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区平面图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124.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设计说明

一、概述

本项目根据《关于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要求进行初步设计。

1、设计依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龙潭镇总体规划》(2009-2030);

(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玉林龙潭产业园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

(3)《关于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玉发改投资[2012]19号)

(4)《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规划总平面图》;

(5)《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地形图》;

(6)广西玉林市宇正地质勘察有限责任公司勘测的《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2012年06月)

(7)业主委托书;

(8)设计合同书。

2、设计规范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J97-87)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7)《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设计规程》(GJJ152-2010)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GB 50289-98)

(1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 45-2006)

(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4)《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

(15)《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

(16)《城市道路照明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01)

(1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8)《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19)《城镇道路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3、文件设计范围

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本项目位于龙潭产业园内,该项目北侧为中央大道,南侧为纬十六路,西侧为南北一号路,东侧为经十九路。

4、设计内容

本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土方平整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电力电信工程、照明工程、景观绿化工程。

二、道路概况

1、道路现状评价

玉林龙潭产业园有色金属产业园搬迁安置小区(道路)基础设施项目工程,该项目建设区地形属于典型平原微丘区,地基稳定,地质条件良好。路线经过地带,地质稳定,没有大的不良地质出现。项目场地内多为菜地、鱼塘、现状泥路。

2、道路规划情况

为了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加快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该地区道路功能,改善交通条件,改善济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

3、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

该项目所经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四季温差不大,环境舒适宜人。据有关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6mm,雨季主要集中在4~9月份。年平均气温为21.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9.7℃,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33℃。市域主导风一般年份8月至次年3月盛吹东北~东风,4~7月主导风向为东南—西南风,全年均可进行工程建设。

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场地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路线所经区域处于南华准地台钦州残余地槽的博白拗陷带。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有古生界志留系下统(S1)砂页岩和泥盆系上统(D3)灰岩,中生界白垩系(K2)中酸性火山岩夹紫红色砾岩、砂砾岩。覆盖层为第四系(Q4)残坡积粘性土。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期花岗岩。拟建线路主要座落在以中生界白垩系(K2)中酸性火山夹紫红色砾岩、砂砾岩为基底的丘陵上或山谷中。工程场区未发现断层通过,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

(2)场地地层分布及其岩土性质

拟建场区地层为白垩系和第四系。白垩系岩性为中酸性火山岩夹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第四系为残坡积土黏性土。经地质调查及钻探查明,拟建场区在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岩土层依据层位特征及力学特点不同,从上到下分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含碎石粉质黏土、黏土、火山岩残积土、全~强风化火山岩五层。现分述如下:

①层:淤泥质粉质黏土(Q4apl):灰色、灰褐色,局部灰黄色,很湿~饱和,软塑~极软。主要分布在地形低洼的冲沟河流、丘间山谷、稻田、鱼塘等低洼地段。成分主要是淤泥或淤泥质土、黏性土混杂中细砂,含腐植质,局部具腥腐臭味。特点是土质较软,成分混杂,不均匀,具高压缩性。层厚在稻田或丘间山谷较小,在河流旁侧或鱼塘周边为0.8~3.5m不等。

②层:含碎石粉质黏土(Q4epl):属残坡积层。暗红色为主,局部褐黄色,密实~中密,稍湿~湿,成份由碎石和黏性土两部分组成,以黏性土为主,碎石呈散粒分布其中,在山坡上以石块散布地表为特征。碎石成分主要为石英岩,次为砂岩碎块,磨圆度不好,多呈棱角状、偶有次圆状,分选性差,含量约占10~25%不等。碎石颗粒间互不接触全为黏性土充填,无摇震反应,韧性中等,干强度较高。本层在山岭上沿地表分布,土体呈硬塑状;在冲沟低洼地段因含水量较大,土体稍软。层厚0.6~1.5m不等。

③层:黏土(Q4epl):属残坡积层。褐黄~红黄色,稍湿,硬可塑~硬塑,土质均匀,黏性强,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切面较光滑,本层主要特点是:在山岭上土质较硬,在低洼地段土质较软。层厚 1.3~ 3.7m不等,具中等压缩性。

④层:火山岩残积土(Q4el):属白垩系(K2)中酸性火山岩夹紫红色砾岩、砂砾岩风化残积土。紫红色为主,部分略带浅红、灰白或褐黄色,稍湿~干,硬塑状~较坚硬,土质不均匀,黏性差,无摇振反应,强度较好但韧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常见风化岩块石或碎石,局部含岩石碎块较多外观为碎石土,具中低压缩性。

需要指出的是:本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因位置和深度不同,具有组构相同而强度不同的特点。在山岭上土体较坚硬,在冲沟中土体稍软;在垂直方向土体强度由较硬→较坚硬过渡。但总的趋势是:其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垂直风化从上到下具有由残积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的分带特点,但分带界线不明显,呈渐变过渡关系。

⑤层:全~强风化火山岩(K2):为白垩系中酸性火山岩地层,岩石以紫红色为主,部分略带浅红、灰白或褐黄色,稍湿~干,岩石风化程度因地而异,低平山坡或凹地风化较强烈,以全风化软岩为主;高位山丘局部风化较弱,以强风化硬岩为主。总体上原岩结构清楚,偶见层理。岩石含不等量角砾,角砾成分主要为砂岩、页岩、硅质岩、花岗岩、脉石英等,砾径1~8厘米不等,少数10~30厘米,局部角砾含量高达35~60%,岩砾呈棱角状,均已风化,但结构构造可见。石英砾石呈圆状或椭圆状,未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遇水易变软,手可捏碎或折断,冲击及干钻难钻进,岩石较坚硬,其强度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本层与④层分界线呈渐变过渡关系,以质硬为特征。

(3)场地内的地下水

工程区属南流江流域,河流以支流为主,无大的河流通过。地表水系以沟槽汇水及山塘水库积水为主要类型。宽展冲沟水流量较大,小溪水流量较小,水量较为充足。沿线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局部上层滞水。其补给方式为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和地表水补给,多以分散形式排泄于冲沟和渗流于山前或山间第四系覆盖层土体中。总体上,地下水水量不大。

(4)环境地质条件

路线所经区域位于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四季温差不大,环境舒适宜人。据有关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56mm,雨季主要集中在4~9月份。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