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165.77 KB
- 文档页数:2
应用案例引导问题教学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
杨珊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7(036)008
【摘要】目的:探讨实施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时应用基于案例引导的问题式教学法的效果.方法:100名2015级农村医学专业学生,采用随机法将其设为实验班和传统班,各50名.组织教学活动时,实验班采用基于案例引导的问题式教学法,传统班则采用传统的方法实施教学,比对两班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班理论成绩、案例分析成绩均明显较传统班高(P<0.05),实验班学生对此教学法有较高的认同度.结论:应用案例引导的教学法实施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使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总页数】1页(P111)
【作者】杨珊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卫生学校四川甘孜626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1
【相关文献】
1.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索
2.通过应用案例提高离散数学教学效果探究
3.应用案例分析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效果
4.应用案例导入法,提高“中药学”专业教学效果
5.提高《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效果的实践与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络环境下问题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摘要】阐述问题教学法的涵义及问题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探析问题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实施,指出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问题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运用【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134-0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构筑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网络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特点,它是集信息采集、网上聊天、网络游戏、bbs论坛、网上交友等为一体的新平台,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
但是,网络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敌对势力利用信息化、网络化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恶意渗透,其后果就是在思想领域中形成“意识形态中立”、“意识形态淡化”、“指导思想多元化”、“意识形态西化”等错误看法,直接冲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这无疑增加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难度。
因此,网络环境下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概论”课的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问题教学法的涵义问题教学法是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来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有意地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或让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解决问题。
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问题教学法在“概论”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概论”课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当今网络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弥漫着整个社会,良莠不齐,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还不够强的情况下,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产生抵触、反感的心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实效性不强。
问题教学法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为了适应社会的形式,在社会上立足,木里图学校这样一所有着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底蕴的学校也不甘落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主要体现在问题教学法、晚读课和课前四分钟三大模块。
(一)问题教学法一、问题教学法的提出积极而稳妥地实施课程改革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落发展目标的要求,更是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要求。
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则进,不改革则退。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成功崛起并蓬勃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个结论。
教育在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办?勇敢改革,大胆创新,走自己的路。
问题教学法就是我们深思熟虑后提出并将实施的课程改革方案。
问题教学法即由问题而引发并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师生共同达成教育目标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由五个教学环节构成即:1.问题引入。
目的是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2.问题导学。
目的是确立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
3.问题探究。
目的是通过对问题成因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深入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应用获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4.问题解读。
目的是答疑解惑,实现达成教学目标并形成技能技艺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力争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问题创新。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问题教学法理论解读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理念的精神实质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问题教学法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校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做到:首先,要确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学生自主学习天经地义,教师的教只能服务于学生的学。
其次,教学方法改革的关键是学习方法的改革,核心理念是教法服务学法。
课程教学Curriculum Teaching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路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于今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近年来,高校思政教学正在大力改革,各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开始被应用其中,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如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就存在许多问题。
对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程的教学为研究对象针对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的实践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问题引导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思政教育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20.12.059The Practical Path of Problem Guided Teaching Method in Curriculum Teaching------Taking the course n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11as an exampleYU Jinxi(School of Marxism,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undergoing great reform.Various new teaching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but the practical effect is not ideal.For example,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problem teaching method.In this paper,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problem-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with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principle").Keywords problem guided teaching method;problem teaching metho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0引言思政课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其关系到学生能否具备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能否具有坚定理想信念。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中的应用高爱君(抚宁县第三中学,河北抚宁066303)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和潜能的教学方法。
虽然这已称不上什么新的教学理念。
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还应用得很不够,历史教学中尤其不够。
面对长期“应试教育”带来的诸多弊端,教育者都在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其间,问题教学法虽不是新思路。
但却是好方法.值得人们重新审视。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历史历史教学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中学历史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如脱离实际、机械死板背教条;课文内容一串串、理论观点一套套、板书文字一行行,让学生记笔记、背课文.做作业抄课本、课堂答问念课本。
学生不能用已知说明未知.不能以史为鉴.一见到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就茫然不知所措。
老师辛苦不说,教学效果也不明湿,学生成绩进步幅度小。
学习感到很费劲,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
因此,结合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解决现存的教育问题,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很是必要.问题教学方法便是其一。
要想合理有效地运用此种方法。
首先要了解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一、内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表述,问题有四种含义:(一)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二)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释的矛盾。
(三)关键。
(四)事故或麻烦。
依此为据,我认为此种方法的准确表述应为: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
提出问题且尽量地解决问题:教师要多角度地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多角度灵活地引导学生处理问题;最终达到学生能处理所触及的一般问题。
且能依所形成的观念来处理现实问题。
“问题教学法”并不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才提出来的新概念,而是早已有之.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杜威。
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基本步骤:第一。
基金项目: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21szkc388)㊂作者简介:甄恩泽(1990-),男,汉族,山东济宁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岩土工程㊁矿山岩体力学等㊂㊀㊀教学评价上突出 过程化考核 ,将线上平台学生的课前预习㊁课堂互动㊁线上讨论㊁课后作业㊁社会活动参与等分别设置各项权重(平时成绩=考勤(10%)+作业(10%)+线上学习(20%)+课堂互动(10%)+线下考试(50%)㊂),融入评价机制,过程评价组成做到有理有据㊁公平公正㊂3㊀小结3.1㊀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对教学内容针对性调整,一方面减轻了各专业学生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使得相关的知识更加符合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励,提升了教学效率㊂同时在教学中通过融入传统文化㊁辩证唯物主义㊁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不仅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㊂3.2㊀基于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了教学效率通过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了教学环节的管理,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能够根据相关的状态及时进行教学调整㊂信息化教学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网络特性有利于开展协作学习和发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了教学效率㊂同时教师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水平㊂3.3㊀实现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通过即时虚拟仿真实验融入教学,使得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得到相互融合㊂采用交互式教学资源,学生学习不受条件限制,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㊂针对相应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及时通过登录虚拟仿真实验系统进行实验,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相结合㊂学生通过反复实验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㊂4㊀结语在新工科时代的呼唤下,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本文结合大学物理教学中的 痛点 ,将虚拟仿真实验融入到大学物理教学中,采用适合学生时代特点的教学方式,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主动性,扩展教学时空,突破授课学时限制,提升了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物理学有所用㊂参考文献[1]高等教育研究所.吴岩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EB /OL ].http :// /info /1064/1599.htm.[2]刘艳玲,古金霞,梁春恬,等.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类高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J ].大学物理,2022,41(01):56-60.[3]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径[J ].教育科学,2016,32(03):24-28.[4]刘高福,王平瑞,吴旭普,等.虚拟仿真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物理通报,2020,(06):92-97.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以工程力学为例甄恩泽(黄山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黄山245041)摘㊀要:以工程力学课程为例,探讨了基于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㊂介绍了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教学原则,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阐述了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如何应用该教学法,包括问题设计㊁教学组织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实施策略,探讨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策略,总结了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应用经验和启示,希望对工程教育中力学课程的教学有促进作用㊂关键词:OBE 理念;问题导向教学法;工程教育;工程力学;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TB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1.0900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程行业对从业人员专项技能的需求提升,工程教育的育人要求也要为适应科技发展㊁产业革新做出一定调整㊂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㊃662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㊁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㊂以工程力学为例,在建筑类专业本科教学大纲中,工程力学通常作为建筑学㊁工程造价㊁城乡规划等专业的必修课,并且在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应用和实践环节,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较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无法满足现代工程教育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既能满足工程教育需求,又可有效培养工程人才教学方法㊂1㊀工程力学教学现状工程力学作为建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①学科跨度大,该课程是多门力学的融合的科目,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掌握理论力学㊁结构力学㊁材料力学等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力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存在差异,导致教学难度加大㊂②抽象性强,工程力学涉及到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如力的分解㊁受力分析㊁力的平衡等㊂这些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难以理解,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㊂③缺乏实际应用,在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际应用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导致学生对力学的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较为欠缺㊂④学习兴趣不高,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学习效果不佳㊂⑤缺乏互动性,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性㊂学生很难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和互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低㊂2㊀如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应用基于OBE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强调以学习结果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㊂问题导向教学法强调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㊁团队合作和实践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㊁创新㊁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将问题导向教学法基于OBE理念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有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素养,满足现代工程教育的需求㊂2.1㊀问题导向教学法的特点问题导向法是一种基于学生主体性和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㊂教师通过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实际问题领域,使学生能够从问题中学习,通过解决问题来构建知识结构㊂学生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扮演主导角色,教师更多地担任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激励学生自主学习㊁自主探究㊁自主解决问题㊂同时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㊁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教学法特点,如图1所示㊂图1㊀问题导向教学法特点示意图问题教学法与工程力学教学具有很好的匹配和契合性㊂可将工程力学教学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例如通过分析力学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建筑结构受载后的力学行为及响应,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升课程讲解过程中的趣味及应用性㊂2.2㊀基于OBE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的应用在现有的问题导向法的基础上以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为基础构建OBE特色问题导向教学法体系,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应用性的问题,结合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㊂(1)在教学设计之前,教师明确具体学习目标,同时将教学目标与问题情境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㊂例如,可通过设计建筑结构荷载计算问题,使学生具备对实际杆件进行静力分析㊁材料的力学性能评估的能力㊂(2)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应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使他们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㊂这些问题可以来自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㊂(3)结合实际应用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包括参考资料㊁互联网资源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㊁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㊂例如,学生可以在团队中合作完成桥梁设计和分析任务,包括结构荷载分析㊁静力和动力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㊂(4)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㊂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㊂结合口头报㊃762㊃告㊁书面报告㊁实际操作㊁小组展示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㊁实践应用中的成果以及期末项目的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㊂(5)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创新和拓展,探索更复杂和实际的工程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升其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确保在工程力学课程学习之后学生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㊂基于OBE 理念形成的问题导向教学法体系,如图2所示㊂图2㊀基于OBE 理念形成的问题导向教学法体系可以看出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力学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在问题解决㊁实践应用㊁团队合作㊁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获得益处,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㊂3㊀案例分析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探索和解决问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现以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为例,解析其教学过程设计㊂首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对应的问题情境,如建筑物结构稳定性分析㊁力学模型应用㊁结构安全性评估等,这些情境可以涉及实际工程案例或模拟的实际问题㊂课堂讲授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通过自主学习㊁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提出问题,并根据已学的力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㊂结合实际的工程实践,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实际结构测试㊁力学模型构建,从工程实践中获取数据㊁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不同角度和方法中获取反馈和改进自己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样的实践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㊂课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和评价,识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自觉性和自我驱动能力,形成终身学习习惯㊂新旧教学法的特点对比,见表1㊂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力学课程中教学中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㊁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㊂但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力学教育中也存在一些潜在挑战,该教学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课程安排和时间管理上可能较为复杂,如果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能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为保障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在工程力学教育中的实施效果,教师可以参加专业培训,灵活运用问题情境和任务,合理安排课程和管理时间,确保新方法的使用对工程力学的教学质量实现较大的跃升㊂表1㊀新旧教学法的特点对比特点传统教学法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学习主体性教师主导学生主导学习方式被动接受自主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较弱强调培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低高学习目标隐性显性㊁明确问题设计课本例题具有挑战性和实际应用性评价方式传统考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4㊀结束语总的来说,工程力学课程采用基于OBE 理念的问题导向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力学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㊂该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挑战,需要较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该教学法时,需要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受益于这种教学方法㊂参考文献[1]孙菊霞.深度学习背景下聚焦思维发展的问题教学法[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4):432-436.[2]农玉红.问题导向学习法的核心问题[J ].高教学刊,2021,7(23):69-71+76.[3]于超云,李君龙.基于OBE 理念的岩石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以内蒙古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6(03):153-155.[4]黄成,王晓军,孙晓锋,等.基于OBE 理念的机械专业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J ].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01):227-229.[5]李巨文,孟凡超,王伟,等.基于OBE 理念的土力学课程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J ].山西建筑,2023,49(01):186-189.[6]康丽华,刘卫然,秦乐乐,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专业认证标准的结构力学教学改革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1-3[2023-04-20].[7]刘京红,刘永华,刘克玲,等.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 结构力学 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科技风,2023,519(07):125-127.㊃862㊃。
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和应用分析潘㊀飞(江苏省常州外国语学校㊀213000)摘㊀要:本文明确问题串设置的重要性ꎬ认识到问题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ꎬ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ꎬ需要教师利用问题设置问题串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ꎬ促使数学教学效率显著提升.关键词:数学教学ꎻ问题串ꎻ设计ꎻ应用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4-0027-02㊀㊀中学教育中ꎬ数学教育工作者始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ꎬ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开展的时候ꎬ存在着显著的实践效果.问题教学法是在问题引导的基础上推动学生根据 设疑 质疑 解疑 的课堂主线发现数学问题且深入探讨问题ꎬ明确得出问题解决的策略ꎬ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和解题技巧有效掌握的教学方法.问题串的应用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积极性ꎬ帮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㊀㊀一㊁初中数学有效问题串式教学设计及其优点初中数学问题串式教学方式具体实践的时候ꎬ其设计优势比较突出ꎬ首先需要明确问题串需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ꎬ使学生能够对问题逐步分解和深入思考ꎬ从而得到最终结论.问题串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时候由易到难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充分做到发散思维ꎬ可以使得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下去ꎬ明确得到自身的学习策略ꎬ掌握学习的技巧ꎬ从而提升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效率.其次在设计问题串的基础上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ꎬ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兴趣.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串ꎬ可以帮助学生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正确方向ꎬ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但是阶梯性的问题串在设计的时候存在着难度较大的特点ꎬ需要教师可以从基础问题逐渐上升到困难问题ꎬ保持这些问题之间密切联系ꎬ推动学生回答基础问题的时候ꎬ自觉思考之后的问题ꎬ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后ꎬ问题串的设置能够有效连接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知识ꎬ使得教师教学更加顺畅ꎬ在知识传递的时候ꎬ也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ꎬ引导学生确立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ꎬ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影响.㊀㊀二㊁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应用1.用问题串创设生活情境对中学生而言ꎬ书本知识学习的时候ꎬ通常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ꎬ而这一固化的学习习惯会造成学生学习受到不利影响.只有理论联系实践ꎬ才能够突出知识在生活中的形态ꎬ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内容ꎬ因此ꎬ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用问题串创设生活情境.例如ꎬ七年级数学 对顶角 课程教学的时候ꎬ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关问题ꎬ帮助学生学习ꎬ问题从易到难ꎬ①想象将两根小木片的中间部位用钉子固定之后对两根木片反向转动ꎬ促使其成为 十 字形状ꎬ这一形状中包含几个角?②从教学楼阳台俯瞰楼下能看到哪些几何形象?能否作出这些平面图形?③假如将十字路口东南方的角使用ø1表示ꎬ对西北方的角利用ø2表示ꎬ观看多媒体图片之后想象ø1和ø2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④向学生展示两根中间固定的小木片ꎬ一根不动ꎬ另一根任意转动ꎬ提出ø1和ø2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变化?和它们具有什么特征?等问题.⑤试着观察几个生活中对顶角的例子.分析: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ꎬ传统教学方式仅仅从对顶角的性质和概念出发ꎬ促使知识传递存在着被动的特点ꎬ学生所学到的只是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内容ꎬ而在问题串创设情境的基础上ꎬ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ꎬ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结合在一起ꎬ可引起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思考及联想ꎬ推动学生将数学教学中的知识与 生活 联系在一起ꎬ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ꎬ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2.用问题串启发学生思维思维的创造始终需要兴趣作为支撑ꎬ中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更加关注自身感兴趣的内容ꎬ这些学生更容易对感兴趣的事情开展思维活动ꎬ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的时候ꎬ教师也需要充分应用问题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内容ꎬ掌握数学规律ꎬ在这一基础上提升学生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 确定与不确定 内容教学的时候ꎬ可以帮助学生联想实际生活问题ꎬ认识到生活实际中可以完全确定的事件ꎬ这些事件有什么特点?哪些是不能够确定的ꎬ这些事件又有什么特点?随后给出一系列事件让学生判断这些事件中有哪些事件是随机的?而哪些事件是必然发生的?A.抛硬币ꎬ花面朝上ꎻB.打开电视时正在播放电视剧ꎻC.某人中双色球4000元ꎻD.明天是晴天ꎻE.2+4>3ꎻF.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些事件列举的情况下ꎬ使得学生比较容易就可以进行验证ꎬ使得学生能够在数学知识内容学习的时候产生数学与现实的亲近感ꎬ帮助学生自发地进入到问题探索的思维活动过程中ꎬ促使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动性较大程度上提升.3.进行逻辑性问题串设计ꎬ梳理知识结构数学知识之间往往具有密切联系ꎬ在日常教学的时候ꎬ教师可以根据题目之间的相似之处和涉及到的相同的知识点进行问题串设计处理ꎬ有效加强知识之间的连贯程度ꎬ推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得到保障.比如ꎬ在 平行四边形 教学实施的时候ꎬ需要学生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定义的基础上ꎬ明确判断条件ꎬ教师结合矩形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根据矩形的知识点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第一个问题可以设置为平行四边形与矩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吗?随后设置第二个问题ꎬ提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一组边长在符合怎样条件的时候可以为矩形?之后提问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吗?ꎬ最后让学生说出这些图形的联系.在这样知识串联基础上ꎬ促使相关问题连接在一起ꎬ帮助学生有效整理数学知识内容ꎬ构建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具体开展的时候ꎬ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ꎬ认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ꎬ在利用问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ꎬ使得课堂教学最大效用充分发挥出来ꎬ推动教师帮助学生构建问题平台ꎬ开创数学教育新的路径ꎬ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推动力.㊀㊀参考文献:[1]解玉贵.精心设计问题串打造数学高效课[J].中学数学ꎬ2014(13):19-22.[责任编辑:李㊀璟]基于一轮复习背景下的课堂变式训练的价值达成施志娟(江苏省海门市德胜初级中学㊀226101)摘㊀要:中考一轮复习ꎬ对于初中数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ꎬ因为中考一轮复习将覆盖初中三年的所有知识技能㊁思想方法ꎬ需要从学生的审题能力㊁分析能力㊁计算能力㊁论证能力等多个环节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ꎬ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ꎬ服务于学生的升学和考试.一轮复习的教学策略至关重要ꎬ可以尝试着从课堂教学的变式着手ꎬ让学生能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知识与技能ꎬ从而促进数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关键词:一轮复习ꎻ初中数学ꎻ变式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0)14-0028-02㊀㊀一㊁基本变式ꎬ让基本技能熟能生巧对基础概念的掌握和理解ꎬ对基本运算技能的熟练与应用是一轮复习的第一步.在这项复习过程中ꎬ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要了如指掌ꎬ然后结合教学内容ꎬ引领学生吃透基本概念ꎬ并在应用中掌握相应的计算基本规律ꎬ达到灵活的应用.在一开始的过程中ꎬ我们要适当地降低相应的难度ꎬ但是ꎬ我们又要让学生从多个维度熟练的掌握该项基本规律ꎬ应用基本技能ꎬ促进运算能力的提升.比如在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的过程中ꎬ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的是运算规律ꎬ然后给学生呈现多种运算形式ꎬ在变式中让学生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ꎬ实现熟能生巧.比如下面这些例题ꎬ老师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变式ꎬ效果就显而易见.例㊀关于xꎬy的方程组x-y=4a-3ꎬx+2y=-5a{中ꎬ(1)x=ꎬy=(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ꎻ(2)若x㊁y互为相反数ꎬ求a的值ꎻ(3)若2x 8y=2mꎬ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m.变式:关于xꎬy的方程组x-y=a+32x+y=5a{的解满足xȡ。
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问题教学法就是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希望大家喜欢。
所谓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法操作简便,适合成教学生的特点,实践效果良好。
第一步:提出问题、以疑导读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要学习的心理机制,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的创设提问非常关键,一般要体现两个原则:(1)必须从教学大纲出发,围绕教学重点提问,这样问题解决了,教学重点也就掌握了。
(2)创设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制造教学兴奋点。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唯有新鲜的事才能给人刺激、令人关注和兴奋。
提问有新意、有针对性,可很快使学生处于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的状态中。
第二步,自学思疑、横向议疑这一阶段要求学生采取自学的形式通览教材,理解、讨论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1、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效果显著。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一般学生不能独立的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老师不能有计划地提供学习内容,恰当地引导,就不能形成有效的自学。
问题式教学法创设疑问在先使学生能够在疑问的引导下主动地去探求和思考问题,进一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做笔记,用铅笔对重点内容"划杠",对不理解的内容"打问号",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并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答所设的问题,敞开思路,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
2、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横向交流,促进共同提高。
改革探索
“
INNOVATION PRACTICE仓lJ新实践
缩辑I薹瞢J E--mail:zhiyezazhi@163.conl
问题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授技工学校
《创新与创业》第一章第一节时,笔者首先对教材进行深
入解读,制定教学目标后,把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特点
变化作为教学重点与难点。其次,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
点——他们好问、喜欢动手探究,所以在教学方法中笔者
选择了教与学并重的教法,为学生创造科学探究问题的机
会,以探究问题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在科学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小
组同学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
一
、
何谓“问囊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
生在设问和解答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
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
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
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
本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从事职业专业理论教学实
践的教师几乎都会认为基础理论的教学与艺术化的手段无
关,只要讲清楚说明白就行,似乎“一言堂”是唯一的方
式。因而,现实中基础理论课教学过程往往缺乏互动。从
学生这一角度来说,缺乏互动的课堂效果往往达不到让学
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基本范畴和问题的课堂教学边界。从动
态角度看,缺乏互动的课堂难以实现通过互动教学实现思
想交流的l+1>2的效果。
问题教学法,即通过设置激发课堂互动的问题,然后在
问题的不断探讨和解答中完成课堂教学。从教者的角色担
当方面来说,这一教学法无疑突出强调了“师者,授业、
传道、解惑”中的解惑,把解惑看做授业和传道的手段。
问题教学法内涵的重点包括两个方面:问题的设置和解答
方式,前者强调问题激发课堂互动的功能,这意味着问题
教学法中的问题不是教者单方随意设计的问题,它必须照
顾到学生的学科兴趣起点,顺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与线索,
激发互动思考;后者强调“问题意识”的即发性和解答方
式的多样化与多变性,以产生与学生更多的思维碰撞点, 促进学生理解程度的深化。 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维过 文/代平梅 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问题是思 维的火花,是放飞思维的钥匙。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 种解决问题的渴求,这种渴求就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 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 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 个适合的思维意向,给学生一泓创新的源泉,从而收到最 佳的教学效果。 一个好问题的设置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催化剂。如 笔者在上《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时是这样做的:由《突 破鸟笼》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甲乙争论的问题的思考,从 而引出这节课的问题: I.什么是创新? 2.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3.创造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4.什么是创业?创业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吗? 然后分成小组讨论,把每个问题写在A4纸上,每一小 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问题教学法的第二步是问题的延展和拓展,方向包括 两个:横向和纵向。所谓横向延展是指从与基础问题相关 的核心范畴出发,引发学生思考相关的横向并列的问题; 所谓纵向拓展是指按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逐步引导学生利 用归纳与演绎法回答先前设置的基础性问题。横向延展的 重点是应该顺应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抓住核 心范畴。比如思考什么是创业这个问题时,应该抓住“创 新”这个核心范畴。创新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这~范畴的横向延展意味着要引导学生将“创新”这一范 畴横向展开,思考创新就是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颖的敢 于冒险的方法和精神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新思 想、新认识、探索新规律,做出新发明,创造新成果。接 着应该让学生集中思考创造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通过案 例微软公司的成功,得出创新是创造的基础,创造是创新 的最高层次。 总之,这一层次横向延展的问题可以设置为“2l世纪 是创新的世纪、竞争的世纪。而你——年轻而自信的21世 纪的主人,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该怎样走好自 己的人生之路?请列举,什么是创业?什么是创新?” 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纵向延伸,就会形成第三
个基础性问题:创业就得有创新。通过案例《从中职生到
电子城老板》说明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勇于实践,敢于创
创新实践IN ON
E--maiI:zPhi
RA
yezaz
C兀
hi@l63 con'l
l改革 411 ̄索 编辑l薹菁I : . I■ T 月1.
基于德尔菲法的中职学生
专业课学习行为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 的职业针对性,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目标有别于普通教 育,即培养学生掌握特定的职业知识、技能、态度,满足职业 活动的需要,专业课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核心,因此需要体 现职业活动特色。 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任务之间的矛 盾不断加剧,中职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目标意识,没有形成 良好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不能明确回答“我为什么来学 习”、“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职教一线工作实际,在课题组长的指导下,笔者采 用德尔菲法和六点评分法,深入探究中职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 习现状,进而提出改善学生的专业学习行为的建议与对策,为 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研究方法和样本选择 本文采用德尔菲法和六点评分法开展研究。德尔菲法依 文/张晓丽朱孝平 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方式和书面回应发表意见的方式,即
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
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
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
预测的结果。
2010年9月至l1月,课题组确定了一个由13名金华当地职
校(均为浙江省首批课改实验基地学校)不同专业的骨干教师
组成的专家组 德尔菲调查的第一步是要求参与者针对以下三
个开放性问题提供5到1O个简短的回答。
1.对专业课学习而言,你认为学生的哪些学习行为是积
极的,是有效专业课学习所需要的?
2.对专业课学习而言,你认为学生的哪些学习行为是消
极的,是不利于专业课学习的?
3.作为教师,你认为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学生改正
消极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3名专家完成第一轮调查后,笔者共记录下三个研究问
新。成功之路就在你的脚下,关键是你怎么走。
=、培彝学生具有向墨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的问题是
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无疑到生疑,由有疑到思疑,由释
疑到心怡,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形成解决问题的方
法。这种“学一疑一思一释一怡”的过程,就是学生问题
意识的形成和培养过程,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人生三阶段法
1 年龄阶段 发展阶段 发展任务
O~27岁 第一个一万天,成长期或修业期 学业
28 ̄54岁 第二个一万天,活跃期或创业期 创业
55~71岁 第三个一万天,充实期 充实
表2人生五阶段法
发展阶段 发展任务
萌发期 十月怀胎到上学、孕育与启蒙期
求学期 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建立智能机构
创造期 选定目标,进行有效的创造
成熟期 创造性结果渐出,开始得到社会承认
老年期 延缓衰老,继续学习,有效发挥作用
让学生主动地发现人生的阶段都有一个创造或创业
期和提出创新问题,不断地质疑、思考、发展过程。这一
方法的运用可能产生的结果有三:一是有力增强了互动效
应,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收率,增强了学生对所授
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增强了
教师的主导意识和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形成和谐有序
的课堂气氛;三是培育了学生已有知识与新授知识的结合
点,有助于打破知识之间的专业边界,在形成支持课堂问
题理解的知识体系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
三、教师耍具备问题意识
教师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提问技巧是决定问题教学法
能否成功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
言、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教师应不
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努力提高素质,做到有问即答,凡
答必妙。其次,教师也应树立问题意识,做到时时引导提
问,处处激励解答。多方设问,多层次解答。在创设问题
情景上下工夫,在提问技巧上多思谋。最后,教师应把握
提问的度,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提可以直接
回答的问题;不到学生处于思考的状态时不提问题;提问
题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因人而异,不提
千人一面的问题。
总之,应用“问题教学法”是提高理论课堂的有效途
径之一。应用得好,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轻松、
愉快。我们的学生也会是积极、主动、勤奋、努力的。他们
在品尝探究的艰辛的同时,享受到了成功的欢乐。而正是这
种学习过程的艰辛与曲折,锻炼了学生坚忍不拔的个性,让
他们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做人。
(作者单位: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