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侧向测井原理3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32
1. 深三侧向电极系结构及电场分布、7砂泥岩剖面R s <R t :围岩吸引主电流,使主电流发散,视电阻率下降,地层厚度越小,影响越大。
(4)地层:R t 使R t 对R a 贡献占主导地位,所以适用于高阻地层,另外纵向分辨力强,适用于薄层。
综合:侧向测井适用于盐水钻井液井眼,储层为高阻薄层,低侵,碳酸盐岩。
碳酸岩剖面R s >R t :围岩排斥主电流,适用于高阻碳酸岩剖面。
相邻高阻层对读数影响较小当下高阻层电阻率由10R m 变到100R m 时,上层的视电阻率只变化10%左右。
条件:厚度无限大、无钻井液侵入的地层GaoJ-1-3条件:无井眼、无侵入的纵向非均匀地层条件:地层无限厚、17侵入带径向电阻率分布示意图正差异负差异用深、浅三侧向测井曲线判断油水层GaoJ-1-3体积较小的环状电极深七侧向电极系浅七侧向电极系正差异负差异用深、浅七侧向测井曲线判断油水层GaoJ-1-334屏蔽电极,深测向回路电极,浅测向探测深度:深60 in.,浅24in.分辨率:30 in.碳酸岩剖面(裂缝储层评价)R LLD=140Ω.mR LLS=52Ω.mR LLD/R LLS=2.8Φ=7.5%GaoJ-1-3394042R xo>R tR xo<R t GaoJ-1-3举例C0.97,0.96 u v==72.838.4LLDcRR==m,50。
测井测井是记录钻入地壳的一口井中岩石或流体混合物不同的物理、化学、电子或其他性质的过程。
感应测井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研究地层电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方法。
电阻率测井法都需要井内有导电的液体,使供电电极电流通过它进入地层,在井内形成直流电场。
然后测量井轴上的电位分布,求出地层电阻率。
这些方法只能用于导电性能好的泥浆中。
为了获得地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需要在个别的井中使用油基泥浆,在这样的条件下,井内无导电性介质,就不能使用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
感应测井就是为了解决测量油基泥浆电阻率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也能用于淡水泥浆的井中,在一定条件下,它比普通电阻率测井法优越,受高阻临层影响小、对低电阻率地层反应灵敏。
感应测井和普通电阻率测井一样记录的是一条随深度变化的视电导率曲线,也可同时记录出视电阻率变化曲线。
侧向测井是利用聚焦电流测量地层电阻率的一种测井方法。
在地层厚度较大,地层电阻率与泥浆电阻率相差不太悬殊的情况下,可以用普通电极系的横向测井,能比较准确地求出地层电阻率。
但是在地层较薄且电阻率很高,或者在盐水泥桨的条件下由于泥浆电阻率很低,使供电电极流出的电流,大部分都由井内和围岩中流过,流入测量层内的电流很少,因此测量的视电阻率曲线变化平缓,不能用来划分地层,判断岩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创造了带有聚焦电极的侧向测井。
他是在主电极两侧加有同极性的屏蔽电极,把主电极发出的电流聚焦成一定厚度的平板状电流束,沿垂直于井轴方向进入地层,使井的分流作用和围岩的影响大大减小。
实践证明,侧向测井在高电阻率薄层和高矿化度泥浆的井中,比普通电阻率测井曲线变化明显。
测井系列的选择1.三侧向、七侧向、双侧向、感应测井等电阻率测井法的特点是采用了聚焦原理来加大探测深度,减小井、围岩、侵入带的影响,以便求准地层电阻率。
根据需要选用一种或两种方法。
常用深浅组合的方法,将测量的曲线进行重叠比较,可以研究储集层径向电阻率的变化,判断油气水层。
2.孔隙度测井如中子测井、密度测井、声波测井,可以定量的确定地层岩性和孔隙度。
利用测井资料判断岩性及油气水层一、普遍电阻率测井(双侧向、三侧向、2.5m、4.0m、七侧向、微电极)1、基本原理:电阻率测井是由一个供电电极或多个供电电极供给低频或较低频电流I,当电流通过地层时,用另外的测量电极测量电位U,利用Ra=K U/IK:电极系数Ra:视电阻率U:电位I:电流2、应用(1)求地层电阻率利用微球形聚焦、微电极,求取冲洗带电阻率。
利用浅侧向、2.5m求取侵入带电阻率。
利用深侧向、4.0m求取原状地层电阻率。
(2)确定岩性界面:利用微球形聚焦、微电极划分界面,界面划在曲线最陡或半幅点处。
利用侧向划分界面,界面可划在曲线半幅点处。
利用2.5m划分界面,顶界划在极小值,底界划在极大值。
(3)判断岩性泥岩:低电阻,微球形聚焦、微电极、双侧向基本重合,2.5m、4.0m平直。
灰质岩:高阻,微球形聚焦,微电极、双侧向基本重合,2.5m、4.0m都高。
盐膏岩:电阻特别高,井径不规则时深侧向>浅侧向>微球聚焦。
4.0m>2.5m>微电极。
页岩、油页岩:高阻,井径不规则时微球、双侧向基本重合,4.0m>2.5m>微电极。
(4)判断油气水层①油气层:A、Rmf>Rw ,增阻侵入,随探测深度增加电阻率降低。
Rmf――泥浆滤液电阻率,Rw――地层水电阻率。
B、Rmf<Rw ,减阻侵入,随电探测深度增加电阻率增加。
②水层:A、Rmf>Rw,增阻侵入,R深<R浅。
B、Rmf<Rw,减阻侵入,R深>R浅。
C、Rmf≈Rw,则R深≈R浅。
R深――深电极R浅――浅电极(5)识别裂缝发育带碳酸盐岩剖面裂缝发育带,在高阻中找低阻。
二、感应测井1、基本原理感应测井是测量地层的电导率。
它是由若干个同轴线围组成的-组发射线圈和一组接受线围的复合线圈系。
当发射线圈发出恒定强度为20000周的高频率交变电流时,由此产生的交变磁场则在地层中感应次生电流,而次生电流在与发射线圈同轴的环形地层回路中流动,又形成了次生磁场,这样使在接受线圈中感应出电动势。
一、名词解释:1 周波跳跃:在声速测井曲线上,对应于疏松含气砂岩层、裂缝带或破碎带及井眼严重垮塌等地段,常出现时差明显增大且有时变化无规律现象。
这是由于“周波跳跃”的影响造成的。
2 减速长度:用来描述快中子变为热中子的减速过程。
减速长度定义为由快中子减速成热中子所经过的直线距离的平均值,单位为厘米。
3 扩散长度:从产生热中子起到其被俘获吸收为止,热中子移动的距离。
物质对热中子俘获吸收能力越强,扩散长度Ld就越短。
4 含氢指数:单位体积的任何岩石或矿物中氢核数与同样体积的淡水中氢核数的比值,称为该岩石或矿物的含氢指数,用H表示。
5 增阻侵入:由于渗透层井段常有泥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带,其径向电阻率分布特点决定于侵入类型,由于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大于地层水电阻Rw所致,含水层往往出现高侵。
侵入结果使冲洗带(岩层空隙中的地层水全部被泥浆滤液置换的岩层部分)电阻率Rxo大于原状地层电阻率Rt以及过渡带(岩层空隙中的地层水部分被置换的岩层部分)电阻率是由Rxo 渐变到Rt,但都大于Rt.6 减阻侵入:一般泥浆滤液电阻率小于含油层空隙中所含液体电阻率所致。
在油层井段常出现低侵入。
7 渗透率:渗透率就是在压力差作用下,岩石能通过石油和天然气的能力。
8 绝对渗透率:绝对渗透率是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油、气或水)时测量的渗透率,常用符号K表示。
9 有效渗透率:当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通过岩石时,对其中某一流体测得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流体的有效渗透率,岩石对油、气、水的有效渗透率分别用Ko、Kg、Kw表示。
10 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之比值称为相对渗透率,其值在0~1之间变化。
通常用Kro、Krg、Krw分别表示油、气、水的相对渗透率。
11 孔隙度:储集层的孔隙度是指其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数,它是说明储集层储集能力相对大小的基本参数。
12 总孔隙度φt:总孔隙度φt是指所有孔隙空间(无论孔隙的大小、形状和连通与否)占岩石体积的百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