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无线专网建设和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803.50 KB
- 文档页数:41
公安专网无线通信系统的宽窄带融合解析摘要:在技术驱动和需求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公共安全专用移动通信技术宽带化成为必然趋势。
基于经济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宽窄带融合的模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新一代宽窄带融合公安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一定会极大地提升公安干警执法办案维稳处突的工作效率,为公安行业信息化“提档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公安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大范围、更加灵活的服务和保障。
关键词:公安专网;无线通信系统;宽窄带;融合;应用与发展;目前,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公安专网建设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基站通信的同时,积极发展窄带通信,以便能够满足突发业务增多、降低运行维护费用的需求。
因此,公安专网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采用宽窄带融合建设模式,宽带承载多媒体业务、窄带承载语言业务,统一核心网元保证公安专网通信需求。
一、公安专网无线通信建设需求当前,公安专网主要涉及四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
第一是350M的无线集群通信系统,这一系统的作用是实现语音通信,主要有PDT数字集群、Tetra数字集群以及MPT1327模拟集群等系统。
在具体应用中,该系统是应用最广泛,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系统。
第二是340M的无线图像传输系统。
在通过一定沟通后,工信部将336~344频段划分给公安部门专用,让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实现点对点的图像传输。
但是,因为频率资源有较大缺陷,在这一频段中进行大规模组网会面临巨大难度。
第三是VPN和移动通信。
移动警务的应用系统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来做好VPN接入与信息访问工作,从而实现数据的采集、访问、上传以及下载等。
第四是VSAT卫星通信系统[1]。
二、公安专网无线通信系统使用现状目前,大部分警员仍然使用传统模拟对讲系统,但是在各种因素限制下,这一系统无法对定位、数据以及短信等业务提供支持,使得警员无法进行精细定位、扁平调度,不能满足现代警务工作需求。
2014年6月,公安部门将PDT定为数字集群的唯一标准,有效解决了听到找不到的问题,但是从本质上看,PDT仍属于移动通信技术,在调制技术与宽带的限制下,其无法进行高速传输,使得警员在处理任务时,无法实现高效数据查询与双向传输。
/2020.10/■全球多国加速推进5G应用韩国、欧洲、美国、曰本等国家和地区均积极推动5G建设,5G产业生态逐步丰富,应用探索不断深入,5G促逬经济社会題如初步显现事文I信集目前全球5G商用发展初具规模。
截至2020年7月底,已有46个国家/地区的99家网络运营商表示开始提供5G业务(含固定无线和移动服务);截至2020年8月,全球有24个国家/地 区的47家运营商已开始计划部署或试验面向公众的5GSA网络。
韩国、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积极推动5G 建设,鼓励开展5G融合应用。
5G产业生态逐步丰富,应用探索不断深入,5G 促进经济社会蘇涎初步显现。
韩国:消费者市场发展良好,諏初步收益韩国高度重视5G应用发展,在高清视频和VR等重点领域应用领先,并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韩国5G网络建设较为领先,截至2020年6月底,韩国5G用户达737万,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 10.58%;建成5G基站12.1万个,完成85个大城市及主要交通动脉的5G覆盖;5G平均下行速度为656.56Mbps,是LTE的4.14倍。
近3年(2020—2022年)韩国运营商将陆舷资约24.5万亿一 27.5万亿韩元(约1400亿一1600亿元人民币)建设5G移动通信基础设施。
在以中频段为主要5G网络部署类型的国家当中,韩国的瞬率处于领先地位。
韩国通过XR带动5G产业应用。
2020年韩国政府推进新的“XR+a”项韩国5G网络建设较为领先,截至2020年6月底,韩国5G用户达737万,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10.58%;建成5G基站12.1万个,完成85个大城市及主要交通动脉的5G覆盖;5G平均下行速度为656.56Mbps,是LTE的4.24倍。
目,计划投资150亿韩元,推进XR内容在公共服务、工业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
受益于“XR+a”项目推逬,韩国运营商在内容产业持续发力,XR和游戏成为5G布局重点,面向消费者主推VR/AR,云游戏、4K确等大流量应用,例如SK电讯推出基于5G VR的虚拟社交服务和云游戏服务;LGU+依托本国内容产业优势,借助中国VR终端、云平台等产业环节大力推广VR/AR应用。
电力无线专网实施方案一、引言。
随着电力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已成为当前电力行业的重要任务。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对数据传输速度、网络覆盖范围、通信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电力无线专网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网络规划、技术选型、安全保障等方面,提出一套电力无线专网实施方案。
二、网络规划。
1. 网络结构规划。
电力无线专网的网络结构应当充分考虑到电力系统的特殊性,采用星型、环型或者混合型拓扑结构,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网络域,确保不同区域之间的通信畅通。
2. 覆盖范围规划。
针对电力系统的广域覆盖需求,应当采用多种覆盖方式,包括室内覆盖、室外覆盖、隧道覆盖等,以确保网络信号覆盖到每一个需要通信的角落。
三、技术选型。
1. 传输技术选型。
在电力无线专网的建设中,应当选用适合电力系统的传输技术,如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以满足对传输速度和带宽的需求。
2. 接入技术选型。
针对电力系统的接入需求,应当选用适合的接入技术,如LTE、WiMAX等,以满足对接入速度和网络容量的需求。
四、安全保障。
1. 数据加密保障。
在电力无线专网的建设中,应当采用高强度的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2. 访问控制保障。
为了保障电力无线专网的安全性,应当采用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非授权设备和用户的接入,防止网络被恶意入侵。
五、总结。
电力无线专网的实施方案涉及到网络规划、技术选型、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需要全面考虑电力系统的实际需求和特殊性。
只有在合理规划网络结构、选用适合的技术、加强安全保障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电力无线专网的高效运行和稳定发展。
希望本文提出的电力无线专网实施方案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5G专网组网原理和典型组网分享摘要: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 5G 助力行业客户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越来越多,为行业用户打造“专建专维·专用专享”的5G专有网络,提供具有定制化资源、服务质量保障、业务隔离的精品安全网是下一步网络演进的方向。
本文主要描述了5G专网的组网原理和典型的案例分享,为行业客户部署5G专网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5G专网;MEC;公网和专网一、5G专网的组网原理1、5G专网定义:5G 专网是指利用5G组网、切片和移动边缘计算等技术,从无线基站、承载网到核心网为行业用户单独建设,提供物理独享的5G专用网络,满足客户高清视频、VR/AR、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个性化业务的发展需求。
公网与专网的主要区别在于公网为社会大众服务,而专网为特定对象服务。
2、5G专网组网架构:5G 专网主要有无线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组成。
无线接入网对一个或多个小区进行控制,同时提供无线资源管理、调度等功能。
无线接入网通过 N2 接口与5GC核心网网元 AMF 对接,通过 N3 接口与用户侧部署的 MEC进行对接。
5G专网MEC作为移动锚点,负责分组路由、转发、包检测及策略执行、流量上报等功能,并负责计费报告生成,满足行业用户对于边缘网络及业务能力的需求。
5G专网的核心网网元还包括专用 AMF、SMF:AMF 用于注册、连接和移动性管理;SMF 用于会话管理、IP 地址分配、策略执行和计费等功能; 5G 专网用户或专网终端注册成功后可发起数据业务、进行数据转发时,用户数据流将执行以下路由规则:专网终端—>专网基站—>专网 UPF/MEC—>企业内部应用。
3、5G专网特点及优势:5G 专网提供端到端的精细规划、设计、建设、维护及优化服务,移动边缘计算通过将算力部署到靠近客户的网络环境,通过算力下沉和5G边缘分流,实现更低延时、更大带宽的边缘算力、增值能力和行业应用、赋能不同行业。
基于4G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研究与方案解决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而随着4GLTE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基于4G 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成为了当前电力通信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基于4G 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方案解决问题。
一、问题描述1. 电力通信专网的局限性当前电力通信系统大多采用专网通信模式,其通信范围有限、通信速率低、安全性低、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存在。
特别是在远程通信、视频监控、数据传输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电力系统的需求。
3. 电力通信专网的研究问题目前,基于4G 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通信网络建设、系统优化、安全防护等方面尚待解决。
1. 4G LTE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4G LTE技术能够提供高速数据传输服务,并具有较强的通信覆盖能力。
利用4G LTE技术搭建电力无线通信专网,既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部位的实时监控,又可以实现远程通信、数据传输等功能。
4G LTE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电力无线通信专网关键技术在基于4G 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网络规划与设计、无线信道优化、安全保障等方面。
网络规划与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电力系统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布局通信基站和传输设备;无线信道优化则需要进行合理的频谱管理和干扰抑制,确保通信质量;安全保障方面需要做好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溯源追踪等工作。
3. 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的应用场景基于4G LTE技术的电力无线通信专网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如变电站监控、输变电线路监测、电力设备状态监测等。
还可以实现电力系统与相关部门及企业的信息互联互通,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1. 解决方案一:网络规划与设计针对电力系统需求,充分考虑电力设备分布、通信覆盖范围、通信质量要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电力通信专网中的无线通信技术是电力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电力信息的传输和交互。
本文主要针对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对其背景、重要性、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电力通信专网作为电力系统中信息传输和管理的重要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要求。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电力通信专网中的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如今,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重要性1.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电力信息的加密传输,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三、应用场景1.实时监测和控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样可以快速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远程巡检和维护: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远程巡检和维护。
这样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提高电力设备的维护效率和准确性。
3.紧急事件处理: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帮助电力系统及时处理紧急事件,减少损失和影响。
在发生突发故障时,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对故障进行远程处理。
四、发展趋势1.无线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将会不断创新,提高传输速度和质量,满足电力通信专网中对通信的要求。
2.无线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无线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将会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
3.5G和6G技术的应用:5G和6G技术将会进一步推动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专网中的应用。
这些新一代通信技术将会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满足电力通信专网中对高效通信的需求。
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措施摘要随着无线电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业务、新应用层出不穷。
因此,无线电监测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监测任务更加繁重,有害干扰逐年增加。
对此,无线电监测工作只有及时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才能保障无线电事业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才能发挥无线电监测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无线电监测技术现状发展一、无线电监测技术的现状(一)现有技术装备不能适应实际监测覆盖。
监测网的建设普遍采取分散实施的策略,设备由多家供应商研制、生产、安装、配置,其接口标准不一,硬件设备与软件不匹配等问题也导致了联网监测存在一些难点,不利于信号的交叉定位测向和查找。
(二)一些不明信号无法监管到位。
日常监测中,由于无线电对讲机使用比较混乱,尤其是建筑工地、娱乐场所、物业管理、宾馆等场所的一些单位和个人违反无线电频率管理和设备管理的法规,擅自占用频率和使用无线电设备,严重影响了无线电的电磁环境,干扰了一些正常的通信业务。
虽然《中国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已实施多年,有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但擅自使用频率乱设台站的现象仍屡有发生,导致不明信号逐年增加。
(三)源头管理欠缺,有害干扰频繁发生。
随着我国无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应用,无线电台(站)数量急剧增加,无线电干扰现象也日趋严重,特别是手机屏蔽器、卫星干扰器、伪基站、黑广播的违法生产、销售和擅自设置使用,干扰正常的公众通信,阻碍了人民群众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直接威胁到社会稳定、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虽然有工商、公安和无线电管理部门,但销售无线电设备的源头难以监管,非法行为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四)无线电监测系统跟不上无线电技术发展的需要。
无线电监测技术近年来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有了较好的提升和改善,但仍有不足。
比如:查找信号采用的方式多为移动监测站与固定监测站多点定位、尔后移动设备逼近以最终确定目标。
目录引言 (2)1. 5G专网背景及需求 (3)1.1 5G专网的优势 (3)1.2 行业应用对专网需求分析 (3)1.3 5G专网是向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精准供给 (5)2. 中国联通5G专网 (6)2.1 5G虚拟专网 (6)2.2 5G混合专网 (9)2.3 5G独立专网 (12)3. 5G专网与MEC融合 (16)3.1 CT-VAS能力提供 (16)3.2 IT-VAS能力提供 (17)3.3 用户网络/VAS自服务管理能力提供 (18)4. 5G专网终端及卡号 (19)4.1专网终端及模组分类 (19)4.2 专网终端的通信能力 (20)4.3 专网终端的eSIM能力 (21)5. 5G专网安全 (23)6. 5G专网的协同能力 (25)7. 结束语 (29)引言5G万物智联时代,垂直行业生产方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将持续加速,行业用户对运营商移动网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方面生产要素的数字化进程积聚新的动能,新型信息化应用不断涌现,业务场景在灵敏感知、智慧决策、敏捷执行多个层面不断突破和创新。
另一方面,行业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仍将存续,其对通信网络在可管可控、安全、业务自主性方面有特殊的要求。
因此,运营商在5G时代需要提供安全可控、能力丰富且具有差异化定制能力的通信网络来满足行业用户多元化的业务场景。
本册白皮书对行业专网需求进行分析,提出中国联通5G专网产品定义并对其能力进行阐述,同时从专网终端及模组、专网安全能力、专网协同能力等多个维度进行介绍。
为行业客户部署中国联通5G专网提供参考。
1.5G专网背景及需求随着5G商用步伐加快以及新基建对5G应用的大力推进,利用5G实现生产方式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愈发显著。
传统专网技术难以满足企业网络的日新月异的信息化业务需求。
5G技术凭借通信性能指标的大幅提升,将在工厂、能源、矿山、电力、交通、医院、教育等领域,以专属网络的形态赋能行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及信息化业务演进,推动生产要素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14年专网通信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6月目录一、全球专网通信迎来“模转数”大发展:基于LTE的宽窄融合 (4)1、数字集群系统为行业客户需求而生 (4)(1)集群系统是什么 (4)(2)为什么需要在公众移动通信网络之外还要建设集群的专网 (5)2、专网通信发展:目前正处于模拟转向数字阶段,未来是宽带融合 (6)(1)各国加快“模转数”步伐 (7)(2)专网技术发展:集群+LTE融合平台,满足用户语音、高速数据需求 (8)3、数字无线集群标准: TETRA应用广泛,PDT国内公安启动,DMR面向商用客户 (10)(1)TETRA:技术成熟,应用广泛 (12)(2)PDT:国内自主行业标准,公安行业确定推广PDT (15)(3)DMR:面向商业客户 (18)4、全球数字集群市场增长迅速 (20)(1)模转数是行业增长动力,数字系统占比不断提高 (20)(2)行业龙头:美国Motorola Solution、欧洲EADS (21)二、2014我国专网市场:公安PDT爆发,轨道交通快速增长 (23)1、我国无线集群市场讯速增长,国内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23)2、公安行业: PDT爆发,未来2年迎来建设高峰 (25)3、轨道交通:投资提速,国内厂商“进口替代”扩大份额 (27)三、行业主要公司简况 (28)1、行业第一梯队公司 (28)2、海能达:专网龙头,受益公安PDT 模转数,弹性大 (29)(1)专网龙头,公安PDT 市场爆发,弹性大 (29)(2)海外市场迅速发展,全球竞争力不断增强 (30)3、东方通信:金融电子、集群双寡头,两翼业务相争艳 (30)(1)集群布局公安、轨道交通两市场 (30)(2)金融电子产品增长快速 (31)4、海格通信:外延并购布局专网,军、民市场同发力 (31)(1)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集群跨入第一梯队 (31)(2)军、民市场齐发力,竞争优势明显 (32)。
产经视野 / 城市聚焦鼎桥通信致力成为行业无线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未来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联合各行业伙伴继续推动行业宽带专网产业链的端到端发展,促进专网宽带市场的规模发展和应用。
撰文/折一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苏小军2019年是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进入宽带专网通信市场的第8年。
基于对国家政策积极响应,鼎桥通信在多年布局与深耕中,与能源、应急、公共安全、交通等行业和领域进行了深入合作,以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方式,推动着信息化革命席卷各行各业。
就在去年10月,鼎桥通信与成都政府签约,总投资达30亿元的能源物联网产品及安全终端研发基地项目落户成都,将推出物联网等相关产品。
“该研发基地将成为鼎桥在中国最大的业务基地。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苏小军认为,成都是全国八大通信枢纽和10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之一,在网络传输、信息集散和存储计算机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位居全国前列,这些都有助于鼎桥通信继续深入探索丰富行业的应用,推动成都乃至全国行业宽带专网产业链端到端发展。
十年磨一剑,无线通信的深耕路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大变革之年,也是宽带专网通信行业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的进取之年。
国家机构变更尤其是应急管理部组建,以及能源、公共安全、交通等领域将信息化建设提到新的战略高度,成就了宽带专网通信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宽带化是无线集群通信的发展趋势,必然成为鼎桥通信宽带化演进下的“无线”未来52 /Industrial economy field of vision / City focus一体化小站系统自研终端系列市场主流。
”苏小军预言。
作为跟随鼎桥通信一路成长的研发管理者,他见证了企业成立10多年来,从3G时代,立足于TD-SCDMA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逐步演进到4G、5G。
再从2011年起,鼎桥开拓第二条产品线,全面进军专网通信市场,率先推出基于4G TD-LTE技术的宽带多媒体数字集群解决方案Witen。
2017年专网通信市场研究报告
一、“模转数”升级加速,专网建设标准先行 (2)
二、宽带专网需求提速,“宽窄带”融合先发优势明显 (6)
三、全球专网建设加速,市场空间加速扩张 (10)
专网通信是指在一些行业、部门或单位内部,为满足其进行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等需要所建设的通信网络。
随着全球公共安全局势的日益紧张,公共安全行业用户所面临的业务及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各国政府在公共安全无线专网的投入也在加大。
另外,随着专业无线通信行业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型,行业公司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随着行业门槛的提升和竞争对手的减少迎来更激烈的竞争。
再者,宽带专网、军工通信专网、智慧城市专网相关项目也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和市场空间。
一、“模转数”升级加速,专网建设标准先行
专业无线通信最早起源于军队,后逐渐被应用于政府与公共安全部门,专业无线通信经历了从常规到集群、从模拟到数字的发展历程。
数字技术在语音质量、通信安全、频谱效率、业务功能丰富性等诸多方面相比于模拟技术具备明显的优势,因此全球的移动通信从GSM 开始已经全面转向数字通信。
从全球专网通信来看,用户业务需求从语音调度、短数据传输,发展到图像传输、数据库访问,现有的窄带数字通信系统已无法满足高速数据及视频传输要求,必须借助于宽带通信系统。
“专网通信”专题182019年第3期收稿日期:2019-03-06专网从窄带迈向宽带是必由之路The Right Way from Narrowband to Broadband for the Private Network随着公众网通信从4G 开始迈向5G ,数字集群专网也在逐步向宽带多媒体方向演进,为全面走向宽窄带奠定了基础。
首先提出了专网宽窄带融合是必然趋势,介绍了我国B-TRUNC 标准和国际主流标准,随后分析了宽窄带融合中的服务对象,最后总结出在宽窄带技术融合的进程中,宽带专网要快速发展,需深入了解行业特点、了解任务关键型用户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建设适合行业特点的应用平台。
数字集群;宽窄带融合;任务关键型;行业应用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network communications from 4G to 5G, the digital trunking private network is gradually evolving towards broadband multimedia,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overall movement to broadband and narrowband. Firstl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narrowband and broadband convergence of private network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and the B-TRUNC standard in China and the mainstream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service objects in the process of broadband and narrowband convergence are analyzed.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order to develop rapidly broadband private networks,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mands of mission-critical users in the process of broadband and narrowband technology convergence, and construct the application platform suitable for the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ly. digital trunking; broadband and narrowband integration; mission critical; industrial applications(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北京 100036)(The Communication Branch of China Electronics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36, China)【摘 要】【关键词】丁锐DING Rui[Abstract][Key words]1 引言中国专网的发展从模拟到数字是一个不断提升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应用Technology ApplicationI G I T C W 技术208DIGITCW2021.01目前,公安无线专网通信已经进入数字通信时代,虽然各种无线通信装备种类繁多,但专用频率资源相对匮乏,缺少统筹管控;无线通信装备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公安无线通信装备警用和民用混用,通信安全防护等级低,极易发生泄密事件;公网通信的辅助应用已经成为常态化,但在发生大面积人员聚集和系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网无法保障公安的正常优先使用。
在现有的公安无线通信规范技术体制与通信协议的基础上,优化频率资源的科学利用;同时不断统一公安无线应急通信装备的标准化和模块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相对有效的手段。
1 公安无线专网通信系统的现状公安无线专网通信系统包含固定网和移动网两部分。
固定网主要是指根据公安部统一规划建设的警用数字集群通信网(PDT )和340M 公安无线图传网;移动网主要包括350M 移动通信网、340M 移动图传网、LTE 专网、Mesh 自组网、卫星专网等共同组成的应急通信无线网。
350M 移动通信网是固定网的延伸,是现场专网通信的核心组成部分,350M 移动通信网可以满足突发现场周边窄带无线语音指挥调度的使用;LTE 专网具有高带宽、高速率的显著特点,同时可以传输语音和图像,是现场专网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Mesh 自组网技术具有无中心特点,组网灵活便捷,特别适用于隧道、地下室和建筑物内部等复杂现场的信号延伸,可与340M 图传网、LTE 专网、视频专网配合使用,可快速搭建覆盖现场及周边的通信网络;卫星专网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通信保障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最短时间内可以迅速搭建起前后方通联的音视频网和数据网;在专网覆盖不好的区域可以使用公网进行非保密级的通信,公网与专网的互为补充,通过不断完善专网建设,逐步转变依靠公网通信的保障模式,丰富保障手段,提高保障的可靠性。
依托现场指挥车,利用所有无线通信保障技术和手段,快速搭建起现场指挥部,为领导提供可靠有效的音视频和数据指挥调度系统。
行业无线专网建设和发展情况
- I - 目 录 1. 无线专网概述 ....................................................................................................... 2 1.1 无线专网的特点 ...................................................................................................... 2 1.2 无线专网的发展趋势 ............................................................................................... 3 1.3 无线专网产业发展现状 ............................................................................................ 5 1.3.1 国外专网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 5 1.3.2 国内专网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 6 1.4 各地无线专网建设和应用情况 ............................................................................... 10 1.4.1 国外无线专网建设和应用情况 ............................................................................ 10 1.4.2 国内无线专网建设和应用情况 ............................................................................ 25 1.5 我国发展LTE专网面临的主要问题 ........................................................................ 36 1.6 我国发展LTE专网的建议 ...................................................................................... 38 - 2 -
1. 无线专网概述 1.1 无线专网的特点 无线专网是为政府部门、公共安全、公共事业、工商业以及电力、交通、港口、航运等部门和用户提供应急通信、指挥调度、日常工作通信等服务的专用通信网络。相比公众通信网和虚拟专用通信网,无线专网更强调社会效益,系统应用更加关注安全、可靠、高效、可控等特性,终端设备为适应特定工作环境更强调防水、防尘、防震、防爆等安全特性。 无线专网与公众无线通信网和虚拟专用无线通信网物理隔离,相关业务与应用不受公众用户及公网管控影响。目前国内规划了350MHz、400MHz、1.4GHz、1.8GHz等专用频段用于无线专网建设,以避免专网与公网之间的频率干扰。除了获取专用的无线电频率之外,无线专网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基站、核心网、传输链路等关键设备与设施也不能与公众通信网共享使用,以确保业务不相互交叉和影响。 无线专网业务功能、业务接通方式与公众无线通信网差异较大。无线专网更注重集群调度、应急通信、物联网数据采集、无线视频回传等业务功能,业务数据以上行流量为主;公众无线通信网关注点对点语音、无线宽带等业务功能,业务数据以下行流量为主。无线专网不需应答即可接通业务,具有一键通话(Push To Talk)的通信模式,业务接通时间小于0.3秒;公网通信技术一般采取应答后建立业务连接的工作模式,业务接通时间需6秒以上,不满足应急通信和指挥调 - 3 -
度工作对于业务接通时效的要求。 无线专网具有严格的业务级别与服务等级分配关系,不同用户具有不同的业务权限,享有不同的业务保障级别,可最大限度保障关键业务数据特别是高级别指挥调度数据的通畅。公网通信(包括在公网基础上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的资源分配机制为平等共享、先到先得的方式,突发应急事件时公众通信业务剧增,对网络资源消耗巨大,会发生因数据拥塞导致通信中断的故障,且该问题无法避免。此外,必要时,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会启动公网管控机制,依托虚拟专用网技术(VPN)在公网基础上建立的“政务专网”也将无法使用。 无线专网对于信息安全要求更高,相关系统支持信息安全系统接口规范,具备无线信号加密功能,终端设备支持加密卡,可实现相关信息与数据的加密通信,保障信息安全。 无线专网与公网在网络规划与建设、用户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1.2 无线专网的发展趋势 无线专网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是由各部门与行业自身特定的属性及需求决定的。在公网通信不能满足各部门和行业特殊应用需求的情况下,专网通信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场地位。 当前,国内无线通信专网系统总体处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过程,业务应用仍以窄带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为主。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运行与安全管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早期的专网通信技术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对于听得见、看的清、可定位、 - 4 -
高带宽、多功能融合等现代信息展现形式的要求。另一方面,伴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4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全球无线通信专网正在由窄带向宽带演进。 美国政府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FirstNet(全称为First Responders Network,即第一响应者网络)项目建设。该项目采用LTE技术,在700MHz频段规划建设全国性公共安全专网网络,并可与公网运营商Verizon的LTE商用网络漫游、切换,用公众蜂窝通信LTE网络来弥补公共安全专网覆盖不足的问题,该网络计划2015年正式商用。加拿大、欧盟、韩国也先后启动了基于LTE技术的宽带公共安全通信专网建设。 我国为推动宽带无线专网技术与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于2012年11月,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启动了基于TD-LTE的宽带集群系统系列标准制定工作。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联合行业用户单位、制造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等共同发起并成立了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以促进宽带集群产业链相关方在业务规划、技术标准研究、产业化推进、市场应用推广等方面合作、交流,为我国宽带集群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从而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2014年11月,我国提出的基于LTE技术的宽带集群 (B-TrunC) 通信标准通过国际电信联盟无线局(ITU-R)审议,成为了宽带集群国际标准。2015年3月,工信部印发工信部无[2015]59号文,规划1447-1467 MHz频段用于宽带无线专网系统建设,为国内发展宽带无线专网奠定了基础。 - 5 -
目前,北京、南京、天津等地已经建设并启用了基于1447-1467 MHz频段的TD-LTE宽带无线专网。按照公安部的既定规划,全国公安系统将采用宽窄带融合形式建设无线专网,即采用2G技术PDT窄带集群标准和4G技术基于TD-LTE的宽带数字集群标准组建融合的通信专网。除公安系统外,城市管理、交通、消防、应急、边检、民政等部门以及水电、民航、轨道交通、港口、航运等行业也对宽带无线专网存在巨大的需求。 1.3 无线专网产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专网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行业和大型企业信息化专网与公网并存,专网相当发达,专网用户和公网用户比例约为1:10。德国、英国、瑞典等国家都拥有 TETRA、GSM-R 等全国性的无线专网,专网用户上百万;“数字莱茵河”信息化专网也有近万船只、数十万用户;意大利电力信息化专网拥有约3000 万智能终端(意大利全国人口约 5800万) ;沃尔玛、福特等大型企业都有发达的信息化专网。 同时,发达国家各行业和大型企业的内部通信专网已经转化为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通信与信息化专网。“数字莱茵河”信息化专网,意大利“智能电网”信息化专网,沃尔玛公司内部信息化专网,已广泛渗透到行业、企业的生产作业流程中,在保证安全生产、提交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发达国家已培育出较大规模的专网产业。欧盟和美国政府积极引导ETSI 等标准化组织积极制定标准,基于无线专网技术建立了完善 - 6 -
的产业链,培育出欧洲防务集团(EADS)、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等专网领域的龙头企业。上述国际巨头在无线专网领域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 1.3.2 国内专网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我国专网通信领先于公众通信。由于当时公网覆盖极其薄弱,不能满足公安、军队等国家强力部门以及铁路、油田、电力、农垦、机场、港口等行业部门的需要,很多部门都独立建设了自己的通信专网。例如,铁路通信专网是全国第一个全程全网的通信网络,在一段时期内,其网络规模甚至超过了中国电信;我国油田的发展也是先有油田后有城市,各油田管理局必须建设自己的通信专网,截止目前,大庆油田通信专网仍然是大庆市规模最大的通信网。 从八十年代至 2007 年,随着公网覆盖的逐步完善,公网能提供的业务也日趋多样化,各行业用于通信保障的传统专网规模逐步萎缩。例如,铁路通信专网从铁道部剥离,成立了中国铁通;大庆油田通信公司并入黑龙江联通;胜利油田通信专网并入山东网通;各地林业通信专网并入当地主导运营商等。 从 2007 年开始,我国专网应用迎来第二个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部署,随后国务院通过机构改革,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极大的促进了行业专网的应用和发展。公共安全、军队等强力部门,以及油田、电力、轨道交通、内河航运、机场、港口等重点行业,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改造对促进传统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