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文化内涵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青岛栈桥历史文化解析青岛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而青岛栈桥则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作为青岛的象征,栈桥见证了这个城市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和变迁。
本文将对青岛栈桥的历史和文化进行解析,揭示其背后的故事和独特之处。
一、栈桥的历史背景栈桥是在青岛建城初期修建的,它最初的功能是为了方便人们登船、卸载货物以及进行贸易往来。
栈桥的设计灵感源于欧洲,尤其是英国的码头建筑风格。
这也体现了当时青岛作为一个港口城市的重要性和对外贸易的意义。
二、栈桥的建筑风格青岛的栈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它结合了中式和西式建筑元素,巧妙地融合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特点。
栈桥的主体结构以木材为主,细腻的雕刻和装饰让人赞叹不已。
同时,在栈桥的两旁还有华丽的石雕、石塔以及欧式建筑,给整个栈桥增添了一丝古典的浪漫气息。
三、栈桥的文化意义除了作为建筑物,栈桥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
它见证了青岛的发展,记录了这个城市走过的每一步。
栈桥也成为了青岛的名片,代表着这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都会来到栈桥,欣赏这座建筑的美丽,感受这里的历史气息。
四、栈桥的周边环境青岛栈桥所处的位置也是其独特之处。
栈桥位于青岛市中心的海边,旁边是广阔的海景和壮观的青岛湾。
栈桥不仅可以享受优美的海景,还可以感受到海风的清凉和海浪的声音。
周边还有着各种餐馆、咖啡店和商业街,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和娱乐区域。
在这里漫步,可以感受到青岛的独特气息和人文魅力。
五、栈桥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岛栈桥也经历了多次修复和改建。
如今的栈桥既保留了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栈桥现在成为了一个融合了休闲、观光、购物和文化交流的场所,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总结:青岛栈桥是一座历史和文化相融合的建筑,代表着青岛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风貌。
建筑的风格与设计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城市的烟火气息。
栈桥所处的周边环境更是为其增添了一份浪漫和诗意。
老舍对青岛的描述青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老舍先生曾用他独特的笔触,对这座城市进行了深情的描绘。
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老舍对青岛的描述。
一、远离尘嚣的海滨城市青岛,位于中国东海沿岸,拥有优美的海滨风光。
老舍先生曾说:“青岛,风景秀丽,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这里没有喧嚣的车水马龙,没有城市的拥挤与压迫。
青岛的街道宽阔,绿树成荫,清新的海风吹拂着脸庞,给人一种舒适宜人的感觉。
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喧嚣,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二、海洋文化的熏陶青岛是一个与海洋息息相关的城市。
老舍先生曾形容青岛是“一座靠海的城市,海风吹拂着,海浪拍打着,海鸥翱翔着。
”青岛的海洋文化深深地熏陶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海景,感受到浩渺的海洋力量。
同时,青岛以其丰富的海产品而闻名于世,海鲜美食令人垂涎欲滴。
品尝着鲜美的海鲜,感受着海洋文化的熏陶,让人心旷神怡。
三、青岛啤酒的魅力青岛的名字与啤酒紧密相连。
老舍先生曾说:“青岛啤酒是这座城市最有名的标志之一。
”青岛啤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口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有名的啤酒之一。
在青岛,你可以参观啤酒博物馆,了解啤酒的历史和制作过程;你可以品尝到新鲜醇厚的青岛啤酒,感受啤酒的醇香与清爽。
青岛啤酒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口感,更在于它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
四、人文底蕴与城市活力的结合青岛是一个充满人文底蕴的城市。
老舍先生曾说:“青岛是一座有着丰富历史的城市。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西式建筑与东方文化的完美结合,感受到不同文化碰撞的火花。
青岛的街头巷尾弥漫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艺术展览、音乐演出等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着人们的生活。
与此同时,青岛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这里的经济发展迅猛,科技创新蓬勃,各种高新技术企业层出不穷。
青岛的城市活力与人文底蕴的结合,使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与活力。
青岛是一个美丽而迷人的城市。
老舍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对这座城市进行了深情的描绘。
青岛的海滨风光、海洋文化、青岛啤酒以及人文底蕴和城市活力的结合,使这座城市成为了一个独特而令人向往的地方。
青岛饮食文化特点有哪些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山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青岛的饮食文化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青岛饮食文化的几个主要特点。
首先,青岛是一个渔业发达的城市,因此海鲜在青岛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青岛的海鲜丰富多样,品种繁多,包括虾、蟹、贝类、鱼类等。
而且,因为青岛的海岸线长,冷水域资源丰富,所以青岛的海鲜质量也非常好。
青岛的海鲜通常以清蒸、烧烤或者火锅的方式制作,以保留其鲜嫩的口感和原汁原味。
尤其是烤海鲜,在青岛非常有名。
人们可以在街头巷尾,或者专门的海鲜市场找到各式各样的烤海鲜,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领略到青岛的独特风情。
其次,青岛的饮食文化中对啤酒的偏好也是其特点之一。
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最有名的啤酒品牌之一,深受青岛人民的喜爱。
青岛啤酒以其纯正的原料和独特的酿造工艺而闻名。
在青岛,人们可以在许多场合喝到啤酒,比如餐馆、夜市和啤酒屋等。
与其他地方相比,青岛人常常选择与好友一起,在户外空间品尝啤酒,增添了社交的乐趣。
因此,啤酒已经成为了青岛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青岛的饮食文化也深受德国的影响。
在19世纪末,青岛曾是德国的租借地,德国人给青岛带来了许多食品和饮品的创新。
比如,青岛的面包文化、烤肉文化和甜点文化等都受到德国的启发。
比如,青岛的面包店遍布大街小巷,各种各样的德式面包琳琅满目、品种繁多。
而且,青岛也有许多德国风味的餐馆,提供各种德国传统菜肴,如猪脚、香肠和酸菜等。
这些德国元素的引入,为青岛的饮食文化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此外,青岛的炸鸡文化也非常有特点。
青岛的炸鸡以其外酥里嫩、口味独特而闻名。
人们可以在各个角落的炸鸡摊点购买到这道美食。
炸鸡摊点通常在夜晚开业,为熟食和夜宵爱好者提供美味的选择。
青岛的炸鸡多种多样,有传统的原味炸鸡,也有各种口味的炸鸡,如辣味、孜然味和蒜香味等。
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游客,都对这道经典的青岛美食爱不释手。
综上所述,青岛饮食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青岛文化发展状况及策略1. 简介青岛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近年来,青岛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青岛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2. 青岛文化发展现状2.1 自然资源利用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海岸线、优质的海洋气候等。
但目前把自然资源转化为具有创意和商业价值的文化产品的能力较弱,缺乏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创意产品。
2.2 文化产业基础青岛的文化产业基础相对较弱,缺乏大型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同时,文创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2.3 文化设施建设虽然青岛有许多现代化的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剧院、音乐厅等,但规模和品质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此外,文化设施的整合和多元化利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3. 青岛文化发展策略3.1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青岛可以借鉴其他文化发达城市的经验,探索建立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例如,可以引入文化企业集群,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培育和吸引优秀的文创人才。
3.2 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
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和传统技艺等,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和节目,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3.3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为了提升文化设施的品质和规模,青岛应加大投入,加强对文化设施的管理与运营。
同时,还可探索文化设施的多元化利用,例如将博物馆与艺术展览、文化演出等相结合,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体验。
3.4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青岛可以积极与国内外其他城市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
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等活动,推广和传播青岛的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结论青岛在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加强交流合作等策略的实施,青岛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发展水平,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青岛:山海与城市交融作者:清扬来源:《新作文·初中版》2018年第11期★【城市名片】青岛,海滨丘陵城市,中国帆船之都。
“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
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
青岛有“中国品牌之都”称号,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新华锦、青建等一批企业和品牌。
★【建筑美学】青岛,中国北方最年轻的滨海城市之一,建城史不过百余年。
清末民初,在西方殖民者的强势影响下,青岛跃升为经济文化中心。
时至今日,青岛不但是北方经济最强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城市之一,许多人提到青岛,都会有一种好感与向往。
青岛城市美学的第一次建立青岛的建城史,可谓一部浓缩的城市美学史。
青岛北依大泽山脉,南滨黄海,中间为胶莱盆地,陆海相接之处,崂山、大小珠山、铁橛山等接连耸立,拱卫胶州湾。
加之海岸线曲折、湾岬交错,使得青岛天生就是极具经济、军事价值的良港。
1892年,为巩固海防,清廷派兵驻防青岛,修建总兵衙门、炮台、栈桥,街道以及商铺也随之出现,青岛作为一个萌芽城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真正发掘青岛潜力的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他曾在中国实地考察数年,极力向德国政府提议占领青岛:“此地可以建设一个伸展到华北的铁路网……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胶州湾不可。
”1897年11月14日,德国占领青岛。
殖民者没有急于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是首先开展土地勘察测量,在完成城市规划之后,建设才全面展开。
整个城市行政中心围绕着总督府展开。
总督府建在观海山的半山腰处,为保障建筑质量,殖民政府从德国聘请建筑设计师、专业技术工人,本地无法生产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直接从德国运来,总督本人下班后亲临工地视察。
还通过立法做了详细的规定,比如房屋高度、相邻建筑的间距等。
其中一项规定——建筑外形不能重复,直接导致各种风格、样式的建筑纷纷在青岛落地。
德国人重视城市绿化,设立了“林务署”,引入法国梧桐、槐树、银杏等,配合红色屋顶,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加之青岛市区的山地丘陵,建筑往往顺坡就势,高低错落,构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效果。
青岛啤酒文化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啤酒之乡。
青岛啤酒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醇厚口感和出色的品质,迅速成为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啤酒品牌。
然而,青岛啤酒的成功离不开青岛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将介绍青岛啤酒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青岛啤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青岛啤酒的历史渊源青岛啤酒的历史可追溯到1903年。
当时,德国殖民者在青岛建立了一座啤酒厂,开始了啤酒酿造的工艺和技术传统。
经过不断的发展壮大,青岛啤酒逐渐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啤酒品牌之一。
如今,青岛啤酒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享誉中外。
二、青岛啤酒的文化内涵1. 青岛的海洋文化作为一座海滨城市,青岛将其独特的海洋文化融入到了啤酒文化中。
青岛啤酒以其清爽的口感和泡沫感,让人联想到海浪拍岸的声音。
啤酒的醇厚和爽口,象征着大海的广阔和豪放。
青岛啤酒的包装设计也常常以海洋元素为主题,如蓝色、白色和波浪等,使人们在享用啤酒的同时感受到浩瀚的海洋文化。
2. 青岛的历史文化青岛作为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城市,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青岛啤酒通过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传统技术,传承了青岛的历史文化。
每一瓶青岛啤酒都承载着时间的印记,让人们品味到岁月的沉淀和积淀。
同时,青岛啤酒还常常与青岛的历史名胜相结合,比如与八大关、栈桥等建筑景点的合作,将啤酒文化与历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3. 青岛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瑰宝,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青岛啤酒在注重产品品质的同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例如,青岛啤酒常常与传统活动相结合,如青岛国际啤酒节。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品尝到各种口味独特的啤酒,感受到青岛的热情和活力。
此外,青岛啤酒还通过与青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如传统民俗、手工艺等,弘扬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青岛啤酒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历史悠久的啤酒品牌之一,一直秉承着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不断发展壮大。
浅议青岛历史文化特色与城市园林建设摘要:青岛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青岛的城市发展迅速,且青岛独特的历史背景也为青岛的历史文化特色增添绚烂的一抹,其城市的园林建设更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青岛;历史文化特色;城市园林建设;青岛是一座有着独特的历史内涵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沿海城市,被称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文化构成与内陆地区相比,更加丰富、多样、立体,历史文化特色鲜明,如:啤酒文化、特色西方建筑、海洋文化以及沿海的特色街道等。
也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西方文化充分融合到东方文化之中,孕育出独具特色的青岛历史文化。
1.青岛市具备的优势。
青岛处于我国山东半岛的西南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毗邻日、韩,地理位置优越。
且由于该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温暖湿润,冬夏温差小,因此,其港口的水域常年不冻,其胶州湾水深域阔,具有广阔的经济腹地;而且,青岛属于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山东的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始终处于龙头地位,例如山东半岛的蓝色经济区,它依托海洋资源,以海洋产业为支柱,以科技作为先导,各种高新技术产业云集,对青岛甚至全国的产业发展有着先导作用。
青岛还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使其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及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些都使得青岛的港口具有很强的优势,包括地理优势、气候优势、经济优势、政策优势等。
此外,自19世纪青岛经历了德国及日本大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其城市的兴衰变迁可谓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鲜明的历史剪影,而时隔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这种殖民统治留下的痕迹依然可通过青岛的文化依稀可见,如今,青岛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及风景旅游胜地。
2.青岛历史文化特色。
(1)独特的自然环境。
青岛气候温和湿润,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海滨城市。
低山丘陵较多,还有山体、台地等,地势起伏明显,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市区设有多个观景台,碧海环绕,水域深阔而海岸线绵长,有许多的沙质海湾,观景条件得天独厚。
风从海上来青岛是一座适合回望的城市,起源于6000年以前的胶州三里河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印记之一;东周时期,即墨是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春秋战国时,在即墨田横岛发生的五百壮士殉义,在2000多年后,成为徐悲鸿寄情的源本,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成就了一代大师的代表作之一;秦始皇曾三次登临琅琊台,并在此遣徐福东渡;汉武帝曾在现位于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宋元明清,胶州湾畔的板桥镇、女姑口和大珠山港,是中国北方比较繁荣的港口之一,也是联系日本、朝鲜半岛的主要港口之一。
当时,胶州湾是距国都汴梁最近的港口,是金宋开战的主要海道,亦为古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走廊和黄金水道的起始之地;至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上世纪前叶,青岛是中国的人文高地之一,也是西风东渐的重要城市;如今,青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海洋文化名城,是东亚文化之都,是影视之都、音乐之岛和婚典之城。
——青岛的历史文脉胶州三里河 琅琊台女姑口田横五百士——徐悲鸿青岛的深处沉淀太多层岁月,常有惊艳的古物从光阴远处走出,而且你永远不知道,还会邂逅多少历史碎片。
当然,也不难理解,今日青岛有别其他齐鲁之地,既有包容的孔孟之风,隐藏着最纯粹的传统中国精神秩序,又具备开放的城市胸怀,想是昔日海纳百川的气质与特定的历史积淀传承而来,使得这个城市能够按照自己的脉络顽强地滋长着个性。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交替的时节,《马关条约》、“五四”运动这些影响中国前途命运发展的重大事件都与青岛有关,让这座城市凸现在世人视野。
青岛这座建置不过百余年的城市,也因了这段凝重的近代史背景,就此与北京、西安、南京等这样的城市一道,成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是中国北方三个文化中心之一。
以康有为、老舍、闻一多、梁实秋、王统照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人先后来青定居、执教、寓居、小住。
他们留王统照板桥镇康有为老舍闻一多下的文化传承像一道割不断的血脉,使城市的记忆有了纵深开阔的驰骋空间。
关于青岛民俗文化的思索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特质。
青岛作为一座近代崛起的城市,具有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势。
在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本乡本土的原生态民俗文化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阐述了青岛发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了相关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青岛;民俗文化;发展一、青岛民俗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一)民俗文化史青岛城市文明积淀的表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青岛有悠久的文化积淀,积累了独特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
“青岛是文化荒漠”、“青岛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等观点,实在不值得一驳。
青岛与后来德国殖民者开疆拓土出兵强占的小小青岛村不是一个概念,亦不可同日而语。
如果我们将观察青岛的视角放大一点,从青岛村放大到周边乃至放大到城市边缘的话,不难发现,带有浓郁的山东地方特色却又在一定程度上糅杂了其他地域特色的原生态民俗文化,千百年来,一直在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
在青岛总体结构中,民俗始终是一个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
保护和弘扬民俗文化,实质上就是守望城市特色和城市精神,是维系青岛城市发展的血脉,也是青岛之所以为青岛的关键所在。
正如生物多样性维系着世界生态平衡一样,文化多样性也促成了青岛这座开放城市的发展。
青岛人的很多民俗文化创造,包含了过去世代累积的信息和发展的可能性。
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我们今天或许并不知道它有什么重要性,但以后可能非常重要,可能影响到城市未来的发展。
(二)民俗文化是青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民俗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传承、积淀下来的民间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提高了人们的文化品位,而且,民俗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历史积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生产力。
因此,民俗文化资源可以作为产业经济去经营、可以作为文化资本去投人生产。
如当今兴起的民俗文化旅游业,就是把民俗文化作为经济资源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而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青岛鲁汉简介青岛,位于山东省东部,黄海之滨,是山东省最大的沿海城市。
城市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全市总面积990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032平方公里,海拔保持在2米左右,具有“海阳之窗”的美誉。
青岛是一座充满着浓浓汉族文化气息的城市,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如:青岛崂山,著名的“千山万水,胜地十里”岛崂山。
崂山位于青岛市中心,是一座2400多米高的古老山脉,是山东省最高山。
青岛崂山山路曲折,百转千回,波光粼粼,森林葱茏,是众多游客憧憬的旅游胜地,深受众多人士的喜爱。
另外,青岛还有众多古代建筑,聚集了多种历史文化元素,其中最著名的是青岛古城楼,它是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价值。
它是一座由石头外加木构成的双层城楼,有46个环形墙,内容雄伟,非常壮观。
另外,青岛古城楼的墙上还有一些青铜铭文,中间可以看到一面青铜铸成的鲁汉文化铭牌,纪念着鲁汉文化的荣耀。
此外,青岛还有众多丰富多彩的鲁汉文化发源地,比如海滨文化文物博物馆、鲁汉山文化博物馆等,这些都是青岛鲁汉文化的象征。
这些博物馆收藏了许多青岛鲁汉历史的重要文物,例如明代皇室的藏品、明朝时期的文献、古代手绘地图等等,这些文物可以说是青岛鲁汉文化研究的重要素材。
此外,还有众多青岛鲁汉文化的艺术表现,分为两大类:青岛歌舞和青岛乐舞。
青岛歌舞以前朝宗庙歌舞为主,是青岛最具特色的传统歌舞,表演让观众感受青岛古代文化的魅力。
青岛乐舞,又称青岛鼓舞,是以“鼓”为基础,“鼓”与“声”、“词”、“曲”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文化艺术。
这些艺术表现有助于人们更直接感受到青岛鲁汉文化的精粹。
青岛市地处山东黄海之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鲁汉文化,传统的歌舞与乐舞,形成了独特的青岛鲁汉文化。
有这样一座城市,这里有历史文化的感染力,让人在其中置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闪耀,历史的安宁,人文的熏陶,淳朴的生活,生活在这里,胜过任何精彩景色!。
青岛研学美篇
青岛是中国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地方。
青岛的研学之旅可以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这座城市的魅力,了解其独特的风俗文化和历史背景。
青岛的研学美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青岛的历史文化:青岛曾是德国的租借地,留下了许多建筑和文化遗产。
学生们可以参观青岛德国风情街,感受到浓厚的欧洲风情。
此外,还可以参观青岛博物馆、德国总督府等历史古迹,了解青岛的历史变迁。
2. 青岛的自然风光:青岛拥有美丽的海滩和蔚蓝的大海,学生们可以前往市北区的海水浴场,感受海浪拍打身体的愉悦。
此外,还可以参观音乐广场、栈桥等景点,欣赏到青岛特有的美景。
3. 青岛的海洋文化: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城市,学生们可以参观海洋博物馆,了解海洋生态和保护意识。
还可以参观水族馆、海洋世界等,近距离接触各种海洋生物,增强对海洋环境的认识。
4. 青岛的工业发展: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学生们可以参观青岛啤酒博物馆,了解青岛啤酒的制作过程和发展历程。
同时,还可以参观青岛啤酒厂,近距离了解啤酒的生产流程和设备。
通过这样的研学之旅,学生们可以了解青岛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海洋文化和工业发展等方面,增长知识,拓宽眼界。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黄同华说:大家好!李大海说:欢迎大家参加《青岛文化》这门课程的网上答疑活动!欢迎大家踊跃提问!李大海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是《青岛文化》的网上答疑活动,同学们将来都会学这门课程,如果有什么关于青岛的文化和历史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提问!兰明洁说:黄老师,请问我们学校为什么要开设《青岛文化》这门课?黄同华对兰明洁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赖以发展的支柱。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
很大程度上,城市以文化论输赢。
我们居住的美丽的青岛是国务院公布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悠久的齐鲁文化和100多年饱经沧桑的城市发展历程,铺就了深厚而特殊的历史文化黄同华说:沉淀。
做好城市文化的培育塑造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开设这门功课,希望通过学习使城市文化能够迅速的融入城市生活。
彭志宏说:你好,请问青岛城市文化的概念赵霞说:黄校长,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吗?黄同华对彭志宏说:城市文化,就其内涵和外延来看,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文化。
一般认为,城市文化是具有鲜明城市特点的一般文化。
它强调的是标志性的或者内在的价值,使城市充满朝气或者使其具有独特性。
黄同华对赵霞说: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城市文化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而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形成其文化特色。
再进一步可以形成城市的个性与特色,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经济品位。
赵霞说:兰明洁,请说说你曾经去过的或者所知道的一所青岛文化名人故居。
兰明洁说:位于汇泉湾畔,小鱼山下的康有为故居。
李大海对赵霞说:你知道康有为吗?赵霞说:戊戌变法的领军人物,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李大海对兰明洁说:还有臧克家,沈从文的故居也在青岛黄同华对赵霞说:康有为(1858-1927),出生于广东南海苏村。
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后易号更生,世称南海先生,新儒学的宗师,戊戌变法领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先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岛城市文化内涵探究
摘要:城市建筑与其所在环境的文化特性有极其深刻的联系,
受到其存在的时间、空间的限定。本文通过对青岛的历史文化、地
理地貌的分析,进行相关的青岛城市文化内涵研究。
关键词:文化内涵;青岛
abstract: the city buildings an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environment have profound ties, by
the time and space limit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culture, geography landforms of qingdao, take a connotation
research on qingdao city cultural.key words: cultural
connotations; qingdao
中图分类号:c912.81文献标识码:a
一个文化系统可以通过两种关联性的实质举措,即城市规划和
建筑设计来关注自身外在。而我国当今兴起的“新造城运动”,更
多的是功能性地规划和再造,忽视“城市不仅是物质性的,还是精
神性的”这一城市文化内涵实质。长此以往势必破坏城市原有的历
史人文、自然地理构成,从这方面讲“功能主义”必定是功利性的。
由于这种功能主义规划的盛行,它将从根本性以及深层次上决定着
中国各个城市的风貌走向雷同。
另一方面,新形势下的快速城市化过程尚缺乏系统完善的理论
研究和高效适用的调控机制,负面效应衍生:城市建设性破坏,地
域文脉破坏,古城的名胜、古迹乃至传统街区、特色格局破坏等。
建筑时刻刷新着城市的面貌,但也使城市丧失文化特色,人们心目
中真正的城市面貌模糊不清。
我们希望城市由此摆脱普遍的雷同、模糊等风貌定义上的不足
与缺陷,回应文化,彰显文化特质,形成青岛新时代的文化内涵:
城市文化内涵总括:
“文化(civilization)是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
它借符号之使用而被学到或传授,并构成人类群体的出色成就。”
(美国人类学艾尔弗内德·克罗伯和克莱德·克拉柯亨)
城市是由历史发展而来,从其认识史的角度考察,城市荟萃社
会文化,延续建筑精华。而青岛早期建筑即是文化的产物,含有文
化的要素,体现了青岛的文脉和灵魂。
因此,一座城市相当于其文化的容器,在没有研究城市文化内
涵之前,试图通过拆建解决城市特色危机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赋予
城市其独有的文化主题,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城市的总
体建筑风貌才能让人印象深刻。由于城市文化内涵从根本上而言是
一个文化问题,就可以由其存在的时间和空间来共同界定:
2.时间——历史沿革,人文背景:
青岛从建制(1891年)至今不过120年,由一个捕鱼晒网的简陋
渔村发展成为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历史沿
革可以主要分为六个时期,分别对青岛的整体城市风貌产生不同的
影响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城市文化体系及地域性建筑风格:
2.1德占之前(1897年之前):
德占之前建筑大多属中国传统风格,青砖灰瓦,挑檐斗拱。传
统的官式大木建筑数量较少,仅为一渔业小镇。
2.2德占时期(1897年至1914年,1922年至1938年):
其间新城建设结合自然环境,体现德国民族性及现代风格,实
现地区性、文化性与功能性的并重;建筑则以德意志民族传统形式
为主调并融合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为青岛近代“红瓦、
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特色鉴定了基础。
2.3两次日占时期(1914年至1922年, 1938年至1945年):
日占时期建筑多为古典复兴、折衷主义风格,而日本国内对新
材料、技术、形式的探索对青岛建筑有所影响,大量钢筋混凝土平
顶建筑出现,青岛初步呈现出现代风貌。
2.4两次北洋政府及国民党统治时(1922年至1938年, 1945年
至1949年):
依存古典复兴,继续探索现代主义建筑,同时出现中国传统风
格的复兴。青岛著名的八大关别墅区于此时完成,出现城市建设高
潮。
2.5解放后至市政府东迁(1949 年至1992年):
城市建筑量大但精致度不足,开始进行西部旧城区改造但南北
狭长的地域格局未有实质改变。
2.6市政府东迁至今(1992年至今):
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的青岛东部经济带,使得东部高科技
产业与西部的黄岛经济开发区形成“两翼齐飞”的态势。新城区“高
点拉低面”设想,已经使青岛初显大都市风范。
随着历史的前进,青岛逐步发展成“山、海、城”和谐共生的
面貌,除历史沿革之外,其人文背景也对建筑产生了较多影响,尤
其是青岛文化具有的源的双重性和流的多样性—渊源来自儒家与
道家文化,发展中形成山海文化、异质文化。但后期随着时代变迁,
科技进步以及频繁文化交流,城市形象有与同时期其他城市走向趋
同的一面,此时文脉又让我们不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文化的亮点,
摆脱雷同。
3.空间——地形地貌,自然气候:
青岛地处滨海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隆起。东接崂山,
西恃珠山,中间断裂成胶州湾。全市大体有3个山系:东南崂山山
系;北部大泽山系;南部大、小珠山等组成胶南山群。市区除浮山
海拔较高外,其它山体均在150米以下但数量较多,对城市建筑肌
理影响很大。由于青岛岩石以花岗石为主且质感优美,天然石料产
量丰富,为青岛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建筑材料,而徳占时期建筑大量
石材的使用是青岛建筑造型、城市美学价值的体现。海滨岸线曲折,
峡湾相间,海岛绝大多数距离大陆不超过20公里,市内河流均为
季风区雨源型。因地处沿海,空气中的湿度和盐碱度较大,为防止
水分渗入改善砖墙泛碱的现象又多使用水纹抹灰砖墙工艺。
因此,青岛地形地貌较复杂,山势跌宕起伏,岸线曲折绵长,
有着极富层次的山海景观。城隐于山,山为城骨;城伴海生,海增
城色,这些因素为建筑的环境景观、形体塑造提供了合理铺垫,地
方材质、工艺手法又为建筑塑造提供了一些元素。
“立新”不必“破旧”,尊重历史人文、自然地理并不等于食古
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形成城市文化主题,有意识地保留地域
文脉,将使得建筑更富有地方风味,摆脱模糊不清。建筑和文化在
城市外观和思想意识两个不同层次相互联系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创
造特定的建筑,同时建筑也承载着特定的文化。
4.结语
城市环境总有特有的符号和排列方式,表现城市所特有的自然
地理、历史人文,也就形成了其独有的城市风貌。城市是历史的记
忆,情感的载体,及其一方水土特定文化的持有者。我们应当从建
筑语言的角度把后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认知引入对城市记忆延续
的思考中,借鉴由时代性和地域性所确定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
具体方法,结合我们身边以有的成功实例,使它有效地参与当代城
市建设的重构中。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著 .广义建筑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
[2] 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 .外国近现代
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 邹德侬等著 .中国现代建筑史[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3.
[4] [英]凯瑟琳·斯莱赛著 .地域风格建筑[m] .彭信仓译 .南
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5] kenneth frampton .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fourth edition) (world of art)[m] .thames &
hudson,2007.
[6] 刘旻 .创造与延续——历史建筑适应性再生概念的界定
[j].建筑学报,2011,(5):31-35.
[7] [美]杰姆逊讲演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 .唐小兵译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28.
[8] 冯骥才 . 中国新造城运动”一哄而起[j].凤凰周
刊,2005,(17):
[9] 李彬 . 传播符号:从方法论到本体论[j].中国传媒报
告,2003,(1):79-88.
[10] 徐飞鹏,汪坦等主编 .中国近代建筑总览·青岛篇[m]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