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74.04 KB
- 文档页数:2
69第11卷 第2期 2009 年 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2 Feb . ,2009健康状态[1](sub-health)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前苏联的布赫曼教授最先提出。
其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即亚健康状态。
此种状态虽有表现各异的主观症状,但临床各项理化指标却无明显阳性指征。
而现代医学认为,功能的异常是器质性病变的结果,然而许多功能性障碍却查不出器质性病变,暴露出这种观念的尴尬处境,所以在治疗功能性疾病上也凸显出现代医学的无能为力。
易筋经和传统的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一样,组成了我国传统的四大健身术。
易筋经是一种以“伸筋拔骨 ,以形引气”的健身方法,练习易筋经可通过调治肝胆来改善身体机能。
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上,易筋经的伸筋舒肝,调畅气血,调理“肝胆之所主”以恢复“肝胆之所用”的独特之处,为亚健康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
1 亚健康的临床症状1.1 躯体症状 头昏不适、两目干涩、胸闷气短、心慌阵作、体倦乏力、颈肩僵硬、少气懒言、胸腹胀闷、纳谷不香、食欲减退等。
1.2 心理状态 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心烦口苦、焦虑紧张、睡眠不佳、记忆力减退,兴趣及精力下降等。
心理亚健康在亚健康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60%~90%的症状表现都与情易筋经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机理探讨及展望侯志鹏(成都中医药大学七年制针灸英语专业2002级,四川 成都 610075)摘 要:我国目前有7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此类人群有明显的主观症状,而西医检查无器质性病变,故现代医学对此状态的治疗显得较为无力。
易筋经是我国传统四大健身术之一,其主要通过对肝和胆的调理,可明显缓解亚健康人群的临床症状。
根据亚健康状态的中医分型,对易筋经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机理进行阐述。
背景: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1世纪医学工程学术研讨会于10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的200多位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参加了这次盛会,本文就是大会上的第一篇学术报告摘要;俞梦孙院士代表四位作者宣读论文之后,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二十世纪80年代初,西方学者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基础上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的观点;亚健康状态常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诊断,却早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生理功能低下状态;亚健康概念的提出和有关结合研究进展,标志着以解剖学、实验生理学、细胞病理学为基础的西方现代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认识阶段,在为人类健康服务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给以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赋予了现代意义;在中国,亚健康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为中西医结合提供了新的契机;对生物医学工程来说,展示出新的更有意义的发展空间;关于亚健康根据Dorland's医学大辞典,健康意味着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的健全和平衡;而中国传统医学经典着作内经则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和平之人”作为心身和谐的健康标准;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现实中不易达到;20世纪90年代,以美国科学院院士 C allahan为首的“医学的目的”国际研究小组提出的医学的目的:确定新的优势战略报告中对健康概念作了新的描述:即“所谓健康是指没有显着的疾病,能让人去寻求他或她的基本目标,并执行寻常的社会和工作职责;”C allahan的健康概念比较符合在疾病谱已经发生改变的当今社会;与此相应,医学的目的首要的是“预防疾病和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而不是追求某些疾病的根治,在一定程度上容许带病延年,但注重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目前人们所指的亚健康多指以下几种情形:持续过强的心身应激状态,心理压抑状态;慢性疲劳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部分表现为全身不适的抑郁症者等;解释上述症状发生的理论基础是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和相互作用学说,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衣、食、住、行、医、职有密切关系的某些生理、心理反应状况;它们多指目前尚未被临床医学诊断为疾病的功能低下和/或功能失调状态;显然,亚健康是一个范围很大、种类很多、边界模糊的集合,特别是现今社会中,处于此种状态下的人群相当普遍;处在此种状态下的人,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甚至是很痛苦的,医学应该关心这类人群,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疗;这就是所谓“治未病”的观点;因为处在这种状态下,如给以恰当控制和治疗包括改变生活方式和行为在内,机体较容易逆转变好;否则当其转化为疾病状态时,机体就会难以恢复,治疗就会更加困难,费用亦随之剧增;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比现代医学要早得多,至少在2500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已明确地提出了“治未病”为先的原则,只是没有用“亚健康”一词而已;具体而言,中医用四诊八纲方法和理论来描述亚健康状态的偏离度,其中八纲是辨证施治的核心,而构成八纲的表里、虚实、寒热、阴阳又组成四对纲领,其中可用阴阳这对纲领去概括统领其他三对纲领;可以说,阴阳是中医辨证之灵魂,也是判断亚健康状态偏离度的总原则;在此基础上,又通过证候分类和病因分证,进入治疗的立法和方药选择,借此纠正亚健康状态;因此中医的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只有“治未病”的医学才是“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从中、西医各自对亚健康状态理解的叙述中可看出,两者虽属不同体系的医学哲学思想,但在对待亚健康问题上有极大的相似性;现代医学对待亚健康状态的理论基础是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作用学说,承认心理、社会、环境在造成亚健康中的主导作用;而中医的辨证论治也是建立在对整个机体状态偏离程度判定基础上的整体性治疗体系,用“阴阳五行”解释人、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点;现代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70%以上疾病属心身疾病,由心身失调所致,而心身疾病的起因主要是心理应激;基于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的现代医学本质上是生物医学;它对于心身失调为主的现代社会流行病,无论是治疗还是预防,能为相当有限;美国国家健康中心关于人口死亡率的统计结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1975年间,虽然在医疗技术上发展了心脏手术、脊髓灰质炎疫苗、冠心病保健、冠脉搭桥等一系列新技术,医疗费用亦由120亿美元剧增至1185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96%,但患者死亡率却—直保持在7~8%之间的“停滞期”内;7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开始重视注意行为和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开展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为基石的健康教育;据美国疾病中心1996年的报告,四大“健康基石”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使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延长10年,而用于这方面的费用仅为同一时间医疗费用的1/10;由此可见,“治未病”绝不是现有医学的延伸,而是有着全新的内涵和广阔的领域;实际上,只有从“治未病”处着眼、着手的医学,才有可能是“供得起和可持续的医学”,才有可能是“公正的、公平的医学”;发展“治未病”的医学工程随着亚健康观点的提出,医学的首要目标就会从“治病”调整到“治未病”上来;而“龙头”的转向必然导致医学工程及其产业发展方向的相应调整,即从以治病为主旨的生物医学工程转向以“治未病”为首要目标的医学工程;确实,不论医疗装置种类如何繁复,不外诊断和治疗两大类,这是和现代医学临床完全匹配的,可以说是“治病”的医学工程;应该指出,“治未病”与“治病”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目标顺序的改变;问题是:当医学的目的从“治病”即一切转向以“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为第一优先时,医学工程将发生何种变化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对人体功能状态的观测、分析和辨识;它不同于现代医学的指标检测之处在于它并不追求指标的特异性,而重在功能状态要素、表征参量、观测方法量化和动态特性的研究和系统综合分析状态辨识;以下列出几种有可能方便地获得人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途径:1.率变异性HRV;它通过对心动周期变化特性的测量和分析,反映心搏节律状态;由于HRV中蕴涵着有关心血管调节的大量信息,以及直接控制心脏窦房结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信息,因此,HRV可方便地用于反映全身机能状态,特别是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生物医学工程专家正为HRV中的信息提取发展出很多方法,诸如非线性动力学等;但是由于影响HRV变化的因素很多,如心理、外界温度、年龄、饮食等,所获结果很难定量;我们认为在将HRV用于状态信息测量时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而不在于信号处理方法有多么先进;这三点是:动态比较、条件稳定和在睡眠中测量等;动态比较是指某被测者自身前后的自身比较,这是进行状态监测的最基本的要求;条件稳定也就是测试条件规范化的问题;我们曾在90年代初,利用规范化负荷用规定的运动量做交感神经刺激,用生物反馈放松状态作为无负荷状态进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测量,获得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并初步证明,心身性疾病对交感和副交感功能表现为全面降低;较轻者可仅表现为副交感张力降低;随病情发展,交感兴奋性也会呈现兴奋性不足;随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可导致两者同时降低;在睡眠过程中用测量HRV判断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可利用不同睡眠期中HRV中高频成分指示副交感张力,用腿动时或微觉醒时心率的突然增加率作为交感兴奋性测量;2.睡眠结构和模式的测量;睡眠是机体极为重要的功能状态,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机体状态信息;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测量方法,因此一直未能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现在我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无黏贴电极的微动敏感床垫测量系统MMSM,可在准自然条件下方便地测量出被测者的每搏心动周期及其变异、呼吸运动及其变异和腿动信息等;因而可以方便地分析出被测者整个睡眠过程的睡眠结构,以及它的睡眠模式变化;用这种MMSM进行机体状态信息测量和分析是较为理想的途径;首先是这种测量方法对被测者来说,身体不带任何器具,测量条件更接近自然;其次,由于常年使用,使所获信息具有动态性,有利于状态观察、分析,以利真正建立个人健康信息库;再则,从每天的MMSM系统中还能获得被测者每天HRV信息和它的动态特性;因此,MMSM确实能够成为最理想的机体机能状态信息的采集系统;现在该系统已开始应用于安全飞行;将来有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可进行肌体状态测量的仪器还可以有很多,如中医的舌诊系统、脉舌仪,以及过去学会曾主持过的小循环仪器等;但总的选择原则可能符合如下几条更为实用些:1、方便;2、无损;3、可动态比较;从系统工程的观念出发,探索“预防疾病和损伤”,缓解、稳定、乃至逆转局部或暂时人体系统功能状态退变、恶化的可能性和可能的途径、方法、技术;这方面的方法和仪器也是非常多的,包括现在的各种健身器具在内;但是具有生理训练性的,特别是通过生理训练能够增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方法和仪器,应该对纠正亚健康状态和治未病来说更为有效的;在这里我们提出两种仪器:生物反馈仪和腹式呼吸训练仪等;以上是我们对亚健康的理解和由此而带来的对生物医学工程目标的变化的看法;这是进入21世纪后给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带来的一个好机遇;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机会,创造出进一步的辉煌;什么是亚健康按照医学界的说法,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因为其表现复杂多样,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化诊断参数;什么人容易受亚健康困扰根据调查发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18至45岁之间,其中城市白领、尤其是女性占多数;这个年龄段的人因为面临高考升学、商务应酬、企业经营、人际交往、职位竞争等社会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的环境压力中,如果不能科学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保护,就容易进入亚健康状态;你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医学指标来诊断,因此易被人们所忽视;一般来说,如果你没有什么明显的病症,但又长时间处于以下的一种或几种状态中,注意亚健康已向你发出警报了:失眠、乏力、无食欲、易疲劳、心悸,抵抗力差、易激怒、经常性感冒或口腔溃疡、便秘等等;处在高度紧张工作、学习状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这些症状;亚健康必须治疗吗亚健康状态如果长期存在,轻者会影响人体神经系统、免疫功能、内分泌功能等的正常工作,重者会引起一些较严重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胃肠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等;此外,人如果长时间处于一种非健康状态中,对其工作、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等都会有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亚健康应当积极地防治;如何摆脱亚健康困扰从亚健康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人们应当:§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C、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绝大多数脑力劳动者平日里运动少,饭量小,食物越来越精,对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摄取常难以满足需要;为了尽快摆脱亚健康状态,建议这些人群每日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每日花费不多,如已经在市场上存在十几年的老牌多元维生素金施尔康,每天一粒只要一块钱,但可以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A、B、C、D、E、叶酸,矿物质钙、磷、镁、碘、铁、锌等等,帮助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全面巩固健康基础;所以主动补充营养素也是帮助您远离亚健康的有效途径;自测亚健康现代生活的节奏日益加快,而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或者受过刺激的人最容易身陷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一种通俗的说法,是指处在健康和不健康之间的灰色状态,医学上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而日本人叫它,“不定愁诉综合征”;一个“愁”字,显示出这种症状和患者的精神状态的关系,它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或亢进,以内分泌功能变化和机体各器官功能性变化为主;亚健康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肌肉症状、胃肠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精神症状;亚健康的常见征兆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你不妨对照自测一下;1.浑身乏力;2.容易疲倦;3.头脑不清爽;4.思想涣散;5.头痛头重;6.面部疼痛;7.眼睛疲劳;8.鼻塞;9.眩晕;10.起立时眼发黑;11.耳鸣;12.声音有异常感;13.郁闷不快;14.肩颈僵硬;15.早晨起床不快感;16.睡眠不良;17.手足发凉;18.手掌发粘;19.便秘;20.心悸;21.两手足麻木;22.易晕车;23.坐立不安;24.心烦意乱,等等;面对亚健康的灰色状态,在生活、工作中你不妨积极接受以下建议:1.勿嗜烟酒,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规律生活;昼夜颠倒的人最易陷于亚健康状态;3.心理调适和承受能力要提高,多运动多交友,和人交谈,特别要善于与陌生人交谈、沟通,迅速适应新环境、新机制;4.最重要的一点——应该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预防亚健康的最佳途径之一;心病还须心药治;当恼人的亚健康出现于你的生活中,切莫惶恐和愁闷;敞开心灵的大门,走出狭小的生活圈子,用自我调节的杠杆驱走灰色的阴影,拥抱阳光灿烂的每一天;。
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河南省5所高校大学生1 600名进行问卷调查,并测试学生体质健康指标。
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56项亚健康状态有7项表现的学生占34.38%。
其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学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心理环境等。
普通高校应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多渠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讲座和活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好就业、适应社会及挑战未来提供保障。
健康危险评估;卫生调查;学生大学生出现亚健康状态已相当普遍,亚健康的存在已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
为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寻求并制定综合预防技术对其进行干预〔2〕,以求创造和谐氛围,改善学生亚健康状态,为健康教育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4年1~5月对河南省5所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亚健康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选择河南省5所普通高校,随机抽取大学生1 600名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问卷不署名,不经校方审阅,集中答卷,独立填写,当场收回。
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492份,有效回收率为93.25%。
部分学生测量躯体指标,部分学生进行中医检测〔3〕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指标测试(身高、体重、握力、立定跳远以及心功能指数),并与教育部、WHO联合发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4〕和第三状态监测标准〔5〕进行比较分析。
2.1 学生自认为影响健康的因素排列在前11位的因素见表1。
单纯的心理环境因素在亚健康影响因素中占67.36%,而许多影响亚健康的因素也都是心理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已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也成为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标。
调查显示,1 169名大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78.32%),1 358名大学生对出现亚健康症状表现关心(91.02%)。
・专家论坛・亚健康及其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董玉整 1998年笔者曾提出:亚健康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
近年来,笔者进一步研究认为,亚健康既表现为个体的亚健康,又表现为群体亚健康和社会亚健康,且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就个体亚健康来说,又具体表现为身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情感亚健康、思想亚健康和行为亚健康等方面。
1.亚健康越来越普遍地存在着。
世界卫生组织(WH 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只有5%左右,找医生诊查疾病的人有20%左右,剩下的70%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近年来国内外都进行了一些有关亚健康的调查,结果也与此相似,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
在2002年4月的“2002年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有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5%的人处于疾病状态,只有15%的人处于健康状态。
“白领阶层”是亚健康的主要人群,而企业管理者中有85%以上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心理问题,则是导致亚健康的重要原因。
专家们还提出了“骨骼亚健康”的概念,认为我国现有女性5907万人、男性3504万人处于“骨骼亚健康”状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发展成为骨质疏松者。
2002年7月,广东省教育工会组织专家对全省19所高校近万名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0%左右的人处于健康状态, 20%左右的人处于各种疾病状态,70%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又有1/3的人处于重度亚健康状态。
30~40岁是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比一般的亚健康状态提前了近10岁。
可见,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为什么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发展了,而人们的健康水平却反而下降了呢?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关键是系统的平衡出现了失调,从而使得健康变态变型,质量下降,功能萎缩。
而影响系统平衡作者单位:510182广州医学院社会科学部的主要因素有越来越恶劣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紧张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倾斜的生活方式等方面。
亚健康的含义“亚健康”这个词不管医生还是非医学人士,也不管知识分子还是文盲,几乎没人不知道,是流行最广的健康类热词之一。
但是,说来你可能不相信,这么重要的一个概念,读大学的六年以及毕业后进主治医师之前的十年时间里,我却从未听说过,在所有的医学教科书里当然也没有见过,它仿佛是一场梨花雪,一夜之间就冒出来,直接覆盖了神州大地。
它无疑是传播最成功的医学概念之一,成功到不仅妇孺皆知,而且让你无法质疑;你如果质疑亚健康,别人会觉得你压根就不懂医。
亚健康就像几何学公理一般,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天经地义。
但是亲,我还是要告诉你,亚健康,它从来就没有被世界医学界承认过,它其实是一句江湖黑话,永远进不了正宗的医学殿堂。
人类医学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是没有亚健康概念的。
大约在80年代中期,前苏联有一位学者N.布赫曼(Berkman)提出在疾病与健康之间存在一种“第三状态”。
这是一个无法精确定义和观察判断的模糊概念,人类可以诊断的疾病有千万种之多,医学可以通过各种检查确诊或排除某个或某几个疾病,却无法排除所有的疾病而把某人归于第三状态。
但这个无临床意义的概念却像苹果一样砸中了青岛医学院一位中医教授叫王育学的脑袋,刺激了他的灵感,于90年代中期发明了“亚健康”一词。
当时他只是一家健康杂志的编辑,并不是对疾病和健康有着广泛观察和实践的医生。
甭管有没有流行病学的证据,亚健康这个词儿就是接地气,比循证医学之类好懂多了,它一问世就开始了流行热销的开挂人生。
1996年1月,《健康报》开辟了“亚健康学术探讨”专栏;同年5月12日,中国药学会在北京召开“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确定“亚健康状态”的名称;1998年“第2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给亚健康状态取了个英文名“sub-healthy states”。
遗憾的是,亚健康只在中国风生水起。
以sub-healthy states 为关键词在外文数据库中搜索不到一篇亚健康研究文章,在UpToDate、BMJ、默克诊疗手册等APP中也检索不到任何关于亚健康的信息。
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现状调查及社会学分析[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现患率、流行病学特征、形成原因、预防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现患率基本和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吻合,但存在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
亚健康现患率和教师对亚健康的认知程度、生活习惯、学位、职称、参加体育活动等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随着社会改革和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普通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不仅仅局限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更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历层次。
陕西省拥有众多的普通高校,但关于高校教师亚健康的研究相对比较少,而且多局限于亚健康状态理论方面的研究,缺少对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现状和成因的详细调查分析,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对普通高校教师亚健康现患率、流行病学特征、对亚健康的认知情况、形成原因、预防等进行研究。
探讨促进高校教师健康水平的有效举措,寻找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有效的干预手段。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陕西省部分普通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教学型教师、科研型教师、教学科研型教师。
学历水平为: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
职称层次为:初级、中级、高级。
2.研究方法及步骤。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研究需要结合陕西高校地域特点及陕西经济特点设计调查问卷。
本课题制定的调查问卷分为三个部分。
一般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等。
一般情况影响因素:生活方式、起居、饮食习惯、社会适应、心理特征、锻炼习惯、对健康的认知、体质等。
症状和体征:包括精神情志、心理压力、头面五官、肢体、躯体等。
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我们选取了10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效度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问卷具有有效性。
采用分半信度检验法,对问卷“内容一致性”进行检验,经斯皮尔曼—布朗公式校正,得到信度系数为0.816,表明问卷调查结果是可靠的。
“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护理分析作者:王艳刘筱威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断增长,在该条件影响下,人们的身体状况也有所恶化,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亚健康状态逐渐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和最大的威胁。
世界卫生组织将亚健康状态定义为无机体器质性病变,但存在明显功能变化的一种身体状态,临床上也可称为“第三状态”。
本文对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知识和人群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保健和护理措施。
【关键词】亚健康状态;预防保健;护理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证实,约有50%的现代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并出现程度不同的性功能障碍、健忘、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心绪不宁、失眠、头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亚健康状态的长时间存在会逐渐导致人们的身体和心理状态走入低谷,并诱发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病症的发生。
因此,对亚健康人群实施有效的防范治疗措施,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可有效避免各种疾病的发生,但目前,亚健康这一问题,并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详细介绍分析一些关于亚健康知识,以及对其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保健,对于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1 “亚健康状态”的基本知识1.1 “亚健康现状” 根据相关卫生部门统计分析,现在约有30%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亚健康人群的年龄一般在21-48岁之间。
通过相关抽样调查分析,在众多人群中,白领人群亚健康状态最为严重,且病史较久。
1.2 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方法现阶段,临床上尚无统一的亚健康状态临床诊断标准,所以,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通常情况下,对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状态中的人群,一旦其出现便秘、口腔溃疡、经常性感冒、易激怒、抵抗力差、心悸、易于疲劳、食欲不振、乏力和失眠症状,即应加以注意并进行适当控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