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0修订版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61
第二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哪些新的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000年理科单选题: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答:(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发展必然需要民主革命理论。
2002年文科多选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答:(ABC)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第二章小结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由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它曾经指引着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这条思想路线在 1957 年下半年以后一度被偏离,使党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拨乱反正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重新确立并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意义。
世纪之交江泽民强调与时俱进,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强调求真务实。
这些都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重要概念与基本理论1 、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是党确立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2 、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实事求是的实质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具体的说,所谓解放思想就是“使我们的思想从那些被实践证明为不合乎中国实际、不合乎时代进步、不合乎经济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要求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4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这三性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体现时代性是与时俱进的鲜明标志,是与时俱进的前提,把握规律性是与时俱进最本质的要求,是与时俱进的核心,富于创造性是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是与时俱进的目的。
大学毛概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课后题目第一篇:大学毛概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课后题目第二章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课后问题1.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P45-46】答:总路线的内容为:无产阶级领导,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P49】答: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优点:①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
②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③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2-54】答: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分三个纲领:①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③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P56-57】答:必然性是由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同时也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第一,中国是经济落后国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政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1.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有一个过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同年12月,毛泽东在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从而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古代成语“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为了统一全党思想并为制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奠定思想基础,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2.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
以这一讲话精神为指导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他还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经过一段思考的过程,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梳理毛概,即《毛泽东思想概论》,是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第二章是毛概的核心章节之一,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斗争的总路线和基本内容。
本文将对毛概第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
第一节:革命的总路线革命的总路线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指导革命事业取得胜利的基本要求、原则和目标。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提出了“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总路线。
这一总路线强调了农民阶级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和决定性作用,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立基点”。
第二节: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革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农民革命是指无产阶级和农民发动的以土地革命和农民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革命。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培养和壮大了革命力量,为社会主义革命打下了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在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的革命。
第三节: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革命的一种重要战略思想,适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这一思想认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通过发动农民的革命斗争和在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包围和攻占城市,推翻封建统治,取得革命胜利。
这条道路反映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和历史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第四节: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手段和必然形式。
毛泽东指出,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中,革命军队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在农民群众支持下,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战斗,取得了无数胜利。
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提高革命力量的组织性和战斗性,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标,最终推翻封建统治。
第五节: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无产阶级专政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最高形式,是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毛概第二章大一知识点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理论基础、目标任务以及党的组织原则等内容。
下面将按照章节内容进行详细叙述。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以及国内外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
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先驱的艰辛努力,如陈独秀、李大钊等。
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主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武器,它既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准则。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并通过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
三、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的目标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此,中国共产党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等。
四、党的组织原则党的组织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在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中的行动指南。
党的组织原则主要包括党员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干部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保证党的组织健康运行,确保党的决策能够即时有效地执行。
五、党的思想建设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强调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党的思想建设不仅包括党员教育管理,还需要党员自身进行自我教育,开展学习和实践。
党的思想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纯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六、党的群众工作党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任务之一。
党的群众工作要紧密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利益,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
党的群众工作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实践与群众进行广泛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
七、党的纪律建设党的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
党的纪律要求党员遵守党章党规、服从组织决定、保守党的秘密等。
党的纪律建设对于确保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十分重要,也是党内斗争和改革的基础。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单项选择题1.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 《新民主主义论》B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 《整顿党的作风》D 《改造我们的学习》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 解放思想B 实事求是C 与时俱进D 求真务实3.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A 理论创新B 实事求是C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4.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 B 1928年 C 1929年 D 1930年5.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A “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B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GAGGAGAGGAFFFFAFAFC “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D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6.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批评与自我批评B 敢将真话,做实事C 与时俱进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7.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A 发展生产力B 实事求是C 敢说真话D 解放思想8.在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 理论创新B 制度创新C 科技创新D 文化创新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A 保持先进性B 具有科学性C 体现民族性D 富于创造性GAGGAGAGGAFFFFAFAF10.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四大二、多项选择题1.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为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所做的贡献有A领导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B拥护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D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3.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 讲求实效性4.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内容。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一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是在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重新确立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前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
2007年十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尊重实践和尊重群众的统一,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的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3自我批评的作风。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