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18.35 KB
- 文档页数:8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21-23每年一次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分别在上海和淅江嘉兴南潮船上召开。
主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党的工作决议。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大:1922年7月16日在上海召开。
主题: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召开。
主题:为解决国共合作问题统一党内认识。
四大:1925年1月11日在上海召开。
主题:是研究和确定党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五大:1927年4月27日在武昌举行。
主题: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
六大:1928年6月18日在莫斯科召开。
主题: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制定新的历史时期的路线与政策。
七大:1945年4月23日在延安召开。
主题: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在中国实现光明的前途。
八大:1956年9月15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经验,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党的“八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明了方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了个好头。
九大:1969年4月1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所谓经验成果。
“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加强了林彪、江青集团在党中央的权力和地位。
十大:1973年8月24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批判林彪集团的反革命罪行。
但是大会通过的由张春桥等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和党章没有正确分析林彪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必要的教训,反而全面继承了“九大”的错误理论与路线。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宣告“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并重申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党的根本任务。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在北京召开。
主题是确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道路、纲领和方针政策。
大会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四个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党的重要会议毛的代表作及思想中的核心理念1929年《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提出了要从思想上建党的原则1930年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确立“要以乡村为中心”的理念,初步形成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1930、5 《反对本本主义》①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倡实事求是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1935、12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提出两个先锋队1938 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39、10 《〈共产党人〉发刊词》①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②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1939、12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①提出“人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一切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②首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概念1940 《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三大纲领1941、5 《改造我们的学习》对实事求是作了精辟的阐述1945、4 七大《论联合政府》①论述了党的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及其关系②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③党领导的军队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47、12《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概括为:“没收---,没收--,保护—”1948、4 晋绥干部会议①完整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②完整概括了土地改革总路线1949、6 《论人民民主专政》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1949 七届二中全会①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设②全面系统论述了五种经济成分1956、4 《论十大关系》①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把国内外一切----,为社会主义—”②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1957、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①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③把农、轻、重三者的关系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来论述。
全国历届人大会议主题与内容1.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4.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5.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3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开幕3月18日闭幕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2007年3月5日~2007年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6年3月5日~2006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4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3月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3月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3月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3月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3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月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3月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3月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3月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3月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6月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5月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月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4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9月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7月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6月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2月11日。
中国共产党历届代表大会简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7.23-1921.7.30)地点: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会议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决议,确定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奋斗目标、中心任务。
党的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7.16-1922.7.23)地点: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党章》,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
为了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大会提出在目前历史条件下的最低纲领。
中国共产党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6.12-1923.6.20)地点: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会议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推动掀起了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群众运动,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促进了中国革命的高涨。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1.11-1925.1.22)地点:上海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较完整的规定并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
党的四大作出的各项正确决策,为大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党的历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四大: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五大: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十大: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二大: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举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简言之:人民代表大会讨论的是国家的事情。
全国人大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的简称,是每年都开一次会的。
它是我国的权力机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
人民逐级选出自己的代表,每年凑到北京开会,研究国家大事,如选举和罢免国家领导人,修改宪法,制订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等等。
因为这么多人不可能随时能凑在一起,所以选出常务委员会来,日常工作就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来处理了,它开会的次数就比较频繁了。
因为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为五年,所以就有第几届全国人大之分,在每一届任期内,每年都要聚集一次,就是指第几次会议呐,如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根据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年表: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54年9月15日~28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55年7月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56年6月15日~30日)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58年2月1日~11日)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59年4月18日~28日)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75年1月13日~1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78年2月26日~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79年6月18日~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83年6月6日~21日)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84年5月15日~31日)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89年3月20日~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90年3月20日~4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91年3月25日~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92年3月20日~4月3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3年3月15日~31日)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94年3月10日~22日)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1995年3月5日~18日)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996年3月5日~17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1997年3月1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1998年3月5日~19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99年3月5日~16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0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01年3月5日~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002年3月5日~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003年3月5日~18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04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2005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2006年3月5日~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2007年3月5日~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2008年3月5日~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2010年3月5日至3月16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至3月14日)党代会年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上海→南湖)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广州)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武汉)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苏联莫斯科)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延安杨家岭)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北京)3月初的两会: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全体会议(简称全国人大×届×次全会)责任:主要讨论重要领导人任免、政府工作报告、两院报告、财政预算、重要法律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第×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次全体会议(简称全国政协×届×次全会)责任:主要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国家发展建言献策,递交提案等10月:每五年举行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大)分别又有第×次全体会议,简称××届×中全会责任:是中国共产党的全体会议,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
历届党代表大会时间地点和会议内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上海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上海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广州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上海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武汉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概述作者:来源:《上海人大月刊》2024年第04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任期4年零7个月。
一届全国人大共有代表1226人,设有民族委员会、法案委员会、预算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等4个(专门)委员会。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有组成人员79人,其中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13人、秘书长1人(兼)、委员65人,设有办公厅。
一届全国人大共召开五次会议。
每年各举行一次,第一次会议为9月举行,第二至第四次会议均为6、7月举行,第五次会议为2月举行。
五次会议共听取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2个,通过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4件,听取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17个,外事报告1个,代表资格审查报告5个,提案审查报告4个,其他报告7个。
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召开110次会议。
听取关于法律草案的说明31个,通过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52件,听取关于国际公约、双边条约和协定的说明19个,批准国际公约、双边条约和协定26件。
听取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汇报29次,处理代表提案753件,听取外事报告18个,其他报告7个。
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中国人民民主制度的新阶段》的社论,庆祝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社论指出,这个会议的1226名代表,代表着6亿人民的伟大意志。
我国的一切国家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了。
这是我国政治进一步民主化的伟大成就。
由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五年来有效地领导全国人民执行共同纲领,并逐步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渡。
在这次会议的代表中包括所有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工农劳动模范、部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科学、文艺、教育工作者和少数民族、海外侨胞的代表,是我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空前未有的团结统一的大会。
有这样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
两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政协会议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8年3月5日~2008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2009年3月13日)第三次会议(2010年3月5日~2010年3月14日)第四次会议(2011年3月5日~2011年3月14日)第五次会议(2012年3月5日~2012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3年3月5日~2003年3月18日)第二次会议(2004年3月5日~2004年3月14日)第三次会议(2005年3月5日~2005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5日~19日)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5日~16日)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5日~16日)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5日~15日)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5日~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5日~31日)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10日~22日)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5日~18日)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5日~17日)第五次会议(1997年3月1日~1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5日~4月13日)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20日~4月4日)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20日~4月4日)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5日~4月9日)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20日~4月3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6日~21日)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5日~31日)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7日~4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5日~4月12日)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5日~4月1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6日~3月5日)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8日~7月1日)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30日~9月10日)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30日~12月13日)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6日~12月10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75年1月13日~17日)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1日~1965年1月4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8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30日~4月10日)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7日~4月16日)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12月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15日~28日)第二次会议(1955年7月5日~30日)第三次会议(1956年6月15日~30日)第四次会议(1957年6月26日~7月15日)第五次会议(1958年2月1日~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有特殊需要的时候,可以临时召集会议。
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一达大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中共二大: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中共三大:1923年6月杂广州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中共四大:1925年1月在上海举行.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中共五大:1927年四五月间在武召开.大会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主持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中共六大: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中共七大:1945年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七大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创造的理论成果,正式命名为毛泽东思想,并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中共八大: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中共九大: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中共十大:1973年8月在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方针.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日到11日,在北京召开.提出了"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奋斗目标,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足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完整的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六大: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高度评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八大:主要矛盾为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建设稳步前进;九大:林彪被选为接班人;十大:王洪文被选为接班人;十一大:不明;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初级阶段;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十六大: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七大:小康社会。
第一届 1954年9月~1959年4月刘少奇
一次会议(1954年9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五个组织法;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二次会议(1955年7月):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国家决算和1955年国家预算、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制定兵役法
三次会议(1956年6月):通过1955年国家决算和1956年国家预算;批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
四次会议(1957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6年国家决算和1957年国家预算、1957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决定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
五次会议(1958年2月):通过1958年国家预算、1958年国民经济计划;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讲话
第二届 1959年4月~1965年1月朱德
一次会议(1959年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59年国民经济计划、1958年国家决算和1959年国家预算、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二次会议(1960年3~4月):通过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1959年国家决算和1960年国家预算、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关系问题的讲话
三次会议(196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0年国家决算,确定发展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四次会议(1963年11~12月):通过1964年度国民经济计划、1963年国家预算和1964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关于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议
第三届 1965年1月~1975年1月朱德
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12月~196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主要指标和1965年国家预算的初步安排;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第四届 1975年1月~1978年3月朱德
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75年1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第五届1978年3月~1983年6月叶剑英
一次会议(1978年2~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修改宪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二次会议(1979年6~7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1978年国家决算和1979年国家预算;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作出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
三次会议(1980年8~9月):通过1979年国家决算和1980年国家预算;制定国籍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修改婚姻法;决定全面修改宪法并成立宪法修改委员会
四次会议(1981年11~12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0年国家决算和1981年国家概算执行情况的报告、198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点;制定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原则批准民事诉讼法草案
五次会议(1982年11~12月):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六五”计划、关于198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3年国家预算的决议;修改选举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第六届 1983年6月~1988年4月彭真
一次会议(1983年6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2年国家决算;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二次会议(1984年5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83年国家决算和1984年国家预算;通过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新的兵役法;决定设立海南行政区
三次会议(1985年3~4月):发展计划、198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5年国家预算的报告;批准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授权国务院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可以制定暂行规定或者条例;制定继承法
四次会议(1986年3~4月):通过“七五”计划纲要,198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6年计划决议,198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外资企业法
五次会议(1987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87年计划决议,198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7年国家预算决议;原则批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七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中葡两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的决定
第七届 1988年4月~1993年3月万里
一次会议(1988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7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88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通过宪法修正案、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通过成立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定;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二次会议(1989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8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1989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通过行政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以及关于国务院提请审议授权深圳市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的议案决定
三次会议(1990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89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1990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家预算草案;接受邓小平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通过香港行政区基本法和相应的决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选举军委主席、副主席
四次会议(1991年3~4月):通过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1990的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1年计划决议,1990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1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选举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五次会议(1992年3~4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1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2年计划决议,1991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2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议案的决定;通过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八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
第八届1993年3月~1998年3月乔石
一次会议(1993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2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3年计划决议,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澳门基本法,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及相关决定,授权人大常委会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的预备工作机构的决定
二次会议(1994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3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4年计划决议,1993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4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预算法;授权厦门市人大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厦门经济特区实施
三次会议(1995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4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5年计划决议,1994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5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教育法,中国人民银行法
四次会议(1996年3月):通过“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关于纲要的报告;1995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6年计划决议,1995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6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行政处罚法,修改刑事诉讼法,授权汕头市和珠海市人大分别制定法规和规章在各自的经济特区实施的决定
五次会议(1997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6年国家计划执行情况与1997年计划决议,1996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7年国家预算决议;通过刑法,国防法,九届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九届人大代表的办法;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
第九届 1998年3月~2003年3月李鹏
一次会议(1998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选举决定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
二次会议(1999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9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199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产生办法。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三次会议(2000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199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
通过立法法。
四次会议(2001年3月):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关于纲要报告的决议;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通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补选九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五次会议(2002年3月):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通过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等决议,通过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
第十届 2003年3月~2008年3月吴邦国
一次会议(2003年3月):审议和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总结了五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有益经验,明确提出当年和五年的工作部署。
会议依法选择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员
二次会议(2004年3月):
三次会议(2005年3月):
四次会议(2006年3月):
五次会议(2007年3月):
第十一届 2008年3月~2013年3月吴邦国
一次会议(2008年3月):
二次会议(2009年3月):
三次会议(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