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色谱保留的基本术语及参数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4
Ⅱ基本概念和理论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色谱图和峰参数⊕色谱图(chromatogram)--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 profile).⊕基线(base line)--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
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噪音(noise)――基线信号的波动。
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
⊕漂移(drift)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
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
⊕色谱峰(peak)--组分流经检测器时相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
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
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高斯Gauss曲线)。
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leading peak)和脱尾峰(tailing peak )。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T)T=B/A,用以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
也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或不对称因子(asymmetry factor)《中国药典》规定T应为0.95~1.05。
T<0.95为前延峰,T>1.05为拖尾峰。
⊕峰底――基线上峰的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峰高(Peak height,h)――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σ)--正态分布曲线x=±1时(拐点)的峰宽之半。
正常峰宽的拐点在峰高的0.607倍处。
⊕峰宽(peak width,W)--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W=4σ。
⊕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height,W h/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 h/2=2.355σ。
⊕峰面积(peak area,A)――峰与峰底所包围的面积。
气相质谱保留指数
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又称科瓦茨指数(Kovats in-dex),是气相色谱定性指标的一种参数。
它是以程序升温条件下,某组分流出曲线到达最大峰高处所对应的温度称为该组分的保留指数。
保留指数具有以下特点:
1. 同种化合物在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固定相上的保留指数不同。
2. 同种化合物在极性相似而不同种类的固定相上的保留指数差
异小。
3. 保留指数不受担体种类、固定相的多少和膜厚、色谱柱内径
和长度的影响。
4. 色谱条件(包括程序升温的条件、进样口温度)对保留指数
没有影响。
5. 保留指数是利用色谱方法进行色谱峰定性的最有力方法。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帮助。
Ⅱ 基本概念和理论一、基本概念和术语1.色谱图和峰参数⊕色谱图(chromatogram)--样品流经色谱柱和检测器,所得到的信号-时间曲线,又称色谱流出曲线(elution profile).⊕基线(base line)--流动相冲洗,柱与流动相达到平衡后,检测器测出一段时间的流出曲线。
一般应平行于时间轴。
⊕噪音(noise)――基线信号的波动。
通常因电源接触不良或瞬时过载、检测器不稳定、流动相含有气泡或色谱柱被污染所致。
⊕漂移(drift)基线随时间的缓缓变化。
主要由于操作条件如电压、温度、流动相及流量的不稳定所引起,柱内的污染物或固定相不断被洗脱下来也会产生漂移。
⊕色谱峰(peak)--组分流经检测器时相应的连续信号产生的曲线。
流出曲线上的突起部分。
正常色谱峰近似于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高斯Gauss曲线)。
不对称色谱峰有两种:前延峰(leading peak)和脱尾峰(tailing peak ).前者少见。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T)--T=B/A,用以衡量色谱峰的对称性。
也称为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或不对称因子(asymmetry factor)《中国药典》规定T应为0.95~1.05。
T<0.95为前延峰,T>1.05为拖尾峰。
⊕峰底――基线上峰的起点至终点的距离。
⊕峰高(Peak height,h)――峰的最高点至峰底的距离。
⊕峰宽(peak width,W)--峰两侧拐点处所作两条切线与基线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
W=4σ。
⊕半峰宽(peak width at half-height,Wh/2)--峰高一半处的峰宽。
W h/2=2.355σ。
⊕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σ)--正态分布曲线x=±1时(拐点)的峰宽之半。
正常峰宽的拐点在峰高的0.607倍处。
标准偏差的大小说明组分在流出色谱柱过程中的分散程度。
气相色谱仪的常用术语
1.色谱图:色谱图是气相色谱仪最重要的输出结果,是分离和分析样品中各组
分的依据。
它记录了样品中各组分在不同时间点的流出情况。
2.色谱峰:色谱图上每个组分都有一个峰,称为色谱峰。
峰的位置取决于组分
的保留时间,而峰的高度和形状则取决于组分的出峰时间和浓度。
3.出峰时间:出峰时间是组分从进样到色谱柱分离完全,经过检测器检测并记
录在色谱图上的时间。
4.峰高:峰高是色谱峰的最大高度,它反映了组分的浓度或含量。
峰越高,组
分的浓度或含量越大。
5.峰面积:峰面积是色谱峰下方的区域面积,它反映了组分进样量的大小。
在
相同的进样量下,峰面积越大,说明仪器的灵敏度越高。
6.保留时间:保留时间是组分在色谱柱上停留的时间,它反映了色谱柱对各组
分的保留能力。
保留时间越长,说明组分在色谱柱上的停留时间越长。
7.分辨率:分辨率是气相色谱仪对相邻两个色谱峰的分离程度,反映了色谱柱
对相邻两个组分的分离能力。
分辨率越高,说明色谱柱对相邻两个组分的分离效果越好。
8.灵敏度:灵敏度是气相色谱仪对组分浓度的检测能力,通常用信噪比(S/N)
来表示。
灵敏度越高,说明仪器对低浓度组分的检测能力越强。
9.定量限:定量限是气相色谱仪能够准确测定组分的最低浓度,通常用信噪比
(S/N)来表示。
定量限越低,说明仪器对低浓度组分的检测能力越强。
10.线性范围:线性范围是气相色谱仪对组分浓度测定的线性响应范围。
在线性
范围内,仪器对组分浓度的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较小。
气相色谱中分流比、柱压、柱温、保留时间的定义
分流比(Split ratio):指气相色谱仪进样系统中样品进入进样口和进气口之间的流量比例。
一般用洗脱气体总流量与进样气体总流量的比值表示,常用的单位为mL/min。
分流比的大小
直接影响到样品在进入柱子之前的稀释程度。
柱压(Column pressure):指气相色谱柱中的气体压力。
柱压
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柱子的流速和柱子内部的流动阻力。
柱压的控制对于得到稳定的色谱峰和良好的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柱温(Column temperature):指气相色谱柱的温度。
柱温的
选择对于化合物的分离、保留时间和分离度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柱温一般控制在化合物的汽化温度以下,但又不能太低,以免造成柱子内部液体无法蒸发。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指在气相色谱中,化合物从进样口进入柱子到出峰后离开柱子的时间。
保留时间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可以根据不同化合物的保留时间来鉴定化合物。
保留时间的大小取决于样品的物化性质、柱子的性质和操作条件等因素。
色谱术语大全色谱术语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用于描述色谱技术中所涉及的过程、参数和方法。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见的色谱术语,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色谱技术。
一、色谱基本概念1. 色谱法(Chromatography):一种将化学混合物分离为其组成部分的物理方法,基于物质在移动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静止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2. 色谱柱(Column):色谱仪中用来分离混合物成分的部分,通常由填料填充或涂覆固定相而成。
3. 流动相(Mobile Phase):在色谱柱中通过的移动液体,负责将样品分离物质携带到检测器。
4. 静止相(Stationary Phase):在色谱柱中的固定填料或涂覆物,用于与分离物质相互作用,实现其分离。
5. 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某化合物从进样口注入到达检测器所需的时间,用来表征化合物在色谱柱中的保留情况。
二、气相色谱术语1. 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将气体作为流动相用于分离物质的色谱技术。
2. 气相色谱柱(Gas Chromatography Column):用于气相色谱分离的柱子,通常由带有固定相的管子构成。
3. 信号峰(Peak):在色谱图中呈现的峰状信号,用来表示各组分在不同保留时间下的峰值。
4. 分辨力(Resolution):色谱柱对两相邻峰的识别和分离能力。
5. 峰宽度(Peak Width):色谱图中峰的宽度,常用于评估色谱分离的效果。
三、高效液相色谱术语1. 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将液体作为流动相用于分离物质的色谱技术。
2. 高效液相色谱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lumn):在HPLC中用于分离物质的柱子,通常由填料或涂覆有固定相材料制成。
3. 保留因子(Retention Factor):衡量某化合物在流动相和静止相之间分配行为的指标,通常由某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流动相通过时间之比计算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