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253.56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设计中的机械结构耐久性与寿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机械设备性能要求的提高,机械结构耐久性与寿命成为了机械设计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机械结构耐久性与寿命的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设计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机械设计实践中。
一、机械结构耐久性与寿命的概念与定义机械结构耐久性是指机械结构在长期使用和不同工况下的能力,即机械结构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和振动而不发生失效。
而机械结构的寿命则是指机械结构能够经历的使用时间或循环次数,达到预定的安全要求而不出现失效。
二、影响机械结构耐久性与寿命的因素1. 材料选择: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因此在机械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常用的机械结构材料有钢、铝合金、铜等。
2. 结构设计: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减少应力集中和振动,提高机械结构的耐久性与寿命。
例如增加圆角和过渡弧度,优化结构刚度和强度分布等。
3. 疲劳强度:疲劳是机械结构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多次应力循环下承受疲劳破坏的能力。
通过疲劳试验和估算,可以评估和提高机械结构的耐久性。
4. 工艺制造:工艺制造过程中的缺陷和材料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机械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合理的工艺选择和质量控制对机械结构的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5. 使用环境:不同的使用环境下,机械结构受力和振动情况都会发生变化,因此应根据具体使用环境选择适合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材料。
三、机械结构耐久性与寿命的设计方法1. 强度计算:通过强度计算可以评估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应力分布,从而检查结构是否满足要求,并进行合理的结构调整。
2. 疲劳分析:通过疲劳试验和疲劳寿命估算,结合统计学方法,可以评估机械结构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进而优化结构设计。
3. 仿真模拟: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结构仿真和模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机械结构的受力情况和寿命,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
4. 实验验证:通过实际试验验证设计方案和材料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并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改进。
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及防冶摘要: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内部因素是混凝土与水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混凝土结构的工作环境可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水环境、特殊工作环境。
评价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如结构承载能力、结构性能变化情况等。
关键词:混凝土;耐久性;重要因素1 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因素1.1 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指混凝土或建筑自身的因素。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会受到自身特性、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例如在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方案中,规定的水灰比、水泥品种、数量要求、骨料级配等都会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混凝土结构存在缺陷,渗入内部的侵蚀物质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导致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1.2 外在因素(1)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对混凝土的碳化反应影响较大,在环境的相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温度降低使混凝土结构的冻融循环速度提升,容易破坏混凝土结构。
在硫酸盐的侵蚀作用下,二氧化硫离子的扩散速度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同时反应速度也会随之提升,所以温度过高会对水泥热化、硫酸盐侵蚀作用产生影响。
每种碱集料的反应都存在温度限值,在限值内,温度升高,混凝土结构膨胀值增大,如果温度超过限值继续升高,膨胀值反而会降低。
混凝土的渗透性、耐久性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2)环境相对湿度。
水浸润混凝土表面后可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渗透性,使混凝土结构内部的空隙水增加。
混凝土孔隙水的饱和度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如果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或者气候多雨,混凝土内部孔隙水的饱水度会随之提升,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也会受环境相对湿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目前很多学者对混凝土碳化和相对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为抛物线关系。
研究表明,当相对湿度为65%时,混凝土结构的碳化速度最快。
混凝土构件在氯离子侵蚀条件下空隙水会以吸收、扩散、渗透等方式向内部结构扩散。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期末考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哪个因素?A. 混凝土的强度B. 钢筋的强度C. 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D. 结构的几何尺寸答案:A2.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以下哪种类型的荷载不需要考虑?A. 恒荷载B. 活荷载C. 风荷载D. 地震荷载答案:D3. 以下哪个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最小?A. 混凝土的强度B. 混凝土的渗透性C. 混凝土的抗冻性D. 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答案:A4.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以下哪个设计方法不属于极限状态设计法?A. 荷载-抗力设计法B. 极限状态设计法C.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D. 弹性设计法答案:D5. 以下哪个指标用于评价混凝土的耐久性?A. 抗压强度B. 抗拉强度C. 抗渗性D. 碳化深度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结构的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耐久性2.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极限状态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
答案: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____、____和____。
答案:混凝土的渗透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的碳化速度4.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材料强度标准值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标准值、钢筋的强度标准值5.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荷载组合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基本组合、偶然组合、特殊组合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强度。
()答案:正确2.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可以不考虑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
()答案:错误3.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
()答案:错误4.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材料强度标准值是指材料的最小强度值。
桥梁结构耐久性病害现象与成因一、结构耐久性的内涵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结构的耐久性就是指其维持初始性能(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及美观)的能力。
从专业研究及便于量化的角度,结构的耐久性可更具体的定义为:结构在外界环境及其他因素(设计预期的正常荷载,对于突发性灾害事件不应多考虑)共同作用下,在同样(或等效的)的建翊□运营维护总成本(寿命周期总成本)下,在设计使用寿命期内,保持预期的安全性、适用性的能力。
即耐久性的内涵应包括耐久的长寿命及经济地耐久性。
二、桥梁结构耐久性病害现象(一)桥面铺装破坏在车辆(尤其是超载、超限车辆)的长期作用下,尚未达到预期年限的桥面板经常出现凸凹不平或网状开裂等破坏现象。
桥面铺装的过早破坏是世界范围的难题,特别是在气候寒冷需要采用除冰盐消除桥面积雪的国家和地区,因为氯盐侵蚀和冻融破坏的共同作用,桥面铺装寿命短、病害严重的情况非常普遍。
桥面铺装损坏的问题在我国也^常严重,不仅在早期修建的桥梁中大量存在,而且国内近年来修建的几座特大型桥梁(如虎门大桥、厦门海沧大桥、江阴大桥等)在运营不到5年就纷纷出现桥面铺装损坏的问题。
(二)桥头跳车桥梁运营一段时间后,普遍存在台后填土下沉的现象,使桥头蜀瘁成为一种常见的病害。
跳车产生的剧烈冲击和振动降低了行车的舒适性、增加了汽车的故障率,车辆对桥台和结构产生过大的冲击力,又会使跳车现象更加严重,并影响桥梁的耐久性与使用寿命。
(三)混凝土开裂在混凝土桥梁中,梁体开裂是一种影响耐久性的较为普遍的现象。
混凝土裂缝按开裂部位可分为:主梁顶、底板开裂,腹板开裂,齿板开裂,预应力锚头区开裂等。
按成因可分为结构裂缝和非结构裂缝。
结构裂缝是指混凝土所受拉应变超过极限应变而出现的开裂现象,它的宽度可随着荷载的变化而变化。
非结构裂缝一般是指由于变形受到约束而出现的开裂现象。
(四)钢筋锈蚀受力钢筋的锈蚀将导致其有效截面的下降镌蚀后钢筋的体积膨胀又会导致混凝土开裂或表面混凝土成块脱落,从而削弱构件整个截面的面积;随着钢筋锈蚀程度的增大,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减小、共同作用受到损害,从而引起构件承载力下降。
6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 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 .23SC I ENC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建筑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混凝土已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
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以及矿井工程、国防建设工程中。
人们经过多年的时间研究,在掌握控制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后,对其耐久性更为关注了。
尤其,近年来不断出现混凝土结构不断遭到提前破坏,耐久性不良带来大量资源、能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当代建筑活动消耗的能源占总能源消耗量的50%,占自然能源总消耗量的40%,如何使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达到、甚至超过设计耐用年限,提高资源利用率,追求建筑物的长期效益,已成为人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混凝土耐久性与国民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密切相关,是工程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果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作用下保持工作能力的性能。
常见的破坏因素有:冻融循环、碳酸化、钢筋锈蚀、海水侵蚀、淡水溶蚀、引力破坏、碱-集料反应和多因素综合作用等。
而其中最常见的劣化过程有钢筋锈蚀;冻融循环;硫酸盐侵蚀和碱-集料反应。
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脆性材料,有骨料、水泥石以及存留在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
在设计强度确定的条件下,混凝土的密实度对其结构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
而混凝土的密实度又与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密切相关。
混凝土的和易性又是由水灰比、搅拌时间决定的,和易性好、振捣密实的混凝土,其内部存留得水和气体相对少,混凝土内部的孔隙率小,则混凝土的渗透性低。
混凝土的渗透性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混凝土的渗透性是指气体液体或离子受压力、化学势或电场的作用,在混凝土中渗透、扩散或迁移的难易程度。
一般情况下,渗透性低的混凝土,其耐久性一般比较好。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技术规范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耐久性是保障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并且遵循相关的技术规范。
一、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是指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材料的性质、使用环境等因素,合理地确定混凝土的组成、配合比、强度等参数,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在使用寿命内不发生严重的损坏或失效。
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使用环境: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对其耐久性有很大影响,如气候、土壤、水质等。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3、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4、混凝土的材料: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性能对混凝土的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5、结构设计: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结构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使用要求等因素。
6、施工质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对其耐久性有很大影响。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技术规范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规范,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等。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该规范是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础规范,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荷载计算、结构分析与设计、构造设计、材料与构件技术、施工技术、验收与检测、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规定。
该规范强调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选择、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结构的防水、防腐等措施。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如在海洋环境中,应采用更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更好的防腐措施;在寒冷地区,应采用防冻混凝土等。
2、《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该规范是我国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的基础规范,其中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基本要求、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技术、验收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建筑领域,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量因素。
耐久性不足可能导致结构在预期使用寿命内出现性能退化、损坏甚至失效,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阶段,就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耐久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结构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作用。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
一、环境因素环境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首要因素。
不同的环境条件,如气候、湿度、温度、化学侵蚀等,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在沿海地区,混凝土结构容易受到氯离子的侵蚀。
氯离子能够通过渗透进入混凝土内部,破坏钢筋的钝化膜,导致钢筋锈蚀。
因此,对于这类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需要采用高性能的抗渗混凝土,并增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以减缓氯离子的侵入速度。
在寒冷地区,冻融循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水在混凝土孔隙中反复冻结和融化,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的破坏。
为了提高混凝土在这种环境下的耐久性,可选用引气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含气量,从而提高其抗冻性能。
工业环境中,混凝土结构可能会受到化学物质的侵蚀,如酸、碱、盐等。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选择具有良好耐化学腐蚀性的水泥品种,并采取防护涂层等措施来保护混凝土表面。
二、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包括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掺和料等,对其耐久性有着重要影响。
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来选择。
例如,在硫酸盐侵蚀严重的环境中,应选用抗硫酸盐水泥。
骨料的质量和级配也不容忽视。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合理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同时,要避免使用含有活性成分的骨料,以免发生碱骨料反应。
外加剂和掺和料的使用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其强度和密实度;粉煤灰、矿渣等掺和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其抗渗性和抗化学侵蚀能力。
三、钢筋的防护钢筋是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受力构件,其锈蚀是影响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机械结构的耐久性分析与优化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械结构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机械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也成为制约其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机械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分析与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一、耐久性分析机械结构的耐久性是指其在长时间工作条件下的寿命和可靠性。
耐久性问题主要表现在疲劳寿命和强度两个方面。
1. 疲劳寿命分析疲劳寿命是机械结构在交变载荷下发生疲劳破坏前所能承受的循环载荷次数。
对于复杂的工程结构来说,准确预测其疲劳寿命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
通常,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疲劳寿命的分析。
实验方法是通过制作试样,进行加载和检测的方式来获取疲劳性能指标。
例如,可以使用疲劳试验机对机械结构加以加载,通过检测试验中发生的裂纹和破坏情况,得到其疲劳寿命。
然而,实验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并且很难覆盖各种工况。
数值模拟方法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的方式,对机械结构进行疲劳寿命的预测。
该方法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技术,对结构的应力、应变和疲劳损伤进行计算。
通过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和优化设计,可以更好地提高结构的疲劳寿命。
2. 强度分析强度是指机械结构在工作载荷下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能力。
在设计机械结构时,需要保证工作载荷不会超过结构材料的强度极限。
强度分析的目的是确定结构在安全载荷下的工作寿命。
强度分析主要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模拟方法进行。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确定结构的材料特性、载荷情况以及边界条件等参数。
通过计算得到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强度不足的区域。
如果存在强度不足区域,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结构的强度。
二、耐久性优化设计耐久性优化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结构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提高其可靠性。
1. 材料选择与设计在耐久性优化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疲劳性能,因此需要根据结构的实际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材料。
1 / 4
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因素
土134 25 孙仕琦
自19世纪20 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
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因而迅速广泛应用于建筑
领域。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
础。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种混凝土外
加剂也开始使用。6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减水剂,并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
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种纤
维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纤维混凝土。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
科学的研究。
尽管混凝土发展迅速,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关于混净土结
构耐久性的研究和讨论,也始终都是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课题。然而,从混凝
土应用于建筑工程至今的150年间,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各样的原
因而提前失效,达不到预定的服役年限。这其中有的是由于结构设计的抗力不足
造成的,有的是由于使用荷载的不利变化造成的,但更多的是由于结构的耐久性
不足导致的。特别是沿海及近海地区的混凝土结构,由于海洋环境对混凝土的腐
蚀,尤其是钢筋的锈蚀而造成结构的早期损坏,丧失了结构的耐久性能,已成为
实际工程中的重要问题。早期损坏的结构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进行维修补强,甚
至造成停工停产的巨大经济损失。耐久性失效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
下失效的最主要原因。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由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病害而导致的损失是巨大的,
并且耐久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构耐久性造成的损失大大超过了人们的估计。国
2 / 4
外学者曾用“五倍定律”形象地描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即设计
阶段对钢筋防护方面节省1美元,那么就意味着:发现钢筋锈蚀时采取措施将追
加维修费5美元;混凝土表面顺筋开裂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25美元;严重
破坏时采取措施将追加维修费125美元。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也是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的问题,通过开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一方面能对已有的建筑结构
物进行科学的耐久性评定和剩余寿命预测,以选择对其正确的处理方法;另一方
面可对新建项目进行耐久性设计,揭示影响结构寿命的内部与外部因素,从而提
高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因此,它既有服务于服役结构的现实意义,又有
指导待建结构进行耐久性设计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丰富和发展钢筋混凝土结
构可靠度理论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正因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问题如此重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均越来越重视混
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众多的研究者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展开了研究,取得了
系列研究成果,而材料层面的成果尤为显著。众所周知,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
素有因素两类,即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有混凝土强度,密实度,水泥
用量,水灰比,氯离子及碱含量,外加剂用量,保护层厚度等等;外部因素则包
括温度,湿度,CO2含量,侵蚀性介质,空气流动性等。
第一类影响因素中,骨料和水泥的研究较为成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
性也较强,如在其他材料不变化时,骨料的最大粒径越小,骨料的表面积就越大,
在获得相同和易性的情况下,水灰比就越大,且最大程径越小时,混凝土中的 9
界面体积就越大,界面越多,对混凝土的传输影响就越显著,对其耐久性影响就
越明显;水泥亦有类似现象,如水泥〈这里指纯水泥,不考虑掺合料的影响〉的
3 / 4
细度增加时,要获得相同的和易性,则应提高水灰比等。
第二类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在实际工况中,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耦合,
如结构混凝土通常是在承载工况下服役,不可避免地受碳化、冻融等因素的共同
作用。混凝土的碳化是指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与渗透进混凝土中的二氧化碳和其
它酸性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碳化的实质是混凝土的中性化,碱性降低,钢
筋的钝化膜破坏,在水分和其它有害介质侵入的情况下,钢筋就会发生锈蚀。
氯离子的侵蚀则是氯离子从外界环境侵入已硬化的混凝土造成的。海水是氯
离子的主要来源,氯离子对混凝土的侵蚀属于化学侵蚀,对结构的危害是多方面
的,但最终表现为钢筋的锈蚀。
至于碱-骨料反应一般指水泥中的碱和骨料中的活性硅发生反应,生成碱-硅
酸盐凝胶,并吸水产生膨胀压力,造成混凝土开裂,且很难加以控制,碱-骨料
反应一旦开始,一般不到两年就会使结构出现开裂。在高寒地区还广泛存在着冻
融循环破坏,渗入混凝土中的水在低温下结冰膨胀,从内部破坏混凝土的微观结
构. 经多次冻融循环后损伤积累将使混凝土剥落酥裂,强度降低。
此外,钢筋腐蚀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 钢
筋腐蚀伴有体积膨胀,使混凝土出现沿钢筋的纵向裂缝,造成钢筋与混凝土之间
的粘结力破坏,钢筋的有效截面积减少,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和裂缝增
大等一系列不良后果,并随时间的推移,腐蚀会逐渐恶化,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的
完全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侵蚀混凝土和钢筋的作用都需要有水作介质。
混凝土结构开裂后,腐蚀速度将大大加快,耐久性将进一步恶化。在影响混凝土
结构耐久性的诸多因素中,钢筋锈蚀危窑最大,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和开裂是钢筋
锈蚀的前提,水分、氧气的存在是引起钢筋锈蚀的必要条件。
4 / 4
关于混凝土的研究一定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愈加深入,各式新材料和新技术
的不断研发和投入使用也会使得混凝土的耐久性不断的提高,可以预见,未来的
某一天,混凝土的耐久性这个“老大难”问题将不在困扰着建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