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241.49 KB
  • 文档页数: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第3期中(总第294期

Z

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

从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来看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李留芳

文化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深入研究国家的文化特征,解读文化内涵是贯穿历史长河的不变主题。近些年,不少学者针对日本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总体来说,均认为日本文化有着很深的内涵,具有多元化、时代性的特征。与文学历史的发展具有共性。

一、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

日本文化与我国有着较大差异,大多数文学活动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如京都等地,其他城市要少很多。到18世纪,京都和江户兴起了

‘江湖文学’,逐渐演变成为日本国家的文学中心。

也就是说,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文学主流思潮如何改变,文化中心——

—京都是不会改变的。直至明治维新时期,文学中心才由东京所代替。

此外,文学的代表人物也有着不同的阶级,且跟随时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在平安、

镰仓时代,文学代表阶层主要有贵族和僧侣,而江户时代则以武士、商人、农民为主。不同的代表阶层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各类不同的文学形式,创作素材、理念、风格也有差异。

日本文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众多相同风格的文学家会被编入一个集团,如平安时期的贵族集团和德川时期的武士集团,每个集团的成员都会支持自己内部的文学创作者。

日本文学源远流长,随着时代的变迁沾染了强烈的民族气息。在某个特定的时代,日本学者会认同某一种主流文学,一些精粹便会被传承下来,而与新文学无法融合的便会被淘汰,这些不约而同的体现在了日本文化上。

对此,当代不少文学家身上还存有许多传统的文学理念,其创作也凸显了历史气息,文学内涵也尚未被新文学全部代替。

正如日本抒情诗的创作格式,古代主要以短诗为主,在室町时代则以俳句

为主,可以说是简短诗歌的演化产物。诗歌所包含的文化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表达了特定的审美情趣,让人感受到浓烈的闲适感。

短诗歌的代表人物松尾芭蕉,被本土人们广泛称为

‘俳圣’,他所表现的闲适感、寂静感别具一格,有风雅、有美感,将日本诗歌的美学范围进一步拓展。在进入到二十世纪,来自欧洲的文化涌入日本,让日本文学又呈现出另一张样态,如平安时期的‘物哀’和江户时代的‘风流’。日本文学者在借鉴外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适应本国文化发展的文学,这些集中了他国文学精粹的部分并未随着时代的更替而消亡,不仅被新时代接受,甚至得到了积极的发扬和传承。

总而言之,日本文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且不变,而是新旧共存、取精去糟,具有较强的时代性。

纵观日本的整个文学发展史,均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发展,直到公元初期文化与人类文明才进入到发展的较好时期。日本民族是个从未受他国侵略的民族,且也是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亚洲国家。受地理条件和文学发展史的影响,使得日本本土文化被赋予了独特的性质和魅力。

二、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一)远离政治

世界每个国家的文学创作都与本国的政治状况有着密切关联,特别是我国,诸如李白、

杜甫、范仲淹等诗人。这与诗人白居易所著的

‘文章合为时而著’相匹配,他们身处官场就离不开对国家命运的探讨,因此文学创作也大多与官场相连。

例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石壕吏》等等。然而日本却与我们相反,他们的文学并不贴近政治,甚至具有某种刻意远离政治的意态。日本文学远离政治的根本原因在于,在不同时代,日本产生了不

同的文化阶层,他们都以自己所代表的阶层为创作背景,并不太过关心政治,例如古代的贵族,近现代的浪漫主义文学等,他们犹如政治的局外人,这也直接使得日本文学具有远离政治的特征。

另外,日本文学倾向于表露在观察事物时的触动和情感,或喜或悲,或优柔或纤美,这也符合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与世界文学有着巨大差异。

例如,《源氏物语》一共提到了十四次的‘物哀’,让‘物哀’也变得浪漫起来。文学家喜欢将事物以语言文字显示出来,这便形成了诗歌、和歌,这是他们诉说心境的一种形式,表达了人类最为真是的感受,对后世的人生观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

日本文学家不管在哪个时期都普遍崇尚

‘物哀’,重视典雅、柔美情绪的表达。再者,女性的情感与男性相比更为细腻、

真切,因此日本古代文人中一部分为女性。她们从独特的视角将日本文学推向了惆怅、哀怨的风格,造就了婉约的基调。

日本文学家在创作时都认可要与政治相离,认为艺术高于现实,一旦文学与政治发生联系,那么艺术就不再独立和那么与世无争了。

所以说,虽然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物哀’的本质并未改变,后世文学家也遵循着这一特点,并将其作为评价作品好坏的关键因素。

(二)注重吸收沿袭

日本文学中融入了很多他国文化,他们将这些不同的文化作为己用,生成了自己民族的风格。古代日本的文化与中国一脉相承,自汉代以来,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便对日本产生了影响,这从日本文字可以看出。如

《源氏物语》中的许多文字便是从白居易的

《长恨歌》中借鉴的素材,这才让文中所刻画出的贵族生活更为细腻;又比如日本在创作神话故事时也借用了中国很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不可否认,它也有自己的根。在其发展历程中,从公元前几千年的绳纹时代到后来的弥生文化,深扎于日本国土的人文风情中。而文学是反映日本风土人情的本质载体,独具的矛盾与对立、统一与分歧等特点,让日本拥有了一种独特的东方文化。

10

艺术专业基础教育衔接研究

陈刚许潇丹施济琼

多经典。

日本文学家往往能抓住中国文化的内涵,不管是在创作还是在言语中都不动声色地加以运用。类似《西游记》、《红楼梦》这些流行小说对日本更是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那一时期将日本文化的融合带入了高潮。日本汉诗集《怀风藻》就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古诗词的影子,内容也多显露出中国的宗教观念。

19世纪,明治维新出现,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开始拓宽视野,渴求知识,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前进。在这一背景下,欧洲文化涌入日本,迅速渗透到日本各个阶层,让日本文化也加入到世界文化的改革浪潮,如英国的功利主义、法国的自由主义、德国的个人主义等,这些思想意识对日本文化带

来了猛烈的冲击,而日本仅仅使用了几十

年便完成了对多元文化的融合。进入近现

代,日本文学流派增加,这些流派都参照了

西方文学流派的观点,在创作手法、表现形

式上均有借鉴,例如乔伊斯的意识流。

日本当代文学也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

化结合起来,以‘物哀’为基础引入现代流

派的诸多思想,例如三岛由纪夫便吸收了

外国文化。由于吸收了他国文化,日本文化

更加多元化。有学者将日本所融合的文化

进行了分类:一是佛教哲学;二是儒家学

说;三是西方基督教;四是马克思主义,从

日本的当代文化还可看出三种世界观,即

外来、传统和文明。从这些可以分析出,日

本文化并未摒弃自身特性,而是选择择优

去糟,凸显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

总而言之,日本的文化特征与文学的

发展史息息相关。朝代的更替、文化的演变

不断为本土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让其延续

至今。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使得日本

文学家在创作中更为细致,他们能借此壮

大自身文化的独特元素,让文学发展更具

连贯性,从历史的方向来看,日本民族的传

统文化最为基础,而在近几年中,日本兴起

了文化热,显示出其正回归东洋文化。

(通联:赤峰学院)

未来社会艺术设计方向将是一个不确定的专业方向。知识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相对的不确定性知识将取代确定性知识,具体素养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及从业者需要会因时而变,只有不断的学习思维能力是确定性的,不间断的学习习惯,是应对不确定性环境与不确定性知识的最关键素养。学习的主要能力包括能主动学习能力、认识学习能力、灵活学习能力三个大的学习能力方向,其中“灵活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具备进一步变化及思考、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知识面和知识方向变得更加非正式化的情况下,需要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及学者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学习的能力,并作为价值观和常态的学习习惯保持持之以恒态度进行学习。

一、过度教育的概念及过度教育带来

的问题

(一)过度教育的概念

弗里曼(美国教育学家)1976年提出

过度教育的概念,弗里曼观察到在20世纪

70—80年代美国大学毕业生和专科毕业

生的收入差距急剧缩小,其中,越来越多的

本科毕业学生在低于自身学历水平的工作

岗位上进行工作,教育学家弗里曼将这种

现象称“过度教育”现象。

(二)过度教育带来的问题

“过度教育”现象在中国呈现的主要问

题表现,为现阶段大学生毕业就失业的现

象。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为了拉

动内需、促进消费及缓解就业压力等层面

的考虑提出实行高校扩招计划,自此中国

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模式开始向大众化

教育模式过度和转变,中国高等院校招生规

模迅速扩张,高校毕业生人数由紧缺到过剩

只用了20年不到,增长率远远超过国民

GDP的增长速度,导致社会无法合理给与

相应的工作岗位,直接导致高级人才的资

源浪费,间接带来社会不安定和谐的因数。

二、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过度教

育存在的危害与问题

(一)艺术专业大学生认识学习、主动

学习,灵活学习能力差的问题

艺术专业学生高中期间,为应付专业

考试,天天模式化的高强度训练。

虽然看似试卷分值提高很快,实是机

器化的死记硬背,真正认识与理解并不太多。

再加上为了高考而考试的选择性的偏

科,以及为成绩而成绩的学习目的,与成绩

及加分无关的就直接放弃,结果就造成认

识和学习知识的目的有较大的问题,直接

导致进入大学学习中,在没有老师严格监

GAO DENG JIAO YU/

高等教育

11

2019第3期中(总第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