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智能终端
- 格式:pptx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3
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信息系统是由软件、硬件和网络设备
组成的集合,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
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其便携性和多功能性,为信息系统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和创新。
首先,移动终端提供了更便捷的数据收集和输入方式。
在过去,人们可能需要
通过纸质表格或计算机键盘来输入和记录数据。
而现在,移动终端可以直接通过触摸屏和虚拟键盘来实现数据输入,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例如,在采访调查或现场勘察方面,研究人员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快速记录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移动终端提供了即时的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
通过移动终端,人们可以
随时随地接收和发送各种形式的信息,包括短信、电子邮件、社交媒体通知等。
这种即时通信的能力使得信息传递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无论是商务会议还是个人生活,移动终端都能满足人们迅速获取所需信息的需求。
此外,移动终端还可以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护隐私。
现代移动终端通常
具备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密码锁等安全功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这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至关重要。
同时,移动终端提供了远程擦除和定位功能,使用户可以追踪丢失的设备或删除设备上的敏感数据,进一步增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们提供了更便捷的
数据收集和输入方式,提供了即时的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并加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护隐私。
随着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移动终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将变得更加广泛和重要。
移动终端安全防护措施在科技高速进步的今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使用品。
而伴随智能终端的大量增加,终端恶意应用程序和终端的漏洞成为了一大安全隐患和安全威胁。
移动终端安全关系着我们最直接的信息和隐私安全,是不可忽视的安全要素。
一、移动终端安全的威胁(一)便携式硬件,如果发生丢失遗弃,只要被第三者拿到,无论有多少安全机制,最终都有可能被第三者攻克并取得权限。
这就会直接导致硬件里的资料泄露从而引起安全威胁。
(二)有多种无线接口和其关联业务,多种无线接口让病毒可以直接通过传输进入系统,这无疑不是大大增加了移动安全的威胁。
(三)应用程序,移动终端中的应用程序,因其攻击水平需求低,往往成为恶意攻击者的首选目标。
有很多“间谍软件”会在使用者可视范围内隐藏自身,加载到用户的设备上,窃取使用者的短信、网站浏览记录、通话记录、位置信息等,并保持对用户进行监听和监视。
使用用户毫无察觉的方式,将窃取的数据传给远端服务器。
”在就是银行恶意应用程序。
一些银行恶意软件会以木马的方式潜入设备终端,并以网络钓鱼类似的方式,伺机窃取使用者敏感的银行类信息。
如今,移动支付的变革为用户带了更大的潜在风险。
强大的移动终端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金融活动,这一变革某种程度上进一步吸引了新型致力于窃取交易信息和电子货币的恶意应用程序。
最后就是淘汰掉的应用程序:软件更新一般会对现在版本的安全漏洞进行修复,相对于最新的应用程序版本,旧版的应用程序由于发布已久,其本身存在的安全漏洞就会被恶意攻击者发现,恶意攻击者会利用旧版本中的安全漏洞,对仍然使用旧版本的用户进行攻击,使用户的隐私和应用程序的数据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四)是操作系统平台:应用程序均需要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使用终端物理资源的API 接口,应用开发者使用开放的API 接口开发应用程序,用户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和使用。
如果一些敏感的API(如相机、位置等)被开发者恶意利用,就会带来隐私窃取、远程控制等安全问题。
五大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比较五大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比较1. 简介移动终端操作系统是指嵌入在移动终端设备(如智能方式、平板电脑)中的操作系统。
它负责管理硬件设备、应用程序和用户界面等核心功能。
市场上存在着多种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下面将对其中的五大操作系统进行比较分析。
2. Android操作系统Android是由谷歌开发和维护的开源操作系统。
它拥有庞大的应用生态系统和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
Android支持多种品牌的设备以及各种应用程序的和安装。
它的开放性和自由度高,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工具和资源。
3. iOS操作系统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只能在苹果设备上使用。
iOS以其优秀的用户界面设计和稳定性而闻名。
它拥有丰富的应用商店和优化的硬件设备整合,同时提供了高水平的数据保护和隐私安全。
4. Windows Phone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是由微软开发的操作系统,具有现代化的用户界面和丰富的功能。
虽然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但它在企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Windows Phone与Windows PC平台的整合性很高,用户可以无缝使用微软的生态系统。
5. BlackBerry操作系统BlackBerry是一家以移动通信设备和服务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其操作系统也被称为BlackBerry。
它在安全性和信息管理方面表现出色。
BlackBerry操作系统在企业市场和政府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
6. Tizen操作系统Tizen是由多家公司组成的Tizen联盟开发的开源操作系统。
它的设计目标是运行于多种类型的设备上,包括智能方式、智能电视和可穿戴设备等。
Tizen操作系统具有良好的跨平台兼容性和高度的自由度。
7. 比较总结在用户界面设计方面,iOS操作系统以其简洁而直观的界面获得好评,而Android操作系统则提供了更大的个性化定制空间。
在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方面,Android拥有数量之多,而iOS则更注重应用程序的质量控制。
调研报告移动终端发展趋势引言:正如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所说;“手机已经成为信息的瑞士军刀,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信息设备,直接取代和融合传统很多的运用设备和装备,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因此,手机终端成为移动互联网三大DNA之一。
而手机操作系统更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枢纽。
本文将分别介绍PC操作系统和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对比、终端市场发展趋势、终端各部分发展趋势、PC客户端发展趋势和移动终端发展趋势。
最后,将说明3G会随着智能终端发展而发展。
一、发展历程回顾和对比(中国通信网)1.PC操作系统历史在对3G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PC的发展历史,同样作为用户终端,二者的发展历程有相似之处,研究PC发展的过程对于3G移动终端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早的计算机其实并没有操作系统,在那个时候人们只能通过各种不同的操作按钮来控制计算机,然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就出现了汇编语言,并将它的编译器内置到电脑中。
这个时代的计算机是一个专用的名词,只有专业的计算机工程师才能使用和操作计算机。
计算机对普通的用户来说是一个非常神秘甚至是遥不可及的名词。
这些将语言内置的电脑只能由操作人员自己编写程序来运行,不利于设备、程序的共用。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就出现了操作系统。
从一开始的DOS到图形化的Windows以及后来出现的源代码开放的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很好地实现了程序的共用以及对计算机硬件资源的管理,使人们可以从更高层次对电脑进行操作,而不用关心其底层的运作。
通用的操作系统逐渐地发展起来,使得基于操作系统上层的应用与底层的硬件系统无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难度,降低了应用开发的门槛,使得一大批应用开发商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应用,同时图形化的操作界面也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使用的难度,从而使计算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使其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2.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我们再来看一下手机的发展,移动通信在刚出现的时候只是扮演单一的固定电话移动化的角色,所支持的功能也只是单一的通话功能。
移动终端调研报告移动终端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移动终端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之一,它具有高度的便携性、跨地域、跨平台等优势,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市场上主流的移动终端及其市场竞争情况,为我们下一步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的市场报告和研究分析,以及面对面或在线采访用户,获取信息并分析。
三、调研结果1. 移动终端市场概况移动终端市场目前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电脑。
当前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据了移动终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其次是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脑市场相对较小。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有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各自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特色,竞争十分激烈。
2. 移动终端用户特征根据用户调研,移动终端的用户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群体:(1)年轻用户群体:年轻人是移动终端的主要用户,他们对移动终端的需求比较广泛,主要用于社交娱乐、游戏、音乐和视频等方面。
(2)商务用户群体:商务用户对移动终端的功能要求较高,主要用于办公、邮件、会议等工作场景,对机身质量和续航能力有一定要求。
(3)老年用户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老年用户对移动终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主要用于方便的通讯和生活辅助功能,对界面简介易懂、操作简单的移动终端更为偏好。
3. 移动终端发展趋势(1)网络连接性:未来移动终端将更具有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性能,能够支持更多的应用和服务。
(2)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将在移动终端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用户体验。
(3)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将为移动终端带来更多的娱乐和游戏体验。
(4)数据安全性:随着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数据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未来的移动终端将更加关注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
四、调研结论移动终端市场竞争激烈,各品牌在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市场营销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色。
移动终端与 PC 端之间的区别对于互联网现状来讲,主要是以移动端智能设备为主,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也包括智能手表。
不过以 PC 端为主导的传统互联同样也在以其特有的形式在不断地适应现有的互联网潮流,如同在上文所提到的响应式设计与 Html5 的兴起就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如图1-27)图 1-27 移动端智能设备发展趋势虽然 PC 端受 Html5 的影响开始向移动端大量的适配,但是就终端而言,两者之间不论是使用环境还是设计规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还是需要清楚,当针对不同的终端进行设计和产品开发时,还是要清楚不同终端的特点,这样才能够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而保证其用户体验的不断优化。
那么,移动终端与 PC 端之间的区别到底由哪些组成呢?具体内容如下:a)屏幕尺寸的不同以及设计开发的规范性不同;b)使用环境以及干扰因素的区别导致交互方式的不同;c)操作媒介以及操作精度的不同。
1.屏幕尺寸的不同以及设计开发的规范性的不同这一点固然是最为明显的区别,从硬件的屏幕物理尺寸来看,PC 端屏幕要比智能手机大很多倍。
对于电脑来说,其常见尺寸通常为 13、14 英寸以上,而对于智能手机的话,从早期的 3.5 英寸,发展至现在的超大屏手机,其屏幕的物理尺寸也就稳定在 5.5 英寸上下,例如现在的 iPhone7plus 以及三星 Note7 便是如此。
从物理尺寸来看,两者之间确实是着天壤之别,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做为移动端而言,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智能手机端是以单手操作为主要的操作方式,所以对于智能手机,它的屏幕确实不宜过大。
例如文字,对于智能手机界面中的文字来说,以 IOS 系统为例,其正文文字的大小通常为 24 号,并且使用的是适合高清小屏幕而设计用的旧金山字体,(如图 1-28)那么如果把它放到 PC 端来说的话, 24 号文字一般可以代表中等大小的文字了,而在 PC 端来说其最小的正文文字通常以 12 号或者 14 号文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