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视角
- 格式:pdf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2
论互联网思维视角下海关治理目标的实现
申屠水平
【期刊名称】《上海海关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36)005
【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海关治理形成了全新的环境,海关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当前海关宝塔型管理体系和以业务司局为主线的专业条线体系与
互联网扁平化、快速响应服务用户之间不相适应.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海关要以国家、社会、企业为用户,倡导用户至上;通过建设海关治理体系和提高海关治理能力、海关业务流程再造,着重构建海关业务平台网、海关政务服务平台网(外网)、海关管理平台网(内网)三个互联网平台,并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技术手段促进海关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海关治理能力,更好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做中国政府机关治理能力的领跑者.
【总页数】14页(P76-89)
【作者】申屠水平
【作者单位】杭州海关财务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关税管理走向关税治理——对海关综合治税的治理视角解读与构想 [J], 黄晓
军
2.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社会保障治理:理念、目标与机制 [J], 安华
3.从关税管理走向关税治理——对海关综合治税的治理视角解读与构想 [J], 黄晓
军
4.论互联网思维视角下海关治理目标的实现 [J], 申屠水平;
5.健康治理视角下的"三医"联动:内涵、目标与实现路径分析 [J], 赵东辉;付晓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互联网大会议及其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工具。
2014年,中国政府首次举办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旨在促进全球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治理的发展。
自此,“互联网大会议”成为了一个特定的概念,意义深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互联网大会议的意义,并说明互联网大会议对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大会议意义深远首先,互联网大会议提供了一个跨界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会议聚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策制定者,他们在会议上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经验,相互促进,并制定了各种共同愿景和目标。
这激发了各方面的创新和新思维,推动了技术、应用和治理等方面的发展。
这个交流的平台,为多方面和多领域合作和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
其次,互联网大会议也为参会者提供了一个全球视角。
互联网已经大大提高了信息连通的能力,使得全球人民生活在“同一个村庄”,跨越文化、政治和地理的限制。
参加互联网大会议可以让参会者更好地了解各国家之间互联网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互联网应用的特点。
这种视角不仅没有抹杀文化异同,反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多样性的意义。
最后,互联网大会议也促进了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合理管理和利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比如信息混乱、网络安全、个人隐私等问题。
互联网大会议通过提出并讨论这些问题,为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合理管理制定了各种标准和规范,避免了潜在的负面影响。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参会者讨论了这些模式的新特点,硏究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推动新一波互联网创新的发展和成功。
互联网大会议对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影响互联网大会议影响全球互联网发展的方方面面。
首先,它为各国家之间的互联网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各国家之间的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全球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益推动。
其次,互联网大会议提高了优质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标准和质量,这对于应对大面积互联网泄露、谣言散布等负面现象很有益处。
20某某年中国网络舆情研究报告舆情是考验国家互联网治理成绩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2022年是中国网络舆情风起云涌的一年,那20某某年那么是中国互联网外表归于平静,实那么暗流涌动的一年。
研究20某某全年网络舆情事件,可以发现,20某某年6月,成为了上下半年舆情骤热骤冷显著不同的分水岭;而20某某年本身,那么有望成为中国互联网自微博元年以来的前五年,到未来五年形势变化的分水岭。
一、总的形势20某某年,中国互联网出现从空间开垦扩张转向秩序重建的鲜明特点。
研究中国网络舆情大盘,总体上既有乐观可喜之处,也有艰巨挑战并存之处。
笔者梳理全年舆情事件特点,综述如下:20某某年,中国互联网出现从空间开垦扩张转向秩序重建的鲜明特点。
研究中国网络舆情大盘,总体上既有乐观可喜之处,也有艰巨挑战并存之处。
笔者梳理全年舆情事件特点,综述如下:1.国际角度对外议题设置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国力提升,利用互联网对旧的规那么加以修改与完善,并提出新议题、增加新规那么,是我国必须加快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国互联网开展战略在配合一带一路国家建设、G20杭州峰会、亚投行建设等重大事件中,正发挥着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更可喜的是,在南海争端、黄岩岛问题、香港占中、钓鱼岛问题等国际议题中,中国通过主动设置话题、引导主流舆论、新闻发言人呛声等行动,掀起了浓厚的爱国情绪,在国际舆论场上占据更加主动有利的位置。
2.青年角度90后有望担起舆论场主力军角色。
当下,新一代青年网民越来越习惯扮演驳斥舆论戾气和谣言主力军的角色,主动筹划的一系列正能量网络议题和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网上舆论引导作用积极明显。
随着80后普遍进入而立之年,工作和家庭的压力愈发沉重,参与舆论争辩的意愿有所降低,90后成为接手舆论引导主力军的不二群体。
20某某年,90后团队筹划的帝吧出征、马克斯是个90后等系列作品,展示出极富创造力、竞争力的优势,引领舆论潮流的能力已经显现。
3.资本角度资本舆情陷入舆论漩涡。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第34卷第2期2021年3月Vol.34No.2Mar.2021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中国方案——以《数据安全法(草案)》为视角陈家宁,张建文(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重庆,401120)[摘要]跨境数据流动已成为信息全球化的重要部分,各国都在加紧制定各自的跨境数据流动规则。
欧盟以立法主导,力图推进单一数字市场;美国利用“长臂管辖”维持数字市场的信息优势;俄罗斯秉承严格的本地化政策,限制数据跨境流动。
然而,全球跨境流动政策并不协调,存在数字霸权主义和本地化过严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我国《数据安全法(草案)》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强调数据流动与国际合作,但仍未缓解我国数据本地化程度过高、国际治理参与度较低的问题。
因此,应当在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机构和多元化的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形成内外联动的跨境数据治理机制,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引领全球跨境数据流动的规则制定。
[关键词]跨境数据流动;隐私盾协议;数据分级分类;《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中图分类号]D913[文献标志码]A[基金项目]2019年西南政法大学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政府公共数据的公用性实现机制研究”(2019XZXS-032)[作者简介]陈家宁(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法学、信息法学。
张建文(1977-),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法学、比较私法、信息法学。
跨境数据流动的含义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数据跨越国界的传输、处理与存储;另一种是数据仍在本国境内,但能够被境外主体进行访问。
[1]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数据不仅是新的生产要素,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产。
数据流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数据的跨境流动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与此相对,也会带来数据安全问题。
CNNIC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本文概述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该报告全面梳理和分析了中国互联网络在过去一年中的发展态势,揭示了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最新数据和趋势。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权威报告,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窗口,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决策参考和战略指引。
报告指出,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网络应用不断丰富,互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涌现,中国互联网产业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和创新。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进行解读和分析,重点关注网民规模、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数据变化和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互联网发展信息,促进中国互联网行业持续繁荣和发展。
二、报告概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9次发布,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精心编制。
这份报告全面、深入地剖析了中国互联网在各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反映了中国网民的网络生活行为、互联网行业的创新进展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
报告首先概述了截至报告发布时,中国互联网的总体规模和发展速度。
这包括互联网用户数量、网络接入方式、域名和网站数量等基础数据,这些数据均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活跃度和普及程度。
报告对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包括搜索引擎、即时通信、网络新闻、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网络社交、网络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等在内的各类互联网服务的发展情况都被详细呈现,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全面视角。
报告还关注了互联网行业的创新动态,包括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出现和发展。
* 收稿日期:2021-11-11;修回日期:2022-02-11 Received date: 2021-11-11; Revised date: 2022-02-11文献引用格式: 张明.国际安全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建立信任措施”态势、模式及展望[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22(2):58-70.Z HANG Ming.The Situation, Pattern and Prospect of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 in Cyberspac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J].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s Privacy,2022(2):58-70.国际安全视角下的网络空间“建立信任措施”态势、模式及展望*张 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北京 100081)摘 要:2021年,联合国主导的两个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机制——信息安全开放工作组(Open-Ended Working Group,OEWG)和信息安全政府专家组(Group of Governmental Experts on Information Security,UNGGE)——分别推出了最终报告,但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工作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网络空间稳定仍任重道远。
为管控网络空间冲突风险,推动构建网络空间的建立信任措施(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CBMs)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网络空间CBMs 发展呈现下列特点:全球共识有限且落实困难;地区组织成果突出但议题较局限;双边合作起步不错但后续发展受阻。
未来,就构建网络空间CBMs 提出如下建议:内容上,从透明措施、沟通措施、合作措施、限制措施及核实措施等5个方面有序推进;途径上,遵循从理解到信任,从自愿到约束的发展道路。
探索 Exploration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视角
在互联网时代,促进互联网公平治理,保障网络人权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源自社会福利领域 的“底线公平”理论是一种可借鉴的互联网治理理念
文/宋煜
2018年廿冃7日至9日,来自76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中外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知名专家学者等约1500名嘉宾齐聚乌镇,围绕"创造互信
共洽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大计,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成就,共商数字经济合作思路途径,为推进全 球互联网发展治理进程注入新动力、作出新贡献。
图/本刊记者刘沁娟摄
作为正在引领全球化进程的中国,
迫切地需要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全球
互联网发展也需要中国的参与。
当前,
全球互联网治理已经进入变革的关键 时期,日益迈向“多边参与、多方参与”
的治理格局。
保障人人享有基本的互联
网权利,更好地发挥各类非国家行为体
的作用,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
注焦点。
在互联网时代,促进互联网公 平治理,保障网络人权已经成为国际共 识。
源自社会福利领域的“底线公平” 理论是一种可借鉴的互联网治理理念。
“底线公平”其基本假设是在社会
建设中的各类主体应在底线公平基础
上最大限度地形成共同性,找到均衡
点,提高协调的效果,进而实现社会正
义的目标。
所谓底线公平,即是所有公 民在社会保障中应当具有的一致性的、 基本的权利。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理论分析
互联网治理模式是随着技术发展 而不断演化的。
在互联网的雏形“阿帕 网(ARPANET )”建立之初,美国按照
高度中心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以实现非
中心化的远程信息通信。
20世纪80年代
后期,科研教育部门和商业机构纷纷建
立广域网,网络商业化发展自此开始。
在教育科研机构大量研发和使用
互联网之后,政府如彳可监管成为一个问
题。
随着商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
产生的商业价值被极大地挖掘出来,各
种问题逐渐浮岀水面,更多的公众希望
政府能够对互联网实施监管,但这又似
乎与互联网追求自由创新的文化价值
初衷背道而驰。
最终,由企业联盟推举
92 husmts I
2019.2
出的第三方组织具体负责互联网管理工作,按照相关法规及时向政府进行报告,并接受和执行政府提出的监管任务。
在此基础上,各类主体逐步参与到规则制定(包括制定规则的规则)中来。
从政府参与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角度来看,各种互联网治理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如何让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参与其中。
按照政府参与的方式分为四类(见右表),需要指出的是,后三种方式都能够保证政府参与互联网治理的合法性。
本文重点提出的“底线公平”模式则从网络人权的角度提出互联网参与的“底线”,而这一底线的维护与保障是需要政府的,这就为政府参与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参与互联网治理的启示与建议
中国已经进入发展的新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中国需要互联网,互联网也需要中国。
“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的承诺,需要中国的理论视角和可行方案。
互联网治理的“底线公平”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此基础之上,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提供了一些建议。
(一)加快互联网治理领域的立法进程
互联网治理的“底线公平”首先需要法律的支撑。
加快互联网治理领域的立法进程,是保障人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知识的基础。
《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互联网治理法治化进程的实质性展开。
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支持中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有必要在互联网关键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资源开发利用、数字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行业组织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海外网络志愿服务发展等领域加强基础研究和政策研究,
不同互联网治理观点的理论目标、政府角色与政府参与路径
无政府主义实现互联网空间的自由平等与自治完全退出不参与
多利益相关方协调互联网治理参与方的多元利益网络治理的参与方通过代理入实现规制目标国家网络主权维护不同国家在互联网空间的主权国家主权的维护者直接参与规则制定
和进行司法管辖网络底线公平保障不同群体在互联网时代的公平公平底线的保障者设定网络人权底线
和扶助网络弱势群体
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和规范。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真正地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
体”的理念转变为可行的政策体系和实
施方案,才能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参与
方提供一个可以感受到的中国道路。
(二)加强互联网治理的人才队伍建
设
加强互联网治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是保障互联网“底线公平”的根本。
互
联网作为一个不断演进和变化的技术手
段,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
发展,其复杂度和专业性毋庸置疑。
无
论是个人电脑主导下的互联网,还是手
机等移动终端,甚至未来物联网基础上
的互联网架构,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他们不仅要熟悉技术,同时还需要对互
联网治理有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互联
网“底线公平”理念具高度认可。
只有这
样,他们才能够代表国家和行业组织,
与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参与方打交道,传
播好中国声音。
(三)发岀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中国声
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底线公平”
的中国方案,前提是要发出中国声音。
最基础的工作是加强全球互联网治理
研究,充分考虑现在和未来全球互联网
治理的状况和趋势,充分表现出中国在
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发展道路、治理模式
和制度领域的“中国自信”。
第一步就是
要总结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
观点,形成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
经验”和“中国学派”。
在此基础之上,
以全球视野和为人类公平进步的责任
感为使命,搭建起一个全球网络空间治
理领域的交流平台,进而提出中国网络
治理的“底线”规则并予以实现和推九
通过加大与全球该领域学者的交流沟
通,传播中国观点,争取全球共识。
IE
(宋煜: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
研究员)
参考文献
1.劳伦斯•莱斯格:《代码》,北京:中信出版
社,2004年。
2.罗昕:《全球互联网治理:模式变迁、关键
挑战与中国进路》,《社会科学战线》,2017
年第4期。
3.蔡文之:《国外网络社会研究的新突
破—
—观点评述及对中国的借鉴》,《社会
科学》,2007年第11期。
4.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南昌:江西人
民岀版社,2001年。
5.曾润喜、徐晓林:《社会变迁中的互联网治
理研究》,《政治学研究》,2010年第4期。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