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社区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4.02 MB
- 文档页数:19
1.中国城市社区的类型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分类:(传单混新过),传统街坊社区,单位型社区,混合型社区,新兴商品房住宅社区,过度型边缘社区,2.社会运动的基本特征社会运动概念:是一种以集体认同和团结为基础,以非制度性和超制度性手段为主要行动方式,而且组织性比较好、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追求某种社会变革的集体努力。
社会运动的后果及影响。
它的影响是非常广泛和复杂的。
(1)根据产生的影响是否是有意识追求的、在预期之内的,可以分为期然性后果和非期然性后果。
非期然性后果可能符合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利益,也有可能不符合。
(2)根据社会运动后果的影响方面,可以分为外部影响和内部影响。
非期然性期然性外部非期然性外部影响期然性外部影响内部非期然性内部影响期然性内部影响3.社会指标的功能社会指标是衡量社会状况的尺度,是预测社会后果的重要手段。
不同类型的指标发挥着不同的功能,社会指标比较重要的功能有以下四个方面:(1)反映的功能。
反映社会状态是社会指标最基本的功能,它集中了最重要和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并使之具有一定条理,从而将社会或某一方面的状况再现出来,使人们易于理解和把握。
(2)监测的功能。
主要分为社会状态的监测和对社会目标的监测。
人们主要通过对社会指标的比较、分析而定期或随时监视社会运行,以及对社会计划的进度进行监察,以期能通过指标反映迅速采取对策。
(3)预测和计划的功能。
预测的功能是指根据已占有的材料,在对过去、现在分析的基础上,摸索出社会指标变化规律,而对未来的结果的测算,主要有对发展和问题的预测;计划的功能是预测功能的延伸,人们正是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计划。
(4)比较和评价的功能。
由于社会指标的具体性是社会指标的比较成为可能,通过比较,可以对社会运行和发展、社会计划与政策进行评价,分析利弊得失,得出正确的结论。
1.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规地色威),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4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公寓式住宅与住宅式公寓的区别公寓分为经营性公寓和公益性公寓。
经营性公寓分为居住型、混合型、酒店型三种;公益性公寓包括学生公寓、老年公寓、军官公寓等。
与普通住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划管理:经营性公寓的规划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建筑外檐按公建标准控制,建筑外部不得设置阳台,规划间距按公建标准执行,物业管理用房等相应配套服务设施按照相关规定在公寓内部安排。
1、规划配套指标居住型公寓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安排,或者按居住区标准缴纳小配套费。
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配建指标执行。
混合型公寓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按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的50%安排,或者按居住区标准的50%缴纳小配套费。
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住宅配建指标执行。
酒店型公寓的各项规划指标按照公共设施标准执行。
机动车车位按照国家规定的酒店配建指标执行。
2、层高控制居住型、混合型公寓建筑标准层层高应控制在4.2 (有的地方控制在3.6米)米以内。
当标准层层高大于4.2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均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
酒店型公寓建筑标准层层高应控制在5.6米以内。
当标准层层高大于5.6米时,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建筑面积计算值均按该层水平投影面积的2倍计算。
非住宅的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不计入超高范围。
二、土地属性及年限:居住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住宅用地,使用年限70年(有的地方50年);混合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综合用地使用年限50年;酒店型公寓的用地类别归属为商业用地,使用年限40年。
三、设计及验收:经营性公寓按照公建设计标准执行,工程竣工验收执行非住宅技术规范。
居住型公寓的空调室外机不得外露,混合型公寓须设置户式空调,酒店型公寓须设置中央空调。
四、使用:居住型公寓的房地产权属登记参照住宅有关规定办理,水电费同普通住宅一样按民用计算;混合型公寓、酒店型公寓的房地产权属登记参照非住宅的有关规定办理,水电费按商用计算。
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问题与思考社区制的实践时间不长,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以更广的视野做出更深的思考,不断去完善社区制,使得社区制的管理方式能够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社区持续发展,使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向全面性小康社会迈进。
为此,笔者作出以下三个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1、社区制理论的两大分野:行政化倾向、自治化倾向如何研判?理论来源实践,又指导实践。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原来管理城市基层社会的单位制和街居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社区制应映而出,但由于政治学、社会学两大学科曾经中断很长时间以及其他原因,理论界对社区制建设的理论准备并不是很充分。
因此,从本土的经验和西方的研究两个视野出发,理论界对于社区制形成了两种取向。
第一类研究者主要从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的角度出发,他们看到了在社会转型后我国基层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的问题,把社区制看作加强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的一种替代的工具。
他们认为在单位制解体后街道办事处实际上已承担起一级行政政府的职能,却没有相应的行政权力授予,权责不一致限制了街道办事处在地区整合的能力。
因此,他们主张的社区制思路主要是:政府权力重心下移,将社区内各种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等资源整合起来,在街道办事处的引导下,共同推动社区发展。
这里的社区制建设实际上是基层政权的重建。
第二类研究者主要运用西方的理论,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研判社区制的建设。
他们认为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长期维持,政府是全能主义的政府,社会的力量非常薄弱。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得到了成长的机会,但是政府权力依然过大,包揽公共事务过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缺乏社会认同等问题,而社区也难以发育。
为此,他们对于社区制的主要观点是:建构“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好本该自己管理的公共事务,把不该管的和管不好的交给社区自己管理。
龙源期刊网 探索实践百步亭社区党建“二三六”工作法作者:王波来源:《人民论坛》2013年第35期百步亭社区是一个有着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混合型社区。
社区党委下设1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58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6200余名。
在日常党建工作、实践工作中总结提炼出了以健全组织网络,配全组织骨干力量,社区党委强核心的百步亭社区党建“二三六”工作法。
百步亭社区通过选优支部书记、训强干部能力、考评干部管理、激励党员群体,建设起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群众工作能力强”的社区骨干队伍。
同时,社区还采用“两长四员”进楼栋、“双向进入”强核心的方式,使整个社区健全了组织网络,配强了骨干力量,从体制上保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在苑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百步亭社区将居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通过党组织的关爱服务、政府的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物业服务、社会化的志愿服务为居民百姓提供了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赢得了民心。
社区还充分发挥“党组织书记、专兼职党建工作者和志愿者”三支队伍作用,实行党委书记负责社区、支部书记负责苑区、支部委员负责片区、党小组长负责楼栋、党员负责家庭的“五级负责”制,实现了社区“无越级上访、无群体性事件、无大的邻里纠纷”的局面。
社区还要求各党支部、各党小组坚持居民有突发事件必到、有不满情绪必到、有家庭纠纷必到,困难家庭必访、住院病人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劳教释放人员必访、孤寡老人必访的“三必到五必访”原则。
百步亭社区以此实现了多方联动,打造了特色品牌,赢得了“民心”。
整个百步亭社区还通过坚持多种渠道“提议题”、多方恳谈“出主意”、议事组织“拟方案”、张榜公示“开言路”、专家审查“定公约”、居民表决“说了算”的“六步议事”,推行居民自治;并开展了包括红色教育、民俗节庆、群众文体、道德论坛、文明创建、亭台文化“六类活动”,广泛发动群众。
以此为群众搭建参与平台,凝聚百姓“人心”。
在多年工作中,百步亭人深深体会到,化解社区矛盾,促进社区和谐,方向在党委,关键在书记,力量在党员,主体在群众。
简答题B4、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C1、城市政府职能的执行重点?城市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这几个方面也是城市政府职能的重点:1.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职能: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非常重视规划、管理工作。
主要职能包括三个方面:(1)城市规划与管理职能 (2)城市建设与管理职能(3)环境保护职能2.城市社会发展、社会控制与社会保障职能这方面的职能内涵十分复杂,从主要方面来看包括: (1)公安管理(2)司法行政管理(3)民政管理(4)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5)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6)基础教育管理2、城市发展战略制定的过程要点是什么?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的目标-城市发展战略关注什么1:世界银行组织曾通过对全球城市发展的研究认为,城市发展战略应当最为关注如何使城市成为持续成长的竞争性城市。
2关注城市的发展条件: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必须考察城市发展的历史与传统、城市的区位与地位、城市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城市的产业状况与市场状况。
3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在明确了城市发展的现状、内外部环境之后,结合城市发展的愿景与目标,可以开始着手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步骤3、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哪些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囚徒博弈的结果:(一)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市公共产品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服务,;不仅包括以政府为主要供给主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其他主体也能够提供的公共产品,搭便车式的囚徒博弈纳什均衡使得公共产品供给出现短缺、公共福利无法提高。
(二)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以传统科层体制为主建立起来的城市管理体系,管理的纵向层级设置过多,横向部门权责不明,其中横向部门之间的管理往往会出现囚徒博弈的困境。
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社区共治共建共享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1)1.关于社区治理的体系和机制的研究 (1)2.关于实现路径探索的研究 (2)3.关于实践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研究 (2)二、国外文献研究现状 (3)1.关于公民参与社区治理重要性的研究 (3)2.关于政府角色定位的研究 (4)3.关于社区治理模式的研究 (4)4.关于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的研究 (4)三、文献研究述评 (5)一、国内文献研究现状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如何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活动过程中来,实现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创新,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治理模式是新时代的要求与需要。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社区治理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社区治理的体系和机制、实现的路径探索、实践的应用与案例分析等研究。
1.关于社区治理的体系和机制的研究主张多元主体参与,重新搭建社区权力的组织架构,从发现整合治理资源、重新搭建治理组织、构建治理参与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等四个方面来推动社区治理机制创新(严志兰,邓伟志,2014)。
1实现城市社区治理工作的突破需要厘清权责关系,明确界定治理主体的职责,合理有效定位,优化顶层制度和体系建设(郝国庆,2015)。
2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集中度高、行政化程度高、社区权力空白、政府角色混乱、居民参与意识淡薄等困难,创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和多方互动的高效社区组织体系迫在眉睫(韩兴雨,孙其昂,2012)。
3把社区治理1 严志兰,邓伟志.中国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探析[J].上海行政学院报,2014,15(4):40~48.2郝国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与路径选择——以武汉市汉阳区社区治理模式为例[J].理论月刊,2015(12):157~162.3韩兴雨,孙其昂.现代化语境中城市社区治理转型之路[J].江苏社会科学,2012(1):45~150.的研究理论与现有的城市社区治理情况进行比对,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与治理理论的比较,探索从参与主体、治理经过、组织架构和治理关系等方面构建良好的社区治理机制(刘娴静,2004)。
上海亲和源上海亲和源老年社区由亲和源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投资兴建,2008年1月开始试运营。
该社区位于上海浦东康桥小镇,一期工程占地8.33公顷,近10万平方米建筑。
社区全部采取无障碍设计,内设老年公寓、健康会所、老年护理院、公共服务大楼、配套中心、景观花园等设施。
老年公寓设有838套居室,可为1600左右的会员提供居住服务。
居住面积从45到90平方米不等,会员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选择入住。
公寓内橱柜床椅、家用电器、电视、网络、电话等设施俱全,老人们可以“拎包入住”。
在社区配套方面,亲和源建有各种宜老设施。
具体包括建筑的醒目立面色彩标识,风雨连廊,各种无障碍设施、高低扶手栏杆、轮椅通道等,在卧室和浴室装有红外线感应装置,亲和源还建有智能化总控中心,社区配有800多个摄像头和紧急呼叫按钮系统。
除此之外,社区内游泳馆、健身房、棋牌室、会客厅以及各种老年人运动、休闲场所也都很齐备。
在运作模式上,亲和源采取的是会员制的管理模式,老年人以会员的身份入住社区,入住会员需要办理会员卡和缴纳一定的年费,具体资费标准如下:低收入者以普通自住型老年住宅为主,中高端的收入者以老年公寓的和老年社区为主。
目前我国老年住宅市场的发展刚刚起步,市场需求量巨大,前景发展光明,尤其是以老年公寓和老年社区为主的老年住宅。
但也应该认识到,我国社保制度不完善,老年人经济承担力普遍较弱,真正的、有效的需求较少。
建议投资者应正确认识市场需求,切不可盲目跟风,随意建设。
积极探索最有利的养老地产运营模式目前国内养老地产的未来发展潜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这从各大开发商都在积极试水养老地产项目就可见一斑,但是采取怎样的运营模式能够盈利,成为养老地产最大的难点。
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运营模式:一是完成项目并进入良好运营阶段后,整体打包出售给社保、保险等追求低风险低收益的金融机构持有;二是部分出售房产产权,用于平衡资金;三是会员卡模式;四是集合股权模式。
1.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答:(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6)污染者负担原则。
(7)除了上述原则以外,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还应始终坚持一个总的原则,即可持续发展原则。
3.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情况。
4.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答: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5.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答:(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CCRC模式对我国综合型养老社区的设计启示
屈真;左思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7(000)002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愈发严重,养老地产在这十余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养老社区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CCRC在美国养老社区中占有很大比重.但在我国养老社区的开发建设中,"持续性照料"沦为了商家盈利的标语,其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根本无法达到预期水平.所以研究CCRC养老模式,对我国养老地产中的综合型养老社区的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2页(P88-89)
【作者】屈真;左思
【作者单位】天津天华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CCRC模式的养老社区建筑设计研究 [J], 薛楠楠;任留柱
2.美国CCRC模式对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启示r——基于Carol Woods的实地调研 [J], 赵曼丽;宋彦
3.基于CCRC模式的养老社区建筑设计探究 [J], 尚福民;刘梦笛
4.基于CCRC模式的混合型养老社区开发策略研究 [J], 王时原; 年伟杰
5.基于CCRC模式的城郊复合型养老社区建设思路——美国、日本 CRCC的经验借鉴 [J], 徐漫辰;侯玉柱;徐海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城市作为碳排放的主体之一,由于居住与就业地点之间的分离,造成居民通勤距离与时间过长,且居民依赖私家车出行会造成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1]。
根据相关资料,交通方面的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5%左右。
因此,构建职住平衡就是“绿色”发展,可实现组团内部短距离通勤,减少城市碳排放量,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并在城市更新行动中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
老旧小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地点,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探索低碳绿色更新模式,不仅对改善小区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推动国家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上的实施有一定的探索意义[2]。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以洛阳市涧西区街坊为例,通过回顾片区内原有职住关系的变化过程,以老旧小区绿色更新为契机,在街坊内构建新的职住平衡,以减少通勤距离,降低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1 相关概念解析1.1 职住平衡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与就业构成了城市空间的两大部分。
职住平衡的理念来源于霍华德“田园城市”[3],将城市分为工业区、居住区等,以交通系统联系城市,形成职住相近、各区平衡发展的状态。
职住平衡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居住在该空间内的就业人员与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相对均衡,居民可就近工作的一种模式。
研究表明职住平衡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通勤距离[4],居民出行大多使用非机动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但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摘要 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在于发展绿色建筑、使用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还需充分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是否合理、职住是否平衡。
职住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居民的通勤距离,降低碳排放。
文章通过分析涧西区原有职住关系的变化,选取34号街坊为例,以老旧小区绿色更新改造为契机,对小区内交通结构、用地功能、公共服务设施提出改进意见。
依据老旧小区绿色更新改造,构建新的职住平衡模式,以此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双碳目标;职住平衡;老旧小区;涧西区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4.08.24Abstract The achievement of the carbon neutrality and carbon peaking goals lies not on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the use of clean energy,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but also in giving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rational spatial functional layout of the city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where residents live and where they are employed. A balance of jobs and housing can reduce carbon emissions by reducing commuting distances for residents. By analysing the changes in the balance of jobs and housing in Jianxi District, the No. 34 neighborhood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and the green renewal of the old neighborhood was used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pose improvements to the traffic system, functional space and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etc. in the neighborhood. Based on the green renewal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old neighborhoods, a new model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with the job-housing balance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goals of carbon neutrality and carbon peaking.Key words carbon neutrality and carbon peaking goals; job-housing balance; old community; Jianxi area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作者简介:王雅新(1997—),女,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与设计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建筑学院职住平衡——双碳目标下片区空间结构规划研究Job-Housing Balance: Study on Spatial Structure Planning of the Area under the Goals of Carbon Neutrality and Carbon Peaking王雅新Wang Yaxin扩张,职住平衡的状态被破坏,产生职住分离现象,居民需使用机动车等实现通勤需求,造成空气污染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