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512.40 KB
  • 文档页数:4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到60~70年代,有识之士才清醒地认识到:仅依靠 表型特征无法解决微生物的系统发育问题,必须寻 找新的特征作为生物进化的指征。
7
by YJ Kang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根据形态学特征推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存在两个 突出问题:
一是由于微生物可利用的形态特征少,很难把所有 生物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
③ 16S rRNA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14
by YJ Kang
三、rRNA的顺序和进化
rRNA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分两类:寡核苷酸编目 法和全序列分析法。
1、寡核苷酸编目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研 究,主要是采用寡核苷酸编目分析法。
寡核苷酸编目分析法,只获得了16SrRNA分子的大 约30%的序列资料,加上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相似性 的计算方法,所以其结果有可能出现误差,应用上 受到一定限制。
11
by YJ Kang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③为了鉴定大分子序列的同源位置或同源区,要求 所选择的分子序列必须能严格线性排列,以便进行 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④还应注意根据所比较的各类生物之间的进化距离 来选择适当的分子序列。
12
by YJ Kang
二、rRNA作为进化的指征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在众多的生物大分子中,最 适合于揭示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是rRNA,尤其是 16S rRNA。16S rRNA所以被普遍公认是一把好的 谱系分析的“分子尺”,这是因为:
28
by YJ Kang
三、细菌分类和伯杰氏手册
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上不少细菌分类学家都曾 对细菌进行过全面的分类,提出过一些在当代有影 响的细菌分类系统。但70年代以后,对细菌进行全 面分类的、影响最大的是《伯杰氏手册》。所以该 书目前已成为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的主要参考书。
29
by YJ Kang
亿年前的地质年代中,蓝细菌的出现,给地球带来了氧
气。而后,各种真核生物才随之出现。
2
by YJ Kang
第一节 绪论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论观点 : 所谓进化(evolution)是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
过程中,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 变,在大多数情况下,导致生物表型改变和对生存 环境的相对适应。 系统发育(phylogeny)就指的是研究各类微生物进化 的历史。
代表生物类群,分枝末端的结代表仍生存的种类。
系统树可能有时间比例,或者用两个结之间的分枝长度
变化来表示分子序列的差异数值。 17
by YJ Kang
五、三界生物的主要特征
根据形态和生理特征把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动物界和 植物界的理论,统治了生物学100多年,20世纪60 年代主要根据细胞核的结构把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 真核生物两大类。
19
by YJ Kang
五、三界生物的主要特征
2、三(界)域生物的主要特征 三界理论虽然是根据16S rRNA序列的比较提出 的,但其他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 支持了三界生物的划分。
20
by YJ Kang
第三节 细菌分类
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我们要认 识、研究和利用各种微生物资源也必须对他们进行 分类。
13
by YJ Kang
二、rRNA作为进化的指征
① rRNA参与生物蛋白质的合成,其功能是任何生物都 必不可少的,而且在生物进化的漫长历程中,其功能保 持不变;
② 在16S 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 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 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Microbiology
第十章 微生物的分类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进化的测量指征 第三节 细 菌 分 类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1
by YJ Kang
第一节 绪论
地球大约是在45亿年前形成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地球
化学直接或间接证据都表明:
18
by YJ Kang
五、三界生物的主要特征
1、生命中的第三种形式 将生物分成三界(Kingdom)(后来改称三个 域):古细菌、真细菌、真核生物。 1990年,他为了避免把古细菌也看作是细菌的一 类,又把三界(域)改称为: Bacteria (细菌)、 Archaea (古生菌)和Eukarya (真核生物),并构建 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统树。
15
by YJ Kang
三、rRNA的顺序和进化
2、全序列分析法 随着核算序列分析技术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又
陆续发展了一些rRNA全序列分析方法,其中最常用 的是直接序列分析法。 这种方法用反转录酶和双脱氧序列分析,可以对未 经纯化的rRNA抽提物进行直接的序列测定。
16
by YJ Kang
9
by YJ Kang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为了准确确定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还必须挑 选恰当的大分子来进行序列研究。在挑选大分子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它必须普遍存在于所研究的各个生物类群中。如 果我们所研究的是整个生命界的进化,那么所选择 的分子必须在所有生物中存在,这样才便于分析和 比较。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Kingdom 门Phylum——亚门 纲Class——亚纲 目Order——亚目 科Family——亚科 属Genus 种Species
23
by YJ Kang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常用的细菌分类术语 培养物(culture),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
细胞群或生长物。 菌株(strain),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不仅可以根据表型特征,
而且可以从分子水平上,通过研究和比较微生物乃至
整个生物界的基因型特征来探讨生物的进化、系统发
育和进行分类鉴定。
6
by YJ Kang
第二节 进化的测量指征
20世纪70年代以前,生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主要是 根据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习性等表型特征以 及少量的化石资料来判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
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则是指借助于现有的
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
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22
by YJ Kang
第三节 细菌分类
27
by YJ Kang
二、微生物的命名
3、新名称的发表 根据细菌命名法规的规定,有效发表新的细菌名称应在
公开发行的刊物上进行,在菌种目录、会议记录、会议 论文摘要的均不能视为有效发表。此外,若新名称是在 国际系统细菌学杂志(IJSB)以外的其他杂志上发表 的,还必须经过新名称的合格化发表,被认为合格后, 在该杂志上定期公布,命名日期即从公布之日算起,否 则不算合格发表,也不能取得国际上的承认。发表新名 称时,应在新名称之后加上所属新分类等级的缩写词, 如新目“ord.nov.”、新属“gen.nov.”、新种“sp.nov.”等。
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 级。
25
by YJ Kang
二、微生物的命名
1、分类单元的命名
⑴ 属名:属名用一个单数主格名词或当作名词用的
形容词来表示,可以是阳性、阴性或中性,首字母
要大写,斜体。
⑵ 种名:常为形容词,斜体。和其他生物一样,细
菌的种名也用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命名,
分类学内容涉及三个相互依存又有区别的组成部 分:分类、命名和鉴定。
21
by YJ Kang
第三节 细菌分类
分类(classification)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
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
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
行描述,以便考察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原则:
一是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成都分群归类,
这种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或不以反
映生物亲缘关系为目标;
第二种分类原则是要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
来分群归类,其目标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
系,建立反映生物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
5
by YJ Kang
第一节 绪论
因此,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的分类学(taxonomy),其 目的已经不仅仅是物种的识别和归类,其主要目标是 通过追溯系统发育,推断进化谱系,这样的分类学也 称之为生物系统学(syatematics)。
3
by YJ Kang
第一节 绪论
科学家估计有分类纪录的各类物种大约有150万,其 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微生物学工作者要认识、研究和利用微生物或控制 有害微生物,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classification)。
4
by YJ Kang
第一节 绪论
对生物进行分类存在两种基本的、截然不同的分类
大约在地球形成10亿年之后,我们这个星球开始出现生
命,主要是些类似简单杆状细菌的原始生物。但在同期
的、另外一些被认为是由光合微生物与沉积物形成的片层 状化石——叠层石(stromatolites),它们类似于绿硫细菌和
多细胞丝状细菌,这些原始生命大概都是厌氧型的。
含有产氧型光合细菌——蓝细菌的层叠石则发现于25~30
10
by YJ Kang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②选择在各种生物中功能同源的大分子。催化不同 反应的酶的氨基酸序列或者具有不同功能核酸的核 苷酸序列不能进行比较,因为功能不相关的分子也 意味着进化过程中来源不同,对这一类不相关分子 进行比较也不期望他们会表现出序列的相似性。
所以,大分子进化的研究必须从鉴定大分子 的功能开始。
四、系统发育树
在研究生物进化和系统分类中,常用一种树状分枝的图
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种树状分
枝的图型被称为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简称
系统树。
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件的系统树称为
分子系统树。
图型中,分枝的末端和分枝的连接点称为结(node),
即种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加词两部分组合而成。
⑶ 亚种名:亚种名为三元式组合,即由属名、种名
加词和亚种名加词构成。 26
by YJ Kang
二、源自文库生物的命名
2、命名模式及其指定 如前所述,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
操作的统一标准,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 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 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 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即根据命名法规要求, 正式命名的分类单元应指定一个命名模式(简称模式) 作为该分类单元命名的依据。
物学等)的技术方法来研究和比较不同微生物的细
胞、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从中发现反映微生物类
群特征的资料作为微生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30
by YJ Kang
一、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
1、形态学特征
形态学特征始终被用作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
据之一,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
一是它易于观察和比较,尤其是在真核微生物和具有
第四节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鉴于微生物体形微小、结构较简单等特点,微生物
分类和鉴定除了像高等生物那样,采用传统的形态
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特征之外,还必须寻找新的特
征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
在这方面微生物分类学家比动植物分类学家表现了
更高的热情,他们从不同层次(细胞的、分子的)、用
不同学科(化学、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
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 法(如: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 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24
by YJ Kang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 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 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二是形态特征在不同类群众中进化速度差异很大, 仅根据形态推断进化关系往往不准确。
8
by YJ Kang
一、进化指征的选择
20世纪70年代以后研究为生物的系统发育,主要是 分析和比较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特别是蛋白 质、RNA和DNA这些反映生物基因组特征的分子序 列,作为判断各类微生物乃至所有生物进化关系的 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