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掌握改革是全面深化的改革,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主要表现:

1、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当惊世界殊”的历史;

2、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

3、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

4、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

5、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

6、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背景

国内环境: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国际环境: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我们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以1978年我们党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序幕拉开了全面改革的进程。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势不可当地展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毅然决然地打开.

2、改革开放的实质和目的

改革开放的实质: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问题提示:中国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主要内容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

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二)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三个主要动力

第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动力;

第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动力;

第三,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强大动力。

这三个动力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实现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国人民的富强文明民主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问题提示:

1、如何看待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

2、如何评价改革?如何深化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1、全面改革的历史进程

改革的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从农村改革→全面改革

1978年,注定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年份。这一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安徽小岗村民冒死搞起大包干,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中国现代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篇章由此翻开了第一页。

在农村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1992

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20世纪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与此同时政治、科技、教育等领域改革也全面展开。

农村改革案例分析:

小岗村的抉择

华西村的传承

大寨村的新生

大邱庄的兴衰

思考讨论题:如何正确认识农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