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指责中国银联垄断 商务部回应已履行WTO承诺
- 格式:pdf
- 大小:158.62 KB
- 文档页数:2
2018年中美贸易战事件盘点最近更新:2018/9/24美国正式对大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额外10%的关税。
中国方面进行反击,正式对约6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额外加征5%-10%的关税。
同时,中国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和中方立场》白皮书,充分阐明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政策立场,将贸易战中的事实进行澄清,驳斥美国单方面一意孤行挑起贸易争端的各种行为论调。
2018/3/9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了命令,将于15天后对进口的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基于对华“301”报告,指令对中国进口的约600亿商品大规模征收25%的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2018/3/23中国商务部作出反击,宣布拟对从美国进口部分产品加征15%关税。
其中,来自美国的葡萄酒出现在加征关税的名单之中。
2018/4/1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
根据财政部关税司发布的《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的通知》明确,对原产于美国的7类128项进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关税,对水果及制品等120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5%,对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
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
2018/4/3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覆盖航空航天、信息通讯技术、机械等10多个部门,将对中国价值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
2018/4/4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14类106项商品加征25%的关税。
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自4月12日起,上调对原产于美国及部分欧盟公司的进口乙二醇和二甘醇的单丁醚所适用的反倾销税率,税率介于10.8%-75.5%。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互联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在此背景下,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开始寻求合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然而,合并行为也可能引发反垄断问题。
本文将以腾讯与阿里巴巴合并案为例,分析反垄断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2018年,我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与阿里巴巴宣布达成一项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投资100亿元成立一家新公司,以拓展双方在电商、金融、云计算等领域的业务。
这一合并引起了我国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关注。
三、反垄断审查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涉及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本案中,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合并涉及巨额资金,可能对相关市场竞争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接受反垄断审查。
四、案例分析1. 市场界定在反垄断审查中,首先需要确定相关市场。
本案中,相关市场包括电商、金融、云计算等领域。
腾讯与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合并后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在金融领域,双方均有涉足,合并后可能对金融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影响。
在云计算领域,双方均有布局,合并后可能对云计算市场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2. 市场份额根据公开数据,腾讯与阿里巴巴在电商、金融、云计算等领域均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合并后,双方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可能导致市场竞争格局发生变化。
3. 市场集中度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案中,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合并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上升,从而引发反垄断关注。
4. 竞争影响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合并可能对市场竞争产生以下影响:(1)减少竞争:合并后,双方在相关市场的竞争将减少,可能导致消费者选择减少,价格上升。
(2)市场进入壁垒:合并后,新进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可能提高,从而抑制市场创新。
(3)消费者利益:合并可能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如价格上升、服务质量下降等。
5. 反垄断监管针对腾讯与阿里巴巴的合并案,我国反垄断监管机构进行了严格审查。
华为诉美国IDC终审宣判:IDC构成垄断赔2000万一方是世界通信终端生产巨头华为公司,另一方是全球通信标准专利巨头美国IDC公司,这场知识产权纷争横跨太平洋从美国一直打到中国。
今天上午,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终审判决,判定美国IDC公司构成垄断,赔偿华为公司2000万元人民币。
由于涉及世界知识产权领域最前沿的法律问题,此案判决确立的裁判标准,对于我国乃至国际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均将产生重要影响。
华为反击IDC公司作为全球电信设备巨头之一的华为公司,其“进军”美国之路并不平坦:继2012年10月遭遇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以“国家安全”名义发布调查报告后,华为等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再遭挫折,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即ITC)今年1月宣布,对华为等公司的3G、4G 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以确定这些产品是否侵犯美国公司专利权。
一旦“337调查”的结果构成知识产权侵权的话,将意味着华为公司将被在美禁售相关产品而失去美国市场。
此次“337调查”的推动者是美国无线厂商InterDigital,它在2011年7月26日向ITC提交诉状,同时还在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指控华为3G产品侵犯了其7项专利。
InterDigital中文名为美国交互数字公司,旗下有交互数字通信有限公司、交互数字技术公司、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和IPR许可公司等子公司,互为关联,对外统称交互数字集团(以下统称为IDC公司)。
该公司参与了全球各类无线通信国际标准制定,拥有一系列无线通信基本技术相关的专利。
而华为与IDC公司之间的恩怨也正是源于这一系列无线通信专利。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华为公司将IDC公司告上中国法院。
2011年12月6日,华为公司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以交互数字集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提起反垄断诉讼,请求法院判令其停止垄断行为,并索赔人民币2000万元。
绕不过的独家专利近年来,全球各大通信巨头包括苹果、三星、诺基亚等企业之间由于相关专利侵权问题摩擦不断。
“中美双反措施案”的案例分析一、“中美双反措施案”中“公共机构”界定之争缘起自2006年11月发起对中国进口铜版纸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以下简称双反调查)起,美国开始对中国的一系列出口产品频繁进行双反调查并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以下简称双反措施)。
双反调查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利益损害极为严重,并且还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② 2007年7-8月,基于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施加的压力,美国商务部又先后对原产于中国的环形焊缝钢管、矩形钢管、复合编织袋和非公路用轮胎发起双反调查,并随后作出对上述四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裁定。
对此,一方面我国企业联合美国进口商在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另一方面,在相关产业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强烈要求下,我国政府代表相关企业于2008年9月19日启动WTO 争端解决机制,正式发起与美国的双边磋商。
在磋商无果的情况下,中国要求DSB设立专家组。
由于对专家组的相关裁决不满,中国向DSB提起了上诉。
作为DSB裁决的第一起中美之间关于双反措施的案件,美国商务部在国内双反调查程序中认为,中国政府通过国有企业向上述四类产品的国内生产商提供原材料(如热轧钢、聚丙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等)的行为、由国有企业将原材料卖给私营企业,再由私营企业低价转售给上述四类产品国内生产商的行为,以及中国国有政策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向产品国内生产商提供优惠信贷的行为,均构成事实上的专项性补贴。
根据《SCM协议》第1.1条的规定,补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素:(1)存在财政资助;(2)该财政资助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提供;(3)该财政资助使得受益人获得利益。
其中,上述第2项要素涉及提供财政资助的三类主体:政府、公共机构以及受到政府或公共机构委托或指示的私营机构。
在这三类主体中,确定政府和私营机构往往比较简单,但如何确定公共机构则是DSB尚未解决的问题。
中国企业回应美商务部对华光伏“双反”终裁佚名【期刊名称】《太阳能》【年(卷),期】2012(000)020【总页数】3页(P19-21)【正文语种】中文尚德美国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0日,全球最大的太阳电池板制造商尚德电力发表声明,回应美国商务部做出的对进口自尚德电力的晶硅光伏电池征收14.78%反补贴税和21.19%反倾销税的终裁决定。
尚德电力美国总经理E.L. Mick McDaniel表示:“单边贸易壁垒不会让任何一家公司更具竞争力,但会使得太阳能与其他发电方式相比更加处于劣势。
这些对太阳能产品征收的拙劣关税是不切实际分析的结果。
比如,将尚德电力的生产成本与光伏产能不足100MW的泰国的生产成本加以比较。
很不幸操作程序就是这样进行的,尚德电力已经为未来做好了准备,来服务客户的需求。
”McDaniel继续说道:“作为一家拥有全球供应链和在三个国家具有生产设施的跨国企业,我们将继续向我们的美国客户提供不受关税限制的数百MW高质量、可负担得起的太阳能产品。
”McDaniel最后总结说:“日益增多的破坏性贸易壁垒表明美国和全球太阳能产业正面临严重的、长期的挑战。
除了那些希望太阳能行业竞争不要太激烈的企业,没有人会从全球贸易战中获益。
”英利2012年10月11日,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发表声明,回应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太阳电池和组件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最终裁定。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最终裁定,如果输美组件所使用的电池片原产地为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则将不被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如果英利绿色能源向美国出口完全产自中国大陆的组件或电池,公司将适用单独税率,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率分别为15.42%和15.24%,低于初裁税率。
英利绿色能源美国公司总经理Robert Petrina表示:“在整个抗辩过程中,我们积极地维护公司和美国光伏产业的利益。
同时,非常感谢我们的客户、供应商以及合作伙伴对我们的支持。
我们的业务即将恢复正常,我们也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和客户服务。
中国反垄断案例中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颁布以来,已经成为中国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法律依据。
在执行过程中,中国反垄断局不断加强对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中国反垄断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反垄断法的执行情况。
首先,2015年,中国反垄断局对高通公司展开反垄断调查。
高通公司被指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采取不合理的定价策略,妨碍了市场公平竞争。
中国反垄断局最终裁定高通公司存在垄断行为,并对其处以60亿元人民币的罚款。
这一案例表明,中国反垄断局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其次,2018年,中国反垄断局对美团和滴滴展开反垄断调查。
美团和滴滴被指控存在垄断行为,通过垄断定价和排斥竞争对手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
中国反垄断局最终责令美团和滴滴停止相关垄断行为,并对其处以数亿元人民币的罚款。
这一案例表明,中国反垄断局对于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打压竞争对手的行为进行了有力打击,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最后,2020年,中国反垄断局对阿里巴巴展开反垄断调查。
阿里巴巴被指控存在垄断行为,通过垄断定价和侵犯商家权益等手段,扰乱市场秩序。
中国反垄断局最终责令阿里巴巴停止相关垄断行为,并对其处以18.2亿元人民币的罚款。
这一案例表明,中国反垄断局对于滥用市场优势地位侵犯其他市场参与者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反垄断法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对于各种垄断行为都进行了有力打击,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秩序。
同时,中国反垄断局在执行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市场发展的需要,注重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相信在中国反垄断法的引导下,中国市场将更加公平、透明、有序地运行,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WTO规则是如何被中国蜂蜜玩坏的?话说美国是全球第一大蜂蜜消费国,这是无争议的。
有消费自然就得有生产,全国第一大蜂蜜生产国是谁呢?中国。
中国的蜂蜜产量全球第一,而且因为中国人的饮食中,对蜂蜜的需求量不高,所以国内市场消化的份额很小,于是主要就销往美国。
中国蜂蜜品质好,还便宜,于是美国国内蜂蜜行业则大受打击。
蜂蜜这东西不是地里种的,而是蜜蜂采的,养蜂是个技术活,中美都一样,所以美国的蜂农们不但赔钱,还得伺候蜜蜂大爷们,因为一旦蜜蜂大爷们死了,就得重新再买,新买来的蜜蜂财迷是不热情的,得过几年之后适应了当地气候才能够让蜂蜜比变的有利可图。
但你懂得,美国对于农业保护是很严重的,蜂蜜也属于农产品,于是美国的蜂蜜行会就联合起来给国会提案,说要求限制中国蜂蜜的进口,以保护美国本土的养蜂业和蜂蜜业。
于是国会就通过了。
中国出口美国的蜂蜜从此有了配额限制,而且逐年递减。
与此同时,美国也做好了中国去wto打官司的准备(wto对于这种非关键农产品的人为设置商业壁垒是反对的)但是中国却没什么反应。
至少来自官方没什么反应。
过了两年,美国的蜂农们发现,自己的行业一点没有好转,进口蜂蜜依然占据美国本土蜂蜜市场的绝对份额,于是他们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在限制中国蜂蜜进口之前,根本就不产蜂蜜的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家坡和香港自从限制中国蜂蜜进口之后,每年出口到美国的蜂蜜总额直线上升,而且经过美国蜂蜜协会分析蜂蜜内含的花粉颗粒之后赫然发现,所有花粉颗粒均来自中国大陆的植物。
看到这里大家都懂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贴标销售,我的产品贴你的标,买到不让我的产品销售的国家,咱俩做地分成。
于是美国商务部的限制蜂蜜进口配额国家(地区)名录里面又多了四个倒霉蛋,而且美国就中国蜂蜜套牌贴标销售的行为向中国提起了外交照会,当然,我神勇无比的外交部照例是予以坚决否认的!但故事到这里还没完。
话说时间又过去两年,美国蜂蜜行会发现,本土蜂蜜的销售不但依然没有起色,而且份额越来越小,经过调查,现在的销往美国的蜂蜜的最大的国家,居然变成了印度。
打破银联垄断未来谁主沉浮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证券期货》 2015年第5期文 /《中国证券期货》记者凡志喜日前,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决定自6月1日起,对银行卡清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并全面放开境内企业法人和境外机构进入国内银行卡清算业务市场4 月22 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决定自6 月1 日起,对银行卡清算机构实施准入管理,并全面放开境内企业法人和境外机构进入国内银行卡清算业务市场。
银联卡垄断时代将终结银行卡清算机构是银行卡产业链条的枢纽。
目前我国唯一的清算组织是2002 年成立的中国银联。
专门建设和运营全国统一的银行卡交易处理和资金清算系统。
截至2014 年底,具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已达近50 亿张。
按照WTO 的裁定,中国应该在2015 年8 月29 日前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也即开放其他卡组织进入中国市场。
与此同时,美国的Visa、万事达等境外银行卡清算机构也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近20 年,通过国内的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支付机构广泛参与中国银行卡市场。
但是他们并不能进行银行卡的人民币清算。
2014 年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595.73 亿笔,金额449.90 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持续增长,从2002 年的4.7%提高至2014 年的47.7%。
今后,这样一个巨大市场将不再由银联垄断。
《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管理的决定》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我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即将打破中国银联“一家独大”的局面,符合条件的国内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国际卡组织都可进入银行卡清算市场。
《决定》自2015 年6 月1日起施行。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文件对银行卡清算市场实行准入管理、进行有序规范,是扩大金融开放、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
技术打破利益格局唯有技术进步,才能打破行政垄断所固化的利益格局。
李克强总理曾说“互联网+”是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
极度震惊!特朗普竟要求世贸组织开除中国极度震惊!特朗普竟要求世贸组织开除中国大风如刀据悉,或由美国操纵的世界贸易组织最新审议认为,中国依然是拥有贸易壁垒的封闭市场国家,不符合WTO 的规则要求,美国要求尽快审查中国的会员资格。
这意味着,如果这一阴谋得逞,中国有可能被开除或者勒令退学!前不久贸易战加码,特朗普变本加厉,悍然宣布追加2000亿美元的增税清单,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保持高度克制,未见对等报复。
之前所宣称的“数量型与质量型相结合的反制措施”,或许还在酝酿之中。
官方声明竟然使用了“震惊”一词,也让老夫目瞪口呆,同样无比震惊。
这说明朝廷并没有预料到如此结局,根本就没有准备好。
至于为什么还要嘴硬,说有能力有信心奉陪到底,也许不过是虚张声势的一种策略。
这些天,警笛凄厉,战云密布,人民日报已经发出了动员令,要求共克时艰。
老夫没有二话,也不提什么附加条件,诸如公示财产、官民平等、取消特供等等,人家不愿意跟老子有福同享,却丝毫动摇不了本人有难同当的爱国情怀和高风亮节。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再损失几颗牙,让孙子们满地去找!然而,特朗普竟然企图将中国驱逐出世贸组织。
如果WTO屈从于美国的淫威,为虎作帐,助纣为虐,那么中国被劝退、除名、勒令退学乃至于开除学籍,或是大概率事件。
虽然朝廷还没有就此表态,但这一次老夫确实震惊了,而且极度震惊!没有了世贸组织,相当于没有了市场准入,这种情况极其可怕,意味着好日子到头了。
难道让我们又回到从前,只能在路边摆摊设点当小商小贩?虽然没有城管来掀摊子,也没有人敢来砸场子,但仅靠临街吆喝能赚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吗?仅靠快递小哥而没有了集装箱物流,能实现中国梦吗?眼巴巴盼望着的全民免费医疗,免费养老,不知又要等到猴年马月!如果特朗普是在向全世界宣战,损害的不仅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在损害全世界人民的利益,那么企图将中国开除世贸组织的阴谋,注定不会得逞。
但是中国政府必须未雨绸缪,警惕黑天鹅事件。
WTO典型案例范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国际机构,旨在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它的目标是通过打破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贸易利益来推动全球贸易的繁荣。
以下是一些WTO典型案例:1.美国对中国关税案例:自2024年开始,美国政府对中国大量进口商品征收关税,涵盖了数百亿美元的商品。
这一举措引发了中美贸易战,并对全球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中国政府针对美国的关税实施了报复性关税。
这起案例涉及了WTO规则中的最惠国待遇和关税减免原则,引发了外界对WTO贸易规则的有效性和适应性的讨论。
2.巴西棉花案例:在巴西政府实施对棉花出口的补贴政策时,美国以此为理由对巴西发起WTO诉讼。
美国认为,巴西政府的补贴政策违反了WTO的贸易规则。
最终,WTO认定巴西的补贴政策违反了贸易规则,并允许美国对巴西的一些商品征收额外关税。
3.印度药品出口限制案例:印度政府曾对一些药品和药物原料的出口实施限制。
这一举措引发了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不满,并对印度发起了WTO诉讼。
这起案例涉及到了WTO规则中的贸易限制和贸易措施的透明度原则。
WTO最终裁定印度政府的限制措施违反了相关WTO规则。
4.欧盟对基因改造食品的进口限制案例:欧盟对基因改造食品的进口限制措施一直备受争议。
美国、加拿大和阿根廷等国多次要求WTO裁决欧盟的做法是否符合WTO规则。
WTO的裁决结果认定欧盟部分对基因改造食品的进口限制违反了WTO规则,要求欧盟放宽这些限制。
这些典型案例不仅涉及到了WTO的核心原则,也反映了全球贸易中的一些争议和挑战。
WTO通过调解和裁决,帮助成员国解决了众多的贸易争端,促进了全球贸易的稳定和繁荣。
然而,WTO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思潮逐渐上升,一些国家倾向于采取双边贸易协议来避开WTO的规则。
此外,WTO的决策制定过程和决策执行能力也受到一些争议。
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WTO制定的规则和决策并未真正考虑到他们的特殊需求和利益。
世贸组织裁决美国败诉,特朗普自食恶果作者:来源:《海外星云》2019年第15期2019年7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上诉机构报告,裁决美国未完全履行2014年世贸组织裁决结果,其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的部分反补贴措施仍违反世贸组织相关规定。
上诉机构支持了2018年3月发布的专家组报告裁决结果,裁定美方针对中国生产的油井管、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实施的11起反补贴措施违反《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相关规定。
针对美方在针对中国相关产品展开的反补贴调查中,以“价格扭曲”为由拒绝使用中国本土价格而使用第三国价格计算补贴幅度的做法,报告表示,美国商务部并未充分证明相关产品的中国本土价格因政府干预等行为产生“扭曲”后果。
裁定中国在WTO对美国的起诉获胜,用事实打了美国贸易单边主义的脸。
就在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威胁称,美国要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有必要,美国可能会对价值32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对此,中方重申,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中美经贸摩擦,对经贸磋商始终抱有诚意。
美方认为目前距达成经贸协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有一句話正好可以作为回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不管道路多漫长,只要迈开脚步坚定向前,总能到达终点的。
如果美方加征新的关税,无异于给双方的经贸磋商设置新的障碍,只会使中美达成经贸协议的路途更为漫长。
关于此次裁决,事情还要从2012年说起。
当年,美国政府违背WTO规则,对一些中国输美产品发动“反补贴”调查,涉及产品包括晶体硅光伏电池、应用级风塔和钢制高压气瓶等等,当年这些产品的出口额达73亿美元,反补贴调查给中国企业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
中国于2012年对美国违反WTO规则的行径启动了WTO争端解决程序,提起了诉讼。
经过两年的取证和较量,WTO认定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要求纠正。
面对这一裁决,美国的“老赖”本质开始暴露,拒不服从和执行这一裁决。
反垄断法案例及分析反垄断法是一种监管经济体中防止垄断行为的法律制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反垄断法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案例一:微软反垄断案微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由于其在操作系统市场的支配地位,引起了反垄断调查。
美国联邦反垄断机构负责调查并提起诉讼,指控微软滥用其市场地位,违反了反垄断法。
分析:微软滥用其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排斥竞争对手的行为,比如,禁止计算机制造商预装竞争对手的软件、限制用户自由选择其他产品等等。
法院最终判决微软在该案中违反了反垄断法,并要求微软改变其商业行为。
案例二:阿里巴巴反垄断案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因被指控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进行排斥竞争和操纵价格而面临反垄断调查。
中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对阿里巴巴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实施了反垄断处罚。
分析:阿里巴巴被指控利用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垄断地位,进行了一系列排斥竞争对手的措施,比如,强制天猫平台经营商只能选择一家电商平台、以及强迫商家独家经营等等。
中国监管机构最终决定对阿里巴巴处以巨额罚款,并要求其改正其行为。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明显看出,反垄断法的核心是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与平等,预防并惩治企业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首先,反垄断法的目的是防止市场出现垄断而导致缺乏竞争,维护企业间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
对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监管机构应采取行为调查与案件处理,确保公正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反垄断法的实质是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福利。
垄断行为往往会导致限制供应、抬高价格等消费者不利的后果,因此监管机构需要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市场效率。
最后,反垄断法通过处罚违反法规的企业,对垄断行为产生震慑作用,预防未来垄断行为的发生。
同时,对于受到垄断行为侵害的受害者,监管机构应提供补救措施和赔偿机制。
总体而言,反垄断法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有效的反垄断法律制度是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同时,垄断行为给市场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并及时采取行动加以遏制。
线上支付业的霸主支付宝和线下支付业的垄断者银联终于正面交锋了。
8月27日,支付宝突然在微博上宣布,“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POS业务。
”支付宝剑锋所指就是POS机市场的垄断者银联。
那么银联是否垄断?回答:公平”问题是当下社会的焦点,而一贯给人以封闭、强势印象的国有企业在这一问题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动辄被指责为“垄断”。
本次事件中的银联也不例外,在网络上为其“开脱”的几篇文章也很快被指责银联“垄断”的文章所淹没。
然而,任何结论都应基于事实论据和客观论证的基础之上。
判定一个企业是否“垄断”,需要判定主体具备丰富的行业和法律专业知识,还需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我们从反垄断法的5个步骤来分析:织,其主要职责是为国内银联卡提供跨行交易清算服务。
银联垄断体现在对清算的垄断上。
这种行政性垄断似乎“合理合法”,一是表现为它是2008年“反垄断法”出台前国家赋予的独家垄断地位;二是银联认为支付清算市场无比神圣,必须垄断才能安全可控。
但是,现在来看,这种垄断均非合理。
美国的清算不是垄断的,国内也是可以有拆分、开放等选项。
最现实的问题是,清算现在有“血管”(大额清算)、“毛细血管”(小微清算)两块,银联只顾得了前面一块,天然就顾不了后面一块(而国家又需要这一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需要新的清算机构与之2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市场份额多少等。
考试时假定具有垄断地位)→中国银联是为了满足收单机构(最初只有银行)线下跨行交易清算需求而建立的。
收单机构一方面向商户机具(POS机),另一方面将自身后台与银联清算系统进行联接(直联),从而实现其POS机对所有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卡的业务受理。
其盈利全部来自于交易手续费,银联依靠其在清算领域的特殊地位,坐收该领域的全部收益。
然而这种情况在第三方支付机构出现后发生了变化。
以支付宝为代表,自主研发了支付清算系统程序,与银行进行直联,经营和银联相同的支付清算业务。
第三方支付机构完全有能力扮演银联的清算角色,与后者形成了竞争关系。
DS397 中国诉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案European Communities —Definitive Anti-Dumping Measures on Certain Iron or Steel Fasteners from China【WTO收到磋商请求日期】2009年7月31日【起诉方】中国【被诉方】欧盟【状态】专家组裁决公布:2010年12月3日上诉机构裁决公布:2011年7月15日【案情介绍】紧固件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或构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件整体时所采用的一类机械零件的总称,包括螺栓、螺柱、螺钉、螺母、垫圈、销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螺丝、螺母和螺栓等碳钢紧固件生产国,欧盟是这些产品的主要市场。
中国紧固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出口量的增加,让欧盟部分企业感觉到了压力,2007年,欧盟委员会应本国个别企业要求,立案对中国出口到欧盟的部分紧固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2009年1月,欧盟决定对中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26.5%至85%的反倾销税。
2009年7月31日,中国将欧盟有关立法及反倾销措施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此案成为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欧盟的第一案。
2009年10月,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正式设立专家组审理此案。
2010年12月3日,世贸组织专家组发布裁决报告,支持中国在单独税率问题上的全部主张及紧固件反倾销措施方面的部分主张。
2011年3月25日,欧方提出上诉。
2011年3月30日,中方就未获专家组支持的问题另行提出上诉。
2011年7月15日,世贸组织上诉机构发布裁决报告。
中国胜诉。
【争议焦点】一是中方认为欧盟原来的《反倾销基本法》的相关款项违反了WTO《反倾销协定》关于证据和征收反倾销税的规定,《关贸总协定》(1994)关于最惠国待遇和关于贸易管理措施透明度的规定,以及《WTO协定》关于严格履行条约义务的规定。
二是中方认为欧盟2009年1月26日下发的反倾销征税令是根据欧盟《反倾销基本法》相关条款下发的,不仅违反了上述WTO《反倾销协定》,还违反了其关于国内产业最低支持率的规定,关于倾销的界定、国内产业和产业损害的界定以及倾销和损害之间因果关系的界定等核心条款。
联通电信反垄断调查系利益集团间利益之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下称“《反垄断法》”)这把利刃悬了3年,尚没有一家央企敢“挺身试刀”。
然而今年11月,“倒霉蛋”终于出现了。
国家发改委11月9日证实,正在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展开反垄断调查。
如果垄断事实成立,按《反垄断法》第四十六、四十七条规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面临数亿,甚至数十亿元的罚款。
另据业内人士推算,此次反垄断将可能使上网价格在未来5年里大降四成。
央企首度遭遇反垄断调查,不管是“业界的福音”,还是部门利益争夺的“闹剧”,对于《反垄断法》自身而言,其意义都非常重大。
央企有反垄断“豁免权”吗?三个部门反垄断: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该局接到举报后,就立刻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涉嫌价格垄断案展开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宽带接入及网间结算领域是否利用自身具有的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可能开出巨额罚单。
如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真的被罚款,那将是《反垄断法》施行3年多来针对央企的首张罚单。
其实早在今年1月4日,针对价格垄断,国家发改委就曾开出罚单:浙江省富阳市造纸行业协会因组织经营者达成白板纸价格垄断协议,被处以50万元罚款。
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被调查消息曝光几天后,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再次开出巨额罚单,山东潍坊顺通医药有限公司和潍坊市华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由于控制复方利血平原料,强迫下游生产企业抬高投标价格,严重破坏了国家药品价格招投标制度。
依据《反垄断法》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总计687.7万元和15.26万元。
报道称此案为首起垄断重罚案。
有人质疑,《反垄断法》2008年颁行,2011年才开罚单,是不是存在不作为?《反垄断法》从1994年全国人大立法机构开始起草,经过13年,在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预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于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
中国银联垄断银行卡清算市场局面将被彻底打破
■社论
《决定》打破银联垄断,契合社会期许。
但在禁止外资卡组织通过国外
基础设施转接交易上,要求必须在中国建设处理网络搭建基础设施,投资巨
大、周期漫长,不如适当放宽。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银行卡清算机构
准入管理的决定》,明确从2015 年6 月1 日,凡在中国境内从事银行卡清算并符合要求的境内外金融组织机构都可申请银行卡清算业务许可证。
这意味着,12 年来中国银联垄断银行卡清算市场的局面将被彻底打破。
得看到,成立于2002 年的中国银联,是目前我国境内唯一银行卡支付清算组织,在国内从事支付业务必须通过银联渠道。
这种一家独大的银行卡市场
垄断经营局面,不仅将V
在此背景下,《决定》的利好效应可以想见。
首先,既是营造人民币适应国际清算化和提高人民币国际影响力的现实需要,也将为更多金融组织进入银
行卡市场提供合作空间,对深入推动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大有裨益。
因而,《决定》可推动支付清算市场改革和服务效率提升,也推动我国卡组织在竞争
中可能不断壮大和走向全球,并逐渐成为提供多种支付增值服务的开放型平
台。
其次,能为亿万普通民众提供更便捷、更优惠的用卡服务,让其分享金
融改革红利。
更多金融组织经营银行卡,可使刷卡费率出现差别化,并可促使
刷卡收费下降。
据央行资料,截至2014 年底,全国累计发放银行卡数量达到49.36 亿张,全国共发生银行卡业务595.73 亿笔。
而打破银行卡消费市场垄断,。
垄断、反垄断和反对反垄断2020年,中美欧都不约而同地吹响了反垄断的号角。
曾几何时,人们津津乐道于在车库里创立的谷歌干翻垄断搜索引擎业务的yahoo,余额宝的出现打破了银行对居民存款的垄断,而今,这些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一夜间从屠龙少年变成了被反垄断的恶龙。
7月29日,美国四大科技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CEO 在线出席了美国国会反垄断调查听证会。
10 月,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发布了一份长达 449 页的科技反垄断调查报告,直指四大科技巨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压竞争者、阻碍创新,并损害消费者利益。
调查之后紧接而来的就是诉讼,10月,美国司法部对谷歌公司发起反垄断诉讼, 指控其在搜索及搜索广告市场非法抑制竞争以维护垄断地位。
12月9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和纽约州为首的40多个州总检察长组成的联盟分别对脸书发起诉讼,指控其对Instagram和WhatsApp的收购是滥用其在社交网络中的主导地位,采取反竞争的手段。
今年年初,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其官网公布了《反垄断法修订草案》,准备对施行了12年的反垄断法进行大修。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征求意见稿还首次将互联网业态纳入其中。
随后,对平台企业的组合拳跟上,11 月 10 日,总局再次出手,发布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同日,三部委约谈字节跳动、快手、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美团、拼多多、百度、滴滴等所有我们叫得上名的27家互联网平台,直指平台的垄断问题。
世界的第三极——欧盟也不是省油的灯。
2008年,欧盟因专利收费问题对微软开出了将近9亿欧元的罚单;2009年,欧盟因英特尔通过补贴排挤竞争对手AMD的产品罚了英特尔10.6亿欧元;2017年,吃罚单的大户是谷歌。
谷歌在去年就吃了欧盟一张24亿欧元的罚单,原因是谷歌在网上购物的搜索结果中,优先展示自家的服务,排挤竞争对手。
2018年谷歌很快就打破了创下的纪录,因在手机厂商安装安卓系统时被要求同时预装谷歌程序而被开了43亿欧元的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