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纺织浆料的研究与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纺织品阻燃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论述了纺织品阻燃的方法及阻燃机理以及纺织品阻燃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其纺织品阻燃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纺织品的阻燃性和提高纺织品的阻燃性能。
关键词:阻燃性;阻燃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1引言近些年来,纺织品的阻燃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
据报道,英国火灾死亡人数每年约1000人,其中由纺织品引起的火灾约占了一半。
美国火灾死亡人数更多,每年约8000余人,受伤者高达15万~25万人,经济损失达4亿美元,其中床上用品、家具装饰用布和衣着用品是起火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建筑住宅火灾,纺织品着火蔓延所占的比例更大。
为此,本文介绍了纺织品阻燃技术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并研究其发展趋势。
1.1阻燃技术目前世界各国在纺织原料和产品的开发上,都把阻燃的要求放在较主要的位置,特别对欧洲、美国出口的家用纺织品,必须有阻燃的功能才能进入市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以人为本的安防意识的增强,纺织品的阻燃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1.1阻燃纺织品的开发及市场有关数据显示,世界上阻燃聚酯纤维的产量已占聚酯纤维总产量的10%左右,而我国还不到0.3%。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阻燃聚酯纤维,目前生产阻燃聚酯纤维的方法主要采用共聚和共混法技术,很少采用接枝法技术。
开发生产的磷系聚酯阻燃纤维,可生产14.6-97.2tex不同规格的阻燃聚酯纱或长丝,具有永久的阻燃性能,可用于室内装饰、床上用品、汽车内装饰等;开发生产的磷系阻燃阳离子聚酯短纤维,也具有永久的阻燃性能,织物可常压染色,并可与阻燃腈纶或氯纶混纺纱实现同浴染色。
阻燃粘胶纤维的开发生产不及阻燃聚酯纤维,但也有几家批量生产。
有的在纺丝中制得阻燃粘胶纤维,应用于针织、机织及无纺布,可制作防护服、消防服、床上用品;有的通过纳米改性纺丝工艺开发生产的含有聚硅酸复合型粘胶纤维,用于工业纺织品、防护服、装饰织物。
1.1.1.1阻燃整理方法阻燃整理主要是在纺织品的后整理加工过程中对织物进行处理,从而使织物具有阻燃性能。
淀粉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是两种常见的酶类,它们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定义、功能、应用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淀粉酶淀粉酶是一种能够水解淀粉和糖类物质的酶。
它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消化和代谢作用。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主要能量储存形式,而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分子,以供生物体进行能量代谢。
淀粉酶主要存在于口腔和胰腺中,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在口腔中,淀粉酶主要由唾液腺分泌,通过唾液进入口腔,与食物中的淀粉发生反应,将淀粉分解为可溶性糊精和葡萄糖。
在胰腺中,胰岛细胞分泌淀粉酶进入小肠,进一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淀粉酶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食品工业中,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糖类物质,用于制作糖浆、酒精等产品。
在纺织工业中,淀粉酶可用于浆料的脱除,提高织物的柔软度和光泽度。
此外,淀粉酶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研究、医药领域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
二、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类能够降解纤维素的酶。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常常难以被生物体直接利用。
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纤维素和糖类物质,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纤维素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和真菌中。
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是纤维素分解的主要产生者,它们能够分泌纤维素酶来降解纤维素。
纤维素酶可分为纤维素酶I和纤维素酶II两类,它们具有不同的水解机制和酶活性。
纤维素酶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纤维素酶被广泛用于生物质转化过程中的纤维素降解,以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纤维素酶还在纸浆工业、饲料工业、纺织工业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近年来,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科学家们通过对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挖掘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基因,可以获得更高效的酶制剂。
同时,研究人员还通过筛选和优化酶制剂,提高了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日本功能性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与展望(一)作者:编译/刘树英来源:《中国纤检》2015年第01期近年来,日本许多生产厂家通过技术创新,并采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如共混纺丝、复合纺丝、后整理等多种技术的组合),相继开发出了一批具有不同功能的化学纤维材料。
吸湿、吸水(汗)新纤维材料吸湿、吸水化学纤维材料可有效吸收人体所产生的汗液,并将其迅速排至与人体肌肤接触的衣服外层,从而使人体肌肤保持舒适、干爽的状态。
化学纤维的吸水原理主要是通过纤维的毛细管作用或通过降低纤维与水的接触角来提高纤维的吸水速度。
利用纤维的多孔结构和毛细管作用达到吸湿功能的化学纤维材料通常多数呈圆形或异形中空截面。
这类吸湿、吸水功能的化学纤维材料主要采用共聚、复合纺丝,以及涂层、浸置、表面接枝等技术制造。
通过与亲水性材料共聚或共混,以及通过与丙烯酸材料接枝或通过涂层、浸置等后整理加工技术处理,虽能够生产具有吸水、吸湿功能的化学纤维材料,但是这些纤维材料往往在吸湿性能、物化性能等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具有快速吸水能力的高分子化合纤维作为尿布和女性卫生用品的应用,已能够吸收其自身重量50~100倍的水。
最近,吸水重量为自重2500倍的纤维也在日本出现。
帝人公司是日本化纤企业龙头老大,该公司的技术开发与储备实力雄厚。
“Sweatsensor”是帝人公司的新产品,通过用特种聚合物和腐蚀剂在纤维横截面产生4个鳍,从而在侧面上有许多细微空间,这些结构具有优异的吸汗快干性能。
“Sweatsensor”比该公司原有的吸汗快干聚酯纤维“Welikey”具有更优异的干爽感觉。
帝人将把“Swealsensor”推广于普通内衣裤、运动内衣裤等。
“CORTICO-l000”是帝人公司的又一新产品,这是一种具有吸湿、快干、凉爽舒适性的聚酯纤维,该纤维材料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制成,并且还具有手感细腻、蓬松等性能,该纤维材料主要用于高级内外衣和运动服。
此外,帝人公司开发的“Calculo亲水性聚酯弹力丝”,吸汗和快干性能特别好,而且多次水洗之后性能不变。
防螨纤维及织物的研究进展2006-06-19 中国家纺网编辑:六道不回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马正升摘要:本文介绍了尘螨的相关知识及其危害,对各种防螨措施进行了归纳,并详细介绍了防螨织物的研究进展情况、防螨织品的效果评价方法及防螨织物开发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防螨;纤维;织物;研究;进展1.引言2003年全球哮喘防治策略(GINA)委员会提出全球哮喘病人估计有3亿,2000年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5-3%,初步估计中国有1000万左右的哮喘儿童,全国共有2500万左右的哮喘病人,而2000年国内在27城市调查儿童哮喘患病率较1990年上升70%左右。
有的大城市则上升了一倍还多。
很早以前人们在接触书柜或衣箱屋尘时就会发生打喷嚏、流鼻涕等情况,知道屋尘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一直不知道主要变应原是什么,直到1969年才知道屋尘中的主要过敏原是螨虫。
螨虫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害的生物,能传播病毒、细菌,可引起支气管哮喘、鼻炎、皮炎、毛囊炎、疥癣等多种疾病。
据资料显示,有60%的哮喘病人对尘螨会产生过敏反应,约80%的儿童哮喘起因于尘螨过敏。
我国的哮喘病发病率很高,是第二大呼吸道疾病。
国外的大量临床研究也发现,儿童早期时家庭中尘螨过敏原的暴露程度与后来发展成哮喘的儿童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据有关部门监测,在上海、北京等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居家中螨虫分布以地毯最多,其次为棉被,再其次为床垫、枕头、地板、沙发等,在这种环境下,可在居室内存活的螨类共有16种之多。
调查发现,台湾地区75%住家中都充斥着尘螨,室内每克灰尘隐藏着一万只以上的尘螨,远高于诱发过敏气喘所需要的每克灰尘一百至一千只以上尘螨的浓度。
而台湾地区居家室内总螨数分布以地毯最多,其次为棉被、床垫、枕头、地板、及沙发。
屋尘中的住家螨类广泛分布于有人群生活的地方,是强烈的变应原,引起的是全身性变应,包括变应性哮喘、变应性鼻球结膜炎、特应性湿疹/皮炎、变应性荨麻疹等,螨性变应相应占各该病种的80%左右。
聚乙烯醇文献综述摘要本文从性状、常用数据以及性质特点等方面介绍了聚乙烯醇的性能,详细描述了聚乙烯醇在食品、医药、造纸、化纤、纺织、建筑、农业等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国内外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聚乙烯醇的制备有三种来源,分别是乙烯直接合成法、乙炔直接合成法、天然气乙炔合成法三种制备方法,工业上多采用聚乙烯酯醇解或水解来制备。
最后,对不同种类的PVA制备做了大致介绍。
聚乙烯醇的市场前景广阔,其附加值和新用途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关键词:聚乙烯醇,性能,应用,制备,发展前景一﹑前言聚乙烯醇(简称PVA)是目前已发现的唯一具有水溶性且无毒的高聚物,别名为PVA,Poval。
聚乙烯醇(简称PVA)是由德国化学家W.O.Herrmann和W.WHachnel博士于1924年合成的,1926年实现了小规模生产,工业化生产源于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从日本进口引进生产技术生产。
聚乙烯醇的结构式为-[CH2CH(OH)]n-,其中n表示聚合度。
聚乙烯醇的物理性质受化学结构、醇解度、聚合度的影响。
它是近三十年来发展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合成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价格的不断下降,其用途日益广泛,发展速度很快。
其性能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按用途可分为纤维和非纤维两大用途。
聚乙烯醇的基本信息中文名称:聚乙烯醇英文名称2: polyvinyl alcohol,viny alcohol polymer,poval,简称PVA分子式: [C2H4O]n结构式:二.聚乙烯醇的性质及用途1.聚乙烯醇的性质聚乙烯醇 (polyvinyl alcoho1) ,简称 PVA ,分子式一[CH C H (O H )] 一,为白色片状、絮状或粉末状固体,无味无毒、无污染,可在80 ~90 ℃水中溶解,是一种由醋酸乙烯经醇解聚合而成的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分纤维用和非纤维用两种。
其水溶液有很好的黏接性和成膜性,能耐油类、润滑剂和烃类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具有长链多元醇酯化、醚化、缩醛化等化学性质。
Dyeing & Finishing Technology染整技术术尚不成熟,需进一步研究。
本文就Naia TM 醋酯纤维素纤维的印花工艺展开研究,力求找到适合Naia TM 醋酯纤维素纤维的印花染料和固色条件,以期为生产技术人员提供相应产品开发的参考和思路。
1 试样及染料1.1 试样通过对Naia TM 醋酯纤维素印花机织物市场进行调研,甄选了市场上比较流行和有代表性的面料作为试样来进行印花工艺研究。
详细的面料详信息如表 1 所示。
1.2 染料目前市场上适用Naia TM 醋酯纤维素纤维面料印花的Naia TM醋酯纤维素纤维面料的印花工艺研究文 | 肖育宏 高建平作者简介:肖育宏,1975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新型纤维素纤维的染整技术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伊士曼(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醋酯纤维是世界上开发较早的化学纤维,目前是再生纤维素纤维中仅次于粘胶纤维的第二大品类,其典型代表是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伊士曼化工公司)生产的Naia TM 醋酯纤维素纤维。
Naia TM 醋酯纤维素纤维面料具有悬垂性好、穿着舒适以及吸湿性好等特点,而且具有蚕丝般的光泽和优良手感,常作为丝的替代品。
数十年来,醋酯纤维始终在高档服装面料领域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纺织材料需求的持续增长,醋酯纤维面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目前我国印染加工企业经过近些年的产品开发和生产技术攻关,在Naia TM醋酯纤维素纤维面料染色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能提供高品质染色织物。
同时,Naia TM醋酯纤维素纤维印花面料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但是相关技Study on the Printing Process of Naia TMCellulose Acetate Fiber Fabric摘要:市场对二醋酯纤维素纤维面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二醋酯纤维素纤维及其混纺面料的印花工艺尚不成熟,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2012年第16期广东化工第39卷总第240期 · 77 ·淀粉在纺织浆料中的应用陈杰(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淀粉在纺织浆料中的应用概况,介绍了淀粉浆料的种类及应用,特别强调了变性淀粉的应用情况,同时对纺织浆料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纺织;浆料;变性淀粉[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2)16-0077-02Application of Starch in Textile Size MaterialChen Jie(College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Jilin 132022,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application of starch in the textile size material, introduced the species and application of starch size material,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d starch, and prospected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of textile size material.Keywords: textile;size material;modified starch天然聚合物是纺织品加工中使用最早的纺织助剂,通常都是从动、植物体内提取加工而成,具有来源丰富、无毒、无污染的特点,在纺织印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淀粉一般存在于植物的果实、种子或根茎中。
国外纺织浆料的研究与进展经纱上浆是织造的关键,上浆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织造效率与织物质量,影响上浆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浆料的上浆性能.随着喷气等高速织机使用比例的逐步提高,纺织面料向高支、高密化方向的发展,人们对节能、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对浆料的上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国内外都对浆料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国外近年来纺织浆料的研究与进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国外对纺织浆料上浆性能的评价,主要采用直接评价浆纱的物理机械性能,如浆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挠性、硬挺性、耐磨性、可压缩性及浆液的渗透性等.浆纱的挠性和压缩性可用KES—FB仪器测试.1淀粉类浆料淀粉是一种再生资源,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及环境友好等特点,是各国广泛使用的浆纱材料.但对淀粉浆料的研究和使用各国有很大差距.1.1印度使用的淀粉浆料:原淀粉的使用比例高达80%,16%左右是在煮浆过程中加入化学分解剂来降低原淀粉粘度,主要是用酸水解;4%左右为淀粉衍生物,主要是醋酸酯淀粉.KhalilMI等对醋酯淀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利用醋酸酐在高氯酸的催化下对原淀粉及酸解和氧化淀粉进行处理,得到醋酸酯淀粉,研究了影响乙酰化的因素和醋酸酯淀粉对棉的上浆性能.结果表明用原淀粉和较高粘度的酸解淀粉酯化的醋酸酯淀粉上浆的棉纱,其断裂强度和耐磨性高于用原淀粉直接上浆的棉纱,但粘度较低的醋酸酯淀粉和酸解淀粉由于粘度低,粘附力也降低,上浆后棉纱的断裂强度和耐磨性较原淀粉上浆的低.而且用原淀粉、醋酸酯淀粉和酸解淀粉上浆的棉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磨性之间差异不大.1.2采用专利技术可得到高纯度去蛋白质的淀粉.用该淀粉上浆经纱的硬挺性比酸解淀粉上浆的经纱更好,与PVA上浆的经纱基本接近.该浆料在纱线表面有优良的成膜性,向纱线内渗透较少,对浆纱的伸长性和可压缩性影响较小,浆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与酸解淀粉相似,挠性与PVA相当,优于酸解淀粉.浆纱的挠性主要与渗透进纱线的浆液量有关,渗透越多,抗弯刚度越大.但用该浆料上浆的经纱的耐磨性低于用PVA或酸解淀粉上浆的经纱.1.3接枝淀粉是国外变性淀粉浆料中研究得较多、也是较为广泛的一类.如原淀粉和酸解淀粉分别与丙烯酰胺在引发剂(高锰酸钾/柠檬酸)的作用下进行接枝共聚,用酸解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的共聚物上浆的棉纱的物理机械性能比用原淀粉上浆的棉纱显著提高.澳大利亚研究了原淀粉或淀粉衍生物或降解淀粉与聚合度为300~700的PYA以磷酸(H3PO)为催化剂进行缩醛化反应,得到淀粉一PVA的接枝共聚物,这类产品既具有足够的分子量、生物可降解性,又具有良好的浆纱效果;淀粉与苯乙烯和1,3一丁二烯的接枝共聚物与玉米原淀粉及纺织蜡以35:59:6(质量百分比)混合用于棉经纱的上浆,可得到良好的上浆效果.该接枝共聚物的特性粘度是0.07~0.35dL/g,可提高对经纱的粘附性能.这种接枝共聚物在1991年就开始研究,当时是用于纸张的表面施胶,改善光泽、平滑性等纸张表面性能.目前该浆料已在国内销售和应用.1.4埃及研究了含羧基的淀粉衍生物(淀粉羧甲基化或接枝顺丁烯二酸)的表观粘度及上浆棉纱的机械性能,水解淀粉接枝顺丁烯二酸上浆的棉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耐磨性能最好.1.HebeishA等研究了淀粉分别与含乙烯基的单体如丙烯酰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腈以过硫酸钾作引发剂的接枝共聚反应的工艺及接枝共聚浆料的上浆性能,测试了浆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耐磨性.但从许多资料可以发现,变性淀粉浆料的上浆性能并没有比原淀粉改善很多,所以,各类变性淀粉对经纱上浆效果的改善并不是很理想.2.PVA(聚乙烯醇)浆料PVA在2ol!t纪40年代就开始作为纺织浆料应用于纺织工业,它具有优异的浆膜性能和良好的粘附性能.虽然PVA存在退浆性能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但没有其它类浆料可以与PVA的上浆性能及在改善淀粉浆料的浆膜性能方面相媲美,所以至今仍较广泛使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增加的趋势.近年来,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开展了对PYA改性、回收循环再利用和生物降解的研究.2.1PVA的改性主要是醋酸乙烯酯与其它含乙烯基的单体进行共聚,再进行皂化,改变其规整的分子结构,减少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降低结晶度,提高溶解速度或能在较低的温度下溶解,改善其退浆性能.PVA与磺酸盐共混也能提高其织造性能.美国专利3689469介绍了PVA同2%~6.5%(质量分数)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作为纺织浆料,并与完全醇解PVA和部分醇解PVA 的上浆性能比较.日本专利75—32355介绍了含有0.1%~15%(摩尔百分数)内酯环的改性PVA(由丙烯酸甲酯和醋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皂化得到)用于棉纱的上浆.美国专利417293@绍了与0.1%~10%(摩尔百分数)的二酸如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共聚的改性PVA作为纺织浆料,这种共聚物由于含有羧基而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在PVA中加入少量的芳香族磺酸盐或芳香族磺酸盐的甲醛缩合物,如7吩PVA217、3ofY)氧化淀粉、5份蜡、1份p一萘磺酸盐混合上浆,可提高经纱的织造性能“。
.500份醋酸乙烯酯与3.4份顺丁烯二酸酐共聚,将共聚物在30℃下用NaOH皂化,得到的皂化共聚物含有0.5%(摩尔百分数)的羧基,皂化度为94.5%.将该浆料对棉纱上浆,经测试,浆纱的动摩擦系数为0.22,耐磨性达到5780次,在650r/min的喷气织机上织造时,断头率0.4/h,织造效率达95.4%.醋酸乙烯酯与甲基丙烯酸盐等共聚也可改善PVA的退浆性能“.将10~9ofY)改性PVA共聚物(由醋酸乙烯酯与7%~15%质量分数的甲基丙烯酸盐、顺丁烯二酸或反丁烯二酸共聚后经皂化得到)与90~1吩变性淀粉混合用于棉织物经纱上浆,在0.1%NaOH溶液中退浆,退浆率可达到91.8%,而在相同的退浆条件下。
纯淀粉的退浆率仅为58.7%.PVA经过改性还可用于低成本的冷上浆工艺.德国ALBON化学公司推出的Albonin系列产品具有强粘合力、抗静电的聚乙烯醇衍生物的混合体,都能溶于水,产品之间仅在粘度和粘合力上略有不同,应用范围较广泛,可用于粘胶、聚酯、聚丙烯腈及其混纺纱的冷上浆工艺.2.2由于PVA上浆的优良性能及高速织机的推广,PVA的使用有不断增加的趋势.PVA 一般都是在碱性条件下用氧化剂退浆,而且退浆废液中的PVA难以被一般的微生物分解,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日本已从自然界中分离出能分解PVA的两种降解菌:一种是能产生不规则分解PVA分子链的分解酶的细菌(菌株№sK一95),可使PVA粘度快速降低,主要用于PVA的退浆;另一种是能产生从末端分解PVA分子链的分解酶的细菌(菌株NoRS701),可作为处理含PVA废水的细菌.研究表明,PVA的醇解度对酶的降解有一定影响,醇解度高的PVA,其分解较好,但差异不大,聚合度5002200对酶的分解没有影响.但PVA分解酶对PVA的分解速度尚需提高.2.3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应用超滤技术回收PVA浆料.随着先进过滤技术的发展,对PVA进行回收再利用已成为现实,这类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浆料的分离;(2)对含浆料液体进行处理;(3)在上浆中使用再生浆料.该技术还可用于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丙烯酸酯浆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德国研究了从退浆废水中去除各种纺织浆料的生物降解法,通过对污泥、沉淀物吸附的生物消除法和再循环/超滤法,探讨了淀粉、CMC、PVA 和聚丙烯酸酯等各种纺织浆料的去除特性,介绍了用超滤法循环利用聚丙烯酸酯浆料的有关资料.德国的I_anger,Joerg也分析了聚乙烯醇浆料回收循环利用的现状.美国在实际生产中已用超滤法回收退浆废液中的PVA,但由于该技术设备投资大,目前还没有大范围推广.2.4羟丙基纤维素浆料与PVA混合使用,可缩短浆纱烘干时间,简化退浆工艺,也能使浆料回收后循环使用.3聚丙烯酸类浆料聚丙烯酸类浆料具有优良的上浆性能,而且退浆性能特别好,适用性广,可用于短纤纱中的涤纶纱、涤/棉纱或棉纱上浆,也可用于长丝上浆,因而很多国家都有研究,但国外的聚丙烯酸类浆料聚合单体的选用比较广泛.专利WO9603544提出,用丙烯酸丁酯一甲基丙烯酸一苯乙烯共聚物与水分散性聚酯浆料(磺化聚酯)混合作为纺织经纱的上浆材料,并介绍了上浆方法n引.韩国研究了水分散性共聚酯与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乙酯的接枝共聚产物作为短纤纱的上浆材料,并介绍了它们的合成方法fl.日本用部分皂化的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为主体的热熔上浆剂对纤维上浆,n(聚醋酸乙烯酯,皂化度≤60%、平均聚合度5O800):n(聚氧乙烯单烯丙基醚):n(烯丙基磺酸钠)=85:14-1共聚的共聚物100份、碳原子≥6的羟基脂肪酸(如12一羟基硬脂酸)53O份、增塑剂(如甘油)1—20{q混合组成的热熔上浆剂,具有低的熔融粘度,可用于涤纶纱和棉纱上浆,具有很好的上浆效果;德国的BayazeedA指出聚丙烯酰胺浆料与酸解淀粉的混合物,在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对25‘的涤/棉(35/65)混纺纱上浆是卓有成效的;德国的SteidelV认为,聚丙烯酸酯浆料CE可用于短纤纱的上浆,用该浆料上浆的经纱平均1O次投梭时,经纱和纬纱总的断头率仅为4次(淀粉浆料为5—8次).同时实验还表明,用该合成浆料上浆的织物经90度热水浸渍lmin,即可去除80%的浆料,退浆液的COD也明显降低.4其它浆料聚酯浆料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着重在解决聚酯浆料的水溶性问题上,首先由EastmanKodak公司研制成功,法国Rhone—Poulenc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聚乙二醇缩聚也合成了聚酯浆料,并于1973年取得专利,但这类浆料吸湿性高、再粘性大,难以实际应用.2olJt纪80年代国外对聚酯浆料的缩聚单体进行了大量研究,合成了水溶性好、吸湿性适中的聚酯浆料,并开始在涤纶长丝上应用.至今美国Standard—Oil和EastmanKodak、法国Rhone—Poulenc、德国BASF、日本GoohChemicalIndus.try、印度RanChemistryPvT等公司都推出了较为成熟的产品.韩国sK化学有限公司也有用于涤纶长丝和涤/棉短纤纱的聚酯浆料EW一100系列,并开始向我国介绍.聚酯浆料对涤纶长丝和涤/棉混纺纱都有优良的粘附性能,同时浆纱的耐磨次数较高,耐屈曲疲劳性较好,可以部分取代PVA成为涤或涤/棉混纺纱线的上浆材料.日本专利JP08311774研究了用聚氨基甲酸酯作为防水浆料用于喷水织机织造的经纱上浆,使用该浆料可简化上浆工艺.以水为介质的上浆和退浆工艺能耗大,污水多。
为寻求替代方法,美国进行了以液体二氧化碳为介质的上浆和退浆的实验室初步研究,该方法能显著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水,同时通过液体二氧化碳的洗涤萃取作用可以彻底除去织物上的浆料,浆料与二氧化碳几乎完全被再循环利用.由于传统的浆料不能直接溶解于二氧化碳,必须为该工艺开发新型的浆料,以氟化物为基础的浆料可在室温下溶解于液体二氧化碳中,已被研究用于涤/棉混纺纱的上浆,其中最有前景的是全氟烷醇和含氟高聚物.据报道该浆料能赋予涤/棉纱比传统的淀粉/PVA 浆料高三倍多的耐磨性能,但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5结束语国外纺织浆料的研究与进展基本与国内相似,但研究的侧重点与国内有较大不同.5.1在认识到原淀粉浆料上浆性能不足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各类变性淀粉浆料,特别是接枝淀粉浆料.5.2针对PVA浆料退浆难和生物降解性差的问题,国外公司利用先进的超滤技术对PVA 进行回收再利用,或对其加以改性.5.3对聚丙烯酸类浆料,特别是其它丙烯酸类单体的合成及用于经纱上浆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5.4国外对水分散性聚酯浆料的研究较多,推出了较为成熟的产品.同时,已有国家将聚氨酯浆料用于喷水织机的织造中.另外发达国家从环保、节能的角度出发,开发了新型上浆及退浆工艺,主要是以液体二氧化碳为介质的经纱上浆和退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