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

  • 格式:doc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及应用(健康行为)

著地提高人们的具体态度对行为的解释力[7]。

2 计划行为理论的要素

2.1、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该项行为所抱持的正面或负面的感觉,亦即指由个人对此特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所以态度的组成成份经常被视为个人对此行为结果的显著信念的函数[8]。

2.2、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亦即在预测他人的行为时,那些对个人的行为决策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团体(salient individuals or groups)对于个人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发挥的影响作用大小。

2.3、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是指反映个人过去的经验和预期的阻碍,当个人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愈多、所预期的阻碍愈少,则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愈强。而其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对行为意向具有动机上的含意;二是其亦能直接预测行为。

2.4、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指个人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机率的判定,它反映了个人对于某一项特定行为的采行意愿。

2.5、行为(Behavior)是指个人实际采取行动的行为。

Ajzen认为所有可能影响行为的因素都是经由行为意向来间接影响行为的表现[9]。而行为意向受到三项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源自

于个人本身的“态度”,即对于采行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态

度”(Attitude);其二是源自于外在的“主观规范”,即会影响个人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最后是源自于“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一般而言,个人对于某项行为的态度愈正向时,则个人的行为意向愈强;对于某项行为的主观规范愈正向时,同样个人的行为意向也会愈强;而当态度与主观规范愈正向且知觉行为控制愈强的话,则个人的行为意向也会愈强[10]。反观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假设,Ajzen主张将个人对行为的意志控制力视为一个连续体,一端是完全在意志控制之下的行为,另一端则是完全不在意志控制之下的行为。而人类大部分的行为落于此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因此,要预测不完全在意志控制之下的行为,有必要增加行为知觉控制这个变项。不过当个人对行为的控制愈接近最强的程度,或是控制问题并非个人所考量的因素时,则计划行为理论的预测效果是与理性行为理论是相近的。

3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计划行为理论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2, 5, 6, 11, 12]:(1)非个人意志完全控制的行为不仅受行为意向的影响,还受执行行为的个人能力、机会以及资源等实际控制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控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行为意向直接决定行为;(2)准确的知觉行为控制反映了实际控制条件的状况,因此它可作为实际控制条件的替代测量指标,直接预测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预测的准确性依赖于知觉行为

控制的真实程度;(3)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重要他人支持越大、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2];(4)个体拥有大量有关行为的信念,但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只有相当少量的行为信念能被获取,这些可获取的信念也叫突显信念,它们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绪基础;( 5) 个人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如人格、智力、经验、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通过影响行为信念间接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并最终影响行为意向和行为;(6)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从概念上可完全区分开来,但有时它们可能拥有共同的信念基础,因此它们既彼此独立,又两两相关[13]。

4 计划行为理论的测量方法

将计划行为理论应用于研究时,研究者多采用Ajzen 建议的测量方法[14]:测量时必须遵守一致性原则;研究的准备工作分两步走,第一步引出突显信念,第二步编制正式测量问卷。

4.1一致性原则( The Principle of Compatibility)

一致性原则指所有研究变量的测量必须包含相同的行为元素,即所测量的意向、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应是对特定行为的意向、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控制,并且所测量的行为应与其真实条件下发生的行为一致。Ajzen 认为不遵守一致性原则会犯评估不一致的错误,容易混淆或低估变量之间的关系。

4.2引出突显信念( Eliciting Salient Bliefs)

引出突显信念是整个研究最重要的一环,这与突显信念在计划行为理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密切相关。计划行为理论认为突显信念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认知与情感基础。突显信念不仅可以解释个体为何拥有不同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而且还可以为制定行为干预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4.3 编制正式测量问卷

为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应用计划行为理论,Ajzen设计出了一套计划行为理论研究的一般问卷模式供研究者们参考。一般问卷包含整体的直接测量和基于信念的测量,所有测量项目均采用利克特等级评分法,其中态度的直接测量使用语义区分法。在编制直接测量项目时要注意吸纳近些年的研究经验,态度的项目内容应包含工具性态度和情感性态度;主观规范的项目内容包括指令性规范和描述性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项目内容包括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

5 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

5.1计划行为理论在健康行为领域的应用[15]

计划行为理论具有很好的解释行为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好的预测行为的能力,可作为很多健康行为研究的良好的理论基础。其常用的行为领域包括:饮食行为[16, 17]、运动行为[18-20]、药物成瘾行为[21]、临床医疗与筛查行为[22-25]、社会与学习行为[26-28]等等。

5.1.1 TPB在运动行为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