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敏元件的制备技术4
- 格式:doc
- 大小:447.50 KB
- 文档页数:5
气体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测试一、引言气体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周围环境中气体浓度的装置。
目前气体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空气质量检测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气体传感器需要具备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快速响应和准确性等特征。
本文将介绍气体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二、气体传感器的制备1. 材料选择气体传感器制备的重要一步是材料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传感器的性能。
气体传感器的材料有: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聚合物材料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金属氧化物材料,如二氧化钛、氧化锌等。
2. 制备材料气体传感器的制备材料通常是微米级的粉末。
材料的制备方式可以采用化学法、物理法、机械法等。
在制备材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粒径大小、比表面积等参数,以确保制备出的材料性能良好。
3. 制备传感器制备传感器的主要步骤包括陶瓷基片的制备、材料的固定、电极的制作等。
陶瓷基片是传感器的核心,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制备。
固定材料的方法可以采用浸渍法、喷涂法等。
电极的制作则需要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
三、气体传感器的性能测试1. 灵敏度测试灵敏度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被测气体浓度之间的变化率。
灵敏度测试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法、量化分析法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对传感器的灵敏度、线性范围、响应时间等进行测试。
2. 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测试是指传感器在长时间稳定工作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考虑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稳定性测试可以采用数据采集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3. 选择性测试选择性测试是指传感器对不同气体的选择性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用传感器的响应系数来评估。
选择性测试可以通过提供多种气体与传感器接触的方法进行。
4. 响应时间测试响应时间测试是指传感器对气体浓度变化的响应速度。
响应时间短的传感器可以更快地检测到气体浓度的变化。
响应时间测试可以采用光谱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气体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气体传感器的制备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控制材料的粒径、比表面积等参数,制备传感器还需要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
气体传感器生产流程
气体传感器生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材料准备:采购合格的气敏元件、电子元件和其它必要材料。
2. 气敏元件制造:气敏元件的制造分为传感器芯片的制造和前驱
芯片的制造,传感器芯片包括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3. 芯片封装:将制造好的芯片进行封装,包括贴片、插入式轨迹
和无线封装三种方式,剩下的材料会由专业的厂商提供。
4. 传感器组装:将芯片、电路板、电缆等组装在一起,并进行严
格的测试和校准。
5. 应用测试:将生产好的气体传感器应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如
汽车、环保、工业、医疗等进行测试,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6. 市场销售:将符合标准的气体传感器销售给需要的客户,如消
费者、企业等。
以上是气体传感器生产流程的主要步骤,每一步都是非常关键的,需要严格的控制和操作,以保证气体传感器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
气体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可以检测气体浓度、质量和压力的传感器。
它可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能源、环境保护、医学、生物技术等。
它的优点是快速、准确、灵敏和可靠。
本文将介绍气体传感器制备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面。
制备原理气体传感器分为两种类型:电化学和非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将气体与电极反应的传感器,用于检测特定气体。
非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物理或化学传递性质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多种气体。
气体传感器的制备主要涉及到硅片加工技术、微纳米制造技术和晶体管制造技术。
硅片加工技术包括掩膜技术、干法腐蚀技术和湿法刻蚀技术。
微纳米制造技术包括微影技术、微流控技术和MEMS技术。
晶体管制造技术包括电子束伊曼技术、光刻技术和等离子体蚀刻技术。
掩膜技术是一种用于制备芯片和薄膜的技术,它包括光刻和电子束制造。
光刻是一种将掩膜转移到芯片上的技术,它使用掩膜和紫外光进行。
电子束制造是一种用电子束曝光的技术,它可以制造更小的掩膜和更复杂的芯片。
干法腐蚀技术是一种将芯片表面的材料通过化学反应消耗掉的技术。
它可以制造出与芯片相同的结构,并用于制造微通道和三维结构。
湿法刻蚀技术是一种将芯片表面通过液体进行蚀刻的技术。
它可以制造出微通道和突入和凸出的结构。
微影技术是一种将掩膜转移到芯片表面的技术。
它包括光刻和影刻两种技术。
光刻使用紫外光和硅片上的光敏剂。
影刻是一种将芯片表面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刻蚀的技术。
微流控技术是一种将液体流动控制在微米尺度内的技术。
它可用于制造微流道和微反应器。
MEMS技术是一种将机械、光学、电气和磁性元件组合在硅基底上的技术。
它可用于制造气体传感器的微机械部件。
电子束伊曼技术是一种将电子束转移到芯片表面用于制造掩膜和微结构的技术。
它可以制造出更小的尺寸和更复杂的结构。
光刻技术是一种将掩膜图形转移到芯片表面的技术。
它使用紫外光和硅片表面的光敏物质。
当光敏物质暴露在光线下时,它会分解成可被溶剂移除的物质。
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制备与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SnO2,作为一种重要的n型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因其出色的气敏性能、稳定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对较低的成本,被广泛应用于气体检测领域。
本文首先将对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气敏机理、传感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等。
接下来,文章将详细介绍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法等多种常见技术。
通过对制备工艺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寻找最佳的制备方案,以优化传感器的性能。
本文还将对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
通过对传感器在不同气体环境下的响应特性、选择性、稳定性、灵敏度等关键性能指标的测试和分析,本文旨在揭示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进一步优化和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SnO2基气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SnO2基气敏传感器是一种利用SnO2材料的特殊电学性质来检测特定气体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SnO2材料的半导体特性以及气体分子与材料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SnO2是一种宽带隙的n型半导体,其导电性主要来源于材料中的氧空位和自由电子。
当SnO2基气敏传感器暴露于空气中时,氧气分子会吸附在材料表面并从导带中捕获电子,形成氧负离子(如O2-、O-、O2-等),导致材料表面形成电子耗尽层,电阻增大。
当传感器暴露在待测气体中时,气体分子会与SnO2表面发生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包括气体的吸附、解离、电子交换等过程。
这些过程会改变材料表面的电子状态,从而影响电子耗尽层的厚度和电阻值。
例如,对于还原性气体(如HCO等),它们会与吸附的氧负离子发生反应,释放电子回到SnO2的导带中,导致电阻减小。
1
气敏元件的制备方法
1、气敏元件的结构
2、气敏元件制备流程
测试
老化5-10天
焊接
烧结(玻璃体粘接)600度左右
烘干(有机载体挥发)松油醇150-200度挥发,乙基纤维素325-373挥发
放置(晾干)
涂抹陶瓷管(陶瓷管需先清洗)
电子浆料
研磨(玛瑙研钵)
金属氧化物
玻璃粉和有机载体
2
3、电子浆料的配制
电子浆料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用途可分为导体浆料、电阻浆料、介质浆料、磁性浆料;
按主要材料与性能可分为贵金属浆料、贱金属浆料;按热处理条件可分为高温(>1000℃)、中
温(1000~300℃)及低温(300~100℃)烧结浆,低温浆料又可称为导电胶。
电子浆料主要由导电相(功能相)、粘结相(玻璃相)和有机载体三部分组成。
(1)导电相(功能相)
导电相(功能相)通常以球形、片状或纤维状分散于基体中,构成导电通路。导电相决定
了电子浆料的电性能,并影响着固化膜的物理和气敏性能。
电子浆料用的导电相有碳、金属、金属氧化物三大类。
(2)粘结相(玻璃相)
粘结相通常由玻璃、氧化物晶体或二者的混合物组合而成,其主要作用是在厚膜元件的
烧结过程中连接、拉紧、固定导电相粒子,并使整个膜层与基体牢固地粘结在一起。粘结相
的选择对成膜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在玻璃相中的主要作用,氧化物大致
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为构成玻璃基本骨架的氧化物,如SiO2、B2O3等,它们能单独形成机械性能和电
性能优良的玻璃;
第二类是调节玻璃的物理、化学性能的氧化物,如Al2O3、PbO、BaO、ZnO,它们可改
善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机械强度、热和化学稳定性等;
第三类用于改进玻璃性能的氧化物,如PbO、BaO、B2O3、CaF2,它们能降低玻璃的熔
化温度,同时还保证了玻璃的电性能和化学性能。
配方1(典型的硼硅酸铅玻璃粉配方)
氧化铅63%,氧化硼25%,二氧化硅12%。玻璃粉约占浆料配方的2%~3%(wt)。
配方2(改进配方)
氧化铋71%,氧化硼13%,氧化铅10%,二氧化硅5%,氧化锑1%。最高烧结温度为
800度(要高于融化温度约100度,其融化温度约650度)。
配方3(无铅配方)
1#:二氧化硅50%,氧化铋20%,氧化锌20%,氧化硼10%,熔融温度814.8度
2#:二氧化硅40%,氧化铋30%,氧化锌10%,氧化硼20%,熔融温度772.5度
制备方法:
按1#所示称取各组分于刚玉坩埚中,加热至1200~1500℃熔化,熔制完成后将熔融态玻
璃进行水淬处理水淬后烘干样品进行球磨,球磨3 h后,过筛制得所需的无铅玻璃粉。
使用方法:
(1)该无铅导电银浆配方最佳质量分数w(银粉)72%,w(玻璃粉)3%和w(有机载体)25%
(2)烧结峰值温度为580℃,保温时间为5min,烧结银膜可以获得最好的结构和电性能。
配方4 (Bi2O3-B2O3系玻璃的配方)
w(Bi2O3) w(B2O3) w(ZnO) w(Sb2O3) w(Al2O3)
65 25 5 3.5 1.5
3
原料:采用化学纯Bi2O3、H3BO3、ZnO、Al(OH)3和Sb2O3。
玻璃粉的制备方法与配方3相同
随着w(Bi2O3)的增加,玻璃的tf(软化温度)缓慢下降并维持在490℃左右,熔封温度为
550~600℃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种Bi2O3-B2O3系玻璃粉具有低熔点低膨胀特性。
使用方法
厚模电阻材料(指氧化锡)与玻璃粉的比例保持在8:1和7:1之间。
本实验室采用的玻璃粉为Bi2O3-B2O3系玻璃粉,其配方可在下列比例的基础上收进。
w(Bi2O3) w(B2O3) w(ZrO2) w(Al2O3) w(SiO2) w(ZnO2)
70 30 0 0 0 0
70 27 2 1 0 0
(3)有机载体
有机载体是溶解于有机溶剂的聚合物溶液,它是功能相和粘结相微粒的运载体,起着控
制浆料的流变特性,调节浆料的粘稠度,使固体形态的导电相、粘结相和其他作用的固体微
粒混合物分散成具有流体特性的浆料,以便于转印到基板上,形成所需图形。
有机载体应具有以下特点:粘度适中,保证浆料有一定的流动性适合丝网印刷;触变性,
印刷后能使浆料保持好的形态;润湿性,均匀的分散粘结相和功能相而不产生团聚和沉淀;
挥发性,具有层次性而不是集中在某一温度范围以避免出现孔隙或裂痕。
有机载体主要由有机溶剂和增稠剂组成,为了改善其流动性,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为了
提高浆料的触变性,要加入触变剂、胶凝剂等。
有机溶剂主要有松油醇、萜品醇(分子量:154.3)、丁基卡必醇、丁酸丁基卡必醇、异丙醇
或甲苯等,含量要求为91%~95%。
增稠剂也称有机粘结剂,其作用是提高浆料的粘度,覆盖固体微粒以阻止微粒的凝聚、
结块和沉淀,并赋予浆料合适的流变特性,在浆料印刷、干燥后,使固体微粒粘结在一起,
具有一定的强度。常用的增稠剂有乙基纤维素、硝基纤维素、丙烯酸树脂、丁醛树脂、聚异
乙烯、聚己烯乙醇、聚α-甲基苯乙烯、聚己烯醋酸酯和苯乙烯等,以调节有机溶剂的粘度。
加入聚甲基丙烯酸脂或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可以改善介质浆料的成型和流平性。
电子浆料最常用的有机载体是将乙基纤维素溶于溶剂中形成的一种粘性液体。有机载体
黏度用乙基纤维素的质量分数来调节,通常要求有机载体的黏度在一定的范围。根据被分散
物质的比表面积、密度和对电子浆料的黏度要求不同,有机载体的黏度要求也不一样。一般
要求在保证固含量为80%左右时,配制的浆料黏度达到150 Pa·s左右(NDJ型黏度计检测)。
本实验室采用的有机载体配方:
配方1:按松油醇15mL(约14g,wt93%),乙基纤维素1克(wt6.6%)的比例配制。
配方2:w(乙基纤维素)=5%;w(丁基卡必醇醋酸酯)=28.5%;w(松油醇)=57%;w(邻苯二
甲酸二丁酯)=9.5%。
配方3:w(乙基纤维素)=5%; w(松油醇)=83%;w(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2%。
配方1制备方法:
按配比称取有机溶剂、乙基纤维素等成分于广口瓶中,在搅拌下,水浴80-90℃加热,直
4
到乙基纤维素溶解。再于60度用超声波清洗30min。冷却后用丝网过滤,除去未溶解的乙基
纤维素。
有机载体的挥发情况:
150~200℃温度范围内挥发,失重量为93.88%,在200~400℃温度范围失重量为4.82%。
乙基纤维素在325~375℃温度范围内失重量为91.66%
称取20g有机载体,空气环境下,在450℃保温15 min能完全挥发,残留量接近为零。
丙三醇:无色澄明黏稠液体。无臭。有暖甜味。能从空气中吸收潮气,也能吸收硫化氢、氰
化氢和二氧化硫。对石蕊呈中性。长期放在0℃的低温处,能形成熔点为17.8℃有光泽的斜
方晶体。遇强氧化剂如三氧化铬、氯酸钾、高锰酸钾能引起燃烧和爆炸。能与水、乙醇任意
混溶,1份本品能溶于11份乙酸乙酯,约500份乙醚,不溶于苯、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
碳、石油醚和油类。相对密度1.26362。熔点17.8℃。沸点290.0℃(分解)。折光率1.4746。
闪点(开杯)176℃。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20ml/kg
(4)电子浆料的制备
配制电子浆料时,一般保证固含量为80%左右,玻璃粉在3%-5%,有机载体在20%左
右。具体比例需要根据功能材料的情况而定。下面的配比是文献中查到的比例。
无铅导电银浆配方最佳质量分数w(银粉)72%,w(玻璃粉)3%和w(有机载体)25%
电阻粉料与有机载体按质量比75∶25混合。
氧化锌:有机载体=7:3。
制备方法
ZnO气敏浆料的固体含量和有机载体的质量比为7:3,采用球磨机球磨5小时制备而成。
有机载体以松油醇、丁基卡必醇醋酸醋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酷按照6:3:l的比例配制的混合溶剂,
4wt.%乙基纤维素为增稠剂,lwt.%1,4-丁内醋为流变剂,分别研究加入触变剂(氢化蓖麻油)、
表面活性剂(司班85)后浆料的流变特性和印刷的工艺性能(参考文献方法)。
本实验室采用方法:
将玛瑙研钵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再用电吹风吹干,然后取功能材料少许,放入玛瑙研
钵中将其研碎(研磨0.5~1h),向样品中滴加有机载体并研磨至粘度合适的浆料(研磨0.5~1h)。
4、陶瓷管的清洗
(1)将气敏管芯放入盛有去离子水的烧杯中,用超声波清洗10min。
(2)将气敏管芯放入盛有适量丙酮的广口瓶中,清洗10min。
(3)与上步相同,再用乙醇超声波清洗10min
(4)将清洗好的气敏管芯放置于洁净环境中晾干或置于洁净容器内于烘箱中在 80℃下
烘干 30min 左右。
5、涂抹及烘干
将调制好的电子浆料均匀涂抹在气敏管芯的陶瓷管上,并将电极引线作为4个脚,立于
点滴板上(注意,应将点滴板的穴位进行编号),室温放置20~30min后,于150~200度烘箱
内烘干20min,然后再于高温马弗炉内,200~300度烘干20min,700度烧结2小时。
5
烧结温度一般高于玻璃粉的融化温度约100度。
6、焊接
取出元件,将其焊接在六脚支架上,然后将电阻丝穿入空心陶瓷管中。焊接时,先用氯
化锌溶液涂在支架焊接部位(用于除去表面氧化层),旋即用锡将其焊接在支架上,并将长出
的铂丝剪去。
7、老化
将元件插在电路板上于5伏电压下老化5-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