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义江洪水预报方案的简析
- 格式:pdf
- 大小:221.40 KB
- 文档页数:2
水利工程防洪预警方案1. 引言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洪水灾害,防洪预警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洪水预测、预警发布、应急响应等方面,提出一份全面且可行的水利工程防洪预警方案。
2. 洪水预测洪水预测是防洪预警方案的基础,其准确性和及时性直接影响整个方案的效果。
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洪水预测模型和监测体系,采用以下方法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1 水文观测:建立完善的水文观测站点网络,监测洪水的关键指标如降雨量、水位、流量等。
2.2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区域内的降雨情况,对洪水的发展趋势进行空间分析。
2.3 气象预测:结合气象预测数据,分析气象条件对洪水的影响,并综合考虑降雨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
3. 预警发布预警发布是保障民众安全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受灾人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预警发布的效果:3.1 多渠道发布: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发布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能够广泛传播。
3.2 及时更新:预警信息应及时更新,根据洪水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避免因信息滞后而导致误判。
3.3 清晰明了:预警信息应简明扼要,突出关键信息,让受众能够快速理解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应急响应针对不同的洪水预警级别和预警等级,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应急响应措施,确保洪水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行动:4.1 做好转移工作:对于高危区域的居民,提前做好撤离准备工作,并安排相应的转移路线和避难点。
4.2 加强抢险力量:组织抢险队伍,加强抢险力量的配置和分布,确保抢险救援能够快速响应和展开。
4.3 指导群众防护:发布洪水预警后,加强对民众的防护指导,提醒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潜在危险。
5. 结论水利工程防洪预警方案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洪水预测、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等方面,要加强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预警方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洪水预警预报方法的探讨与论述【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洪水预警预报方法分析与研究,确定一个比较接近实际洪水涨落过程的洪水预警预报方法,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水文部门做好洪水过程水文测验,安排流量测次,实测流量测速垂线布置,做好水量平衡计算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防汛指挥部门搞好防汛指挥的重要依据。
1什么是水文预报水文预报(hydrologic forecasting)就是据已知的信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文状态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已知信息,广义上指对预报水文状态有影响的一切信息,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是水文与气象要素信息,如降水、蒸发、流量、水位、冰情、气温和含沙量等观测信息。
预报的水文状态可以是水文要素也可以是水文特征量,不同的状态预报要求的已知信息不同、预报的方法也不同,预报的水文特征量和预见期均不同。
目前通常预报的水文要素主要有流量、水位、冰情和旱情等。
2水文预报的作用与洪水预报的关系水文预报在防汛、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水文预报仅作为防汛减灾的一种手段,以非工程措施减轻灾害损失效益非常明显。
据中国水利年鉴(2004)统计,仅2003年全国水文情报预报减灾效益就达180亿元。
水文预报在生产上应用也是十分广泛,首先在流域或区域性洪水与旱情预测预报,其次是河道、水库、湖泊等水体的封冻、开冻及冰凌等冰情预测预报,第三也是水利工程施工期的施工预报,以及水库运行管理和航道航运要求的需要。
更是水文部门提高洪水水文测验质量,掌握洪水过程径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水文预报一般包括洪水预报、冰情预报和沙情预报等,本文者重研究洪水预报,冰情预报和沙情预报在这里不在叙述。
3洪水预报的方法与分类洪水预报的方法就是把复杂的自然规律概化为简单的易于研究的,且与实际洪水变化规律较接近的数学关系,或者从经验相关到物理概念模型相关的概化过程,挖掘水文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进而形象的把目前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演进到未来一定时段后水文要素变化的方法。
《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及改进》篇一一、引言洪水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等特点。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洪水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增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洪水灾害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于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洪水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二、洪水灾害风险分析方法研究1. 历史数据法历史数据法是通过对历史洪水灾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找出洪水灾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进而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
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等优点,但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支持,且对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
2. 物理模型法物理模型法是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模拟洪水灾害的发生过程和影响范围,从而评估洪水灾害的风险。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成本投入。
3. 遥感技术法遥感技术法是利用遥感技术对洪水灾害区域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对卫星图像、雷达数据等信息的分析,得出洪水灾害的风险评估结果。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大范围覆盖等优点,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支持。
三、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1. 指标体系法指标体系法是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对洪水灾害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的优点,但需要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
2. 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理论方法,通过对洪水灾害的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得出风险评估结果。
该方法可以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但需要较为复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过程。
四、现有方法的改进及优化措施1. 强化多源数据融合与分析为了提高洪水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的准确性,应加强多源数据的融合与分析,包括历史数据、物理模型数据、遥感数据等。
通过多源数据的相互验证和补充,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黄河洪水预报方案1. 引言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而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其洪水对中国的农田灌溉、城市水利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因此,黄河洪水预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来减小洪水的危害程度。
2. 洪水预报的必要性洪水预报是指通过分析气象、水文和地质数据等信息,运用数学模型和预报方法,对黄河流域洪水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进行预测和预报。
洪水预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前采取措施来减轻洪水造成的伤害,并为相关部门和民众提供预警和建议。
洪水预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及时准确地预报,可以提前采取措施来防范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
•优化水资源分配:洪水预报可以为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提供依据,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护生态环境:洪水对河流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环境有很大的破坏性,预报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来保护生态环境。
3. 黄河洪水预报方案的制定步骤3.1 数据收集和处理黄河洪水预报的第一步是收集和处理必要的数据。
需要收集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水文数据、地质数据和人工监测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气象站、水文站、地质测量仪器以及水文局、气象局等机构提供的数据进行收集。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利用专业的软件和算法来进行数据清洗、整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可靠的预报结果。
3.2 模型建立和参数校准洪水预报的核心是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洪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根据黄河流域的特点和历史洪水的数据,可以选择适当的模型来建立洪水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校准。
3.3 洪水预报和预警在模型建立和参数校准完成后,可以进行洪水预报和预警。
根据预测周期的不同,可以将洪水预报划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短期预报主要依靠实时监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通过分析和对比来判断洪水的发展情况,提供几小时到几天内的预报和预警。
中期预报主要依靠水文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通过对比历史数据和模拟结果来预测未来几天到几周内的洪水情况。
镇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和处理:收集和整理历史洪水数据、降水、水位和水库容量等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影响洪水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2. 建立洪水预报模型:基于历史数据和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或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洪水的形成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常用的模型包括统计模型、物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等。
3. 模型参数训练和验证:使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参数训练,并使用验证数据集进行模型性能评估和调整,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水文监测站网,包括监测水位、降雨量和水库容量等重要指标。
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传输,将数据输入到洪水预报模型中,实时更新洪水预报结果。
同时,建立洪水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便采取防灾措施。
5. 预报结果分析与发布:对洪水预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包括洪水发展趋势、预测时间和空间分布等,以便进行相应的应急准备和调度安排。
将洪水预报结果按照不同等级进行分类和发布,向相关部门和公众传达洪水风险信息。
6. 持续改进和优化:定期回顾和评估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发现问题和缺陷,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不断吸纳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提升水库洪水预报预测的能力。
总结起来,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建立预报模型、模型参数训练和验证、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预报结果分析与发布以及持续改进和优化等步骤。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为水库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重要依据。
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水库洪水的形成和发展趋势,以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应急调度。
首先,数据采集和处理是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的基础工作。
需要收集水库历史洪水数据、降水数据、水位数据、蓄水量数据等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1.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的背景- 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的出现,旨在通过科学的手段,提前预警水资源的供需情况,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2.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的意义-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可以帮助水资源管理者及时了解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短缺。
-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损失,降低水资源的成本。
-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可以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的实施步骤- 收集水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水位、流量、降雨量等。
- 分析水资源的供需情况,预测未来水资源的供需状况。
- 制定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节约用水、增加水资源供应等。
- 实施水资源管理措施,监测水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4.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的应用场景-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可以应用于城市供水、灌溉农业、水电站等领域。
- 在城市供水领域,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可以帮助水厂及时调整供水计划,保障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
- 在灌溉农业领域,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可以帮助农民及时调整灌溉计划,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 在水电站领域,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可以帮助水电站及时调整发电计划,提高水电站的发电效率。
5.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的未来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将越来越精准和智能化。
-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提高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 水情预警预报方案将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镇水库洪水预报预测方案近年来,洪水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做好对水库洪水的预报预测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预测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洪水预报预测方案的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预测预报方案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水文水资源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2.可行性原则:预测预报方案应该依托于鲁棒可靠的技术手段,并结合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
3.公开透明原则:预报预测方案应该公开透明,接受相关科学研究机构和公众的监督,提高预测预报的可信度。
4.系统性原则:预测预报方案要考虑多个影响因素,包括水文环境、气象条件、地质地形等,确保预测预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二、洪水预报预测方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1.数据收集与分析:对水文、气象、地质等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构建数据监测数据库。
通过分析和研究历史洪水事件的发生原因和特征,提取关键变量和指标,为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2.模型建立与优化:基于历史数据和现有理论,建立洪水的预测预报模型。
可以采用物理模型、统计模型或者机器学习模型。
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预测预报产品的开发:通过模型建立,可以得到洪水预测预报的定量结果。
将结果以图表、报告等形式进行展示,方便相关机构和公众对洪水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4.预警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基于预测预报产品,建设洪水预警系统。
该系统应该包括监测设备、预警设备和应急响应机制,以及与相关机构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渠道。
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系统,提高响应速度和准确度。
5.预测预报的评估与改进:定期进行预测预报的评估和对比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并且,要根据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对预测预报方案进行更新和升级。
三、洪水预报预测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1.人员培训与队伍建设:建立专业的洪水预测预报团队,培养相关专业人才。
洪水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为了有效应对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洪水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洪水实施方案的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方案制定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气象、水文、地质等多方面因素,全面分析洪水形成的原因和规律,制定综合性的应对方案。
3.灵活性原则:方案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对。
4.预防为主原则:强调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和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洪水灾害损失。
5.社会参与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洪水的合力。
三、洪水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1.加强监测预警:建立健全的洪水监测预警系统,提高洪水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完善排水系统: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投入,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3.加强堤防管理:加强对河道堤防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修复堤防漏洞和破损,确保堤防的完好性。
4.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抗洪抢险的能力和水平。
5.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洪水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强化国土规划:加强对洪水易发区的国土规划管理,严格控制洪水易发区的建设活动。
四、洪水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对洪水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洪水防治工作的经费投入。
2.技术支持:加强对洪水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洪水防治的技术水平。
3.人员支持:加强对洪水防治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抗洪抢险的专业化水平。
4.社会支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洪水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应对洪水的合力。
五、结语洪水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洪水实施方案,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预报来源:作者:发布日期:2011-04-07洪水主要是指由暴雨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特征一般用洪峰流量、洪峰水位和洪水过程线来描述。
当流域发生暴雨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地面径流到达该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就是洪水起涨之时;随着流域远处的地表径流陆续流入河道,使流量和水位继续增涨,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集到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为洪峰流量,其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
洪水流量由起涨到达洪峰流量以后逐渐下降,到暴雨停止以后的一定时间,河网中的水量均已流经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及水位回落到接近于原来状态。
即为洪水落尽之时。
如在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江河的流量或水位为纵坐标,可以绘出洪水从起涨至峰顶到落尽的整个过程曲线,称为洪水过程线。
一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称为一次洪水总量,可由一次洪水流量过程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求得。
一次洪水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洪水总历时。
根据洪水形成和运动的规律,利用过去和实时水文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洪水情况的预测,称洪水预报。
这是水文预报中最重要的内容。
洪水预报包括河道洪水预报、流域洪水预报、水库洪水预报等。
主要预报项目有最高洪峰水位(或流量)、洪峰出现时间。
洪水涨落过程、洪水总量等。
河道洪水预报,即预报沿防汛河段的各指定断面处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
天然河道中的洪水,以洪水波形态沿河道自上游向下游运动,各项洪水要素(洪水位、洪水流量等)先在河道上游断面出现,然后依次在下游各断面出现。
因此,可利用河道中洪水波运动的规律,由上游断面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来预报下游断面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
根据对洪水波运动的不同研究方法,可得出河道洪水预报的各种方法。
常用的有相应水位(或相应流量)法和流量演算法。
流域洪水预报是根据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直接从实时降雨预报流域出口断面的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
浅谈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与对策摘要:洪水预报是防治洪水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
因为中国的河川水系众多,洪水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关于洪水预报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
对中小型河道而言,因为受地形、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其暴发的山洪灾难相对来说比较频发,所以,怎样才能构建起合理可行的中小型河道山洪预报模式,是防洪抗灾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本文就讨论洪水预报中的困境与策略。
关键词: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对策前言:所谓的洪水预报,指的是利用对先前或者现在的水文、气象以及有关统计资料加以分析,进而通过数据分析成果对洪水产生和演变过程加以揭示和预报的一种应用技术。
其主要功能为当前防洪减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分析基础,并以此为基础来保障一般民众的生命财物和人身安全。
从现阶段中国的防洪预报体系来看,其针对中大型江河的防洪预测准确率相对较高,不过也因为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在开展中小流域防洪预测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困难问题。
唯有通过不断加强地对全国中小型河流洪水预测的存在难点问题加以分析,并以此问题为基点提出更具体的对策,才能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全国中小型河流防洪预测水平的总体提高。
一.我国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概述(一)中小河流洪水具体特点相对于大型河道(如长江、黄河等)洪灾爆发状况而言,小河道洪灾其特征更加明显,具体特征如下。
首先,我国的中小河流较为明显的特征是空间分布广泛、数量较多,其水文地质特点及其气象条件也较为复杂;其次,中国中小河流水灾多出现在夏季,且存在着较强的突发性,不过因为中国区域跨度很大,所以各个地域内的中小河流也存在着一定的季节性差别,不过从总体来看主要还是出现在夏季,再者,影响中小河流出现的因素也较为繁杂,不但涉及自然因素,还涉及一些人为原因,所谓的自然原因,指的是由于强降水以及区域内地形较为险峻,会引起的突发性水灾;而人为原因则是由于人们滥砍乱伐造成的地区内土壤侵蚀现象比较剧烈,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灾的影响程度;最后,中小流域山洪还存在破坏力强、危险性大等特征,而且在山洪暴发中常伴随泥石流出现,从而给人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洪水预报总结引言洪水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
为了减少洪水给人们带来的损失,洪水预报成为了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对洪水预报工作进行总结,包括预报方法、应用案例和改进措施等。
预报方法1.气象预报法:气象预报是洪水预报的基础,通过对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降雨分布等气象指标进行预测,可以估计洪水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范围。
2.水文预报法:水文预报主要依靠对流域内水文过程的观测和分析,结合历史洪水事件的经验,以及流域内水文模型的预报结果,来估计洪水的规模和演变趋势。
3.地质地貌预报法:地质地貌预报法主要通过对地质构造和地貌地势进行分析,来推断洪水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水患区域和程度,为防范工作提供依据。
4.综合预报法:综合预报法是指将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通过各种数据的融合和模型的耦合,提高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用案例1.中国长江流域洪水预报:中国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和经济发展区,洪水对该地区的影响极为重大。
长江流域洪水预报采用综合预报法,通过对降雨量、水位、水流速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模型的计算,对长江流域洪水进行预测,并向相关地方政府和群众发布预警信息。
2.美国新奥尔良洪水预报:新奥尔良是美国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洪水威胁。
新奥尔良洪水预报工作采用综合预报法和地质地貌预报法,通过对新奥尔良地区的水系和地形等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天气预报和水文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潜在的洪水风险进行评估,为当地政府和居民做好防洪准备。
改进措施1.提高观测和监测能力: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气象、水文和地质地貌等数据的观测和监测。
因此,需要继续加强观测网络的建设和设备的更新,以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质量。
2.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洪水预报工作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信息共享,包括气象部门、水文部门、地质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
加强数据共享和交流,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浅谈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难点与对策摘要:本文探讨了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针对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不确定性、数据不足以及监测设备不完备等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加强监测网络建设、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以及改进预报模型等方面。
关键词: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难点;对策引言:中小河流洪水是造成严重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精准的洪水预报对于预防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中小河流流域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这些难点,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提升中小河流洪水预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洪水预报的难点分析1.1 现有洪水预报手段的局限性尽管科技在不断进步,但目前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手段相对落后。
传统的预报方法依赖于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模型,这些方法往往无法准确地预测洪水的发生时间和规模。
此外,由于中小河流的地理特征复杂多变,现有的预报手段很难适应不同河流的具体情况,导致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
1.2 预报方案的控制难题渭河南山支流是典型的中小河流,其流域面积小、流速快,洪水发生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破坏力强的特点。
现有的预报方案在控制渭河南山支流范围内的洪水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这主要是因为预报方案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应对措施,从而无法有效地控制洪水的发展。
1.3 天气预报与洪水预报的精度问题天气预报和洪水预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准确的天气预报可以为洪水预报提供重要的输入数据,而准确的洪水预报则可以为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然而,目前天气预报和洪水预报的精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天气预报和洪水预报的误差往往会增大,这给中小河流的洪水预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4 中小型水库与生态景观工程信息的不足中小型水库和生态景观工程在中小河流的洪水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这些工程的信息往往不能满足洪水预报的需要。
洪水应急救援预案方案一、预案目的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范围内因强降雨、水库泄洪、河流洪水等引发的洪水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三、预案原则1. 以人为本,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2. 预防为主,综合防范;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5. 科学防控,确保成效。
四、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国务院主管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全国洪水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
2. 各级地方政府应设立相应的洪水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洪水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3.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水利部门。
五、预警预报1. 水利部门负责洪水预警预报工作,建立健全洪水监测预警体系,确保预警信息准确、及时、高效。
2. 气象部门负责提供降雨、台风等天气预警信息,并与水利部门共享。
3. 当我国范围内出现强降雨、水库泄洪、河流洪水等可能导致洪水灾害的情况时,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六、应急救援措施1.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可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发布的指令。
2. 各级地方政府应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洪水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防止洪水灾害发生。
3. 洪水发生时,各级地方政府应立即组织转移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抗洪抢险、救援救灾工作,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可根据需要,调度水利工程设施,采取拦洪、分洪、蓄洪等措施,减轻洪水灾害影响。
6. 洪水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洪水过后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关于武义江洪水预报方案的简析
发表时间:
2019-04-11T09:26:02.7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4期 作者: 朱北晨
[导读] 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具体案例,主要针对武义江洪水预报方案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浙江省武义县水文站
321200
摘要:本文是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以及具体案例,主要针对武义江洪水预报方案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武义江;预报方案;措施
一、基本概况
1.
武义江是经过武义县城的主要江河,主流全长116公里,流域面积2510.9平方公里。武义水文站是武义江流域的控制站,属国家基本
水文站,东经
119°50′00″,北纬28°54′32″,集水面积1701平方公里,承担武义县境内所有水文要素的监测,为掌握武义江的水文信息和探
索其变化规律,为国家长期积累水文资料,为区域防洪调度提供水文情报预报,为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等,为此武义水
文站的洪水预报不可缺少,对防汛决策起到致关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对武义江洪水预报方案进行简析。
(图一)
2.
武义站主要素及示意图(图一)
永康站~武义站30.6km;莲塘口站~武义站4.2km;源口水库~武义站25.6km;橡胶坝~武义站2.0km;
二、方案概述
1.
根据永康与莲塘口多年的大洪水传播时间和永康(二)水位/莲塘口相应水位的关系,用永康站的洪峰水位预报出莲塘口站的洪峰
水位,再得用莲塘口站多年
H~Q关系线得出洪峰流量。
根据橡胶坝水位记录过程推算出自然洪峰流量,再按照源口水库有无放水得出总的峰值、出现时间及流量过程。
用两个流量过程叠加得出总的汇合流量过程,并根据武义站的H~Q关系得出武义站的洪水位预报值。
2.
方案的分析、建立
(1)、永康(二)水文站与莲塘口水文站相应洪水要素及传播时间表,见表(一)。
表(一)
根据表(一)资料建立永康(二)水位与莲塘口的传播时间关系图。详见:永康(二)/莲塘口—传播时间关系线图
根据上图得出关系公式 T=1.1979c 1.918x
注:T:传播时间
e
:2.718(常数)
x
:永(二)莲
同时建立永康(二)与莲塘口站历史大洪水的水位相关图,并用永康(二)的洪峰水位查相关图得出莲塘口站的洪峰水位。
利用莲塘口站历年的148份实测流量资料建立水位~流量综合曲线,祥见莲塘口站水位~流量综合曲线
(2)熟溪橡胶坝为实用堰,过水流量按公式:Q=MB(2G)1⁄2H03⁄20 计算
注:M0=2⁄3(0.605+0.001⁄H0+0.008H0⁄P)
P
:堰高 B:堰宽
H0
:水头 G:重力加速度
(3)根据武义站实测历史资料建立水位~流量关系综合曲线,祥见武义站水位~流量关系综合曲线图
根据源口水库是否放水和橡胶坝的具体过水情况(水位过程)可得出熟溪橡胶坝断面的流量过程
.
(3).由以上莲塘口、橡胶坝两断面的流量过程叠加得出武义站断面的流量过程。再通过武义站的水位与流量关系做出水位预报。
三、措施与探讨
武义站洪水预报方案建立后,可以为武义县及下游的防汛工作起到重要作用,但还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
确保永康站与莲塘口站的遥测设备运行正常和信息畅通,并能及时掌握上游的水文信息,以便及时开展作业预报。
2.
平时注意收集上游永康站和莲塘口站的相关洪水资料,特别要注重大洪水的水文特征要素。
3.
每次作业预报后并做好相关的资料记录,经过多次洪水应用后,对各场大洪水的预报成果与实际出现值以及相关上游的资料进行分
析,找出不合理的因素,进一步完善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