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定位原理---实例软件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9.88 MB
- 文档页数:33
浅谈GPS实时动态定位原理及应用0、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了满足工程施工、测绘等工作的需要,采用GPS 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的测绘系统逐步进入我国市场。
采用传统GPSRTK (Real-Time-Kinematic)技术的测绘系统的数据链路电台,必须经过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才可设置使用,但在此前的几起此类设备所造成的无线电干扰案例中,所查获的无线电台均未向无线电管理部门申报。
目前这类设备使用时所造成的无线电干扰越来越多,因此无线电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这类设备的管理。
而增加对GPSRTK技术的了解和认识,将会对查处工作及无线电管理工作大有帮助。
1RTK概述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是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的简称。
这是一种将GPS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解算并进行数据处理,在1~2秒时间内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
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载体(称为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同一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
然后将这个改正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及时传递给共视卫星的流动站精化其GPS观测值,从而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
精密GPS定位均采用相对技术。
无论是在几点间进行同步观测的后处理(RTK),还是从基准站将改正值传输给流动站(DGPS),这些都称为相对技术,以采用值的类型为依据可分为4类:(1)实时差分GPS,其精度为1m~3m;(2)广域实时差分GPS,其精度为1m~2m;(3)精密时差分GPS,其精度为1cm~5cm;(4)实时精密时差分GPS,其精度为1cm~3cm。
差分的数据类型有伪距差分、坐标差分和相位差分三类。
前两类定位误差的相关性,会随基准站与流动站的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故RTK采用第三类方法。
RTK的观测模型为:因轨道误差、钟差、电离层折射及对流层折射的影响在实际的数据处理中一般采用双差观测值方程来解算,在定位前需确定整周未知数,这一过程称为动态定位的“初始化”(OnTheFly即OTF)。
AGPS定位基本原理浅析位置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热的一门技术,也将成为以后所有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的标配。
随着人们对BLS(Based Location Ser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的飞速增长,无线定位技术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AGPS(Assisted GPS,A-GPS,网络辅助GPS)定位技术结合了GPS定位和蜂窝基站定位的优势,借助蜂窝网络的数据传输功能,可以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和很快的定位速度,在移动设备尤其是手机中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本文以GSM网络辅助GPS定位为例对AGPS的定位原理进行简单介绍。
AGPS定位基本机制根据定位媒介来分,定位技术基本包含基于GPS的定位和基于蜂窝基站的定位两类(阅读本文前,建议先阅读《GPS定位基本原理浅析》和《GSM蜂窝基站定位基本原理浅析》两篇文章)。
GPS定位以其高精度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其弱点也很明显:一是硬件初始化(首次搜索卫星)时间较长,需要几分钟至十几分钟;二是GPS卫星信号穿透力若,容易受到建筑物、树木等的阻挡而影响定位精度。
AGPS定位技术通过网络的辅助,成功的解决或缓解了这两个问题。
对于辅助网络,有多种可能性,以GSM蜂窝网络为例,一般是通过GPRS网络进行辅助。
如上图所示,直接通过GPS信号从GPS获取定位所需的信息,这是传统GPS定位的基本机制。
AGPS 中,通过蜂窝基站的辅助来解决或缓解上文提到的两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首次搜星慢的问题,根据《GPS定位基本原理浅析》一文的介绍,我们知道是因为GPS卫星接收器需要进行全频段搜索以寻找GPS卫星而导致的。
在AGPS中,通过从蜂窝网络下载当前地区的可用卫星信息(包含当地区可用的卫星频段、方位、仰角等信息),从而避免了全频段大范围搜索,使首次搜星速度大大提高,时间由原来的几分钟减小到几秒钟。
对于第二个问题,GPS卫星信号易受干扰的问题,这是由GPS卫星信号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我们无法改变。
基站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正文:1. 基站定位技术概述基站定位技术是指通过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来确定手机的位置。
它是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方法,具有精度高、成本低、覆盖面广等优点。
目前,基站定位技术已经成为手机定位的常见方法,并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物流配送、公共安全等领域。
2. 基站定位技术的原理基站定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来计算手机所处的位置。
具体来说,手机在通信过程中会向基站发送一个唯一的手机号码,基站会记录该手机号码和信号强度。
当手机移动时,信号强度会发生变化,基站通过计算信号强度的变化量,可以大致计算出手机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如果有多个基站参与定位,就可以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手机的具体位置。
3. 基站定位技术的优势(1)成本低。
基站定位技术不需要专门的定位设备,只需要利用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就可以进行定位,成本相对较低。
(2)覆盖面广。
基站定位技术的覆盖范围是基站的覆盖范围,因此可以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手机进行定位。
(3)精度高。
基站定位技术的精度一般在几百米到几千米之间,可以满足大部分场景下的定位需求。
(4)易于集成。
由于基站定位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上,因此应用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集成该技术到自己的APP中。
4. 基站定位技术的应用(1)智能交通。
基站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实现智能交通系统的位置监控、数据采集等功能。
(2)物流配送。
基站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定位、路线规划、车辆调度等功能。
(3)公共安全。
基站定位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紧急救援的位置定位、案件侦破等功能。
总结:基站定位技术作为一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定位方法,在现实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充分利用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信号,可以实现精确的位置定位和全国范围内的覆盖。
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智能交通、物流配送、公共安全等领域,为这些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未来,在5G等更高级别的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基站定位技术将会得到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手机定位软件原理
手机定位软件原理是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基站定位
的技术,通过获取手机与卫星或基站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手机的实时位置。
GPS定位是通过接收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位置的。
卫星发
射的信号会经过大气层,并在手机接收到信号之前发生多次反射。
利用与卫星的通信时延和信号传播速度,手机可以计算出自身与卫星之间的几何距离。
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手机可以通过三边测量或多边测量等几何原理来确定自身的坐标位置。
除了GPS定位,基站定位也是手机定位软件的关键技术之一。
基站是由运营商建设和维护的无线通信设备,可以覆盖一定范围内的手机信号。
手机在与基站通信时,会向基站发送信号,通过基站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和信号传播速度,可以计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而不同的基站覆盖范围可以构成一个区域,通过多个基站的信号覆盖范围交叉,可以进一步确定手机的位置。
手机定位软件通常会综合使用GPS定位和基站定位技术,以
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使用中,手机定位软件会与卫星和基站进行频繁的通信,收集相关信号和数据,并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处理和计算,最终在地图上显示出手机的位置。
同时,手机定位软件也会利用Wi-Fi热点和蓝牙等技术,以增强定位的准确性,尤其在室内或信号不良的环境下。
总之,手机定位软件通过使用GPS和基站定位技术,收集和计算手机与卫星或基站之间的距离,以确定手机的实时位置。
通过综合使用不同的定位技术和数据源,手机定位软件可以实现较高的定位准确性,并为用户提供定位服务。
差分定位基站建设详解差分定位基站是一种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进行高精度测量的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测绘、农业、建筑等领域。
本文将从原理、分类、建设和安装四个方面介绍差分定位基站的相关知识,并举例说明RTK差分基站的优势。
一、原理差分定位基站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并与参考站或虚拟参考站进行比对,消除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其原理是将参考站或虚拟参考站测得的精确位置信息作为参照,计算出基准坐标系和用户坐标系之间的偏差值,并将其应用到用户所处位置的计算中,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二、分类根据不同的测量需求和使用场景,差分定位基站可以分为实时动态差分(RTK)、静态差分和网络RTK三种类型。
其中,RTK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可以实现高精度动态测量,在建筑施工、道路测量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三、建设搭建一个差分定位基站需要以下步骤:1.选址:选择一个开阔的场地,避免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等物遮挡。
2.设备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不同品牌、型号的差分定位设备。
3.安装:将设备固定在基座上,调整方向和高度,并连接电源和通讯线路。
4.测试:进行系统测试,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误差分析和校准。
四、安装RTK差分基站的安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选址:选择一个开阔的场地,避免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等物遮挡。
2.设备选择: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选择不同品牌、型号的RTK差分定位设备。
3.安装:将RTK差分基站固定在基座上,调整方向和高度,并连接电源和通讯线路。
同时,还需要设置参考站或虚拟参考站的位置信息。
4.测试:进行系统测试,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并进行误差分析和校准。
举例说明RTK差分基站优势:以农业领域为例,RTK差分基站可以帮助农民更加精确地测量土地面积、作物生长情况等信息。
通过与移动终端或自动驾驶设备等配合,还可以实现精准作业、自动化管理等功能。
相比传统的测量方法,RTK差分基站具有定位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势,能够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gnss基站校准原理摘要:一、GNSS 基站概述1.GNSS 系统的组成2.GNSS 基站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二、GNSS 基站校准原理1.校准的目的与意义2.校准的基本流程3.校准方法与技术三、GNSS 基站校准应用1.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2.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四、我国GNSS 基站校准发展现状及展望1.我国GNSS 基站校准的进展2.面临的挑战与机遇3.未来发展趋势正文:GNSS 基站校准原理及应用详解一、GNSS 基站概述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是一种提供全球范围内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系统。
它由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多个卫星导航系统组成。
GNSS 基站作为地面接收设备,对于提高定位精度、增强系统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二、GNSS 基站校准原理1.校准的目的与意义GNSS 基站校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卫星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通过对GNSS 基站进行校准,可以降低系统误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为各类应用提供更为精确的定位服务。
2.校准的基本流程GNSS 基站校准的基本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校准结果评估。
其中,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检查和场地选择;数据采集主要采用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数据处理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噪、解算等处理;校准结果评估是对处理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校准效果。
3.校准方法与技术GNSS 基站校准方法主要包括绝对校准和相对校准。
绝对校准是通过测量已知坐标值的基准点,求解基站坐标;相对校准是通过测量相邻基站之间的坐标差,求解基站坐标。
目前,常用的校准技术有最小二乘法、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卡尔曼滤波法等。
三、GNSS 基站校准应用1.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GNSS 基站校准后,可以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为交通、气象、地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
2.在其他领域的应用除了定位导航外,GNSS 基站校准还在地球物理、地质勘探、航空航天、海洋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rtk基站工作原理
RTK基站(Real Time Kinematic, 实时差分定位)是一种高精
度差分定位技术,工作原理如下:
1. RTK基站通过接收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北斗等)的信号,并测量信号的时间延迟及相位差等信息。
2. RTK基站将收到的卫星导航信号与已知位置进行比较,计
算出差分修正数值。
3. RTK基站将差分修正数值通过无线电信号传输给移动设备(接收器)。
4. 移动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差分修正数值后,与自身接收到的卫星导航信号进行比较。
根据差分修正数值对接收到的卫星导航信号进行修正计算。
5. 移动设备根据修正后的信号计算自身的位置,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信息。
基站和移动设备之间需要建立无线电通信以传输差分修正数值。
通常使用无线电链路(如UHF或VHF频段)进行传输。
RTK基站工作原理是通过差分技术将基站的已知位置信息传
播到移动设备上,从而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务。
差分技术能够减小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传播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定位精度。
定位模块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定位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导航系统、物流追踪还是无人机飞行,都离不开精准的定位模块。
本文将介绍定位模块的原理以及它在多个应用领域中的应用。
2. 定位模块的原理定位模块的原理主要基于信号接收和处理。
以下是常见的定位模块的原理:2.1 GPS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位置。
它通过接收多个卫星的信号并计算出自身与卫星的距离,从而确定定位信息。
2.2 基站定位模块•基站定位模块使用手机基站发射的信号来确定位置。
它通过测量与多个基站之间的信号强度和延迟来计算出距离,从而确定定位信息。
2.3 Wi-Fi定位模块•Wi-Fi定位模块通过扫描周围的Wi-Fi信号,并与预存的Wi-Fi信号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位置。
它是一种室内定位的常用技术。
2.4 惯性导航模块•惯性导航模块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传感器来测量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当前位置。
3. 定位模块的应用3.1 导航系统•定位模块在导航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司机准确地找到目的地,并提供路线规划和实时交通信息。
3.2 物流追踪•在物流行业中,定位模块可以用来追踪货物的位置和运输状态。
这对于物流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提高货物追踪和管理的效率。
3.3 无人机飞行•定位模块是无人机飞行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可以帮助无人机准确定位并自动驾驶,实现各种任务,例如航拍、物资运输等。
3.4 室内定位•室内定位是指在室内环境中准确确定移动设备的位置。
定位模块可以与Wi-Fi信号配合使用,提供室内导航、定位服务等。
3.5 农业精准化管理•定位模块在农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GPS定位模块可以实现农机的自动驾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6 跨界合作•定位模块还可以与其他技术领域进行跨界合作。
例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结合,为特定行业提供更多可能性。
4. 结论定位模块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它在导航、物流、农业等多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差分基站定位原理今天来聊聊差分基站定位原理。
你有没有在山里或者大商场里迷路的经历呀?很多时候,我们用手机自带的GPS定位,却发现不是很精准,定位点可能飘来飘去的,偏差还挺大。
这时候呢,差分基站定位就像一个超级精确的指南针,可以让定位更加准确。
差分基站定位呢,就好比一群侦探在找宝藏,我们想要定位的设备,像是宝藏。
基站就如同那些侦探分布在各个地方。
首先我们知道卫星定位本身是有误差的。
打个比方,卫星就像在天上的大喇叭广播位置信息,这些信号传到我们的设备上,因为大气干扰呀,信号反射等等,就好像这个广播的声音被风吹散或者回音干扰了,会存在一些偏差。
这就要说到差分基站的作用啦。
差分基站呢,它会先非常精准地知道自己的位置。
就好比这些侦探能精准知道自己站在哪里。
然后基站也收到卫星的定位信号,因为它知道自己在哪,就能算出卫星信号到自己这里的误差。
然后呢,这个基站就对我们的设备发广播,说卫星信号有这么个误差,我们的设备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可以校正自己从卫星那里得来的定位信息啦,就好像这些宝藏也听到了声音,根据侦探提供的误差信息来校正自己的位置一样。
老实说,我一开始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有基站来计算这个误差,卫星直接给出准确位置不就行了嘛。
后来了解到卫星高高在上,受到很多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特别精准,而基站在地面,能根据自身精确位置算出误差再告知设备。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个差分基站定位在生活中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呢?其实用处可多啦。
在农用机械操作领域,比如说在大片的农田里进行精准播种、施肥或者收割。
在没有差分基站定位的时候,农业机械设备可能会跑偏,种子撒得不均匀或者肥料施错地方。
有了差分基站定位呢,真的就像给农机开了精准导航,它可以精确到厘米级别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
在测量领域也是非常有用的。
比如绘制城市地图的时候,要是没有精确的定位,可能地图上的街道、建筑物位置都会偏差很大。
而差分基站定位能够让测量人员快速且精准地记录每个位置的坐标等信息,绘制出可靠的地图。
lbs定位技术原理lbs定位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法来实现:基站定位、wifi定位和GPS定位。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流程。
1. 基站定位技术:基站定位技术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信息来确定用户位置的一种方法。
当用户的移动设备连接上移动通信网络时,设备会接收到周围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编号、信号强度等。
通过查询基站数据库,可以获取到每个基站的经纬度等位置信息。
通过用户设备连接的基站数量、信号强度等信息,可以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用户的大致位置。
2. wifi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是通过扫描周围的wifi热点来确定用户位置的一种方法。
移动设备会主动搜索周围可用的wifi网络,并获取到这些网络的信息,包括wifi的名称、信号强度等。
通过查询wifi数据库,可以获取到每个wifi热点的位置信息。
利用用户设备扫描到的多个wifi热点的信息,可以通过多边形定位算法计算出用户的精确位置。
3.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进行定位的一种方法。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以及地面上的控制站组成,卫星以恒定的速度绕地球轨道运行,每颗卫星都会发送信号,包括卫星的编号、时刻以及位置等信息。
当用户的移动设备接收到至少三颗以上的卫星信号时,可以利用距离测量原理计算出用户的具体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lbs定位技术通常会综合使用多种定位方法,以提高精确性和鲁棒性。
例如,在城市中,由于高楼大厦的遮挡,GPS信号可能受到干扰,此时可以通过基站定位或wifi定位来增强定位的准确性。
总结一下,lbs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移动设备和相关算法来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的技术。
通过基站定位、wifi定位和GPS定位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用户位置的准确定位。
在实际应用中,lbs定位技术通常会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提高定位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和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lbs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5g基站的定位原理
5G基站的定位原理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来确定基站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定位原理:
1. 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站可以使用GPS接收器来获取卫星信号,并通过计算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差来确定基站的位置。
2. 多普勒效应:基站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来确定移动设备的速度和方向,从而推断基站的位置。
3. 信号强度测量:基站可以通过测量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来确定设备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进而推断基站的位置。
4. 多基站测量:通过同时测量多个基站与移动设备之间的信号强度和时间差,可以使用三角定位法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5. 环境特征识别:基站可以利用周围环境的特征,如建筑物、地形等,通过比对数据库中的地理信息来确定基站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5G基站可能采用不同的定位原理,具体的实现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此外,5G基站的定位精度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信号干扰、
天气条件等。
位置服务已经成为越来越热的一门技术,也将成为以后所有移动设备(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等)的标配。
随着人们对BLS(Based Location Serices,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的飞速增长,无线定位技术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以其定位速度快、成本低(不需要移动终端上添加额外的硬件)、耗电少、室内可用等优势,作为一种轻量级的定位方法,也越来越常用。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各种基于GSM蜂窝基站的定位方法及基本原理,给开发人员作为参考。
我将尽量尝试用开发人员熟悉的方式来描述问题。
预备知识:GSM蜂窝网络基础结构我们知道,GSM网络的基础结构是由一系列的蜂窝基站构成的,这些蜂窝基站把整个通信区域划分成如图所示的一个个蜂窝小区(当然实际上,一个基站往往不并不只是对应一个小区,但是这个与我们讨论的主题关系不大,我们不做深究)。
这些小区小则几十米,大则几千米。
如下图所示,我们用移动设备在GSM网络中通信,实际上就是通过某一个蜂窝基站接入GSM网络,然后通过GSM网络进行数据(语音数据、文本数据、多媒体数据等)传输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GSM中通信时,总是需要和某一个蜂窝基站连接的,或者说是处于某一个蜂窝小区中的。
那么GSM定位,就是借助这些蜂窝基站进行定位。
1.COO(Cell of Origin)定位COO定位是一种单基站定位,即根据设备当前连接的蜂窝基站的位置来确定设备的位置。
那么很显然,定位的精度就取决于蜂窝小区的半径。
在基站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区,通常会采用多层小区,小区划分的很小,这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50M以内;而在其他地区,可能基站分布相对分散,小区半径较大,可能达到几千米,也就意味着定位精度只能粗略到几千米。
目前Google地图移动版中,通过蜂窝基站确定“我的位置”,基本上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从原理上我们可以看出,COO定位其精度是不太确定的。
但是这却是GSM网络中的移动设备最快捷、最方便的定位方法,因为GSM网络端以及设备端都不需要任何的额外硬件投入。
基站定位前⾔:在做⼿机定位应⽤软件,有两种⽅法可以实⾏定位:1.利⽤基站定位,通过⼿机获取基站信息,再根据该信息获取经纬度;2.利⽤GPS定位,直接获取经纬度信息。
利弊:1.基站定位精确度低,误差范围估计500⽶以内(这种情况还是在⼤城市下的,如果是⼩城市,估计误差更⼤),但是基站定位可以实现处处定位,即不会因为建筑物等原因⽽⽆法获取基站信息。
2.GPS定位精确度⾼,误差范围估计10⽶以内,但是需要在空旷的地⽅,如果周围建筑物多,或者在室内,没法获取GPS信息。
通常⽤定位这两种⽅法都采⽤,也会增加第三种WIFI定位或者⼩区定位,这是后话。
在windows mobile下获得CELLID、LAC的途径有两条:利⽤串⼝发送AT指令或是利⽤RIL来获取。
RIL(Radio Interface Layer)是微软⾃⼰开发的⼀个库,它的程序有固有的特点,在获取CELLID上,它其实是对第⼀种⽅法的封装,两者本质是⼀样的。
但要注意是:串⼝⼀旦打开,就难以关闭,除⾮重启机器(可能涉及到底层的中断),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可以取到CELLID。
本⽂章是利⽤COM⼝来获取CELLID,并不保证所有的设备都⽀持。
测试平台:VS2005 + WM 6.0开发语⾔:C++正⽂:定义基站信息结构体: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typedef struct{char CountryCode[12];char AreaCode[4];char NetworkCode[4];char CellID[4];} TCREG_DATA;获取基站信息: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void Get_Cellid(void){char m_sTemp[12] = {0};strcat(m_sTemp,"COM");for(int i = 9; i > 0; -- i){char ch1;_itoa(i,&ch1,10);strcat(m_sTemp,&ch1);strcat(m_sTemp,":");TCREG_DATA* pData = (TCREG_DATA*)GetCREG(m_sTemp); if(!pData)continue;char szNum1[8] = {0};char szNum2[8] = {0};strcpy(szNum1,pData->AreaCode);strcpy(szNum2,pData->CellID);int iLac = (int)strtol(szNum1,NULL,16);int iId = (int)strtol(szNum2,NULL,16);if (iLac && iId){sprintf(m_/doc/847f187e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e.html C,"%06d", iLac ); sprintf(m_sCell.ID,"%06d", iId );break;}}获取串⼝: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char* GetCREG( char * comPort ){HANDLE hCom;int bufpos;DCB dcb;COMMTIMEOUTS to;DWORD nWritten;DWORD event;DWORD nRead;static char outbuf[20], buf[256];BYTE comdevcmd[2]= {0x84, 0x00};WCHAR m_sCom[12] = {0};mbstowcs(m_sCom,comPort,strlen(comPort));hCom=CreateFile( m_sCom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0,0,OPEN_EXISTING,0,0); if (hCom==NULL || hCom==INVALID_HANDLE_VALUE){hCom= NULL;return NULL;}if (!GetCommState(hCom, &dcb)){return "ERROR:GetCommState Failed";dcb.BaudRate= CBR_115200;dcb.ByteSize= 8;dcb.fParity= false;dcb.StopBits= ONESTOPBIT;if (!SetCommState(hCom, &dcb)){return "ERROR:SetCommState Failed";}EscapeCommFunction(hCom, SETDTR);EscapeCommFunction(hCom, SETRTS);GetCommTimeouts(hCom, &to);to.ReadIntervalTimeout= 0;to.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200;to.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0;to.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20000;to.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0;SetCommTimeouts(hCom, &to);if (!SetCommMask(hCom, EV_RXCHAR)){return "-8";}DWORD rildevresult=0,nReturned=0;if (!DeviceIoControl (hCom,0xAAAA5679L, comdevcmd, sizeof(comdevcmd),0,0,0,0)) {return "-9";bufpos = 0;strcpy(outbuf,"AT+creg=2 ");if (!WriteFile(hCom, outbuf, 10, &nWritten, NULL)){return "-10";}if (nWritten != 10){return "-11";}if (!WaitCommEvent(hCom, &event, NULL)){return "-12";}while(1){if (!ReadFile(hCom, buf+bufpos, 256 - bufpos, &nRead, NULL)) { return "-13";}if (nRead == 0)break;bufpos += nRead;if (bufpos >= 256)break;}strcpy(outbuf,"AT+creg? ");if (!WriteFile(hCom, outbuf, 9, &nWritten, NULL)){return "-14";}if (nWritten != 9){return "-15";}if (!WaitCommEvent(hCom, &event, NULL))return "-16";}while(1){if (!ReadFile(hCom, buf+bufpos, 256 - bufpos, &nRead, NULL)) {return "-17";}if (nRead == 0)break;bufpos += nRead;if (bufpos >= 256)break;}puts(buf);rildevresult = 0;if (!EscapeCommFunction(hCom, CLRDTR)){return "-4";}if (hCom!=NULL){CloseHandle(hCom);hCom= NULL;}char* cregResponse = strpbrk( buf, "CREG" );return cregResponse;}总结:通过获取基站信息,⼿机可以实现定位,这对于没有GPS设备的⼿机来说是⼀个不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