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9
【高三地理学案】—20必修二第二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编制:王建兴审核:肖春明审批:刘卓民编制日期:2010-11-05 【考纲解读】1、了解各种城市地域形态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4、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情分析】1、从考核内容看,侧重考查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2、从考核形式看,多以某城市的形态图和城市规划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相关知识。
3、从能力考查上,注重考查对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基础回顾】一、城市形态1、概念: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这就是城市形态。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三大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及位置如下: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定义:城市中 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2、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化的主要因素,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 。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 和 。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 ,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知名度 (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四、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比较 ;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 ,服务范围比较 。
五、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 ,相距较 ;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 。
【课堂检查】1、 城市形态的三种常见类型及影响因素?2、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在城市中的位置和特点?【知识结构】【合作探究】一、城市形态的类型读下图,回答1~3题。
1.该城市从地域形态上看属于 ( ) A.组团式 B.集中式 C.条带状 D.放射状2.根据图2信息可知,甲城市的火力发电 站适合选择在①~④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适合K 点布局的企业是 ( )A.火电厂B.印染厂C.污水处理厂D.自来水厂二、地租等值线的判读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十五)——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单选题20世纪60年代,我国西部某平原地区在各集镇形成周期性集市。
农历每月内,集市逢一、四、七在①地,其余各天分别在周围六个集镇,如图2—2—3所示(初一、十一、廿一均为逢一,其余类推)。
回答1、2题。
1、该地区 ( )A、集镇等级分为两级B、集市的周期为3天C、①地的服务范围比②地小D、②地的服务功能比①地齐全2、①地不能每日都成为集市的根本原因是 ( )A、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太少B、为方便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C、各集镇之间交通不便D、当地居民的购买力不足右图是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
3.该城市盛行风的主导风向是 ( )A、东南B、东北C、西南 D.西北4.该城市的最主要职能是 ( )A、文化中心B、商业中心C、行政中心D、经济中心5.商业中心最宜的区域是 ( )A、①B、②C、③D、④下图是东京城市规划布局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东京城市工业区的区位特点主要是 ( )A.沿城市外缘 B.沿海、沿河 C.高速公路 D.沿铁路线7.在图中最外环道路沿线规划设立多个居住用地,其主要目的是()A.减少城区大气污染 B。
增加城市人口 C.扩展城市用地面积 D.疏散城区过密的人图2-2—13为我国几个城市近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8、9题。
8.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差②近郊现代农业的兴起③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④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以下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三城市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②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率高于其他两个城市③近郊区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压力④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使该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图2—2—14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显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是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11.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城市绿化面积缩小 B医疗卫生状况恶化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加重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某某某某中学大联考)下图为某城市主城区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F和K为该城市两个规模性连锁超市。
超市门店指面积较大、供货品类齐全的店面,超市便利店指主营日用快销品为主的小型店面。
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城市区位]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答案 C解析结合指向标,该城市功能区主要布局在河流西岸,东岸很少,河流东岸可能是山地,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地形,故C项正确。
2.[考向城市空间形态]该城市的地域形态表现为( )A.条带式 B.集中式 C.组团式 D.放射状答案 A解析该城市的功能区分布在河流西岸,沿河流走向扩展,城市地域形态表现为条带式,A项正确;集中式布局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区,B项错误;组团式主要分布在山区河流交汇处,C项错误;放射状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区沿交通线发展,D项错误。
3.[考向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 )A.河流 B.铁路线C.城市交通线 D.居民区答案 C解析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城市交通线,商业区布局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区域,C项正确。
(2018·某某“五个一名校联盟”二联)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
读图完成4~6题。
4.[考向城市形态]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有多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工业区和住宅区,城市的扩展最有可能以每个组团为中心,向四周扩展,C项正确。
5.[考向城市功能区]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和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合理的是( )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西山、北山等信息判断,该城市河流整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污水处理厂应位于下游河段,污1位于下游河段,符合要求;水厂应位于水质较好的上游河段,水2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符合要求,D项正确。
《城市》考点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1)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地域结构特点。
(2)明显的功能分区和稠密的道路系统是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
(3)各功能区连片分布,界线模糊。
任何一个功能区都可能兼有其它功能。
2.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3.城市地域结构: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3)城市地域结构随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功能区最佳区位区位选择的原因商业用地A:商业活动中心和服务中心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靠近市中心,交通便捷,商业付租能力强。
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之地,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建筑物高大密集。
住宅用地B 分布在盛行风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占地最多,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靠近市中心处,在有的城市中出现了高级住宅区(近文化区)和低级住宅区(近工业区)的分化,他们在空间上背向发展。
工业用地C 远离市中心,向城市外缘移动,向交通干线集聚。
2024广东高考地理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含答案)专题八城镇与乡村基础集训知识点一乡村、城镇的空间结构(2023届广东部分学校开学,1—2)我国特大城市常见的空间结构分别有单中心结构模式、带状结构模式、放射结构模式、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
读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基本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单中心结构模式可通过三种增长模式分化发展B.带状结构模式通过轴向增长演化为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C.多中心组团结构模式只能直接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D.放射结构模式可通过填充增长演化成单中心结构模式答案D2.近年来,全国多数沿江、河、湖、海的特大城市提出并实施了跨江、跨河、跨湖、跨海发展战术,城市空间结构增长模式扩张最可能出现()A.跳跃增长B.填充增长C.轴向增长D.差别不大答案A(2022辽宁二模,1—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城西41余里处,黄山东麓,已有1 000余年历史。
上庄村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
村内巷深曲折,石板道蜿蜒,古民居错落有致。
村内各功能分区明显,建筑集中分布在各功能分区中间。
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
下图为上庄村平面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3.推测影响上庄村功能区和建筑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有()①地形②光照③交通④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4.上庄村古民居的建筑特点是()A.白墙黑瓦B.厚墙高院C.单坡屋顶D.干栏巢居答案A5.近年来,村民往村外迁,保留村内古民居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历史底蕴B.增加公共设施C.开发房地产D.促进旅游发展答案D(2022广东,13—14,6分)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23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
2023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
下图示意2023—2023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
其次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考纲要求:1、驾驭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区位因素。
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并说明其形成的缘由。
3、理解不同等级城市功能的差异。
一、学问梳理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分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各功能区之间(有或无)明确界线,即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_____________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它占城市空间的40%-50%。
,可分化为和。
4、商业区主要是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多位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主要为____状或____状分布。
5、工业区是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形成的。
因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这就确定了工业企业须要寻求靠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6、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地域结构,其模式有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凹凸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8、依据课本23页画出书图2.7“各类土地利用付租实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并在图中标出OA、AB和BC分别为哪一类功能区?9、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与区的关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21讲城市空间结构【最新考纲】 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点一城市区位分析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城市(1)含义:城市是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密集,生产效率和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
2.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
(2)城市区位因素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沿湖、地区城镇较多,在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3)在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4)在、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和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提示:自然因素往往是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的分布与人口、生产力的分布是一致的,即城市密集地区必然是人口密度高、生产力水平高的地区。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1)~(2)题。
(1)根据上图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 D.气候适宜(2)该城市城区建设发展的方向是()A.向西扩展 B.向北扩展C.向南扩展 D.向东扩展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城市区位因素分析1.[全国卷]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思维流程]第1步读文字材料,抓住核心词语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可知该国主要发展运输业和贸易。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2024·山东菏泽·三模)后沟古村处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民居建统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土穴窑居,整体坐落于南向的台地之上,三面被垛峁、台塬所包围,南面龙门河自东北向西南川流而过。
随着古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居民逐渐移居西南部的新建成区。
下图为后沟古村村落选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后沟古村村落选址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是()A.临近河流,利于出行B.紧临农田,方便耕作C.依山就坡,避风采光D.背山面水,利于防卫2.后沟古村发展旅游业,居民迁居新建成区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人居环境B.降低住房成本C.延续传统文化D.保护古建筑群(2024·辽宁沈阳·三模)随着大都市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大都市工作和生活,同时也带来了通勤问题。
研究表明,城市中不同就业类型区通勤的主要来源地并不相同。
下图示意北京市不同就业类型区的职工通勤来源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a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A.城市功能拓展区B.城市发展新区C.首都功能核心区D.生态涵养发展区4.在大型制造基地附近区域布局最多的住宅类型为()A.老城旧居住区B.单位大院居住区C.近郊新城居住区D.远郊新城居住区5.相比c区域,d区域()A.人口密度更大B.交通线路更密C.高等院校更多D.农业用地更广(2024·湖南永州·三模)兰州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始建于秦。
历史时期兰州城市空间演变包括四个主要阶段:城市萌芽期的“缓慢发展”,军事职能主导下的“约束性”扩张,王朝兴盛所带动的“年轮式”增长和国家政策推动的“跨越式”扩展。
结合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历史时期兰州建成区面积及扩展指标时间建成区面积(km2)扩展速度指数(%)扩展强度指数(%)时间间隔(年)隋唐(907年)0.40 ———宋元(1104年)0.44 0.05 0.04 197明代建文(14021.19 0.58 0.21 298年)明代正统(14492.34 2.04 1.04 47年)清代乾隆(17362.60 0.04 0.03 287年)民国25年(19363.15 0.11 0.09 200年)民国36年(19478.22 0.15 5.61 11年)1960年39.47 29.23 6.09 132015年132.67 2.37 2.07 556.早期兰州城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地形B.气候C.交通D.政治7.有关兰州城市空间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隋唐至宋元时期城市空间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商贸活动B.明代建文至正统年间扩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C.民国时期建成区面积扩展较快在于军事扩张D.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是因为交通发展8.兰州城市空间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地形②河流③政策④经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24·广东广州·二模)城市职能是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具有阶段性、等级性、地域性等特征。
一轮复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一.城市土地利用一般分为 用地、 用地、 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二、城市功能分区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 和 需求大致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从而形成城市功能区。
3.划分:功能区之间并无 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 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定义: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 和 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常见三种模式: 、 、3.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是复杂的,主要有 、 、历史因素、行政因素、自然因素等。
地租(1)经济因素水平 (主要因素)不同功能活动的(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2)社会因素种族或宗教(3)历史因素: 对日后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4)行政因素: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引导或划定功能区。
(5)自然因素: 、 、 等也会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
4.变化:随着 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城市发展初期,城市地域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布置,没有明确功能分区,市中心以 、 等优势吸引了 的自然团聚。
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原有的工业用地就可能被改造为 或其他用地,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随之发生变化。
【重点难点深度探究】1.经济因素(地租与付租能力)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 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对距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共同点?一般而言,商业活动、住宅活动和工业活动付租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什么?②该图说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是什么?你能用一幅地租等值线图来表达图中地租的变化吗?②如果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OA 、AB 、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2.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1)住宅区的布局要求:(2)工业区的布局要求:(3)商业区的布局要求:【例题分析归纳总结】例1: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城市的空间结构制作人:李淑霞周振国于斌审核人:赵春秀高考目标定位学习目标:1.了解各种城市地域形态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了解城市功能区的概念,理解城市功能区的基本特点。
3.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4.掌握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的作用,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课前预习预习指导:请先阅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完善和细化“知识框架”;再完成“基础知识复习问答”部分,10分钟时间识记,并完成预习检测。
最后找出自己的疑惑点。
一、知识框架:二、考点分频:考点分布2010 2012 2013城市的空间结构山东7、8,8分天津,10,4分江苏13、14,4分天津4、5,8分海南11、13,9分山东7、8,8分广东8、11,8分重庆8,4分城市空间结构的成因天津5、6,8分江苏17、18,4分广东41(2),4分本节中高考考查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基础知识梳理1.在下图中标出主要的城市(1)河谷城市:兰州(黄河谷地)、西宁(湟水谷地)、拉萨(藏南谷地)、太原(汾河谷地)、西安(渭河平原)。
(2)河流沿岸的主要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广州,攀枝花,宜宾、宜昌。
(3)其他的主要城市:石家庄、株洲。
大庆、包头、玉门。
2.城市中的主要功能分区有哪些?3.商业区的布局特点及影响因素。
4.中心商务区的布局特点及影响因素。
5.城市规模与城市内部功能分化的关系。
6.不同等级城市与服务功能的关系。
预习检测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
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
据此完成1~2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2009年2月11日武汉召开的“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工作调度会,要求年内将在机制创新、产业发展、建设示范工程三个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力争全国率先。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
地租水平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中心,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2)其他因素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空间差异(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图表特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以下几种类型。
图1 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图2 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3 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判读方法】1.读图名,明确图像内容如图1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2.读纵、横坐标,明确图像含义如图1纵坐标为城市化水平,横坐标为江苏、贵州两省,其图像含义为两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
图2纵坐标分别代表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横坐标代表年份,其图像含义为安徽省不同年份的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3.读图例,明确各图例的含义4.读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柱状图、折线图中的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一般小于30%,中期阶段介于30%~70%之间,后期阶段一般大于70%。
如图1的城市人口比重,2010年江苏省为60%左右,贵州省为35%左右,大致为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5.读变化幅度,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根据柱状图变幅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
如图1中江苏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快于2000~2010年。
第1讲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乡村的土地利用特点及空间结构特点。
2.掌握城镇主要功能区的形成及布局特点。
3.理解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4.掌握城镇的区位分析及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分布图,判断分析城乡的土地利用差异及分布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某城镇规划图,综合分析评价城镇功能区的布局。
3.地理实践力:了解学校所在城镇的功能区分布状况,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人地协调观:结合乡村和城镇的区位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1.什么是乡村?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乡村的农业用地类型及分布是什么?(1)农业用地类型: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2)农业用地分布: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3.乡村的土地利用有何特点?(1)乡村以农业用地和居住为主。
(2)村落内部土地利用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主要有哪些类型?一般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是如何形成的?其主要类型及特点是什么?(1)形成:因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2)主要类型及其分布(3)①无明确的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特别提醒]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类型1.什么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经济因素⎩⎨⎧地租的高低⎩⎨⎧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2)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导致住宅区的分化(3)历史因素: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影响。
[特别提醒]高级住宅区房价较高,但是高级住宅区并不是布局在地租最高的城市中心区域,而是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城市外围,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2.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弊。
4.通过探究有关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体系架构][基本概念]城镇、乡村、城市的空间结构、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地租水平、付租能力;区位;地域文化、城乡景观;城镇化、郊区化、逆城市化、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
[基本原理]城乡区位选择原理;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和影响。
课时44城乡空间结构一、城乡土地利用1.城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2.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3.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定义具体类型农用地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等4.城乡土地利用差异城镇土地利用乡村土地利用主要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以农用地为主作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二、城乡空间结构1.城市空间结构(1)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
①城市功能区:主要有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②中心商务区的特征: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商贸服务业发达;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2)表现①较小城市:多为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
②较大城市:多为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
(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等。
思考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吗?答案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各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