这种课程设置模式是一个发展趋势。
课程设置都能以“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的。
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比较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和社会重视人才的素质教育。
而在素质教育中,课余体育教育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课余体育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正在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中美两国高校的课余体育活动有很大的差异,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影响到两国教育体系的未来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差异及其原因对于优化两国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差异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为两国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概况和特点。
2. 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和组织管理。
3. 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
4. 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改善建议。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整理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的相关政策和发展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中美两国大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情况和意见建议。
通过专家访谈法,获取中美两国教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课余体育的看法和建议。
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教育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两国高校课余体育活动的差异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通过研究的成果,可以为两国教育部门提供优化课余体育的建议和意见,并促进两国教育体系的改善。
全球学校体育对比及启示随着全球教育的发展,学校体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其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减轻学生学业压力、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的学校体育教育规划和实践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下将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所得启示。
一、体育教育规划中美两国在体育教育方面的规划和现实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体育课程、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规划,旨在塑造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而美国的《国家标准》将学校体育课程划分为幼儿园至12年级,具有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其中注重速度强度及身体机能的发展,但没有具体的锻炼规律和课程。
二、课程内容在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同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体育运动为例,中国的体育课程主要包括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排球、跳绳、长跑和体操等常见项目;而美国则包括棒球、美式足球、篮球和网球等项目,且拥有较为完善的专业培训体系。
三、学校体育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在学校体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教育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以中国为例,虽然政府在近年来加强了学校体育项目的设施和标准化管理,但财政、设备、人材等方面的投入还存在不足;而美国则拥有完备的教学设备和名师,其学校体育啦操也十分出名。
四、启示1. 完善规划有必要在制定规划方面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注重与现代教育思维的适应性,制定更符合社会需求、经济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学校体育教育规划。
2. 丰富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该适当增加比如滑板、街舞、越野跑等新兴项目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降低了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的疲劳感,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及锻炼的效果。
3. 加大体育投入学校应加大对学生体育发展的投入,增加设施、学习资源和专业培训,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体育活动机会和多元化的培训,拓宽学生体育发展空间。
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拥有优秀的体育教师和教练队伍,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
139《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20年01月1选题依据与意义课外体育活动伴随着青少年成长发育的整个时期,完善课外活动目标体系,并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能够带动青少年更加健康地成长。
我国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开展,从较大的层面上帮助了青少年在体质上的提高,每天运动一小时也有效地帮助了青少年在国家体质测试上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美国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加之美国独特的制度,在国家发布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各个州和协会再制定各自的指导文件,各个州之间的差异性和共性之间的联系更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通过对比分析两国的差异,以期能为国家课外体育活动水平的提高提供自己的绵薄之力。
2中美课外体育活动目标与组织形式2.1美国的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目标与组织形式在2005年,美国的身体教育协会对《走向未来——国家身体教育标准:内容和评价指南》进行了调整修订:(1)展示出更多的运动动作技能和运动形式;(2)加强对运动概念、原则、技术、战术以及策略的理解;(3)在固定的时间内参加体育活动;(4)使自身达到并保持一个能不断提高自身健康的体育锻炼健身水平;(5)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展现出个人风采,尊重理解自我和他人,表现出更具有责任感的自己和社会行为;(6)体育活动对自身健康有着客观的评价,其中体会到健康、快乐、挑战性的特点,并能从中感受到自我表现的价值和社会交感的价值。
更多的是针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使学生达到自我管理,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这对于青少年不仅仅是体育上的培养,对于以后的生活工作都有着思想上的辩证成长。
美国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从学校到社团再到家庭一般有三种组织形式,分别是:各个单项目的运动协会组织不同的协会,协会之间进行的联赛为一种较为广泛开展的形式,通过联赛进行人才选拔的方式已经慢慢融入到各个学校,不同水平的协会之间进行比赛,有效促进各协会的经济水平;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地组织不同的兴趣社团等,这完全根据学生的个人倾向,该方式适用于各种学生;家庭与家庭之间或是社区举办的体育活动,有些社区还会引进一些水平较高的教练员和指导员来帮助青少年更加顺利地参与活动。
中美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中美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既拥有良好学术成果又具有健康身体素质的优秀人才。
因此,体育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美两国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以对于完善我国高教体育教育体制,推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而且,通过对比研究,可以从中学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并交流和借鉴彼此的经验,以提升中美高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研究主要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中美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中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比较2. 中美高校体育师资力量的比较3. 中美高校体育教学方式的比较4. 中美高校体育培养模式的比较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进行探讨。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体育教育目标、体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力量、体育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中美高校体育教育的差异和优缺点,并从中寻求互相借鉴的有益经验,提出中美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四、研究预期成果1. 比较分析中美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差异和优缺点;2. 归纳总结中美高校体育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 提出中美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4. 对于推进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五、研究的实施步骤1. 调查和比较中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内容;2. 调查和比较中美高校体育师资力量和教练员水平;3. 调查和比较中美高校体育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4.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中美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改进建议。
以上是关于中美高校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如有需要可以参考。
高等教育论文中美高校学校体育比较研究引言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状况,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任务。
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体育管理体制、教育理念、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考核与评定等几个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发现和总结中美高校体育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旨在为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1中美高校体育现状对比1.1中美高校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对比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图1)分为校外管理机制和校内管理机制两大部分。
校外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政府体育管理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体卫艺司、处)和体育行政部门(科教司)组成。
其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协调和组织学校的体育竞赛活动,规划并指导有关体育专业、高水平运动队和教材建设、开展专业师资培训等;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校内管理的主要方式由校领导分管和学校体育工作部门具体执行而进行的。
负责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指导、布置和检查。
制定本校工作计划,落实教学任务,组织课外群体活动,开展课余训练竞赛工作。
美国的教育行政管理(图2)是典型的、彻底的地方分权制。
联邦教育部,代表国家对整个教育行业实行宏观管理,主要任务是统计和分析全国教育相关数据,为总统和联邦议会,以及州和地方教育机构提供制定教育政策法规的依据和建议。
不能指导、监督和控制任何教育部门、组织、学校及个人的教学课程的设置和实施。
州教育部是州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管理辖区内的各类学校,对州内学校办学状况进行考察评估,协调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家长相互间的关系。
高校一般实施自我管理,依法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自我负贵。
绝大多数学校实行董事会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
在美国,大学体育部是学校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大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工作。
按照学生类型和教学目的,把大学体育分成竞技体育部和娱乐体育部。
中美学校体育开展史的比照1.中美学校体育开展史的相同点1.1学校体育形成的时间大致相同。
1828年,现代体育教育的创始人托马斯阿诺德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将体育作为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付诸实践,第一个把体育运动列为学校课程,对开展现代体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中国现代意义学校体育的历史起点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富国强民,发起了洋务运动,1903年仿照外国兴办学校〔称为学堂〕。
在开设科学知识学科以外,并设有“体操科〞〔体育课〕[1]。
主要教学内容为德国、瑞典、日本的普通体操,军事体操等。
美国学校体育的萌芽期是1820年到南北战争。
1848欧洲移民热潮登陆了美国,有很多体育家,将棒球、美式足球、篮球、排球等运动开始渗透到美国的教育体系中。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之后,体育活动逐渐向社会扩展传播,创立了独立的体育体系。
1881年,体育开始列为学校正式课程。
1.2学校体育开展目标根本相同。
学校体育目标是指通过实践所要到达的预期结果,决定着学校体育的开展方向,是一个开展的、动态的、持续的概念体系。
目前,中国学校体育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提出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
提倡在掌握运动技能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注重个性开展,培养良好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美国的体育教育目标注重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价值的挖掘,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得到充分开展,最大化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2]。
始终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识、社会和情感四个方面的开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活动的能力、意识和习惯。
2.中美学校体育开展史的差异2.1学校体育指导思想。
中国学校体育指导思想历经了一个曲折而艰难的历程:①严复等人的“通过体育强健身体〞的思想阶段;②蔡元培等人的“军国民体育思想〞阶段;③“自然体育思想〞阶段;④苏联?劳卫制?阶段;⑤多元化阶段。
中美两国体育专业教育的比较研究[摘要]文章从体育史学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及比较体育学的相关理论,对中美两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了加快体育专业教育的科学化进程等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中国美国体育专业教育比较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体育专业教育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如何更好地把握发展机会,推动体育专业教育发展更上一层楼,是我们从业人员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我们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考虑到体育专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情况,笔者把中美两国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起始点定在具有现代体育专业教育意义的相应机构的建立上,因此文章对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描述从南北战争以后开始,对于我国的体育专业教育则从辛亥革命之后开始。
一、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发展历史1.1900年以前。
南北战争以前,美国的体育专业教育基本处于萌芽状态,1861年迪奥·路易斯在波士顿创办了第一所体育师范学校开了美国体育专业教育的先河。
另一所重要的专门学校是青年会在马萨诸塞州春田城开办的青年会干事专科学校,三年后又在芝加哥市设了一个分校,最后这两所学校分别成为春田学院和乔治·威廉学院。
追溯该历史阶段美国师资培养机构的起源,可以明显地看出,它与私人的努力和经济支援是分不开的。
差不多到了1900年才有些综合大学开办体育的专业课程,最早的这些大学包括内布拉斯加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奥伯林学院、密苏里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在密歇根州的伊普西兰蒂师范学院。
2.1900年至“二战”期间。
本阶段是美国体育专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时期,为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州立和教会大学开始设置授予文学学士或科学学士学位的体育专业系科。
这一时期,私立师范学校的地位开始下降,纷纷关停并转。
同时,暑期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3.“二战”以来。
战争给美国的体育专业教育带来巨大损失。
由于战时需要,许多培训的场地、器材被挪用,学生大量流失。
战后,由于学校注册人数剧增,体育教师的需要量也随之增加。
中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徐天瑶 张 利近年来,我国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重视,培养计划越来越丰富,但与作为体育强国的美国来比较,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全面。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法来对中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体育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因此,借鉴美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并对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具体有效建议。
1 前言2013年美国发布最新版《K-12体育教育标准》文件,这是对美国学校体育课程理念和内容明确规划了方向,是引领当今体育课程发展。
美国高校体育人才济济正是由于它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完善的培养模式,才能够充分发展。
我国在现阶段的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目标不够清晰、课程标准设立不够完整,这些方面都需加强。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中、美两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以“中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搜索相关文献,对中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解,为本文提供理论基础。
2.2.2 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比分析,发现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3 中美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3.1 中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我国出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文件,其对我国高校体育在课程上提出了新想法、新要求,进一步对体育课程深化改革,这一文件的出台也显示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立将会越来越完善。
3.1.1 坚持“健康第一”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中坚持“健康第一”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的确立,不仅强调了健康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必然联系,而且又突出明确了在体育运动时要有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形成了一个由体育运动到健康再至体育运动的良好发展体系。
对于大学生体育人才来说,这是从平常的体育运动到体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再到获得健康的体育理念,从而能够升华自身的体育健康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