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外科 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格式:docx
  • 大小:24.22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和《中医外科学》(陈红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年6月第2版)。

有明确的火热灼伤史(如沸水、火焰等),局部皮肤肿胀、灼痛、或有水疱、表皮松解或剥脱,病情严重时可伴口干、发热、烦躁等全身症状。具备上述病因及主要症状即可确诊。

2.xx诊断标准

参照1970年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制定的中国九分法、三度四分法与手掌法进行烧伤面积与深度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分期。

(1)烧伤xx诊断标准

Ⅰ度烧伤(红斑型):

皮肤伤处红、肿、热、痛,表面干燥,局部感觉过敏,不起水泡,常有烧灼感。2~3天后脱痂痊愈,无瘢痕。

Ⅱ度烧伤(水疱型):

根据伤及皮肤深度,Ⅱ度烧伤分为浅Ⅱ度烧伤和深Ⅱ度烧伤。

①浅Ⅱ度烧伤:

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呈均匀红色、潮湿,局部肿胀。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

②深Ⅱ度烧伤:

痛觉迟钝,水疱或有或无,揭去表皮,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潮湿,水肿明显。3~4周愈合,可遗留少量瘢痕。

Ⅲ度烧伤(焦痂型):

痛觉消失,无弹力,坚硬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干燥。干后皮下筋脉阻塞如树枝状。2~4周焦痂脱落形成肉芽创面,一般均需植皮才能愈合,可形成瘢痕和瘢痕挛缩。

(2)严重程度分类:

①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10%(小儿在5%)以下的Ⅱ度烧伤。

②xx烧伤:

总面积在11%~30%(小儿6~1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小儿在5%)以下的烧伤。

③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之间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1%~20%之间(小儿总面积在16%~25%或Ⅲ度烧伤在6%~10%),或总面积不超过31%,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全身情况严重或有休克者,有复合伤或合并伤(如严重创伤、化学中毒等),有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

④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1%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1%以上(小儿总面积在26%或Ⅲ度烧伤在11%以上)者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二)证候诊断

1.热毒袭表证:

创面表皮松解、水疱形成、基底红或红白相间。可伴发热、口干喜饮、烦躁、尿黄。舌质偏红,苔白或黄白相兼,脉略数或细数。

2.火毒伤津证:

创面红肿疼痛,水疱形成,基底红、红白相间或苍白。可伴壮热烦躁,口干喜饮,呼吸短促,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或舌光无苔,弦细数。

3.气血亏虚证:

创面基本痊愈,邪虽退而正亦虚,显气血虚衰证。可伴低烧、夜卧不安、食欲不振、消瘦、精神困倦、自汗或盗汗、皮肤瘙痒、嗜眠等,舌质淡红或红、苔薄,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热毒袭表证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1)推荐方药:

银花甘草汤加味。金银花、连翘、黄芩、芦根、炒栀子、蒲公英、赤芍、牡丹皮、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医外治法:

①清创术:

用37℃左右的消毒生理盐水清除创面污物,修剪创周毛发和过长的指(趾)甲,大水泡于低位剪破放水,保留泡皮,小水泡可暂不处理,用2%黄连洗液或2%黄柏溶液等清洗消毒创面,沾干创面水分。

②中药外敷:

外敷黄连膏(黄连、黄柏、当归、生地、姜黄、麻油;功用:

清热解毒,活血生肌)、清凉膏(清凉油乳剂)、紫草膏等包扎或暴露治疗,每日1次;或用地榆粉、大黄粉各等份,麻油调敷后包扎,隔日1次,直至创面愈合;或外用烧伤喷雾剂等,每日4~6次。

③中药异种皮覆盖,保护创面,防止创面感染及加深。

2.火毒伤津证

治法:

清热解毒,xx津

(1)推荐方药:

银花甘草汤合增液汤加减。金银花、连翘、黄芩、芦根、栀子、蒲公英、赤芍、牡丹皮、党参、五味子、生地、当归、玄参、麦冬、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医外治法:

①中药外敷:

溶痂完毕生长缓慢的深Ⅱ度创面予生肌玉红膏、生肌白玉膏或生肌散等外敷包扎治疗,每日1次,直至创面愈合。

②中药异种皮覆盖,保护创面,防止创面感染及加深。

3.气血亏虚证

治法:

补气养血,兼清余毒

(1)推荐方药:

八珍汤加味。黄芪、金银花、黄芩、党参、炒白术、当归、茯苓、熟地、川芎、炒白芍、丹皮、知母、麦冬、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医外治法:

①中药外敷:

深度创面腐脱生新时,用2%黄柏溶液涂洗创面再外敷生肌玉红膏,每日1~2次。

②中药熏洗:

选用去腐生肌、活血化瘀中药随证加减,每次换药前熏洗,促进创面愈合。

③中药浸浴疗法:

采用中草药(荆芥、双花、野菊花、大黄、水蛭等)或中药黄连散等放入浴液中充分溶解,运用移位推车搬运患者至水槽中,头部露出水面,两耳填塞棉球,开启冲浪模式,即开始浸浴治疗。浸浴的水温不超过40℃,根据病情可每日或隔日1次,首次浸浴不超过15分钟左右,以后可以逐渐延长。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红外线照射治疗:

促进渗出吸收,使创面干燥结痂,一般每次30~60分钟,每日1~4次,照射时要经常询问和观察皮肤反应情况,防止烫伤。

(2)物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