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苏高考语文详细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语文试题

语文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D)

A.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

B.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

C.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

D.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

【答案】D

【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kàng háng kàng hàng;B项读音都为láng láng làng láng;C项读音分别为hái hài hái gāi;D项读音都为kuì。

【点评】

1.从考查内容看,今年考查的只有3个多音字(亢、吭、阆)读音,其余都是形声字读音,没有涉及同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考查。

2.从考查形式看,今年共考查4组16个字的读音,而2012年是12组24个字读音。

3.从以上分析看,今年语音题考查难度大大降低,3个多音字也是考查常见的读音,因而一开始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⑴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⑵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⑶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B.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C.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 D.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B

【解析】第1句中的“故事”与“热情”、“朴实”与“悲痛”很明显二者之间有主次之分,暗含“取舍不当”之意。“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因而第1句中应选“买椟还珠”,这样就可排除A、C两项。第二句根据“不管……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在山顶上相逢”可确定应该选“殊途同归”,这样又可以排除掉D项,因而只能选B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均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其区别难以辨别。

【点评】

1.今年成语题沿袭2012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不过2012年只给1个语境,而2013年给了3个语境。

2.从命题的科学性看,这种题型与传统题型相比所提供的语境更完整,更清晰,更能考查出考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3.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成语知识,还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如学生解题时不懂得遵循“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思维过程,而死“抠”“如临深渊”与“如履薄冰”二者区别,定会吃大亏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

毯更容易做到。”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转换和概括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解析】首先要审清题干,紧扣画线句子,把生动形象的语言改写成简明平实的语言。其次要高度概括,长者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目的是为了表达一个简单的道理,把这个道理概括出来即可。显然,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大好。“长者”的话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想“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喻体),即劝他对“己”有所改变,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喻体),就是“改变世界(环境)”(本体)。同时关键词“容易”也不能忽视。这样三者结合,答案就出来了,“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点评】

1.今年的第3题继承了2012年的第3题的命题形式,只是材料变换了。去年的这一题受到的诟病较多(材料不好),今年在考卷中再次出现,我估计命题人想向社会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即这题的命题立意并没错,听话要听音,要懂得言外之意,考这样的题目是有很好的导向性的,因为当代的大多中学生不仅“不会说话”,而且“不会听话”,学会交流太重要了。

2.今年选择的材料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比2012年要好,字数少,表意明,同时说明的道理对当今青年人来说很有教育意义:在这“拼爹”、“拼相貌”的时代,出生、长相是难以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内涵(知识、品质等),来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提高竞争力。

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5分)

【命题立意】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筛选、分析与综合,并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解答图表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审清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以及作答的具体要求等;其次要捕捉信息,找出图表中所含的各种信息,特别是数据变化规律;最后要规范作答,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限制条件。

通过审题明确: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答要求是“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所谓“不成熟”指的是只发表“处女作”,所谓“成熟”指的是“代表作”诞生。这样就把表格数据分成两块了:一块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块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而表格中发表处女作人数多的(203人)主要集中在20岁前至30岁,发表代表作人数多的(176人)主要集中在26岁至40岁,这正说明成熟的作家要比不成熟时晚上10年左右。这样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可得出的结论:大多数作家需要花上十年左右时间不断创作积累,方能进入创作上的成熟期。

【点评】

1.图表题作为江苏省高考题是新题,但在全国范围看并不是什么新题。综观2012、2013两年江苏高考试卷中语言表达题部分,在这块创新的试验田里,命题显得保守有余,创新不足。不知是命题人的主观意图原因还是客观能力原因。

2.此题和一般的图表题相比有一定的难度,一般的图表题往往设置两个题目:一说明图表信息,二对图表信息进行推断总结,两个题目能显示出一定梯度,而本题一步到位,要求写出结论,所以有一定难度。

3.另外此题设问并不明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依据图表信息能归纳出多个结论,本人推测,本题在阅卷中补充细则肯定比较多。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