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行为生态学概论

  • 格式:doc
  • 大小:692.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鱼类的趋性?

答:自由运动的动物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朝向一定方向运动,这种反应称为趋性。趋性是适应性行为的最简单方式。

鱼类的趋性包括:(1)趋光性(指鱼类对光刺激产生定向运动的特性),包括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2)趋动性(视觉运动反应)---指鱼类为了将其视野内的的运动目标保留在视网膜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在趋流、集群、空间定向、捕食等行为中期重大作用。(3)趋音性(鱼类能够依靠内耳和侧线对各种声音刺激产生相对灵敏的感觉,并会由此出现各种行为反应)(4)趋流性(大部分鱼类的生活都不同程度的与水流有关,趋流性在鱼类的洄游过程中有重要意义)(5)趋化性(鱼接近饵料的行为是由趋化性所决定的)(6)趋电性(7)趋触性(8)趋地性

2,鱼类的领域行为?

答:鱼类在栖息水域某一区域划定的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领域,当别的生物侵入的时候,地盘主人会用各种办法驱赶入侵生物,保卫领域地,从而有利于鱼类在生殖季节竞争配偶和保护产卵场所,进一步保护鱼卵和幼鱼,这种行为称为鱼类的领域行为。

3,繁殖行为中的利他行为?

答:利他行为是指一个个体以牺牲自己的生存和生殖机会为代价去帮助其他个体繁殖更多的后代。

注:帮手鱼存在的原因:领域和配偶的不足(便于日后的取而代之)

充当帮手的远期利益:提高自己的广义适合度;继承领域;获得生殖经验;帮助的互助性;在较好的生境下生存

4,鱼类的变色系统?

答:包括两类:生理学变色---动物在在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短暂改变体色的现象,变色非常迅速,当刺激消失时立即恢复原来的体色。由色素在色素细胞中的重新分布引起。

形态学变色----动物随环境变化而改变体色,变色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体色相对稳定。包括色素细胞数量的变化和每个色素细胞中色素含量的变化。

5,游泳速度包括哪几类?

答:根据鱼类游泳时的行为状态可分为两种形式:(1)正常游泳速度---鱼类在正常状态下的自然游泳的速度,又称耐久速度或巡航速度。鱼类用这种速度可以持续耐久的长距离运动,如长距离洄游(2)非正常游泳速度---鱼类在突然受到外界刺激产生逃避反应行动时的速度,又称为最大速度或突进速度。是一种瞬时游泳行为,如受到外界刺激的威胁、惊吓时产生的逃逸速度。-------------------------------------------------何大仁书上

课件上是:分为三种:巡航游泳速度+中间游泳速度+最大游泳速度

6,测定游泳速度的方法?

答:(1)测定在自然环境、大型水槽、水路中的游泳的鱼通过两固定点之间的时间。该法适合测定大型鱼。

(2)使水路和水槽中产生电流,在时间上测定逆流游泳的鱼的运动,一般在室内使用,适于测定小型鱼。

(3)在圆形水路外侧旋转黑白条纹等视觉目标,使鱼产生视觉运动反应,并跟随移动目标游泳。适于测定具有视觉运动反应的鱼。

(4)将连接转速表和弹簧秤的线系在鱼上,测定鱼逃跑时突进速度和游泳力。不适合饲养鱼,适于测定野生鱼。

(5)在水中拖曳笼时,在笼中产生水流,原理和方法同(2)

(6)用水平探鱼仪(声纳)观测海洋中鱼的移动

(7)将小型超声波发射器系在鱼身上进行标记放流,并作追踪调查。

其中,方法(2)应用最广泛,方法(7)最近正在国外盛行起来。

1.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

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常温动物。

2.求偶行为:求偶行为是指伴随着性活动和作为性活动前奏的所有行为表现。

3.洄游:某些鱼类,海兽等水生生物,由于环境影响和生理习性要求,会出现一种周期性、定向性和集群性的规律性移动

称为洄游。洄游是一种社会性行为,是季节性的或周期性的,是按一定路线进行移动的。

根据洄游方向不同可以分为溯河洄游和降河洄游。

有些鱼类由海入河,逆流而上,到产卵场生殖,称为溯河生殖洄游。

有些鱼类由河入海,顺流而下,到产卵场生殖,称为降河生殖洄游。

4.昼夜节律:地球的自转引起昼夜变化,经过长期的进化,鱼类对这种周期性环境变化产生了适应,这表现为交替出现的

节律性生物现象,即所谓生物周期,在行为上的适应就表现为行为的节律性。鱼类行为的节律性就有昼夜节律。 5. 视觉运动反应:是指动物为了将其视野内的运动目标表留在视网膜上的一点上而产生的一种移动反应。

6. 集群行为:鱼类的集群行为是指鱼类间的集体合作行为,这种合作可以仅表现为暂时的和松散的集群现象,但更典型的

是鱼类组成一个有结构的永久性社群,其中有明确的分工和组织

(二)问答题

一.鱼类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二、习惯化

二.鱼类的学习行为

包括印记、习惯化、条件发射等行为方式

一、印记

形式。印记反应大多不会随个体成长而消失,可以认为是一种无报酬的学习,不需要任何强化,只要经历一次体验就可学会。鱼类也存在这种行为。例如鲑鱼在其一生中不会忘记河流的气味,这是因为在其发生初期就有气味印记的缘故。成熟的鲑鱼回到接近出生河流的沿岸后可依靠出生河流特殊气味的诱导而进入出生河流。首

三.鱼类集群的生态学意义

(1)集群行为的防御作用

在集群行为的生物学意义中,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饵料鱼群对捕食的防御作用。一般认为,集群行为不仅可以减少饵料鱼被捕食鱼发现的概率,而且还可以减少已被发现的饵料鱼遭到捕食鱼成功捕杀的概率。在海洋中一个鱼群并不比一个单独的个体更容易被捕食鱼发现。其原因必然要涉及到鱼群所处环境的光学特征。由于海水中悬浮微粒对光线的吸收和散射等原因,物体在水中的可见距离都是非常有限的,就是

应,这是一种非条件发射反应。

右,并且,这个距离与物体的大小无关。实际上,最大可见

距离还要小得多。

(2)集群行为的捕食作用

有人认为捕食鱼形成群体之后,不仅感觉器官总数会增加,

而且还可以增加搜索面积。鱼群中的一个成员找到了食物,

其他成员也可以捕食。

1 围捕饵料鱼,切断饵料鱼的退路

2 将饵料鱼从其栖息隐蔽的场所赶出,表层性捕食鱼将饵料鱼驱赶到水面,并轻易将它们吃掉。

3 如果捕食鱼群中的某几尾鱼发现饵料鱼,那么,其行为的变化也将会成为信号并传递至其他鱼,于是,群体中的所有鱼便能捕食处于各自附近的饵料

4 使饵料鱼失去方向性即迷失方向。(金枪鱼的“抛物线焦点法”)

(3)集群行为的其它作用

集群行为不但能够增强鱼类对毒物的抵抗,而且还能降低鱼

的耗氧量。集群游泳能节省各个体的能量消耗。集群性鱼

类能更快地找到洄游路线,较易发现某些定向标记。同一

种鱼只有在同一场所集群,才可能使卵子和精子有足够大

的相遇(受精)机会。许多个体聚集于一块进行产卵、交

配,在遗传因子扩散方面也起到了某些作用。

四.鱼类求偶的生态学意义

(1).吸引异性

求偶行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吸引配偶,通常是雄性吸引雌性,如雄鸟在生殖季节的鸣叫,主要是为了吸引异性,但也有排斥竞争对手的作用,也有些动物是雌性吸引雄性,如雌蛾释放性信息素吸引雄蛾。鸟类有极好的听觉和视觉,但嗅觉不发达,因此,鸟类主要靠表演各种动作(即行为炫耀)和鸣叫来吸引异性。夜行性动物则很少利用行为炫耀求偶,它们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信息吸引异性。如夜莺的歌唱和夜鹰的颤鸣都是为了吸引雌鸟。夜出活动的昆虫则具有多种吸引异性的方法,除了释放性信息素外,还有蝉和蟋蟀的鸣叫、萤火虫的发光等;有些动物还可以借助于改造环境来增强对异性的吸引力;有些动物是聚集在一个特定的地点寻找配偶的,这在两栖动物中最为常见。

(2).防止和异种个体杂交

在自然界,防止同异种个体杂交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异种杂交很难产生后代,即使产生了后代,杂种后代也很难继续繁殖。因此,动物的求偶行为往往具有种的特异性,只能引起同种异性个体的反应。这一点对近缘物种尤其重要。鸭类也和许多其他鸟类一样,不同种的雄鸭羽衣既漂亮而又互相有别,而雄鸭的羽色则都非常相似。这是因为雄鸭是积极的求偶者,鲜明独特的羽饰再加上特有的求偶姿态和叫声,可以大大增强种间生殖隔离的效果。

(3).协调两性的性兴奋水平

一旦雌雄个体到了一起,往往是雄性的性兴奋水平高于雌性,使两性的性活动不协调。因此,求偶行为的第三个功能就是激发对方的性欲望,是双方的性活动达到协调。这一

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诱发对方做出相应的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