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62.46 KB
- 文档页数:2
白血病患儿家长心理状态研究【摘要】白血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态产生重大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究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通过心理状态调查和深度访谈,揭示了家长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恐惧及挫折感。
研究发现,家长心理状态受到患儿病情、医疗条件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家长心理状态的措施,包括提供心理咨询、加强交流沟通和增加社会支持等。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家长的心理健康对白血病患儿治疗的影响,为制定更有效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家长的良好心理状态对白血病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值得深入研究和关注。
【关键词】白血病患儿、家长心理状态、调查、影响因素、应对策略、改善措施、展望、康复、未来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白血病是一种危急的血液病,通常发生在儿童身上。
白血病患儿的治疗过程漫长而困难,常常伴随着副作用和并发症。
家长作为患儿的主要照料者和支持者,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患儿的疾病治疗和照顾工作,还需要应对自身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困扰。
研究显示,白血病患儿家长常常处于焦虑、抑郁和绝望的状态中,这种负面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他们对治疗的配合和决策,进而影响患儿的康复和生存率。
了解和关注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有效地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对患儿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白血病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改善措施,以提升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儿的康复和生存。
通过深入剖析家长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家长是白血病患儿最重要的支持者和照顾者,他们的心理状态对患儿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家长们可能会面临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急性白血病化疗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体会摘要:白血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恶性血液病,化疗作为缓解病情、延长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需要严密的用药方案,而且需要相应的临床健康心理护理[1],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穿护理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至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在白血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两年来,通过对白血病化疗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护理,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缓解了病人病情,提升了病人的生存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15-01白血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恶性血液病,化疗作为缓解病情、延长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需要严密的用药方案,而且需要相应的临床健康心理护理[1],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穿护理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至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在白血病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两年来,通过对白血病化疗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护理,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而缓解了病人病情,提升了病人的生存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科共为178例白血病病人(同意化疗),年龄为7-75岁,男109例,女69例,平均住院日27天。
2心理特点2.1心理特点。
多数病人对疾病诊断持否认态度,质疑自己怎么会得这种病?而且,心理疑虑重重,既绝望又恐惧,认为自己患了绝症,生命已经倒计时,心情沮丧,终日惶恐不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茶饭不思、不愿意与人沟通,有的病人表现易激惹、情绪不稳、焦虑、抑郁、悲伤与绝望。
2.2对化疗药物副作用的不了解与恐惧:由于病人对化疗药物只是了解的缺失,加之化疗药物种类繁多,治疗方案不尽相同,药物副作用也不一样,但是大多数药物尤以胃肠道症状为多见,初次用化疗药物病人,看见其他病人化疗时的临床表现,如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口腔感染等,就会产生恐慌心理,再有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作用,对心、肝、肾等器官也有一定的损伤,病人表现精神不振、倦怠、乏力等,使一些准备上化疗的病人产生畏难心理。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的心理反应分析及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不良心理反应的分析,提出护理措施,以促进疗效。
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改善就医环境、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为患者寻求社会支持系统、指导患者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康复。
结果:调动了患者的积极心态,降低了心理应激反应,使其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结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进展息息相关,科学的心理护理,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确保化疗继续进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心理反应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03-02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1],该病恶性程度高,治愈率低,其治疗目前仍是以化疗为主。
白血病本身及化疗都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导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加重病情[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
本文就其容易出现的负性情绪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以促进康复1患者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分析1.1焦虑抑郁在李小云等人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anddepressionscale,had)对82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入院时进行基线测评结果中,按照原作者的标准,焦虑和抑郁2个分量表采用8分作为临界值,82例患者had焦虑分量表(had-a)得分为(7.43±4.20)分(0-21分),其中>8分焦虑阳性者36例,占43.9%;抑郁分量表(had-d)得分为(7.30±3.69)分(0-21分),其中>8分抑郁阳性者35例,占42.7%[3],可见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究其原因,疾病本身、化疗效果、治疗前景及治疗中产生的高额费用等都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情绪1.2 敏感多疑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大多会出现脱发,而激素的长期使用会使部分患者出现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这种外貌改变会使大多患者特别是青少年女性丧失自信,自尊心受挫,害怕被别人看不起,从而对外部环境特别敏感,过分注重自己,不相信别人,总想从别人那里获取一些本病信息,还怕别人对自己隐瞒病情,别人说话时,总以为偷偷议论自己。
急性白血病的护理常规【病情观察】1.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其程度;注意有无呕血、尿血、鼻衄等出血倾向及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出血症状;肝、脾、淋巴结肿大情况;有无骨浸润:如胸骨痛、关节痛等;2.观察有无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肝功能损害等;3.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对病情的认识程度和对护理的要求;评估家庭经济状况及其支持系统。
【一般护理】1.按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饮食护理:在保证饮食清洁卫生的基础上,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少刺激性饮食,生冷食品应保证清洁新鲜,瓜果洗净去皮并保证器具清洁,外购熟食应经高压锅热力消毒或微波消毒后食用;3.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专科护理】1.限制陪护和探视人员,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如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实施保护性隔离。
2.化疗护理:按化疗药物治疗的一般护理及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症状护理;3.贫血护理:按症状护理;4.出血护理:按症状护理;5.发热护理:按症状护理;6.血制品输入护理:所有血制品输入均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及无菌操作技术,并需双人双向交叉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给患儿,同时注意观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7.感染的预防:7.1口腔感染:每日晨起、睡前或用餐后后用含漱液充分漱口1分钟,小年龄患儿增加口腔护理次数,漱口液的选用以患儿口腔PH为准,选用有针对性的漱口液。
7.2预防皮肤感染:每日常规检查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净,注意勿用力过大,以防损伤皮,经常更换床单,保持床铺清洁、平整,防止皮肤受损而致感染,每日坐浴一次;7.3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30min,限制探视者人数及次数,陪护人员必须做好防护;7.4预防消化道感染:患儿使用的餐具专人专用,注意手卫生,患儿饭前便后洗手,医护人员及家长在接触患儿之前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有哪些血液病患者是指患有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
这些疾病不仅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同时也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
首先,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之一是焦虑和恐惧。
由于血液病的治疗和预后都较为复杂和不确定,患者常常感到不安和恐惧,担心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复发。
同时,治疗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放化疗等刺激性较大的治疗,这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感和恐惧感。
其次,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之二是沮丧和抑郁。
血液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住院或频繁就诊,经济压力和家庭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引起患者的情绪变化。
不仅如此,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身体的虚弱和病痛,这些都可能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出现沮丧和抑郁。
第三,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之三是孤独和无助。
血液病患者的治疗常常需要长期住院,与家人和社交圈的联系减少,导致患者感到孤独和无助。
同时,血液病的治疗成本较高,部分患者由于经济原因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这种无助感也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另外,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之四是自卑和自责。
患有血液病的患者通常需要经历长期的治疗过程,可能会出现身体上的变化,如脱发、消瘦等。
这些变化可能引起患者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与他人有所区别,这种自卑感可能进一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同时,患者可能会因为自身疾病的原因而自责,认为自己是病状出现的原因,这种自责感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最后,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之五是希望和积极。
尽管血液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和心理上的痛苦,但是大部分患者仍然保有一定的希望和积极的态度。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治疗恢复健康,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通过参与各种康复活动和心理辅导,来改善自己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血液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状态有焦虑和恐惧、沮丧和抑郁、孤独和无助、自卑和自责以及希望与积极。
了解和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他们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帮助,对于他们的康复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