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菁绿
- 格式:wps
- 大小:10.00 KB
- 文档页数:1
吲哚菁绿及衍生物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前言吲哚菁绿及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试剂,广泛应用于细胞标记、荧光成像、免疫组化等实验中。
但同时,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需要科学、安全的使用和存储。
本文档旨在介绍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的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帮助使用者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安全。
安全操作规程贮存与保管•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应保存在冷暗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严禁将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与其它试剂混合储存;•贮存时应注意试剂瓶的密封性和标签清晰完整,确保试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操作前准备•实验者在操作前应认真阅读试剂相关资料,并掌握试剂的基本特性和安全操作方式;•需要使用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的实验应在实验室指定区域进行,保持整洁有序;•实验操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防护镜、口罩等。
操作笔记•实验者在操作前应记录实验物质名称、数量、来源、用途等信息,并根据实验要求做好笔记记录;•操作中应注意实验仪器的清洗和消毒,保证操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操作结束后应对实验仪器、实验台面、实验区域等进行清洁消毒。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应单独收集处置,避免与其他垃圾混淆;•废弃物应分类存放,根据厂家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安全手册,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保养规程贮存注意事项•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在使用后应及时封存,避免暴露于空气中;•实验室应建立试剂记录系统,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试剂的保存情况;•试剂瓶的防潮盖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免造成试剂瓶污染。
清洗与消毒•实验完成后应对实验设备、仪器、台面、器皿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清洗时要谨慎操作,用纯水彻底清除残留试剂和杂质;•清洗过程中应使用防护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和清洗剂。
定期检查•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吲哚菁绿及其衍生物的保存情况,保证试剂质量稳定,避免过期试剂的使用;•定期检查设备、仪器、台面等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老化和损坏的设备和器皿。
吲哚菁绿稳定性及光敏性和声敏性研究
吲哚菁(Indigo)在有机光电材料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早在20世纪初就被发现和研究。
如今,吲哚菁被证实具有吸光性,能够将入射的光能捕获转换为电能,能够用于太阳能电池,有机激光和有机可见光传感器等应用中。
为了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其特性,近来研究越来越重视吲哚菁的稳定性,光敏性和声敏性。
首先,吲哚菁的稳定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发现,光照或热处理作用下,吲哚菁的共轭双芳香环,特别是共轭位点发生合成反应,会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以吲哚菁为基础为其加入不同的辅助组分,以促进其内在结构稳定和平衡,降低其热老化和光老化的速度。
其次,吲哚菁的光敏性也受到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吲哚菁的光敏性强度受其分子构型的影响。
若给其增加不同的共价基,则改变了分子导电路的组成,会影响其光敏性的变化。
另外,改变其分子中的芳香基的结构,也会影响有机电致变色器件的光敏特性。
最后,吲哚菁的声敏性也受到了重视。
研究发现,当以声波刺激吲哚菁分子时,会触发声电效应,使其共轭双芳香环的变形发生变化,从而使其导电性出现反比效应,使有机材料获得声敏性。
另外,诸如红外光谱、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联合技术也可以帮助研究吲哚菁分子在声波作用下发生的结构变化,从而更好地探索它的声敏特性。
综上所述,吲哚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光敏性和声敏性,是构建有机光电设备的重要材料,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大大提高有机光电材料的性能。
注射用吲哚菁绿说明书【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吲哚菁绿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Indocyanine Green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ɡ Yinduojinɡlv本品主要成份为:吲哚菁绿。
其化学名称为:1H-苯并[e]吲哚,2-[7-[1,3-二氢-1,1-二甲基-3-(4-磺酸基丁基)-2H-苯并[e]吲哚-2-叉]-1,3,5-庚三烯基]-1,1-二甲基-3-(4-磺酸基丁基)-氢氧化物,内盐,钠盐。
结构式:分子式:C43H47N2NaO6S2分子量;774.96【性状】本品为暗绿青色疏松状固体,遇光和热易变质。
【药理作用】本品为诊断用药。
由于吲哚菁绿(ICG) 静脉注入体内后,迅速和蛋白质结合,色素不沉着于皮肤,也不被其它组织吸收,其最大吸收峰由水溶液的780nm转变成805nm,所以测血中ICG浓度不受黄疸及溶血标本影响。
是用来检查肝脏功能和肝有效血流量的染料药。
【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入体内后,立刻和血浆蛋白结合,随血循环迅速分布于全身血管内,高效率、选择地被肝细胞摄取,又从肝细胞以游离形式排泄到胆汁中,经胆道入肠,随粪便排出体外。
由于排泄快,一般正常人静注20分钟后约有97%从血中排除、不参与体内化学反应、无肠肝循环(进入肠管的ICG不再吸收入血)、无淋巴逆流、不从肾等其它肝外脏器排泄。
静注后2~3分钟瞬即形成均一单元达到动态平衡,约20分钟血中浓度被肝细胞以一级速率消失,即成指数函数下降。
当肝脏病变,肝有效血流量和肝细胞总数降低时,血浆ICG消除率K 值明显降低;血中ICG滞留率R值明显升高。
【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诊断各种肝脏疾病,了解肝脏的损害程度及其储备功能。
用于诊断肝硬化、肝纤维化、韧性肝炎、职业和药物中毒性肝病。
【用法用量】试验前用“ICG试敏针”于患者前臂掌侧皮内注射0.1ml,10~15分钟,观察有无红晕,确无无过敏反应后,再按下法进行肝脏功能检查。
ICG染料, 吲哚菁绿CAS:3599-32-4的使用注意事项
产品名称:ICG, 吲哚菁绿CAS:3599-32-4
外观:暗棕红色粉末
溶解度:在水或甲醇中溶解,在丙酮中几乎不溶
纯度:95%+
结构式:
沸点157ºC
熔点235 °C
分子式C43H47N2NaO6S2
分子量774.963
精确质量774.277344
PSA137.41000
LogP10.55570
外观性状绿色至绿色-棕色粉末
储存条件
避光,通风干燥处,密封保存
稳定性
常温常压下稳定,系三羰花青类染料。
有吸湿性。
最大吸收波长775nm。
有刺激性。
使用注意事项:
1.ICG需先溶于水(1mg/ml),再用生理盐水稀释以满足需要等渗溶液的生理应用。
2.ICG水溶液不稳定。
0.5%ICG的pH约为6,约8h稳定。
建议溶液单日现配。
3.为了您的安全和健康,请穿实验服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
1例推注时味菁绿注射液致渗出的个案护理肝脏储备功能检查(corre1ationstudyofindocyaninegreen),即ICG 清除试验,是肝脏相关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能够客观反映肝脏功能储备情况,对肝癌、肝硬化及拟行肝切除手术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呵珠菁绿是该检查中使用的主要药物,使用时,每支25mg口引跺菁绿注射用粉针以灭菌注射用水5m1溶解为5mg/m1墨绿色溶液,按0.5mg/kg体重计算被检测者ICG用量,抽入10m1注射器中,注入速度为5〜10S静脉推注。
ICG试验对机体组织刺激损伤作用轻微,因此进行该试验较少出现严重毒副反应,极罕见在注射后出现恶心呕吐,及过敏反应(发生率仅约1:40000),主要表现有瘙痒、尊麻疹、心动过速、低血压和呼吸困难等。
目前少见ICG清除试验药物渗出引起皮肤损伤及相关护理研究报告。
本院肝胆外科2023年9月发生1例ICG清除试验过程中出现呵深菁绿注射液渗出,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症状缓解,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相关护理经验及体会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年龄58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10年,冠心病病史10年,本次以:①乙状结肠癌术后肝转移;②乙状结肠腺癌(Inb期:T3N1aM0),收治入院,完善术前准备行ICG 清除试验。
患者于9月10日15:00行ICG清除试验检查,左手前臂内侧穿刺巴德公司BD留置针1枚(型号:24G),在推注过程中,吧口朵菁绿注射液外漏并渗入血管外,量约3m1,左手前臂穿刺点周围皮肤隆起,面积达2cm×1cm,皮温及颜色无明显改变。
2护理干预2.1应急处理立即停止注入药液,试图抽出渗出的注射液未能成功,遂拔除留置针,与责任护士交代其具体情况,密切观察患肢情况变化。
于9月10日16:00经科室静疗小组成员评估,予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每日3次均匀涂抹患处,告知患者肿胀部位忌抓挠、挤压,并抬高患肢,以防病情加重。
2024 口那朵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胆道疾病中的应用摘要近年来,口引噪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胆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口那朵菁绿对胆道系统的荧光显影可准确定位病变组织,精确识别胆道结构,有效避免对正常胆道结构的损伤,极大提高了胆道外科手术的精确性及安全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然而,目前该技术在胆道外科领域的应用尚处在探索阶段,表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的同时亦暴露出诸多问题及争议。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未来该技术将在胆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使患者更多获益。
关键词胆道疾病"那朵菁绿;胆道显影;应用现状;进展近年来,口即朵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尤其是肝胆外科的应用愈发广泛[1 -2 ]O 得益于该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成熟,腹腔镜下肝胆外科手术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目前,口m朵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应用于肝脏疾病手术如肝脏肿瘤染色、解剖性肝切除、肝切缘界定等方面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已取得显著成效[36 ]0然而其在胆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研究较少,临床经验不足。
笔者通过文献回顾结合团队经验,探讨口那朵菁绿荧光成像技术在胆道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
一、荧光成像的原理及机制荧光成像的原理主要是运用口即朵菁绿等染料被近红外光线激发后发射光线的特性,其发出的光可由光学传感器检测并实时投射至显示器,从而实现荧光可视化。
口即朵菁绿在血液中的光谱吸收峰值为800~810nm ,发射峰值为835nm ,发射出的光线可穿透Iomm的组织,而人眼可透过8mm 的组织看到荧光[7 ]0经外周静脉注射口引噪菁绿后,其迅速与血浆Od球蛋白结合参与血液循环。
经间质注射口即朵菁绿后,其首先流入淋巴系统并汇集在淋巴结,随后进入胸导管,最后进入血液系统参与循环[89 ]0血液中的口即朵菁绿被肝实质细胞高效吸收代谢,然后几乎以原型排泄至胆汁中,经胆道排出,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且不参与肝肠循环。
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为2.5~3min ,进入循环系统后,肝脏2~5min即可呈现荧光, 而胆道系统可在8~10min显示荧光[10-12 ]o 目前国内应用的口即朵菁绿荧光成像技术主要使用近红外一区(near-infrared-1 , NIR-I )光线进行成像,其波长为700~900 nm o近年来,近红外二区(n ear-infra red- ∏ , NIR-Π )荧光成像表现出优良的性能和巨大应用前景,其波长范围为900-1 700 nm0有研究通过测量和比较口即朵菁绿胆汁在NlR-II和NIR- I窗口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荧光强度和光稳定性,得出口m朵菁绿胆汁的荧光光谱可以很好地延伸到NIR-Π ,并表现出强烈的荧光值和良好的光稳定性,足以用于NlR-II窗口胆道成像[13]o此外,口引口朵菁绿在NIR-II 窗口的荧光显影明显降低了肝脏背景信号,加深了穿透深度,在模拟的临床场景中可提供更多的组织结构信息,从而提升胆管或病变区域的可视化效果,其各方面表现明显优于在NlRT窗口的成像[14]0由此可见,未来口引口朵菁绿在NIR-II窗口的荧光显影可在胆道外科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困难或复杂病例中,是提高胆道手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ICG示踪淋巴结原理
ICG示踪淋巴结是一种利用吲哚菁绿(ICG)进行荧光成像的技术,其原理基于吲哚菁绿的特殊荧光特性和与淋巴系统的相互作用。
吲哚菁绿是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具有高吸收率、低光毒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当局部注射吲哚菁绿后,这种荧光染料能够迅速被淋巴系统吸收,并与其中的白蛋白结合。
由于淋巴系统的转运速度相对缓慢,吲哚菁绿在淋巴系统中能够存在较长时间,从而可以随着淋巴系统的引流被引流至淋巴结。
在这个过程中,吲哚菁绿会发出近红外荧光,可以被特殊的显像设备所捕捉。
通过显像设备,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到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中准确找到淋巴结,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还可以用于评估淋巴系统的功能和引流情况,对于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ICG示踪淋巴结原理基于吲哚菁绿的特殊荧光特性和与淋巴系统的相互作用,通过显像设备实时观察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等信息,为手术导航、淋巴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医院医疗新技术可行性报告申报科室:心胸外科题目:吲哚菁绿(ICG)在肺结节定位中的应用一、当前该项目国内外开展现状;吲哚菁绿(ICG)作为一种静脉注射荧光显影药物,已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允许。
良好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独特的荧光特性使其长期以来被用作肝功能储备实验和血管显影,也有应用于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的检测。
目前国内、省内均有吲哚菁绿应用于肺结节定位的临床报道。
二、临床意义和适应症、禁忌症;目前随着肺癌早期筛查技术的不断完善及高分辨率CT的普及应用、结节定性技术的成熟与多样化,越来越多的肺癌被早期发现,并有了早期手术切除的机会。
胸腔镜术中如何准确识别肺小结节(<2cm)以确定肺组织切除范围,仍是困扰胸外科医生的临床问题。
术前结节定位的办法包括:1、术中观察、手指/机械触摸确定结节解剖位置;2、术中解剖标志物定位;3、Hookwire与微弹簧圈定位;4、染料标记定位;5、术中超声定位;6、近红外线显色定位等。
其中触摸定位、解剖标志物定位、超声定位需要术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Hookwire钩又因为肺组织特性而容易脱落。
染色标记法则要求染色剂注射点的精确选择,否则易出现染色弥散、染色不足的缺点。
而吲哚菁绿近红外染色定位技术尽量以客观指标代替主观经验;旨在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达到更优的临床效果;适应症:1、术前结节考虑恶性,需手术治疗;2、孤立性肺结节,结节直径≤2cm,需术中辅助定位患者禁忌症:1、对染色剂过敏患者;2、已怀疑肿瘤有远处转移,或局部扩散,肿瘤;3、病人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等。
三、具体技术路线、操作规范和操作规程;通过术前24小时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或通过磁导航支气管镜注射于目标结节处,已发起另一项医疗新技术申请),术中在近红外线设备下,在成像装置上病变组织呈现高强度染色信号,以显示可疑病灶。
并用电钩灼烧标记。
术后早期根据VAS评分加强止痛,管理胸管;采用肺癌症状量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第l,3,6,12月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