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信息管理导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管总复习

1.信息的定义:

本体论信息——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其中

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研究的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的精神现象。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思维运动。社会运动等。

运动方式——事物运动在时间上呈现的过程和规律。

运动状态——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

2.在任何惯性系统中,若真空光速C不变,则物体质能M与能力E之间满足关系式,E=MC2 以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质能转换关系式”为例,解释什么是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如不知每个字母或数字符号所代表的事物的含义,那么,我们获得的只是“有关字母或数字的一种特定的排列方式”的信息,即语法信息。

语法信息——主题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的形式化关系,是最低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2)如果我们知道了E代表能量,M代表质量,C代表真空光速,则从公式可以获得质能的转换关系的语义信息

语义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的逻辑含义,是较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3)通过公式可以进一步了解到:通过改变原子核的质量分布可以获得巨大的核能时,我们便获得了关于E=MC2的语用信息

语用信息——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与方式相对与某种目的。是最高层次的认识论信息。

3.阐释“信息链”中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之间的关系

事实——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

数据——事实的数据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

信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

知识——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评价的结果

情报——运用知识的能力

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5个连环组成了“信息链”

在“信息链”中,信息的下游是面向物理属性的;信息的上游是面向认知属性的;作为中心环节的“信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认知属性,因此成为“信息链”的代币称谓。

4信息的属性

(1)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产生的无限性和获取的相对性

(3)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

(4)利用共享性

(5)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

(6)对物质载体的依附性和独立性

(7)可加工和开发性

(8)整体性和层次性

(9)信息的可伪性(1.失去与源物质的直接联系后,人们容易凭主观想象来认识、理解信息,容易产生虚假信息,盲人摸象。2、认识能力有限或动机不纯,如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

5.按层次及加工集约程度分为四次信息源

(1)一次信息源——本体信息源

(2)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

(3)三次信息源——再生信息源

(4)四次信息源——集约信息源

三次文献

(1)一次文献——原始文献

(2)二次文献——工具书

(3)三次文献——综述

信息源与信息资源的关系

(1)信息源不等于信息资源

(2)信息源是蕴含信息的一切事物,信息资源则是可利用的信息集合

(3)信息资源可以是一种高质量、高纯度的信息源,但信息源不全是信息资源。

(4)信息资源是信息的一部分,是信息世界中与人类的需求相关的信息

(5)信息资源是可利用的信息,是在当前生产力水平和研究水平下所开发与组织的信息(6)信息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参与而获取的信息,人类的参与在信息资源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6、信息管理的定义、要素、原则

(1)信息管理的定义:国家、组织和个人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综合运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和法律等各种手段,对信息活动中的信息、人员、设备、资金、产业和结构等各要素从过程,系统和环境的不同角度实施有效,全面的管理。

(2)信息管理的职能、要素、环境、原则

职能(广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协调、服务。

职能(狭义):信息用户需求分析与管理、信息采集与获取、信息传输管理、信息加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服务管理、信息政策法规安全管理、信息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

要素:主体、客体、目标、方式、环境

环境(广义):内部环境(人员构成、资源建设、管理机制),外部环境(国家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经济水平、地理时空布局、社会人文影响)

信息管理的原则:服务原则,时效原则,准确原则,经济原则,系统原则。

7.什么是信息组织(或称信息控制,信息管理的运作过程)

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使信息从无序到有序,将信息转化为信息资源,以利于用户的查询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组织的必要性和目的:

原始信息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只有将其有效组织才能产生价值。要有效地开发利用信

息资源,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信息加以控制盒处理,其中信息组织是关键措施之一。

目的——建立信息的收藏系统和检索工具,方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信息组织的特征:

(1)依附性:依附于对信息的揭示,加工,存储,检索,开发利用等过程中,是一种方法,不可能独立存在。

(2)增效性:通过对信息的组织,可以增加信息检索,开发利用的效率

8.信息组织的分类方法

(1)等级列举式分类法

一种直接体现知识分类的等级制概念标识系统,将所有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概念一一列举。并按概念间的等级、从属关系分别赋予相应的分类号。又称体系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2)分面组配分类法的原理以及欲对体系分类法的改善分面。

分类是按事物的属性来进行的。用一种属性作为分类特征,就可以区分出一组类目。对同一事物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属性作为分类特征来区分,因而可以产生许多组类目。

1、标引专指。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复合主题。

2、标记表达性强。可以表达出主题成分所属的分面,便于根据不同的需要调整组配次序。

3、对科学发展适应性强,可以通过组配方式表达新产生的复杂主题。

4、类表篇幅小,便于管理。

(2)分类表中为什么要设复分表?复分表的种类?

复分表的作用:1)、缩小类表的篇幅。2)、加强类表的伸缩性。3)、增强类表的规律性。

种类:1、通用复分表2、专用复分表

(3)网络信息分类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网络分类的特点:1)体系结构简明,便于网民操作;2)以主题聚类为主,学科分散,便于网民理解;3)突出生活性类目,淡化学科性类目,贴近网民生活;4)多角度重复列类,增加检索途径;5)类名措辞时尚,具有吸引力;6)采用超文本链接技术,实现任意跳转;7)系统维护及时,随时增、删、改;8)多数类目按用户使用频率的高低排列在同一个划分等级中。

网络信息分类的问题:1)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基本大类的设置不够科学,知识覆盖不全;2)类目之间缺少逻辑性,隶属关系混乱;3)类目界限模糊,类目设置随意性太大;4)类目名称不规范,不能确切地概括类目的内涵5)动态性过强,缺乏相对稳定性;

6)不同搜索引擎体系不同,不利于交流;7)界面广告太多,过于商业化。

(4)自动归类的方法有哪两种?

1、自动归类

2、自动聚类

9.信息组织的主题方法

是指以表达主题内容的词语作检索标识,以字顺为检索途径的一种标引和检索方法。第一部标准的标题表《美国国会图书标题表》1909年诞生以来,主题描述语言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近百年以来,主题语言经历了从标题法到元词发,叙词法、关键词法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