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瘫痪防治
- 格式:pdf
- 大小:76.13 KB
- 文档页数:2
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母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牛在分娩后出现肌肉无力、不能站立的疾病。
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不平衡:母牛在分娩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恢复身体,如果饲料供给不足或饲料质量差,就会导致能量不平衡,引发产后瘫痪。
2. 体重过大:母牛怀孕期间体重快速增加,如果体重过大,在分娩后站立就会对骨骼和肌肉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引发产后瘫痪。
3. 钙负荷过重:母牛在分娩后需要大量的钙来合成乳汁和恢复身体,如果钙负荷过重,机体无法及时释放钙,就会出现低钙血症,进一步引发产后瘫痪。
4. 循环压力增加:母牛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循环压力,如果循环压力增加过大,就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再加上能量不足,易引发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母牛无法站立:产后瘫痪的最明显症状就是母牛无法站立,后肢无力,站不起来。
2. 下垂的后足:受影响的后肢会下垂,不再正常支撑母牛的身体。
3. 食欲不振:受到疾病的影响,母牛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4. 乳汁减少:母牛因为无法站立,奶牛的乳汁分泌也会减少或停止。
针对产后瘫痪,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做好营养管理:在母牛分娩后,提供足够的高质量饲料,确保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给,尤其要注意钙的补给。
3. 加强运动管理:母牛分娩后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有助于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
4.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母牛出现产后瘫痪的症状,要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母牛恢复站立能力。
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母牛疾病,对养殖户的生产经济和动物福利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营养管理、控制体重增长和加强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瘫痪的发生。
一旦发现病情,要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治,以提高治愈率。
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奶牛产后瘫痪也称乳热和临床分娩低钙血症。
1 病因奶牛产后瘫痪与其体内钙的代谢密切相关,血钙下降为其主要原因。
导致血钙下降的原因主要有:钙随初乳丢失量超过了由肠吸收和从骨中动员的补充钙量,由肠吸收钙的能力下降,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贮备的速度降低。
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相当独特的内分泌功能紊乱,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又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节,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日粮不平衡,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
母牛在干奶期,特别是在怀孕后期日粮中钙含量过高。
日粮中磷不足及钙磷比例不当。
日粮中Na+、K+等阳离子过高,阴离子盐含量不足。
维生素D不足或合成障碍。
2 症状前驱症状:呈现出短暂的兴奋和搐搦。
病牛敏感性增高,四肢肌肉震颤,食欲废绝,站立不动,摇头、伸舌和磨牙。
行走时,步态踉跄,后肢僵硬,共济失调,左右摇摆,易于摔倒。
被迫倒地后,兴奋不安,极力挣扎,试图站立,当能挣扎站起后,四肢无力,步行几步后又摔倒卧地。
也有见只能前肢直立,而后肢无力者,呈犬坐样。
瘫痪卧地:几经挣扎后,病牛站立不起便安然卧地。
卧地有伏卧和躺卧两种姿势。
伏卧的牛,四肢缩于腹下,颈部常弯向外侧,呈“S”状,有的常把头转向后方,置于一侧肋部,或置于地上,人将其头部拉向前方后,松手又恢复原状。
躺卧病牛,四肢直伸,侧卧于地。
鼻镜干燥,耳、鼻、皮肤和四肢发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对感觉反应减弱至消失,肛门松弛,肛门反射消失。
尾软弱无力,对刺激无反应,系部呈佝偻样。
体温可低于正常,为37.5~37.8℃。
心音微弱,心率加快可达90~100 次/min。
瘤胃蠕动停止,粪便干、便秘。
昏迷状态:精神高度沉郁,心音极度微弱,心率可增至120 次/min,眼睑闭合,全身软弱不动,呈昏睡状,颈静脉凹陷,多伴发瘤胃臌气。
治疗不及时,常可致死亡。
诊断根据产犊后不久发病,常在产后1~3d 内瘫痪,体温低于正常,38℃以下,心跳会加快至100次/min,卧地后知觉消失、昏睡、便秘、系部佝偻等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
奶牛产后瘫痪防治摘要:本文充分考虑奶牛产后出现瘫痪的病因和临床症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各种防治措施,旨在为我国奶牛的健康饲养给予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奶牛;产后;瘫痪;防治前言:在奶牛的饲养工作中,很多疾病都会对奶牛的机体健康情况与泌乳量存在直接影响,而产后瘫痪就是其中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
奶牛产后瘫痪也是低血钙症或乳热症,一般是分娩以后短期内忽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
病牛的重要特点就是倒地不起,四肢瘫痪,丧失知觉,食欲不佳或者绝食,停止反刍,胃肠蠕动缓慢,甚至出现死亡,而这种情况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
一般高产奶牛群的发病率很高,并且易出现严重危害。
1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当前阶段,奶牛产后发生瘫痪的病因并不明确,但与分娩过程和分娩之后的血钙水平快速减少存在直接的影响。
如果干奶期间的饲料钙磷配置比例不足将会导致奶牛发生产后瘫痪。
产犊之后的奶牛将会发生抑制状态,减少钙元素的吸收量,减少血钙的水平。
不仅如此,奶牛血钙水平的日益减少致使奶牛神经系统发挥更严重的抑制作用,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奶牛的病情不断加重。
奶牛产犊之后七天之内排出的乳汁被称为初乳,初乳之中的钙含量非常高,特别是奶牛产后第一天,初乳之中就会包含大量的钙,随着初乳排出来,使奶牛体内血钙量快速减少。
不仅如此,血液之中的钙若是不能及时补充,奶牛就会出现低血钙和低血磷的症状。
特别是奶牛产犊之后,将会有一段时间的食欲不振,也会影响奶牛对于钙元素的摄入量。
2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奶牛产后瘫痪通常出现在产奶量较高的奶牛身上,尤其是五到八岁、产犊三胎到五胎的奶牛更容易发生这种疾病。
而疾病通常出现在产犊以后的12小时到48小时。
奶牛发病初期,就会出现兴奋不安的情绪,四肢发生震颤,不让触摸,之后发生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停止排尿与反刍现象,而产奶量降低甚至暂停,导致步态失调,无法站立,头颈发生下垂,走路中就会发生身体摇晃现象。
两小时之后,病牛就会卧地不起,四肢僵硬,头颈向着胸腹壁一侧进行弯曲,呈现出“S”形状的弯曲,体温要明显比正常值更低,奶牛就会出现呼吸微弱及脉搏迟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