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下生物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3.51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七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一、编写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反映生物科学的瓣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二、知识体系的构建: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仅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材将“生物圈中的人”安排在七年级下册,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近些年来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提前,这样安排有利于适时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教育;二是绿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两类生物,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中的关系,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第四单元并不是单纯的人体生物学,而是在讲述人体结构和生理内容的同时,始终将人体的内容放在生物圈或周围环境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分析人体生理或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教材的总体介绍

(一)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教材的体系:

1.目标体系 2.知识体系 3.活动体系

4.阅读体系 5.检测体系 6.课外活动体系

四、教材分析

(一)目标体系

知识性的目标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标分为模仿、独立操作两个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标分为经历(感受)、反应(认同)和领悟(内化)三个水平的要求。

通过本教材的的活动,使学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

1、知道人类起源和发展与人类个体发生和发展的大致过程;了解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大致过程及相关的结构基础;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生物或生活环境密切关联者,而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通过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和资料分析等活动,加深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记录和分析探究结果等技能和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3、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观点出现。启迪学生进一步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形成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

(二)知识体系

1、本册以“生物圈中的人”为主线,安排了7章23节内容。主要学习有关人的由来,人体的营养,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代谢废物的排出、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

2、第一章是生物圈中人的由来,包括作为物种的由来和作为个体的由来,前者即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后者即人的生殖。从这些内容和它们所反映的观点的学习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关于人的生殖,要求学生了解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理解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意义,实际上也隐含着“人与生物圈”这一主线。

第二章至第六章依次是人的营养、呼吸、体内物质的运输、排泄、调节。人的食物来源范围很广,实际上是来自生物圈。呼吸一章紧扣着呼吸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章专门安排了“人粪尿的处理”一节,就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活动认识人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资源价值,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则围绕着人体如何通过自身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七章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和拟定计划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活动体系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生物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本册共安排了各种类型的活动51个,有关活动的栏目类型包括“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探究”、“模拟探究”、“进一步探究”“实验”、“演示实验”、“调查”、“设计”、“拟定计划”、“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其中“探究”有6个,“观察与思考”8个,“实验”与“演示实验”、共6个,“模拟探究”1个。

本册有探究6个。与七年上册相比,这些探究活动的设计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性,不少探究活动都是引导学生自已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自主制定探究计划。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等等。本册在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上要求相对较低,探究需要持续的时间较短;在科学探究技能上,除了训练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等一般过程技能外,还尤为侧重通过测量获取数据、设计表格、记录和整理数据的技能。

在科学方法方面,本册教材在七年级上册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七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分别对观察、实验、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作了简单介绍。七年下册则结合具体探究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设、如何设置重复组以消除误差、用工具测量的必要性、五点取样法等。为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经收集信息,包括通过网络媒体收集信息,如空气质量周报,月经初潮等内容。

本册教材突破“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分别是本书的第二、三个探究,它们比第一个探究提高了要求,表现在:注重“讨论和完善计划”,重视对探究方案和探究过程的反思——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别人的不一致时,要分析原因。第二个探究没有直接列出要探究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所给出的提示自己提出问题(实

在提不出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的学生,也可选用提示中的问题探究);还以色块的形式提出是否每个探究都需要作出假设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提出重复组设置的必要性。

“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和阅读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的资料分析,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本章在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这些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的资料分析,明白查阅资料、进一步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本章安排了“解读曲线图”的技能训练,训练学生解读较为复杂的曲线图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以后要经常用到的。“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的设计活动,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书的第四个探究“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是一个要运用科学调查方法开展的探究活动。教材对这个探究活动采取了和以往探究活动不同的组织形式——将所要用到的实验方法先提供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制订探究计划。在制订探究计划方面,教材没有像前几个探究那样给出一个参考方案,而是由学生自己去设计。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会涉及到怎样科学地取样的问题,教材用色块介绍了五点取样法。技能训练“测量和计算”,使学生明白除了直接进行测量外,有时需要进行间接测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肺容积测量的结果,不是取平均值,而是应该像测肺活量一样取最大值。本章的2个资料分析,提供的资料都比较多,对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四)检测体系

检测体系包括教材中的“思考与练习”、学生“课堂作业”和“三导”。学生“课堂作业”尽可能安排在讲完课当堂完成。检测体系中设置的一系列题目,试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同时考虑与高中生物教学和学习接轨。

(五)阅读体系

本册教材安排了“课外读”有三类:“科学·技术·社会11篇,”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2篇,“科学家的故事”3篇,共计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