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文化特点
- 格式:docx
- 大小:41.62 KB
- 文档页数:5
日本文化特征总结日本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其特征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礼仪与道德规范、美学艺术、食物与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组织和教育等方面。
以下是对日本文化特征的一些总结。
首先,日本人重视传统和家族。
他们对家族的尊重和忠诚是日本文化的核心。
日本人传承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茶道、花道、剑道等,这些活动代表着日本人对美学和精神修养的追求。
同时,日本人也重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例如尊敬长辈、关怀家人,以及遵守家庭规矩。
其次,礼仪与道德规范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日本人非常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礼仪、礼节和表达方式,比如鞠躬、握手和礼物交换等。
此外,道德规范也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日本人有着严格的道德观念,诸如诚实、勤勉、谦逊以及尽快回馈社会等。
日本是一个拥有丰富艺术文化的国家。
美学在日本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体现在建筑、绘画、雕刻、戏剧等多个领域。
日本传统建筑以简洁和谐的设计著称,例如日本的庭院和寺庙等。
日本的美术作品以印象主义的风格为主,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意境。
此外,日本的传统戏剧如能剧、歌舞伎等也深受人们喜爱。
饮食习惯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的饮食以米饭、鱼类和海鲜、豆腐、蔬菜和海带为主,这种饮食结构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健康和均衡的饮食习惯之一。
此外,日本的烹饪方法也十分独特,例如寿司、生鱼片、烤肉和火锅等。
日本人对食物的细节和品质要求高,注重食物的口感、摆盘和味道。
日本社会组织和教育也反映出日本文化的特点。
日本社会以团结、纪律和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
人们通常遵守社会规则和道德要求,注重个人责任和义务,尊重上级和长辈。
此外,日本的教育体制也非常严格,注重纪律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责任感、自律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日本文化具有独特的特征,包括传统价值观念、礼仪与道德规范、美学艺术、食物与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组织和教育等。
这些特征反映了日本人对传统的珍视、对美学的追求、对社会和个人责任的重视,以及对品质和细节的苛求。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日本杂文化的主体性和开放性1.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众所周知,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周边是文明古国。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孤岛独自发展了自身的文化。
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
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
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
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
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
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的进入。
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
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
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
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
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2、主导性、选择性、融合性、保守性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主导性: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日本文化五个特点特点有交融性、均一性、现实性、选择性、保守性等。
日本文化具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特点有交融性、均一性、现实性、选择性、保守性等。
日本文化具有浓重的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古代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东方传统文化特色浓郁;近现代,又受到欧美科技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日本文化特点1、交融性日本的民族构成和中国类似,都是由多民族构成。
但是日本民族在对文化的态度上却显示出高度的统一。
最直接的日本文化特点在于日本不仅可以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还注重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将本国的文化进展宣传。
并不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机械的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东西同时将外来文化有机的交融日本化。
2、均一性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
不能说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没有差异,但是比拟之下相对很小。
风俗习惯、人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大相径庭。
3、现实性日本人是最重视现实利益的,这点集中表如今宗教信仰方面。
信仰宗教有一个原那么,那就是心一定要忠诚,还有一个大忌,那就是不能同时信神又信佛,假如同时信奉神和佛,遇到灾难那就神和佛都不会帮你,说不定还会遭到报应,“一仆二主〞一般来说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4、选择性日本文化特点充满着矛盾,其中之一就是自有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统一。
在日本的早期,就有很多外来文化的引进,公元5至6世纪左右,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
日本把中国隋唐的先进消费方式和政治制度移植了。
公元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是世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地,近代文明的中心地,日本于是移植欧洲近代学术思想,进口近代产业经济制度,模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明。
这也是日本可以迅速开展,并成为世界兴旺国家之一。
5、保守性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的传承,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继承的国家,茶道、书道、花道、枯山水、能乐、歌舞伎……这些古文化绵延至今,展现着东瀛文化的个性与魅力,同时不断孕育着自身优雅含蓄的风情。
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你知道多少?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日本文化的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一、日本“杂文化”的主体性和开放性1.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众所周知,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周边是文明古国。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孤岛独自发展了自身的文化。
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
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
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
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
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
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的进入。
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
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
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
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
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2、主导性、选择性、融合性、保守性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主导性: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日本文化特点日本的企业文化特点1.耻感文化日本文化不同于中国的“仁道文化”,或者欧美“罪感文化”,它属于“耻感文化”。
“耻”是因外力而被动感受到的,是人前的抱负和炫耀。
因此日本的武士道在无形中让它自大,偏执和狂妄,此外日本又是一个岛国,地理上相对封闭和渺小的格局,构成了日本文化人格中的自卑、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独。
这种二次元的性格特征,强化了员工个体对企业整体的归属感,因此终生雇佣制在日本才成为可能。
2.集体主义日本是一个虚拟的血缘社会,中国所推崇的“血浓于水”的观念在日本并不受用。
比如在日本,只要双方愿意就通过契约构成父子关系。
正是这种观念,促使日本在企业运行中,经常是集体做决策,集体承担责任。
日本公司就是一个共同体,它像一个家庭一样通过个体的作用而发挥其功能。
这样的共同体中员工加入后只要不被开除就会终生留在公司中,这也是终生雇佣制产生的根源。
3.“忠”“孝”观与中国忠孝观不同的是,日本的“忠孝观”没有以“仁”作为基础。
因此中国可能存在因为针对罪恶不仁之举而大义灭亲的现状,但,在日本则是无法想象的。
因此,日本的忠孝观更加绝对化、无条件化。
在过去“忠”的含义是绝对效忠天皇,现在则是效忠于所属的单位、公司或团体。
4.自我防护意识强日本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很强,因此,这个民族天生就有一种对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不信任。
这一点,在日本公司高级经理人的聘用中,就很能体现。
通过对在华日企的调查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很少有其他国家的经理人可以进入到日企的高级管理岗位中,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中层管理的位置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就是日本人对其他民族的不信任,自我防护意识强烈。
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企业文化精神既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和灵魂,也是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
以我们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的理解为根据,可以发现,贯穿于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家族本位的集体主义精神。
由于日本民族在日本列岛上自始至终都是唯一的民族,因而不仅形成了单一的民族文化,而且培育了日本人对民族、国家的强烈认同感和强烈的归属意识。
日本文化是一个十分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独特的魅力。
日本艺术、技艺、建筑和文学都非常优秀,是世界上最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国家之一。
日本也有很多古老的传统,如茶道、剑道和花道,使其文化独特而优雅。
此外,日本也有很多自然风光,如樱花、红叶和雪景,使其文化充满美感。
除了艺术、技艺、建筑和文学方面的优秀成就外,日本文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独特的特色。
日本的社会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社会规范,有着悠久的传统和严格的道德规范。
日本人讲究礼节,很注重社会地位和身份,并尊重年龄和经验。
日本文化也很看重个人责任和自我约束,认为个人的行为会对团体产生影响。
日本的美食文化也非常独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多样性。
日本人很注重食物的品质和外观,也非常重视餐桌礼仪。
日本料理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料理之一,如寿司、烧饼、天妇罗等都是很受欢迎的食物。
总的来说,日本文化是一个十分丰富和复杂的文化,有着众多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日本文化深度了解日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日本文化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索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
1. 古代传统日本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时代。
古代传统在日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例如,茶道是日本独有的传统艺术形式,强调自我修养、礼仪和美学。
茶道注重细节和平静的氛围,通过烹茶和享用茶来体现内心的平和与谦逊。
另一个重要的古代传统是和服。
和服是一种传统的日本服装,通常由丝绸制成,色彩鲜艳。
和服不仅是一种服装,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展示了日本人民对传统价值观的珍视。
2. 艺术与文学日本的艺术与文学也是展现其深厚文化的重要方面。
木版画是日本著名的艺术形式之一,最著名的是江户时代的浮世绘。
浮世绘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外,传统的日本陶瓷艺术、花道和园林艺术也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学方面,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
经典作品如《源氏物语》和《枕草子》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这些作品展示了日本文化的精神和哲学思想,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传统节日日本有许多独特而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人们庆祝和纪念特定事件或时刻的重要方式。
例如,樱花节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人们在樱花树下举行野餐、聚会和赏花。
此外,七夕节、盂兰盆节和新年等传统节日也都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4. 浴衣和美食浴衣是日本夏季常见的传统服装,通常由轻盈的棉质材料制成。
浴衣不仅可以在夏季火花四溅的节日和庆典上穿着,也可以在温泉和公共浴池中穿着。
浴衣是日本独有的文化特征之一,展示了人们对自然和传统的热爱。
日本美食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寿司、拉面、日本烧和和菓子等传统食品都有着独特而精致的制作工艺和口味。
通过食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日本人的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
5. 动漫与电子游戏日本的动漫和电子游戏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浅谈日本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文化是世界上独特而受人赞赏的一种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
它深受日本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从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核心价值观以及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1. 集体主义:日本企业文化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鼓励员工团结合作,共同为企业目标努力。
2. 纪律性:日本企业文化注重纪律,要求员工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工作流程。
3. 长期稳定性:日本企业文化强调长期稳定性,企业注重与员工建立长期的雇佣关系,提供稳定的就业和福利保障。
4. 尊重和谦虚:日本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他人和谦虚的态度,鼓励员工虚心学习,尊重上级和同事。
5. 高度专业化:日本企业文化注重员工的专业能力培养和提升,鼓励员工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诚信:诚信是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企业和员工都要以诚信为基础,建立可靠的商业关系。
2. 创新:尽管日本企业文化注重传统和稳定,但也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 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员工被鼓励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持续改进:日本企业文化强调持续改进,鼓励员工不断寻求更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5. 尊重和谦虚:尊重他人和谦虚是日本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员工应该尊重上级和同事,虚心学习和成长。
三、日本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1. 企业理念: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企业通过明确的企业理念来激励员工,指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2. 培养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注重培养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培训、企业活动等方式,让员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并融入其中。
3. 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日本企业文化强调长期稳定性,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稳定的雇佣关系,提供稳定的就业和福利保障,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4. 基于信任的管理:日本企业文化强调信任,企业管理者信任员工的能力和决策,鼓励员工自主工作和创新。
日本文化的历史和特征日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
在这个东亚岛国中,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深受其历史、地理环境和外部的文化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文化的历史和特征。
一、历史1. 原始时代日本在约1万年前就有了最早的居民,他们主要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
在距今约3千年前的弥生时代,这些先民已经养殖水稻和小麦等作物,并发展了青铜制造技术。
2. 古代时期大约在公元3至8世纪,日本进入了一个文化繁盛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央政府,社会阶层明确,艺术和哲学等文化领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同时,中国和朝鲜半岛的文化也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时期公元1185年至1573年是日本的中世纪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通过战争、扩张和战国纷争等形式逐渐从中央集权体制转向更为分散的封建体制。
同时,日本的文化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武士道、茶道、剑道、艺术等等,都借此时期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近现代1603年,日本开始了长达230年的幕府时代。
这个时期,日本政府封锁了国内和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直到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才结束了幕府时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文化不断向日本靠拢。
现代化衣服、音乐、电影和技术等等,都会被不断地吸收和改造成为日本特有的文化元素。
二、特点1. 独特的审美观日本人有一种非常特别的审美观念,它涵盖了从食物、服饰、建筑到动物和自然,几乎所有文化领域。
日本人注重简洁、淡雅和和谐。
他们通过一些简单而朴素地手工艺品、折纸、绘画和摆放花卉等传统艺术,展示出自己特有的审美精神。
2. 团体意识日本人非常注重团体意识。
他们认为人类是群居动物,并强调每个个人的行为都会对群体产生影响。
在日本,大家都倾向于做出共识,通过协商和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
3. 敬畏自然由于日本地理上的特殊性,日本人对自然有着一种特别的畏惧和欣赏。
在日本,很多重要的神话和传统文化都强调自然、山水和宇宙的重要性。
浅析日本文化的特征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吸收借鉴他国文化并且融合到本国文化当中的民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学习借鉴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尤其是中国,他们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来丰富提升自己国家的文化,从而发展成为了当今富有日本特色的本国文化。
本文从日本文化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日本文化的特征,提高人们对于日本文化的了解程度。
日本作为一个人数不多,地域较小的岛国,在国际上却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的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从日本文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实就是不断吸收学习并且用于发展自身的过程。
日本文化非常多元,其原因主要就是日本将多国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将本国的文化相结合,从而发展成为富有本国特色的文化,深化文化内涵。
从日本文化的特征来看,它主要具有亲近大自然、简单朴素、家族观念重、“义理”意识强烈、具有文化包容性、坚持实用主义以及善于摹仿七个特点,通过对日本文化特征的分析,我们也能够了解到日本文化的发展,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将其应用于我国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一)亲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是日本文化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征,在日本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日本人民始终坚持着的基本态度就是顺从自然、崇拜自然。
这一文化特点表现在多个方面:在日本的姓氏方面,大部分的日本人都以天地山川、自然草木作为自己的姓氏,如山田、铃木、佐藤等;在服饰花纹方面,日本人也偏爱使用菊花、竹子之类的自然植物花纹,甚至是古代武将甲胄上的刺绣,也都是花草的图案,这也体现出了日本对于大自然的亲近;在食品方面,日本人也崇尚利用自然植物和海產品来制作食物,并不主张食大肉。
另外,在日本的文艺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对于大自然的强烈情感,日本最早的诗集取名为《万叶集》,其中就有关于四季的描述,体现出四季变化对于日本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表现出日本文化对于亲近和极其敏感。
(二)简单朴素的特点日本文化的简单朴素的特点体现在日本人民的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
浅谈日本文化特点08094020 张家瑞2012/05/16浅谈日本文化特点日本民族是一个勇于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过吸收、选择、融合外来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
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文化时代,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狩猎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徐福人海东渡对日本社会变革及文明进步起了推动作用。
公元3世纪至公元7世纪渡来人源源不断地将大陆先进文明带进日本。
日本对唐文化的吸收在奈良时代达到高潮。
在长达千余年的对大陆文化的借鉴中,日本把大陆文化变形、融合,使之日本化,最后使大和文化日渐丰盈起来。
二战后,美国文化又滔滔涌人。
这三次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冲击过程也是日本贪婪的吸收过程,日本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将传统与现代、外来文化与自我文化有机地结合,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杂文化”。
一.日本“杂文化”的主体性和开放性1.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众所周知,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周边是文明古国。
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 日本作为远离大陆的孤岛独自发展了自身的文化。
与亚洲的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相比, 古代日本文化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时,就好比水往低处流, 当时已非常先进的中国文化被日本所吸收。
到了近代, 日本的社会文化发展相当迅速。
也是由于与西欧资本主义文化相比落后很多, 因此近代以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地吸收了西洋文化。
日本是岛国, 与文明中心地的中国以及中国的邻国朝鲜隔海相望。
在近代以前的日本, 这个距离, 某种意义上给予了与外界交流的主导权。
也就是说, 顺应时势或必要时日本经由大海从大陆引进所需文化, 时运不济或不必要时再次利用大海一时关闭交流的大门。
日本利用有力的地理环境, 建立起统一的国家以来, 一千多年间没有受到外来的侵略和征服, 也没有像弥生时期的大规模的外族人种的迁入。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占领, 日本之前从未有过外国军队的进入。
这与当时的亚洲大陆和欧洲频繁征战, 发生民族冲突不同, 日本文化得以走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日本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常常根据自国的需要有选择性地接收。
这种开放和封闭的地理环境同时带来的是日本文化的两面性。
开放的同时关闭, 一时开放一时关闭的外来文化的吸收也具有两面性。
日本人自古以来信仰多神论认为世上万物皆有神, 神支配人们的幸福与不幸。
六世纪时佛教传到了日本。
现在在日本人的生活与习惯中一般来说喜庆时以神道仪式庆贺,不幸之事采用佛教仪式。
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给日本文化带来了极大地融合性, 使外来文化和土著文化保持其不同的同时得以并存。
2.主导性,选择性,融合性,保守性日本的主体性又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主导性:吸收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先进文化。
公元5至6世纪左右,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地。
日本是中国隋唐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移植了。
公元18世纪到19世纪欧洲是世界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地,近代文明的中心地,日本于是移植欧洲近代学术思想,进口近代产业经济制度,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文明。
(2)选择性认为对自己有益的文化,并能适应本国文化就吸收。
(3)融合性并不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机械的吸收,而是改造自己的固有的东西同时将外来文化有机的融合日本化。
(4)保守性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原封不动的传承,比如茶道、相扑等。
3. 从形成原因看主体性如前所述, 周边性是日本文化形成的原因之一。
日本距离亚洲文明中心古代印度和中国很近, 在吸收外来文化时有自己的主导性。
这是日本文化主体性的一种表现, 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时充分发挥了主导性。
日本文化主体性的第二个表现是, 对固有传统文化的保守性。
这归功于岛国的地理环境。
战争频发的中国, 新王朝的更新常常伴随着对过去文化的破坏和否定。
但是, 没有战争的日本, 保存并发展了大量起源于中国, 同时被战争丢弃的东洋灿烂的传统文化, 例如, 宫廷音乐, 舞蹈等。
日本文化主体性的第三个表现是, 它的融合性。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 日本没有生搬硬套, 而是表现出了强烈的融合性。
究其原因, 可举出日本民族多元化的思维方式。
日本通过改造中国的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这是极好的例子。
他们以汉字的草书为基础创造了平假名, 以楷书为基础创造了片假名。
另外, 对印度传来的佛教进行改变,使之融入到日本的神道思想里去, 创立了神佛习合论 , 又发展成为现世佛教。
二、外来文化吸收的开放性1. 大化改新与隋唐文化的吸收日本仿效中国, 645年把年号改为大化。
通过大化元年进行的大化改新日本更加积极地引进了中国制度和文化。
大化改新以建立集权的官僚国家为目的, 主要引进大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在土地制度方面, 政府把大化改新以前的氏族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和部民制改为公民公地制, 以班田收授法实施租, 庸, 调等租税法, 制作户籍, 账簿逐步建立了律令社会。
法律效仿了唐律令, 相继颁布了近江令 , 飞鸟净御原律令 , 养老律令等。
教育方面, 学习唐朝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同时以中国儒家的经典孝经 , 论语 , 礼记等作为教材使用。
但是, 没有采用中国的科举制度。
日本是以世袭制选拔和任命官僚。
在衣食风俗方面, 也吸收了很多文化。
贵族们羡慕唐朝的生活方式, 模仿他们的生活。
当时流行唐服, 天皇的礼服和冠也都仿效中国皇帝的礼服, 大臣和女性的礼服同样都是以唐服为标准的。
唐朝的饮食文化, 食品, 烹饪法也传到了日本, 丰富了日本人的生活。
日本的传统活动中有很多是中国的传统及习惯。
例如, 新年的门松, 屠苏酒, 七夕, 盂兰盆会, 重阳节等。
2. 明治维新与西洋文化的吸收1868年的明治维新, 事实上是从封建制度到近代的资本制度的过渡, 建立了近代日本国家的基础。
日本政府吸收西洋文明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日本是重视教育的国家, 明治政府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教育上, 1871年颁布学制 , 主张教育平等主义, 整顿和完善了从大学到小学的学校制度。
1890年的教育诏书 , 一方面吸收了西洋近代教育的学制和科学内容的吸收, 完善了近代教育的形式。
另一方面, 主张忠君爱国的非现代的教育理念, 强调封建主义教育的精神约束。
日本从德川时代开始吸收西洋近代科学, 到了明治时代采用招聘外国专家, 设立学校, 派遣留学生等方法大规模引进西洋的科学技术。
明治时代的自然科学的研究, 全权依靠外国专家的直接指导, 在数理化, 地质, 医学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生活方式的文明开化 , 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从服装、发型到饮食向西洋人看齐。
日本人受佛教的影响食肉很少, 但是学西洋为增强国民体质, 喝牛奶, 吃牛肉火锅,允许僧人食肉、带妻室等, 积极地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
3. 战败与美国文化的吸收改变日本最根本的措施是制定了民主主义宪法。
1946年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下起草了新宪法。
宪法规定, 主权在民, 国民人人平等。
随着宪法的全面修改, 废除了只有嫡子才能够继承家产的家制度, 基于男女平等原则修改了民法等等, 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
在政治改革方面, 首先战争时的政府, 军事首脑作为战争罪犯被逮捕, 处刑, 清除了军国主义势力。
战争年代束缚国民自由的法令宣告无效, 成立各种政党, 尤其是日本共产党作为合法政党登上了政治舞台。
修改众议院议员选举法,给予 20岁男女公民选举权, 从此迎来了妇女参政时代。
日本从明治时代开始接受美国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宽口径, 大规模吸收。
学问方面, 战后美国的社会心理学, 文化人类学, 舆论调查等学问开始在日本流行。
日本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从哲学转向社会学和心理学, 从文献主义学风转向了实证性的学风。
美国文化还通过教材渗透了青少年。
好莱坞的电影介绍美国人的日本文化特徴開放性大化改新明治維新戦後米国主体性主導性選択性融合性保守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这对日本人的冲击是很大的。
美国文化在日本社会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 以至于广泛流行开来。
四.结束语全文就日本文化的主体性与开放性进行了分析。
它也是日本文化的特点之一。
日本从古时候起吸收了大规模的外来文化, 他们一方面摄取外来的思想和文化, 另一方面创造了独自的思想与文化。
这充分体现了日本人的思想与文化的特点, 至今仍然保持这一特点。
日本文化的主体性, 体现在吸收外来文化时, 消化和改造外来文化, 使其日本化。
所以它不是单纯的效仿, 是考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模仿和学习。
日本文化中有古与今, 和与洋, 洋与洋的诸多文化因素, 但是能够得以很好的并存。
露丝·本尼狄克特所著《菊与刀》所讲:“生性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主体性和开放性给日本文化带来了 混乱 , 基于这种状态日本文化的特点被人们称之为双重文化, 混血文化, 混合文化, 合金文化。
关于日本文化的基本特点还有待继续研究, 今后有必要从多角度去分析考察这一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