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教案讨论稿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教案(讨论稿)

知识目标:

一、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顾和乎)

二、了解前后《赤壁赋》的异同和联系。

能力目标:

一、体会本文情、景、理交融的技巧;

二、培养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及其“”外儒内道”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景语句的鉴赏

二、诗人情感的变化轨迹

三、道士化鹤的寓意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复习《前赤壁赋》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齐背苏轼《赤壁赋》的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是《赤壁赋》里苏轼笔下的赤壁,又如何呢?

二、赏析课文

(一)齐读全文,整体把握:

第一段(游赤壁前)夜游黄泥坂

第二段(游赤壁时)复游赤壁的过程

第三段(游赤壁后)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

(二)串解第一段(可先齐读或者个人读)

1、字词望:农历每月十五顾:环顾乐:以之为乐已而:不久如…何:怎么

薄:迫顾:可是诸:兼词“之于”

不时之需(来预备)不经常的需要。

2、重点翻译: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但是(我们到)哪里去弄些酒来呢?回家后我与妻子商量它

3、小结

(1)第一段中,作者的心情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那么因何而乐呢?——因景美

(3)因何而更乐?——①有客②有肴(举网得鱼)③有酒(藏酒待不时之需

(4)文章的题目是《后赤壁赋》但这一段却写夜游黄泥坂的快乐作用是什么?——烘托游兴,为游赤壁作铺垫

(三)串解第二段(可先齐读或者个人读)

1、字词摄;提起履:践踏披:分开踞:蹲坐危:高

反:通“返”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摄衣而上、悄然而悲、肃然而恐(表修饰)反而登舟(表顺承)?

2、重点翻译: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曾几何时,江山的(面貌)却已经不能辨认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我们)返回到船上,在大江中漂流,任其停在那里就在那里休息。

3、小结

(1)第二段复游赤壁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那些字概括。

——悲(予亦悄然而悲)、——恐(肃然而恐)

(2)悲又从何而来呢?恐从何而来?

——①江山不可复识②历幽景而恐

(四)探讨

1、时隔三月,初冬的赤壁又有怎样的变化呢?作者为什么会发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叹?

明确:前赤壁(秋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特点:宁静清幽)

后赤壁(冬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特点:险峻、冷清、深幽)

分析:社会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国事堪忧)

个人心境:作者平生第一次大起大落

2、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用原文作答)这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

三、反思训练

“乎”实例解释:

1、语气助词。

1)表示疑问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2)表示揣测语气。译为“吧”例如: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3)表示感叹语气。“啊”“呀”例如:危乎高哉。?

4)用在形容词和副词词尾。译为“……的样子”或者不翻译。

例如: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2、作介词,相当于“于”

1)介绍处所、时间。“在”“到”。

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已后矣.

2)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给”“向”“跟”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表示比较。“比”例如:以吾一日长乎耳。(比你们年纪大一两天)

3、练习

1)儿寒乎?欲食乎?(“吗”)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在”;“比”)

3)噫嘘唏,危乎高哉。(“啊”“呀”)

4)郁乎苍苍。(“……的样子”)

5)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在”)

6)天下事有难易乎?(“吗”,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

8)反而登舟,凛乎其不可久留也。(“……的样子”)

4、“顾”的用法:

1)道士顾笑回头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

4)大行不顾细谨考虑

5)顾安所得酒乎?副词:可是

6)顾而乐之.看

四、作业

熟读课文;完成《名师》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串解第三段(可先齐读或者个人读)

(一)重点字词:

顾:看适:恰逢玄、缟:黑、白戛然:声音响亮悠长的样子

西:向西飞(动词)须臾:过了一会儿畴昔:从前、以前

顾:回头惊寤:惊醒

(二)小结(讨论)

1、鹤的意象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家精神的象征。

作用:写夜逢孤鹤正是为了下文写梦中会道士做一个铺垫。

2、这段写夜逢孤鹤和梦中会道士有什么内在联系?传达的诗人的情感是什么?

明确:鹤和道士的形象是联结的,分不清是鹤化为道士还是道士化鹤,正如庄周梦蝶,分不清是庄周化为蝴蝶。孤鹤、道士与作者虽三而一。

诗人情感:企望超脱尘世,又有“人生如梦”的空幻感。

(三)探讨:前赋的结尾,情感在说理中复归于乐,而后赋的结尾却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作者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试联系夜逢孤鹤和梦会道士这两件事进行思考和探讨。

明确:其一,《古文观止》评语:“岂惟无鹤无道士,并无鱼,并无酒,并无客,并无赤壁,只有一片光明空阔。”就是说,只有一片虚无缥缈老庄哲学,借此来表现哲理。

其二:梦醒后开窗寻找,夜色茫茫,不仅仅不见孤鹤和道士,连自己的前途、理想、追求和抱负也同样不可求。作者以此结尾,真是一笔双关,意味深长啊。

三、总结

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

由景而乐→乐而再游赤壁→又因景物而生悲愁→之后又归于随遇而安淡泊→借梦境表达超脱尘世的态度及“人生如梦”的空幻感→面对逆境的态度: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

四、反思训练

《名师韬略》相关练习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