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1讲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格式:pptx
- 大小:9.22 MB
- 文档页数:29
备课资料一、城市地域形态类型城市地域形态大体上可以归纳成五种类型,它们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地域形态的代表模式。
(一)团块状城市这是在城市的向心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
城市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在向心力作用下向市中心地区集中,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延展,城市地域形态呈团块状,一般为单中心城市。
即使有一些伸展轴也较短,与城市地域半径的比值小于1.O。
这种城市布局紧凑,有利于生产部门的协作和管理,节省用地,也使市政设施更加经济。
但团块状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一系列弊病。
随着城市地域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往往造成工业区和生活区层层包围城市,这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工业布局中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团块状城市是平原地区一种较常见的城市地域形态。
如中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堪萨斯城等。
团块状城市如果受到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只向一侧延展而形成扇形城市地域形态。
合肥市城市地域以老城为中心向外扩展,除了在东北面铁路外侧,城市规划中有意识保留其间农田和菜地,其余三个方向都有延伸,形成新的建成区。
(二)带状城市主要是在沿交通线发展的轴向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地域形态,也有的是在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或外部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
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总有对交通条件的依存性,城市发展沿交通线(铁路、公路、河道等)向外扩展,最终形成条带状城市地域。
此时,这些交通线便成为城市的发展轴。
带状城市的外部形态是有两个相反方向的超长轴,与城市半径之比大于1.6。
我国南方河网地区以及沿铁路线的中小城市中,不少具有带状的地域形态,如常州、西宁、沙市等。
日本筑波科学城也是带状地域形态,该城为20世纪70年代规划建设的科学城。
一条长达9千米的南北中轴决定了城市地域形态为带状,平行南北主轴有两条高速干道,与境外高速公路接轨。
(三)星状城市当城市的发展轴并非一条或平行的若干条,而是由3条以上相互交叉的轴线构成时,城市在沿交通线的轴向力和对磁心的向心力共同作用下,形成有3个或3个以上的超长伸展轴的星状地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