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14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存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但也面临一些困难问题亟待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体制制约严重。
县级政府责、权、利不统一,财权与事权不对等,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层级繁多、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使县级政府的自主权、经济决策权、社会事务统筹权和管理权被削弱。
税收管理体制与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矛盾,县域政府在税收分配中的比例最小,县级政府在发展本地经济、处理本地事务时往往力不从心。
二是结构调整缓慢。
目前各地县域经济结构多处于低级化水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产品雷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由于政策、机制、市场、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以XX市为例,虽然在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XX亿元,工业增加值占比高达XX%。
三是发展资金短缺。
大多县(区)属于典型的“保工资、保运转”型财政,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财政支出需求刚性增强,需要财政保障的支出不断增加,县一级财政压力很大。
以XX市为例,近年来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市大口径增值税收入由2011年的XX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XX亿元,减收XX亿元。
同时,随着增资政策、民生事务和专项扶贫保障等刚性支出政策的不断出台,支出基数大幅增加,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财政保障存在很大困难。
四是城镇建设滞后。
从多数县(市)来看,城镇普遍存在基础差、功能弱、发育不成熟、带动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建设的滞后,对外缺乏吸引力,难以聚集资本和生产要素;对内缺乏带动力,难以成为牵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使县域经济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难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延缓农村城市化进程。
麟游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与思考麟游古称杜阳、普润,是昔日隋唐避暑离宫——仁寿宫、九成宫的所在地,因宫中相传有麒麟四处游走而更名为麟游,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块麒麟驾祥之地,勤劳淳朴的麟游人民用双手创造了幸福美好的生活,改写了县贫民穷的历史,翻开了麟游跨越发展新的一页。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时期以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麟游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始终致力于富民强县目标,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打响“特色牌”,唱好“地方戏”,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5.0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0.17亿元,年均增长13.3%;地方财政收入由823万元增加到3086万元,年均增长39.1%;固定资产投资由3.17亿元增加到24.83亿元,年均增长45.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99元增加到3697元,年均增长2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276元增加到 13192元,年均增长26.2%,“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了翻番目标。
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中,2008、2009年度连续两年蝉联“争先进位十佳县”,综合排名由2007年75位进位到40位,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快速提升之势。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民生及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首批省级安全县、省级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县等称号。
回顾麟游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认真总结,并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创新发展。
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执行力。
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
作为山区、农业、贫困于一体的县份,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县域小农经济意识较重,思想封闭、观念保守,与省内外、国内外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不充分,部分干部群众缺乏接受新事物的愿望和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凸显。
也存在着发展的机遇,如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等。
为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加强产业支撑,拓展新产业,优化政策环境,推动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竞争力。
未来,县域经济应注重创新、开放、协同,政府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县域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问题,县域经济挑战,县域经济机遇,产业支撑,政策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县域经济竞争力,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县域经济未来展望,关键因素,政策支持,县域经济保障。
1. 引言1.1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目前,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面临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劳动力不足等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力的对策。
加强产业支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方式,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高营商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只有通过产业支撑、政策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才能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的解决,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正文2.1 县域经济当前面临的问题一、产业结构单一许多县域经济仍然依赖传统产业,如农业、轻工业等,产业结构单一且陈旧,难以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