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南地区复杂油水层解释方法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25.00 KB
- 文档页数:8
古龙凹陷高台子油田北部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陈雷;马世忠;付宪第;孙雨;范书豪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0(036)007
【摘要】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烃源岩埋藏文、古构造演化史、油气运聚场、储层沉积特征和油水分布规律等进行了综合分析.认识如下:葡萄花油层油气主要来自下伏青山口组一段源岩,油气成藏关键时期为明水组末期,总结出葡萄花油层顶面古构造演化的4个主要阶段;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的2种主控因素.
【总页数】3页(P52-53,65)
【作者】陈雷;马世忠;付宪第;孙雨;范书豪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五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5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集空间及主控因素 [J], 王鸿军;张海宁
2.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南部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规律 [J], 张庆石
3.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龙南鼻状构造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条件 [J], 齐林;薛海涛;李占
东
4.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J], 张金友
5.南海北部陆缘白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 [J], 米立军;张忠涛;庞雄;刘军;张博;赵庆;冯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龙南鼻状构造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条件齐林;薛海涛;李占东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
【年(卷),期】2010(036)001
【摘要】本文从油源条件、有利相带、储层特征、盖层条件以及构造特征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龙南鼻状构造葡萄花油层的油气富集条件,研究表明龙南鼻状构造葡萄花油层能够形成构造-岩性油藏,并且古463-古38区块可以作为古龙地区勘探开发的有利目标.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齐林;薛海涛;李占东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
庆,163318;大庆石油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5(235)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因与凝析气藏形成分布 [J], 李廷钧;陈义才;朱江
2.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南部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规律 [J], 张庆石
3.松辽盆地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单砂层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砂体预测 [J], 佟斯琴;李斌;罗群;王鸿军
4.陆相泥页岩层系岩相特征与页岩油富集条件——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
口组一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例 [J], 柳波;石佳欣;付晓飞;吕延防;孙先达;巩磊;白云风5.松辽盆地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超压成因 [J], 申家年;丛永山;毛立全;卢双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etroleum Geology & Oilfield Development in Daqing2024 年 2 月第 43 卷 第 1 期Feb. ,2024Vol. 43 No. 1DOI :10.19597/J.ISSN.1000-3754.202305001古龙页岩油高温高压注CO 2驱动用效果李斌会1,2,3 邓森1,2,3 张江1,2,3 曹胜1,2,3郭天娇1,2,3 徐全1,2,3 霍迎冬1,2(1.多资源协同陆相页岩油绿色开采全国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163712;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3.黑龙江省油层物理与渗流力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163712)摘要: 为了明确古龙页岩油高温高压注CO 2驱动用效果,首先根据页岩压汞和氮气吸附实验结果,给出页岩T 2值与孔喉半径转换系数,根据饱和页岩的T 2谱特征,将页岩孔隙分为小孔、中大孔和页理缝;然后通过计算页岩油采出程度,考察吞吐周期、闷井时间、裂缝对吞吐驱油效果的影响,并且分析吞吐后岩心孔隙结构的改变程度;最后对比页岩油CO 2吞吐和CO 2驱替的驱油效果,并给出最优的驱油方式。
结果表明:吞吐动用幅度最大的是中大孔和页理缝中的页岩油,小孔中的页岩油采出程度最低,增加闷井时间,页岩油采出程度仅提高0.81百分点,压裂可以使小孔中的页岩油采出程度提高11.33百分点,使小孔中的页岩油得到有效动用;吞吐比驱替可以使页岩油采出程度提高30.98百分点,并且可以动用干岩样中的页岩油,效果优于驱替;驱吞结合驱油方式比只进行吞吐可以使页岩油采出程度提高12.88百分点以上,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孔中页岩油的采出程度;吞吐后岩心孔隙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页岩砂砾含量不同是导致页岩吞吐前后孔隙结构变化差异大的重要原因。
研究成果可为古龙页岩油矿场实践提供重要的基础参数。
关键词:古龙页岩油;孔隙结构;CO 2驱替;CO 2吞吐;高温高压;核磁共振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754(2024)01-0042-10Producing effect of CO 2 displacement inje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for Gulong shale oilLI Binhui 1,2,3,DENG Sen 1,2,3,ZHANG Jiang 1,2,3,CAO Sheng 1,2,3,GUO Tianjiao 1,2,3,XU Quan 1,2,3,HUO Yingdong 1,2(1.National Key Laboratory for Multi⁃resource Collaborated Green Development of Continental Shale Oil ,Daqing 163712,China ;2.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Daqing Oilfield Co.,Ltd.,Daqing 163712,China ;3.Heilong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Reservoir Physics & FluidMechanics in Porous Medium ,Daqing 163712,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CO 2 injec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for Gulong shale oil , the conver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shale T 2 value and pore throat radius is firstly given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hale mercury injection and nitrogen adsorption experiments. Shale pores are divided into small pores , medi⁃um -large pores and lamellation fractures based on T 2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shale. Then , through cal⁃收稿日期:2023-05-04 改回日期:2023-08-08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21ZZ10)。
[收稿日期] 2010-03-15[作者简介] 冯志强(1964-),男,黑龙江讷河市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沉积与层序地层学及油气成藏研究;E -m a i :l f engzh i q i ang @petroch i na .co 大庆油田勘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冯志强,金成志,梁江平,赵 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庆163453)[摘要] 针对大庆油田松辽盆地北部石油、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复杂断陷盆地)))海拉尔、依)舒地堑等外围油气的复杂目标勘探难题,开展了地震采集、处理、解释,测井及钻井等配套技术攻关,形成了岩性油藏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深层火山岩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复杂断陷盆地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系列,低渗透储层、火山岩储层和复杂断陷储层评价及改造技术系列以及深层火山岩钻井技术,为松辽盆地北部岩性油藏的储量增长、深层火山岩天然气大型气藏发现和复杂断陷盆地勘探突破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大庆油田;勘探技术现状;发展方向[中图分类号] TE13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742(2010)05-0058-061 前言20世纪末21世纪初,大庆探区构造高部位、储层相对发育的油气藏基本勘探完毕,但剩余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十分广阔[1]。
a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的扶杨油层尚有剩余资源20.32@108,t 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剩余资源储量27.16@108,t 黑帝庙油层剩余资源量2.21@108;t b .以海拉尔盆地为重点突破对象的外围盆地勘探领域剩余石油资源量17.2@108;t c .深层天然气勘探领域,天然气资源量11740@108m 3。
然而,剩余的油气资源分布具有油气藏类型多样、油水分布复杂、储层薄且变化快,勘探目标越来越难以识别等特点,因此,突破这些勘探领域需要攻克多项难关[2]:首先是储层预测(如扶杨油层剩余勘探地区要么油水分布十分复杂,要么储层物性差,有储量无产量);其次是复杂构造地震成像(如松辽盆地深层断陷、海拉尔断陷盆地演化经历多期叠加,构造极其复杂,准确成像是勘探突破的关键);再次是大力发展相关配套技术。
第49卷第5期辽 宁化工VoL49, No.5 2020 年 5 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ay,2020辽西盆地古近系低阻油层成因及测井解释陈金先(中海艾普油气测试(天津)有限公司,天津300457 )摘 要:通过对两种视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方法原理的分析,采用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来识别低对比度油层,在辽西盆地古近系油藏受充注程度、地层水矿化度、复杂孔隙结构等因素影响,普遍发育低阻、低对比度油层。
在理论方法和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表明,在地层水矿化度多变区,准确计算地层水矿化度是准确判识油层的关键,而自然电位曲线是表征地层水矿化度最直观的曲线。
关键词:辽西盆地;低阻油层;测井解释;古近系中图分类号:T E 1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35 ( 2020 ) 05-0591-03随着国内外各大油气盆地勘探程度的不断深 人,勘探开发目标开始逐渐向低渗透、低饱和度油 气、复杂岩性、致密砂岩油气、致密碳酸盐岩及页 岩油气等转变,尤其是近几年对低渗透油气藏的勘 探开发m。
随着测井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复杂油气 田所面临的一系列地质和测井问题,通过研究,形 成了一些复杂油水层测井识别方法'复杂油水层 主要包括低阻油层、低对比度油层和高阻油水层。
低阻油层是指含油储层的电阻率与相邻水层或者泥 岩的电阻率相当,甚至小于相邻水层电阻率或围岩 电阻率'低对比度油层是指储层含油饱和度相对 较低,造成各种电测井与孔隙度测井对于油层、油 水同层、水层、低产油层与干层的响应差别(即对 比度)明显减小,甚至无法区别的油层。
高阻油水 层是指由于地层水矿化度或润湿性等影响,造成油 层、油水同层和水层的电阻率整体偏高,电阻率反 映含油性的能力减弱。
第36卷第3期2024年5月岩性油气藏LITHOLOGIC RESERVOIRSV ol.36No.3May 2024收稿日期:2023-03-13;修回日期:2023-08-22;网络发表日期:2023-11-09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大庆古龙页岩油勘探开发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21ZZ10)及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松辽盆地北部古龙页岩油成藏条件及甜点分布规律研究”(编号:2020ZX05A01)联合资助。
第一作者:何文渊(1974—),男,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地质和油气勘探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
地址:(100032)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6-1,国投大厦D 座。
Email :*********************。
通信作者:钟建华(1957—),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沉积学和构造地质学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Email :957576033@ 。
文章编号:1673-8926(2024)03-0001-18DOI :10.12108/yxyqc.20240301引用:何文渊,赵莹,钟建华,等.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J ].岩性油气藏,2024,36(3):1-18.Cite :HE Wenyuan ,ZHAO Ying ,ZHONG Jianhua ,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micron pores and micron fractures in shaleoil reservoirs of Cretaceous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Gulong sag ,Songliao Basin [J ].Lithologic Reservoirs ,2024,36(3):1-18.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微米孔缝特征及油气意义何文渊1,赵莹2,钟建华3,4,孙宁亮3(1.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32;2.黑龙江省陆相页岩油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163712;3.东北大学海洋工程研究院,河北秦皇岛066004;4.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摘要: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电子背散射、二次成像及能谱分析等多种实验手段,对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页岩油储层中的微米孔和微米缝进行了研究。
油气田开发地质学复习备考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油气田开发地质学是指油气田投入生产后,从评价勘探到油气田开发结束全过程中围绕着计算储量、增加产量、提高油气采收率等为中心而进行的地质研究工作。
二、填空整个石油地质工作可以分为勘探地质和开发地质两个部分;油气田开发地质的认识程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
第一章、钻井地质一.名词解释:钻井地质是在钻进过程中,取全取准直接和间接反映地下地质情况的资料数据,为油气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预探井指在油气勘探的圈闭预探阶段,在地震详查的基础上,以局部圈闭、新层系或构造带为对象,以发现油气藏、计算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为目的的探井。
评价井指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复杂区应在三维地震评价的基础上),在已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圈闭上,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油气田的规模、产能及经济价值,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泥浆录井根据钻井液性能的变化及槽面显示,来推断井下是否钻遇油、气、水层和特殊岩性的录井方法。
岩屑录井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的过程。
迟到时间是指岩屑从井底返至井口的时间。
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即是岩心的长度与取心的进尺的比值乘以百分数。
%100⨯=取心进尺岩心长度岩心收获率。
岩心录井在钻井过程中用一种取心工具,将井下岩石取上来反映分析地下地质特征的过程。
钻时是指每钻进一定厚度的岩层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min/m。
钻时是钻速(m/h)的倒数。
钻时录井根据钻时的大小,判断井下地层岩性的变化和缝洞发育情况,帮助工程人员掌握钻头使用情况的录井方法。
二.问答题:1、影响钻时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答:岩石性质(岩石的可钻性);钻头类型与新旧程度;钻井措施与方式;钻井液性能与排量;人为因素。
2、确定取心井段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新探区第一批井,应适当安排取心,以便了解新区的地层、构造及生储油条件。
基于地震波形驱动层序格架建立及页岩岩相特征研究--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5号试验区为例何文渊;裴明波【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24(29)2【摘要】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页岩油具有良好的富集条件和勘探开发潜力,已开展规模开发试验。
目前,青山口组内部的细分层序地层研究还不够深入,影响古龙页岩油地质综合研究、甜点预测及部署。
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5号试验区为例,以地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针对页岩型页岩油横向沉积相对稳定的特点,采用各向异性扩散滤波、层序识别与选取等手段,地震处理、解释及地质结合,使得地震波形可指示地质层位,形成基于地震波形驱动的层序格架建立技术。
该技术实现了地震波形向沉积地层地质含义的快速转化,在研究区青山口组识别出1个二级、1个三级及8个四级层序界面,划分为Q1—Q9共9个小层,分析了各小层的格架特征,为页岩油岩相和甜点精细预测奠定基础。
基于细分层地层格架,通过分析TOC、沉积构造、矿物成分、页理密度4个评价参数,建立了古龙页岩油页岩型岩相划分标准,划分为10类亚相。
以研究区Q1—Q4小层为例,页岩岩相划分为3类亚相,描述了其平面分布特征。
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含油性、脆性及物性等6个页岩油甜点参数的预测成果,在5号试验区优化布井11口,单井平均日产油在10t以上,有效支撑了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的效益勘探开发。
【总页数】11页(P123-133)【作者】何文渊;裴明波【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相关文献】1.陆相泥页岩层系岩相特征与页岩油富集条件——以松辽盆地古龙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泥页岩为例2.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3.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地震岩石物理特征及甜点预测技术4.页岩油原位成藏过程及油藏特征——以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为例5.海陆相页岩型页岩油地质特征的差异与甜点评价--以北美二叠盆地Wolfcamp D页岩油与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1年第11卷第3期强纵向非均质性油藏油水层识别及油水界面精细刻画陈明江,刘俊海,程亮(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51)摘要:伊拉克A 油田K 油藏为中东地区典型的孔隙型碳酸盐岩油藏,其孔隙结构复杂,电阻率纵向变化范围大,油水关系也极为复杂。
为了建立该油藏可靠的油水层测井判别标准并进一步落实油水界面,以孔隙结构研究为切入点,首先理论分析了不同孔隙结构储层的电阻率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趋势线特征;同时结合测试和生产动态,分小层建立了K 油藏油水层判别标准及油水界面;最后结合构造演化及成藏史分析了油水界面横向变化特征及成因。
结果表明:①K 油藏孔隙结构具有明显的纵向分层特征,从下向上整体呈渐变趋势,藻模孔及粒间孔含量向上增多,有效喉道半径向上增大;②孔隙结构在纵向上的差异是导致各小层油水层判别标准及油水界面差异的主控因素:以微孔为主的小层喉道半径小,排驱压力高,油水界面高,油层电阻率下限标准低;以粒间孔或藻模孔为主的小层喉道半径大,排驱压力低,油水界面低,油层电阻率下限高;③油水界面在横向上呈弯曲特征,同一小层的油水界面沿构造长轴向东倾斜;沿构造短轴呈拱形,即南北两翼低,构造高部位高,且北翼较南翼更低;④85口直井油水层解释及260余口水平井生产动态验证了弯曲油水界面的确定性。
研究结果为油藏稳油控水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也为进一步优化开发方案及水平井轨迹调整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油水层识别;油水界面中图分类号:TE122.2文献标识码:AIdentification of fluid type and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oil-water contact for an oilreservoir with strong vertical heterogeneityCHEN Mingjiang,LIU Junhai,CHENG Liang(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uan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Ltd.,CNPC,Chengdu,Sichuan 610051,China )Abstract:K oil reservoir,in Oilfield-A,Iraq,is a typical porous carbonate reservoir.It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lex pore structure,wide range of resistivity and complex oil-water contact (OWC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 reliable criteria for fluid typing and ascertain the OWC,firstly,the study of pore structure has been taken as a starting poin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stivity and elevation has been taken an insight into.Then a new criteria for fluid typing and OWC for each sub zone have been established by incorporating well testing and production stly,the lateral variation of OWC and its genesis is analyzed based on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history.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①Pore structure of the K oil reservoir shows strong longitudinal stra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the amount of mold pores and interparticle pores as well as effective pore-throat radius increases upwards.②Vertical variation in pore structure 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of th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for oil and water layers and OWC variations for each sub layer.The layers dominated by micropores have small pore-throats radius,high displacement pressure,high OWC and low reservoir resistivity threshold,while the layers dominated by interparticle pores and mold pores are the opposite.③The OWC is curved laterally,and slopes eastward along the long axis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same small layer.Along the short axis of the structure,the contact is arched,that is the north and south margin is lower than the structure crest,and the lowest contact is in the northeast margin.④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urved OWC has been verified by the reservoir interpretation of 85vertical wells and the production dynamics of more than 260horizontal wells.This study provides not only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water control and stabilizing oil production but also a guideline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field development plan and trajectory adjustment of horizontal wells.Key words:carbonate reservoir,pore structure,heterogeneity,identification of fluid typing,oil-water contact (OWC )引用格式:陈明江,刘俊海,程亮.强纵向非均质性油藏油水层识别及油水界面精细刻画[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21,11(3):428-436.CHEN Mingjiang,LIU Junhai,CHENG Liang.Identification of fluid type and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oil-water contact for an oil reservoir with strong vertical heterogeneity[J].Petroleum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2021,11(3):428-436.DOI:10.13809/32-1825/te.2021.03.019收稿日期:2020-05-26。
渤海锦州25-1南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测井评价技术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渤海锦州25-1南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测井评价技术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渤海锦州25-1南油田是中国海域较大的油田之一,具有较高的勘探开发价值。
其中,太古界潜山储层是该油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
储层含油气性、储量等信息对于油田勘探开发极其重要,而测井技术是获取这些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
因此,对于渤海锦州25-1南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拟对渤海锦州25-1南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进行测井评价,通过分析测井数据和地质资料,阐述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理性质、储集条件等,重点探讨以下内容:1. 针对太古界潜山储层的高温高压条件,选用合适的测井仪器与测井方法,保证信号质量和数据的准确性;2. 进行测井解释,分析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理性质,判断储层的含油气性、厚度、孔、渗、孔喉大小等;3. 探讨储层构成和储藏特征,对比控制储层生物、化学、物理地质因素,分析储层的储集条件和分布规律。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与数据分析,揭示渤海锦州25-1南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理性质及其储集条件,为该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三、研究方法1. 收集渤海锦州25-1南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地震、录井、岩芯等资料;2. 根据研究目标,选取合适的测井仪器和测井方法;3. 对测井数据进行处理、质量评价和解释,获取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理性质等信息;4. 对储层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揭示储层的储集条件和分布规律。
四、预期结果和创新点本研究将揭示渤海锦州25-1南油田太古界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理性质及其储集条件,预计取得以下成果:1. 揭示太古界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和物理性质,如厚度、孔、渗、孔喉大小等;2. 分析储层构成和储藏特征,探讨储层的储集条件和分布规律;3. 对测井评价技术在渤海锦州25-1南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古龙南地区复杂油水层解释方法研究 勘查技术与工程 0201 姜艳娇 指导教师:宋延杰 摘 要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复杂油气储层已经成为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由于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泥质含量高、微孔隙发育,导致该区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电阻率低的“三低”特点,因此,建立一套适合该区复杂油水层的测井解释方法是比较难的,也是必要的。本文基于岩心孔渗、粒度、压汞等实验测量数据,通过对影响储层参数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优选出主要因素,采用多元回归法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针对古龙南地区低阻油层和高阻水层导电规律复杂性,考虑可动水和微孔隙水以及泥质附加导电规律,利用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建立古龙南地区复杂油水层导电模型。利用岩样电阻率实验数据对导电模型精度进行了实验验证,并给出了模型中渗率指数和渗滤速率的计算方法。实际应用表明,本文建立的解释方法可提高古龙南地区复杂油气储层评价精度,满足油田勘探开发的需要。 关键词:低孔低渗低阻储层;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对称导电理论;含水饱和度模型;油水层评价
古龙南地区属低孔低渗低电阻率油气藏,其储层主要特征为孔隙度小、渗透率低、孔隙结构复杂、束缚水饱和度高.针对这种复杂储层,阿尔奇公式的应用效果不是很理想.近几年,很多学者在“三低”储层成因、岩电规律、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储层评价方法、电阻率模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基于“三低”储层的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了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建立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和渗透率等参数解释模型,并对复杂油水层进行了识别[1-4],但在建立“三低”储层导电模型中,多采用并联导电理论和阿尔奇公式。而本文针对古龙南地区的复杂储层特点,采用一种新的导电理论—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建立古龙南地区复杂储层导电模型解释模型。并给出复杂油水层评价方法。 一、古龙南地区复杂储层参数确定方法 1.确定地层泥质含量 利用古龙南地区20口井的26个层的自然伽马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储层泥质含量计算关系式。
587.11677.50GRVsh (1)
式中,shV—泥质含量;GR—自然伽马相对值。 该式相关系数为0.83,平均绝对误差为2.56%,平均相对误差为13.08%。 2.确定地层孔隙度 利用古龙南地区28口井的42个层的声波与岩性密度测井资料和岩心分析数据,建立了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储层孔隙度计算关系式。
95.7346.312167.0bt (2)
式中,—孔隙度,%;t—声波时差测井值,fts/;b—密度测井值,3/cmg。 该式相关系数为0.938,平均绝对误差为0.8%,平均相对误差为5.1%。 3、确定地层束缚水饱和度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利用岩心分析数据,对影响束缚水饱和度Swi的各因素进行单相关分析,优选出该区储层的孔隙度和粒度中值乘积以及孔隙度和泥质体积分数比值与束缚水饱和度相关性较好。该区复杂储层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和粒度中值乘积以及孔隙度和泥质体积分数比值的交汇图分别见图1、图2。
y = 24.389x-0.5765R2 = 0.5713
020406080
100
00.511.52Ф*Md
束缚水饱和度(%)
图1 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和粒度中值乘积交会图
图1 束缚水饱和度与孔隙度和泥质含量比值交会图
利用古龙南地区10口井的50块岩心的实验数据,采用孔隙度和粒度中值乘积以及孔隙度和泥质体积分数比值这两个参数对束缚水饱和度进行回归,建立束缚水饱和度的计算公式。
9756.18470.0297.19)( 23.087 5.370-4.061shshwiVMdVMdS
(3)
式中,Md为粒度中值,mm。 用公式(3)计算的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的50块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与岩心分析束缚水饱和度的相关系数为0.732,平均绝对误差为9.5%。 4、确定地层渗透率 利用古龙南地区10口井50块岩心分析数据,对影响渗透率K的各因素进行单相关分析,优选出该区储层的孔隙度、泥质含量、粒度中值以及束缚水饱和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综合考虑,采用孔隙度、泥质含量和束缚水饱和度三元回归的方法,建立计算渗透率的公式
166205.1484382.4376269.34.0350027071.010114074.1wishSVKKK
(4)
式中,K为渗透率,mD;为孔隙度,%;Vsh为泥质含量,%;wiS为束缚水饱和度,%。 利用(4)式计算的古龙南地区50块岩心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3.4%。 二、古龙南地区复杂储层含水饱和度确定方法 1、古龙南地区复杂储层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的建立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针对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储层特点,认为储层岩石由不导电的骨架颗粒、不导电的油气、粘土颗粒、微孔隙水、可动水等五种成份组成。鉴于以上观点,基于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给出了古龙南地区复杂储层有效介质对称电阻率模型的体积模型,见图3。其物质平衡方程为:
wfwchclmaVV1
(5)
式中:maV,clV分别为储层岩石的骨架颗粒、分散粘土的体积分数;h,wc,wf分别为储层岩石的油、微孔隙水、可动水的孔隙度;为储层岩石的有效孔隙度。 对于该区复杂储层,其导电规律可用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描述。按照该导电理论,并由0hC,则五组份的泥质砂岩的电导率可表示如下:
2222254321ogwogwogclogclogmaogmaogtogtCCCCCCCCCCCCCCCC)( (6)
式中,1C、2C、3C、4C、5C分别为砂岩中的骨架颗粒、分散粘土颗粒、微孔隙水、可动水、油珠的电导率(maC、lcC、wcC、wfC、hC),S/m;1、2、3、4、5分别为砂岩中的骨架颗粒、分散粘土颗粒、微孔隙水、可动水、油珠的相对含量,小数;gC0为虚介质的电导率,S/m。 认为粘土含量高时,粘土颗粒呈连续相存在,则0cl;同时,考虑粘土的颗粒形状影响,则有0cl
。Berg(1995)认为油气在电性、尺寸、形状方面类似砂岩颗粒,可动流体孔隙的弯曲程度与
骨架表面的曲折程度相似,故有hma,wfhma,clwc。根据Koelman[5](1997)和de Kuijper[6](1996)给出的gC0参数化方法,设0hmaCC,1wfhma[7],2wc,4cl,13,15,整理得:
11241412135530hmawfwfwcwcclclmamaclclclwfwwfwcwwcmamama
gVVVCCCVCC
(7)
整理得:
骨架颗粒Vma 分散粘土颗粒Vcl 油 h 微孔隙水 wc
可动水wf 图3古龙南地区有效介质对称 电阻率模型的体积模型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4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0)(])()()()()()()()()()[(2121212112112111211112211211121112221112111222111211232031921821211621151141213121213112109281716125431212200190218016021501401301201102109286254321321wfhwchwfwchwfwchwfhwchwfwchwfhwchhwfhwfwchwchwfhwchhwfhwchhhtwfwfwcwfwcwfwcwcwfwcwchwfwchwfwcwfwfwcwcwfwchwfwcwfwcwfwfwcwcwchhwfwchwfwcEEEEEEEEEEEEEEEEEEEECDGDGDGDGDGDGDGDGDGGGGGGGGGGFFF
(8) wfwch
(9)
式中,-有效孔隙度,小数;t-总孔隙度,小数;tcl-粘土的总孔隙度,小数。 解方程(8)可求出wf值,由wf可计算有效含水饱和度(wS)。
wfwc
wS (10)
方程(8)为低阻油层通用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 2.古龙南地区复杂储层有效介质电阻率模型的精度分析 针对古龙南地区葡萄花层组,测量了1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该组岩样包括6口井28块,利用最
优化技术求解wwtSCC的非相干函数,可求得1,2,wc,cl与wf的值,其值见表1。从表
中可看出,测量tC与计算tC的平均相对误差较低,为2.1%。这说明本文给出的分散泥质砂岩有效介质电阻率方程能描述古龙南地区复杂储层的导电规律。 表1古龙南地区泥质砂岩岩样计算电导率与测量电导率对比 井名 岩样号
英76 y76-27 0.700 2.000 1.000 1.500 0.096 0.009360 y76-29 0.738 2.000 0.995 1.000 0.121 0.009624 y76-31 0.700 2.000 1.000 1.500 0.140 0.009927 y76-33 0.702 2.000 1.000 1.250 0.145 0.022822 y76-35 0.700 2.000 1.000 0.980 0.197 0.035765
英93 y93-9 0.912 2.253 0.749 0.997 0.180 0.006435 y93-11 0.982 2.195 0.760 1.127 0.173 0.005583 y93-14 0.770 2.278 0.605 1.318 0.141 0.006724 y93-16 0.700 2.484 0.500 0.663 0.116 0.00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