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5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业系统优秀行政处罚案卷评选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9.10.22•【字号】浙农专发[2009]129号•【施行日期】2009.10.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开展全省农业系统优秀行政处罚案卷评选活动的通知(浙农专发〔2009〕129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为进一步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农业部门及其执法人员的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业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活动的通知》(农办政〔2009〕16号)有关要求,决定在农业系统开展优秀行政处罚案卷评选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参评范围各级农业行政处罚机关按照一般程序实施,并于2008年1月以后立案,2009年10月1日前结案的行政处罚案卷。
二、参评方式本次评选活动采取各市择优推荐和省评查小组集中评选的方式进行。
各市负责组织本市案卷评查工作,择优推荐5卷行政处罚案卷,其中县级机构案卷不少于3卷,所推荐案卷要涵盖不同行业、不同执法种类。
三、时间安排评选活动从10月份开始,至12月份结束。
(一)10月,各市组织案卷评查和推荐参评案卷,于10月底前将参评案卷的复制卷报送省农业执法总队。
(二)11月,由省农业执法总队牵头,厅政法处、动检、植检机构参与组成评查小组进行评审,评选省优秀案卷,并推荐3-4卷参加全国农业系统优秀行政处罚案卷评选。
(三)12月,在全省农业系统内通报评选结果。
本次评选活动范围广、时间紧。
各市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指定专人负责,认真组织好农业处罚案卷评查和推荐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要求,及时报送参评案卷。
联系人:钟宝龙联系电话:0571-86757826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7.06.19•【字号】浙农计发[2007]28号•【施行日期】2007.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农计发〔2007〕28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农机)局、财政局(宁波不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27号)精神,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决定在2007年-2010年组织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
为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行为,明确投资重点,提高资金使用绩效,根据《浙江省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实施办法》等规定,特制定《浙江省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反馈。
二○○七年六月十九日浙江省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行为,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项目,立足为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提供农机装备和农机安全保障,因地制宜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粮油及主导产业生产、加工、服务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加快推进粮油及主导产业关键生产环节和农产品贮藏加工机械化;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着力加强农机安全技术装备建设。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省立项项目的申请立项、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资金项目监管和绩效评价。
第二章建设内容和补助标准第四条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项目主要解决粮油及农业主导产业关键生产环节农业装备落后和技术不配套等问题,预防并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机生产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4.09.29•【字号】浙农产发[2004]19号•【施行日期】2004.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的通知(浙农产发〔2004〕19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宁波市农办:现将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四年九月二十九日浙江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见为了全面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设施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就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性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水平稳步提高,特色农业长足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传统农业改造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但是,面对城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的迅速崛起,生产水平不高、综合生产能力不足、产品优势不强等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农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扩大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对于缓解农业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现阶段发展效益农业的现实选择,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举措。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支撑,业主投入为主体,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升级;通过政府引导、工商业主与社会力量参与,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促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通过加快农业技术的组装集成,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不断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一五”农业发展专项子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布部门】浙江省农业厅【发布日期】2006.11.28【实施日期】2006.11.2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一五”农业发展专项子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业局: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改委关于我省“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通知》(浙政办发〔2004〕120号)精神,现将《浙江省“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3个专项子规划印发给你们。
“十一五”农业专项子规划是浙江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十一五”规划中农业有关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实施,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浙江省“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浙江省“十一五”畜牧业发展规划3.浙江省“十一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规划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附件1:浙江省“十一五”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为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确“十一五”时期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特编制本规划。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和现状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农业龙头组织带动,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生产经营方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带动力量,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
我省农业产业化工作起步较早,“十五”以来,全省各地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发,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农业产业化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3.08.08•【字号】浙农政发[2013]7号•【施行日期】2013.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农政发〔2013〕7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浙江省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厅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农业厅2013年8月8日浙江省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的备案管理,适用本办法;军队系统实验室除外。
本办法所称动物病原微生物是指《动物病原微生物分类名录》确定的动物病原微生物范围。
本办法所称实验室是指从事与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的一级、二级实验室。
第三条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实验室的备案登记工作。
第四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实验室,应当在实验室建成后30日内向所在地设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提交以下有关材料:(一)《浙江省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申报表》(一式三份)(二)实验室或者实验室设立单位的法人资格证明(复印件);(三)生物安全管理框架图(能明确显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职责和管理关系);(四)实验室建筑布局平面图;(五)实验室可能涉及第一类、第二类动物病原微生物有关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危害风险评估报告;(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材料。
实验室对其申报备案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不得弄虚作假。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施财政支持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4.06.19•【字号】浙财农〔2024〕49号•【施行日期】2024.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实施财政支持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若干政策的通知浙财农〔2024〕49号各市、县(市、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为全面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24〕2号)精神,充分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激励作用,进一步推动秸秆全量、全域、全程科学利用,有效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将财政若干扶持政策通知如下:一、支持健全完善秸秆收储体系1支持合理布局建设秸秆收储网点。
对照《浙江省标准化农作物秸秆收储中心建设导则(试行)》要求,鼓励已建、在建和新建农事服务中心、农事(农机)站点积极拓展秸秆收储功能,并将此纳入2024年(含)以后新建的省级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内容,与后续补助资金安排相挂钩。
2.优化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聚焦秸秆资源收储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在研究制定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时,优先把符合条件且适宜我省应用的粉碎机、搂草机、打捆机、揉丝机等秸秆收集利用机具,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并按规定的最高补助比例进行补贴。
3.建立健全秸秆收储激励机制。
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经纪人队伍,鼓励跨区域联合作业;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收储网点建设,探索建立村企共建、利益共享的运营机制。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各地推广“秸秆换肥”“秸秆变肉”“秸秆种菌”等新模式,探索推进粮食扶持政策与秸秆离田利用政策有效衔接,提高农民有效利用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秸秆利用与农业生产良性发展。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做好农业系统部分省级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下放对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2.12.31•【字号】浙农政发〔2012〕19号•【施行日期】2012.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做好农业系统部分省级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下放对接工作的通知浙农政发〔2012〕19号各市农业局、宁波市农机局,义乌市农业局,厅有关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下放部分省级行政审批和管理事项的通知》(浙政发〔2012〕73号)精神,现就我厅做好对设区市和义乌市农业部门行政许可事项下放对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下放形式根据浙政发〔2012〕73号文件规定,涉及省农业厅的31项行政许可以委托形式相应下放至全省各设区市和义乌市农业部门。
二、关于下放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用章委托下放的行政许可事项,在行政审批文书上仍盖原审批部门的章。
对此,对我厅下放给设区市和义乌市农业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用章,将采取由省农业厅刻制行政许可专用章交受委托农业部门直接审批使用,并采取0-13顺序编号进行管理,具体管理工作由厅办公室负责。
三、关于许可证文号问题行政许可事项的许可证文号编写仍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格式执行,使用省农业厅文号,其文号顺序码区间由省农业厅每年分别给设区市和义乌市农业部门预留100个顺序号,许可文号具体格式编写由厅办公室(厅办证专窗)作出统一规范(见附件1)。
四、关于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下放问题(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审批公告统一由设区市和义乌市农业部门发布。
(二)受委托的农业部门受理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申请对象只限于其行政管理区域范围内的主体,核发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事项的有效区域只在其行政管辖范围内。
(三)跨行政区域的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仍由省农业厅审批。
(四)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信息管理工作按照《全国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信息管理系统》规定办理。
浙江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等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技推广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技推广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财政局(宁波不发):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30号)和《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16号)要求,为深入推进责任农技制度建设,切实支持广大基层责任农技人员面向生产、面向农户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推广服务,规范浙江省农技推广项目与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特制订《浙江省农技推广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现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
附件:浙江省农技推广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海洋与渔业局省财政厅二〇〇八年七月二日附件:浙江省农技推广项目与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作责任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的通知》(浙政办发〔2006〕130号)和《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技推广组织网络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的通知》(浙政办发〔2008〕16号)要求,为规范省农技推广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农技推广项目重点支持基层责任农技员围绕现代农业和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实际,以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特别是生产上急需的“短、平、快”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及推广活动。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公布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8.08.04•【字号】浙农经发[2008]10号•【施行日期】2008.08.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公布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的通知(浙农经发〔2008〕10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办):根据《关于组织申报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通知》(浙农经发〔2008〕4号)规定,经各县(市、区)主管部门推荐审核申报,省里组织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确定杭州沿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等171家为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同时,对2006年认定的杭州萧山围垦蔬菜服务专业合作社等155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监测,乐清市岭底杨梅合作社、平阳县雪雁蘑菇专业合作社、江山市林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监测不合格,不再享有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现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宣传贯彻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管理,抓好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落实,总结宣传先进典型,扎实推进合作社“五化”建设,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省厅将对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实行优保劣汰。
希望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努力与社员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辐射面和带动能力,为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〇〇八年八月四日附件1:2008年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杭州沿江蔬菜专业合作社杭州农垦蔬菜专业合作社杭州余杭区余杭镇粮油专业合作社杭州余杭毛元岭桃果专业合作社富阳市龙羊盆景苗木专业合作社富阳市新登矮子鲜桃专业合作社临安天目肉羊专业合作社临安岛石湖山核桃专业合作社桐庐阳山畈蜜桃专业合作社桐庐分江蚕业专业合作社桐庐康源菜竹专业合作社建德市大慈岩蚕桑专业合作社淳安县千岛湖淳牌茶果专业合作社淳安县猴宝宝山核桃专业合作社慈溪市宝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慈溪市众品杨梅专业合作社余姚市临山镇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余姚市齐昌渔业专业合作社余姚市小曹娥镇禾丰辣椒产销专业合作社宁波市鄞州绿洲果业专业合作社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杖锡花木专业合作社宁波启新水产专业合作社象山县齐心活鲜水产专业合作社象山县浙东白鹅产销专业合作社象山双联畜牧专业合作社奉化市雪窦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奉化市锦屏山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奉化市联丰粮食专业合作社宁海县金龙浦农业专业合作社温州凌云畜禽专业合作社瑞安市篁社索面专业合作社瑞安市陶山温莪术专业合作社瑞安市江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平阳县民天粮食专业合作社平阳县瑞祥禽业专业合作社泰顺县乌岩岭猕猴桃专业合作社永嘉县上光板栗专业合作社永嘉县农友早香柚专业合作社永嘉县巽宅獭兔专业合作社乐清市鑫欣葡萄专业合作社乐清市显胜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乐清市能仁村茶叶专业合作社文成县日新兔业专业合作社文成县浙南薯业产销专业合作社苍南县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温州市雅发果蔬专业合作社苍南县霞光蔬菜专业合作社嘉兴市关祥蔬菜专业合作社嘉兴市禇大姐甜瓜专业合作社嘉兴市油车港镇杨溪生态鳖专业合作社嘉兴市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嘉兴市王江泾镇水产专业合作社嘉善惠民瘦肉型猪产销专业合作社嘉善惠民水产专业合作社嘉善杨庙雪菜专业合作社平湖市新仓果蔬专业合作社平湖市新中大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海宁市鑫牌禽业专业合作社海宁尖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海盐县友邦植保专业合作社海盐县八字葡萄专业合作社海盐县武原兔业专业合作社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桐乡市殷家漾蜜梨专业合作社桐乡市大麻海北圩水产专业合作社德清县云鹤茶叶专业合作社德清县雷甸镇佳珍枇杷专业合作社德清县天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长兴雉城彭城蔬菜专业合作社长兴三河葡萄专业合作社长兴县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安吉县梅溪镇马村蚕桑专业合作社安吉县剑山梨业专业合作社安吉县山野茶叶专业合作社湖州吴兴肇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湖州钱山漾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湖州和孚中水龟鳖专业合作社湖州金土地蔺草专业合作社绍兴市百草园蔬菜专业合作社绍兴绿油油蔬菜专业合作社绍兴市绍鸭禽业专业合作社诸暨市农发出口蔬菜专业合作社诸暨市双马禽蛋专业合作社诸暨市石笕茶叶专业合作社嵊州市剡溪果业专业合作社嵊州市创丰蔬果专业合作社嵊州市三界永明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虞市永和虞东粮食专业合作社上虞市南山鹌鹑养殖专业合作社上虞市皂李湖畜禽专业合作社绍兴县华鹃茶业专业合作社绍兴县福锦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绍兴县越我鹅业专业合作社新昌县白湖芦笋专业合作社金华市婺城区西吴中华鳖养殖专业合作社金华市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金华市振兴禽业专业合作社金华市龙凤禽果专业合作社金华市绿茵蔬果专业合作社兰溪市孟塘果蔬专业合作社东阳市冠强梨果专业合作社东阳市方圆蚕桑专业合作社义乌市越然有机茶专业合作社XXX市联农蚕桑专业合作社XXX市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XXX市清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武义陈氏禽业专业合作社浦江蒋才文葡萄专业合作社浦江县杏军肉鸡专业合作社磐安县大伟茶叶专业合作社衢州市柯城区扶农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衢州市柯城区沟溪生猪专业合作社衢州市柯城区坎底柑桔专业合作社衢州市衢江区大山有机茶专业合作社衢州市衢江区绿丰园柑桔专业合作社龙游县献军种粮专业合作社龙游县金谷农产品初加工专业合作社江山市巾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江山市新生粮食专业合作社江山市塘岭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常山县连福胡柚专业合作社开化县后畈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化县安绿养鸡专业合作社开化县桑龙蚕茧专业合作社舟山市定海区东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舟山市普陀绿润茶叶专业合作社岱山县兴丰葡萄专业合作社丽水春秋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莲都区郎奇农家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丽水市庄稼人蔬菜专业合作社龙泉市富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龙泉市巅峰蔬菜专业合作社龙泉市龙之青茶叶专业合作社青田县神农水果专业合作社云和县山里人茶叶专业合作社庆元县天一粮食专业合作社缙云县采山涧蔬菜专业合作社缙云县蜂采蜂业专业合作社缙云县姓王土面专业合作社遂昌县素兰茶叶产销专业合作社遂昌兴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遂昌县绿都竹笋产销专业合作社松阳县碧云茶叶专业合作社松阳县箬寮养殖专业合作社松阳县松珍果蔬专业合作社景宁县大漈雪松茭白专业合作社景宁畬仙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景宁县自强稻田鲤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台州市椒江绿康果蔬专业合作社台州市椒江西山水果专业合作社浙江省东祖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台州市黄岩甜乐甘蔗专业合作社台州市路桥超藤葡萄专业合作社台州市路桥区兴业瓜菜专业合作社临海市河头茶叶专业合作社临海市桃渚渔业专业合作社临海市九畹兰花专业合作社温岭市兴合禽业专业合作社温岭市箬横粮食专业合作社温岭市滨海葡萄专业合作社天台县天绿茶业专业合作社天台县华顶茶叶专业合作社天台县清泉吊瓜专业合作社三门县沈园西瓜专业合作社三门县为民果蔬专业合作社三门县湫水花果专业合作社玉环神农果业专业合作社玉环县天丰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玉环县漩门湾果蔬专业合作社仙居县仙绿土鸡蛋专业合作社仙居县田园杨梅专业合作社附件2:2006年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监测合格名单杭州萧山围垦蔬菜服务专业合作社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建德市三都西红花专业合作社桐庐钟山蜜梨专业合作社桐庐富春江蔬菜专业合作社桐庐怡合素食品专业合作社富阳市顶顶水果专业合作社富阳市鹳山本鸡专业合作社临安天目生猪专业合作社临安柳溪江蚕桑专业合作社杭州余杭鸬鸟果农专业合作社杭州余杭顺丰祥禽蛋专业合作社杭州余杭绿鑫水生作物专业合作社淳安千岛湖红姑娘无核柿专业合作社淳安千岛湖天坪石笋专业合作社余姚市舜水蜜梨专业合作社慈溪市三北振慈禽业专业合作社慈溪市高背浦渔业专业合作社奉化市环球花木专业合作社象山金元蛋业专业合作社象山县象山红柑桔专业合作社象山县东海水产专业合作社宁波市鄞州西凤竹业专业合作社温州市民鑫畜禽专业合作社温州市跨越畜禽专业合作社瑞安市梅屿蔬菜专业合作社瑞安市荆谷白银豆专业合作社洞头县远大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乐清市绿源畜禽专业合作社永嘉县壶山香芋专业合作社永嘉县珍旺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永嘉县东魁杨梅专业合作社平阳县立春茶叶专业合作社苍南县太昌养蜂专业合作社苍南县沿浦民鑫紫菜养殖专业合作社苍南县清源蘑菇专业合作社泰顺县农友笋竹专业合作社嘉兴市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嘉兴市秀洲区王店三园鸡专业合作社嘉兴市油车港镇南湖水果专业合作社嘉兴市秀洲区洪合水果专业合作社嘉善县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平湖市金平湖西瓜专业合作社平湖市四季对虾专业合作社平湖市新埭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海宁市康艺鲜切花专业合作社海宁市周王庙桑苗专业合作社海盐县久洋农机专业合作社海盐县黄沙坞柑桔专业合作社海盐县沈荡蔬菜专业合作社桐乡市坝桥养鸭专业合作社桐乡市石门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桐乡市河山鑫农养猪专业合作社德清县山伢儿早园笋专业合作社德清县徐越黑鱼专业合作社长兴县显圣稻米专业合作社长兴雉城涧塘种鸭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吉皈山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吉大观茶叶专业合作社安吉天荒坪天林竹笋专业合作社湖州青波龟鳖专业合作社湖州市南浔善琏建旺禽业专业合作社湖州荻港青鱼专业合作社湖州菱湖陈邑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诸暨市冠军香榧专业合作社诸暨市绿剑茶业专业合作社嵊州市天然茶业专业合作社嵊州市长毛兔专业合作社嵊州市盛发果业专业合作社绍兴市惠民粮油专业合作社绍兴市欣浓黄草专业合作社上虞市白马湖水产专业合作社上虞市新星鹅业专业合作社上虞市孔氏蔬菜专业合作社绍兴县东村青梅专业合作社绍兴县山园生态鸡专业合作社新昌县贡品小京生专业合作社新昌县玉溪茶叶专业合作社新昌县兔业专业合作社金华市铜山蔬菜专业合作社金华市婺州蜜梨专业合作社金华市永丰禽业专业合作社兰溪市梅江蚕茧专业合作社东阳市三白鸭专业合作社义乌市东河田藕专业合作社义乌市义红果蔗专业合作社XXX市绿丰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XXX市三农菌业专业合作社XXX市杨溪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武义县宣平板栗专业合作社武义县兴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武义县更加果业专业合作社浦江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浦江县紫莹葡萄专业合作社磐安县蚕桑专业合作社衢州市柯城区柯安蔬菜专业合作社衢州市柯城区柴家柑橘专业合作社衢州市衢江区衢江红柑桔专业合作社衢州市衢江区金岳粮食专业合作社龙游县建光蔬菜专业合作社龙游县竹云间茶业专业合作社龙游吴刚茶叶专业合作社常山县仙丽胡柚专业合作社开化县田园菇业专业合作社舟山市定海舟丰蔬菜专业合作社舟山市普陀区朱家尖连心梭子蟹养殖专业合作社舟山市普陀区展茅林地鸡专业合作社丽水碧湖绿源长豇豆专业合作社丽水秀山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丽水市绿园丰年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丽水市森老大板栗产销专业合作社龙泉市龙之玉优质米专业合作社龙泉绿谷果菜专业合作社庆元县扶云蔬菜专业合作社云和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云和县神农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缙云县珍稀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缙云县春光果业专业合作社缙云县稆生粮油专业合作社遂昌县黄沙腰烤薯专业合作社遂昌县三井明贡茶叶专业合作社松阳县早生鹊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松阳县银河茶业专业合作社松阳县东田板栗专业合作社景宁望野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景宁县稻花田鱼专业合作社景宁畬野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台州市椒江绿联蔬菜专业合作社台州市椒江新佳果柑桔专业合作社台州市椒江鸿绿瓜菜专业合作社台州市黄岩永宁果业专业合作社台州市黄岩院桥番茄专业合作社台州市黄岩新前茭白专业合作社台州市路桥区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浙江大红袍水果专业合作社浙江忘不了柑桔专业合作社临海市上游杨梅专业合作社临海市上盘西兰花专业合作社临海市洞林果蔬专业合作社温岭市联树果蔗专业合作社温岭市绿牧草鸡专业合作社温岭草鸡专业合作社温岭市箬横西瓜专业合作社天台县石梁绿谷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天台县南山杨梅专业合作社三门县丰安粮油专业合作社浙江旗海海产品专业合作社三门县富达果蔬专业合作社玉环县万丰贝类专业合作社玉环干江利众蔬菜专业合作社仙居县福音果业专业合作社仙居县仙黄牌仙居鸡产销专业合作社。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农经发〔2018〕12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办):现将《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农业厅2018年10月16日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管理,赋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更多的财产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条例》《浙江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是指经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后,股东所持有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或者份额。
第三条农村集体资产股权为股东参加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的依据,实行“量化到人、确权到户、户内共享”,可依法流转,也可质押融资。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农村集体资产股权的登记和流转管理。
各县(市、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和流转管理的指导、监督。
第五条股权流转包括继承和转让。
除依法继承外,股权转让(包括有偿退出以及被金融机构行使质权而转让)须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
集体经济组织每个成员持股比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六条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转让,应当遵循等价有偿和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在各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进行。
第二章股权登记第七条村集体经济组织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后,应当建立集体资产股权登记制度,记载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信息和股东持有的集体资产股权信息,并以户为单位出具股权证书。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通知正文:----------------------------------------------------------------------------------------------------------------------------------------------------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通知(浙农经发[2005]11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办)、工商行政管理局:为指导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根据《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规定,现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的通知》(浙农经〔2002〕11号)同时废止。
附件: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二00五年四月十二日附件: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第次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第次社员(代表)大会修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本社的活动行为,根据《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社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本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本社名称:合作社。
本社住所:。
第三条本社由(注:发起人姓名或名称)、、、、、、等个社员组成,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第四条本社经营范围:(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定为准)。
第五条本社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本社社员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合作社承担责任,本社以其全部资产对本社债务承担责任。
第六条本社努力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组织社员开展生产经营,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社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降低风险,依法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增加社员收入。
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档案局•【公布日期】2004.03.11•【字号】浙农经发[2004]9号•【施行日期】2004.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浙江省农业厅、浙江省档案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通知(浙农经发〔2004〕9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办)、档案局:实行土地家庭承包以来,各地产生了大量的土地承包档案,这些档案是农民承包土地的原始凭证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依据。
几年来,全省各地重视对土地承包档案的管理,建立了档案管理制度,土地承包档案在工作中发挥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在去年对全省土地承包工作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全省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归档材料不够齐全、整理不太规范、保管比较分散等问题。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意见》(浙委办〔2003〕76号),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工作,确保土地承包档案以及在承包土地流转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的完整、安全,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土地承包档案是指在开展土地承包工作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原始记录。
它是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实施的具体见证。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是巩固农村改革成果,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各级农业、档案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从维护党的农村政策,维护农民利益,服务农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要切实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要将土地承包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土地承包管理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土地承包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与土地承包与流转工作同步开展。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组织申报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8.05.21•【字号】浙农经发[2008]4号•【施行日期】2008.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组织申报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通知(浙农经发〔2008〕4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办):根据《浙江省“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经研究,决定认定一批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含农业、林业、渔业和服务业),同时,对2006年评定的155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并作复审认定。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申报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通过市、县(市、区)规范化认定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一)合作社组织形式。
合作社工商登记2年以上并变更或重新登记申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入社成员在100个以上,成员出资清晰,股金结构规范;内部组织机构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中从事生产者成员不少于1/3。
(二)合作社制度建设。
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章程;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盈余返还制度健全;生产记录完整、资料齐全;合作社报表等资料按要求及时报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三)合作社运行绩效。
种植、养殖型的合作社年经营服务收入达到800万元以上(其中粮食产业合作社达到100万元以上),农机(植保)等服务类合作社达到150万元以上;种植、养殖型的合作社年均盈余总额在30万元以上(其中粮食产业合作社达到5万元以上),农机(植保)等服务类合作社达到10万元以上;社员来自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纯收入比当地从事同类产业的农民增加30%以上;带动当地农户数达到入社农户数的1倍以上。
(四)合作社竞争力。
合作社生产基地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或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或有机食品等认证;合作社有注册商标,获得市级以上名牌(著名商标)称号,统一品牌销售社员产品占社员全部产品比例60%以上;按照生产标准和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产量(或面积)占总产量(或面积)的80%以上;统一农业投入品采购供应比例80%以上。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准则》(试行)等规范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布部门】浙江省农业厅【发布日期】2016.10.25【实施日期】2016.10.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准则》(试行)等规范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厅有关单位:为规范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提升农业行政执法水平,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根据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要求和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结合农业工作实际,现将《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准则》(试行)等规范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1. 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准则2.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3.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人员风纪规范4.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文明用语规范浙江省农业厅2016年10月25日附件1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准则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规范公正权责统一附件2浙江省农业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1.严格遵守国家和省有关公务员行为规范的规定,做到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执法严明、团结协作、廉洁公正。
2.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权责清单实施行政执法活动,不滥用职权,不超越职权,不拖延履行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
3.严格按照法定方式、步骤、顺序、期限等程序规定实施行政执法活动。
4.尊重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充分保障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救济等法定权利。
5.实施行政执法活动,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主动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依法需要回避的,应当回避。
6.实施行政执法活动应当仪表整洁、举止得体、方式得当,用语规范、文明,不得使用粗俗、禁忌语言。
7.调查处理农业违法案件,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全面、客观、公正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程序合法,裁量合理,处理公正。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积极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信访【发布部门】浙江省农业厅【发布日期】2015.11.30【实施日期】2015.11.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浙江省农业厅关于积极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的通知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厅各单位:为进一步厘清信访与其他法定途径之间的受理范围,对信访人反映的问题,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途径进行合理分流、依法处理,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要求,现就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通知如下:一、统一认识,明确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推进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顺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趋势,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信访问题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职能部门增强依法行政意识,落实工作责任;有利于规范信访工作秩序,提高信访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各级农业部门、厅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推进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依法治农的重要举措,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采取切实措施,探索建立长效制度和机制,扎实做好此项工作。
二、认真梳理,分类处理。
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是指在诉讼与信访分离的基础上,对信访人提出的投诉请求,能够通过信访渠道以外的法定途径解决的,导入这些途径依法按程序处理;不能通过这些途径解决、符合《信访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的,作为信访事项,按照《信访条例》的规定处理。
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对本单位通过信访渠道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认真进行分类梳理,制定本级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的信访投诉请求清单或工作细则,厘清信访受理范围,正确区分正常农业业务办理与信访、涉法涉诉信访与普通信访、能够通过其他法定途径处理的信访与一般信访的关系,努力让群众的合法诉求及时通过法定程序得到处理。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调入动物和动物产品防疫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2.12.31•【字号】浙农政发[2012]10号•【施行日期】2013.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调入动物和动物产品防疫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的通知(浙农政发〔2012〕10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浙江省调入动物和动物产品防疫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批准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农业厅2012年12月31日浙江省调入动物和动物产品防疫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调入动物、动物产品防疫风险评估与管理,加强动物、动物产品调运的防疫监督,预防与控制动物疫病,根据《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从省外调入动物、动物产品的防疫风险评估与管理。
从国(境)外调入动物、动物产品的防疫风险评估,依照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动物、动物产品是指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纳入动物检疫范围的家畜家禽及其产品。
本办法所称动物、动物产品防疫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基于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通报以及本省对调入动物、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监测和监督检查等途径获得的动物防疫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对存在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风险的有关区域或者场所、有关种类的动物、动物产品(以下简称风险动物、动物产品)采取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活动。
第四条省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省外调入动物、动物产品的防疫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省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调入动物、动物产品的风险评估,风险动物、动物产品的认定,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设区的市、县(市、区)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职责规定,具体落实调入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监测、监督检查以及监管信息的收集、报送,并对风险动物、动物产品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加强春耕备耕服务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浙农科发[2009]3号【发布部门】浙江省农业厅【发布日期】2009.02.18【实施日期】2009.02.18【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加强春耕备耕服务工作的通知(浙农科发〔2009〕3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当前,春耕生产即将全面展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春耕备耕服务,进一步掀起春耕备耕热潮,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春耕备耕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春耕备耕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全年农业的布局和收成。
春耕备耕季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对服务工作需求旺盛的时期。
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今年又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出台了更为有力的强农惠民政策,为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但是,去年以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等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农产品价格下行、出口难度加大、生产成本上升、农民就业困难等多方面压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进一步加强服务,有助于树立广大农民的信心,调动春耕备耕积极性,推动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各级农业部门要认清形势,以服务为己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积极准备,广泛动员,全力投身春耕备耕工作,认真做好各项服务,努力为全年农业丰收开好局、起好步。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春耕备耕服务工作春耕备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各地要立即行动起来,从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明确任务,统筹安排,进一步推动春耕备耕服务深入展开。
(一)抓政策宣讲,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农民信箱等载体,广泛动员农技干部下乡进村,宣传、解读中央1号文件和省政府及当地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通过发放“明白纸”、召开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抓紧将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等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浙江省农业厅(通知)
浙农科[2001]36号
关于印发《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林特)局: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认定工作,确保绿色农产品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和《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办法
第一条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根据《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生产粮食、油料、茶叶、水果、瓜菜、食用菌、蜂产品、畜禽产品的基地,均可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
第三条凡在本省区域内从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单位(包括龙头企业、农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和个人均可以提出申请。
以县、乡(镇)、村区域为单位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可以由该组织统一提出申请。
第四条省农业厅统一负责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认定与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产地生态环境达到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
(二)集中连片且具有一定规模;
(三)有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机构和专职技术人员;
(四)有相应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五)基地内农产品质量达到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六)基地内农产品有注册商标;
(七)有完善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六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行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双重检测。
(一)基地环境检测由省农业厅委托的环境质量检测机构承担;
(二)产品检测由省农业厅指定的质检机构承担。
第七条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自查总结报告;
(三)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基地规模证明;
(四)基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的自查报告;
(五)注册商标的复印件;
(六)执行的标准文本原件或复印件(包括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准则、产品质量标准);
(七)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以自愿为原则,符合第五条规定的,按下列程序推荐:
(一)县及县以下单位,向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完成对资料的初审。
符合条件的,由受理单位签署意见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应当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
符合条件的申请,由审核单位签署意见报省农业厅。
(二)市级单位,可以向所在地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申请之日15日内,完成申请材料的审核。
符合条件的,签署意见后报省农业厅。
第九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第十条省农业厅受理后,在15日内委托具有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资格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受委托的检测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提交检测报告。
检测合格的,由省农业厅组织专家对申报基地进行综合技术评估,并提交基地综合评估报告。
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由省农业厅统一公布,并颁发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证书和铜牌。
第十一条基地建设单位和个人须对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设立保护性标志。
标志必须标明基地范围、规模、认定单位、建设单位、负责人、所执行的标准、质量承诺等,实行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会同有关部门,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定位的环境监测点,进行环境质量和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每年提出无公害农产品环境和质量的评估以及发展趋势预测。
第十三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必须接受质检机构对环境、产品的检测,按有关规定支付检验费用。
第十四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实行复审制度,每年复审一次,复审工作由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基地建设单位和个人提交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过程记录和产品质量自评报告,进行复审,审查合格者批准其继续使用,并将复审情况在30日内报省农业厅备案。
第十五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证书、铜牌有效期为三年。
期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在有效期满前180日内按第八条提出申请,重新办理认定手续。
第十六条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如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农业厅撤销其称号,收回证书与铜牌,并责令其取消已设立的保护性标志。
(一)在认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基地内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累计三次抽检不合格的;
(三)基地环境经检测已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的;
(四)拒绝抽样检测的;
(五)未按规定进行复审或者办理继续使用手续的。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确保绿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维护绿色农产晶标志的形象和信誉,根据《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由省政府授权,由浙江省农业厅批准并公布,用以标识、证明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
第三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须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未经省农业厅批准并公布,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第四条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生产单位或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标志的申请
第五条凡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由浙江省农业厅授予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并按规定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一)原料产地和加工场所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相关标准;
(二)制定并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操作技术规程;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
(五)产品有注册商标。
第七条凡生产农产品的单位或个人均可自愿申请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
第八条已经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基地内农产品,同时获得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及编号。
其他申报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本着自愿的原则提出申请。
第九条申请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单位或个人,应向所在地的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以下材料:
(一)浙江绿色农产品认定申报书;
(二)所在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基地规模证明;
(三)注册商标的复印件;
(四)执行的标准文本原件或复印件(包括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或准则、产品质量标准);
(五)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条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的15日内,完成对材料的初审,并将初审合格的材料报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5内,应当完成材料的审核,并将审核合格的材料报省农业厅。
第十二条省农业厅受理后,对符合条件的,在15日内委托浙江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其中报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质量检测合格的,由省农业厅在30个工作日内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报浙江绿色农产品领导小组办公室,经办公室审核后提出建议名单,报省绿色农产品认定委员会认定,由省农业厅颁发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及
编号并公告。
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当年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三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编号形式如下:ZGP———————XX———————XXXX
标志代码单位所在地代号产品代号
第三章标志的使用
第十四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有效期限为三年。
需继续使用的单位和个人,须在有效期满前六个月内,按第二章的规定重新申请;未重新申请的,视为自动放弃其使用权。
第十五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仅限用于产品包装、运输工具、广告宣传。
取得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按照《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规范》,对不执行使用规范,经检查督促仍不改正者,取消其标志使用权。
第十六条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编号的使用权,以核准使用产品为限。
第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仿制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及其编号,不得擅自将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及编号转让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第十八条使用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应接受省农业厅指定的检测单位对其使用标志的产品进行抽查,抽查不合格的,撤销其标志使用权,并在1年内不再受理其申请。
第十九条凡违反本办法第四条及第三章规定的,由省农业厅撤销其浙江绿色农产品标志使用权,收回证书及编号,并由省农业厅予以公告。
第四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浙江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