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序号8 课型新授主备人邢永琦课题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商朝的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医药成就。

2、过程和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学习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学习难点

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含教师、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关于我国文字的产生,古代有很多传说,你们知道哪些?

(仓颉造字、伏羲画八卦等。)

过渡导入:实际上文字是怎样产生发展的?请看41页“导入框”。

二、学习探究新课

一、文字的演变

教师讲解:“导入框”的“旦”()字由线条刻画三种形状来表示太阳

()从山峰上()的云雾中()升起——天刚亮之意。这说

明我国文字的产生与线条和形状有关。它的产生是众人智慧的结晶,需要经过

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指导学生阅读41—42页“文字的演变”内容,进行活动:

先看41页“陶器上的符号”,教师指出它们就是用线条刻画出各种形状来

表示各种事物或人们的思想。

再指导学生浏览45页“自由阅读卡·占卜和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产生情况;接着根据43页“记有日食的甲骨文”,教师指出它们今译为:“祭酉贞,日()夕()有()食()”。(通过板书讲解,使学生体会甲骨文的线条、形状,了解其意思)

学生根据42页“动脑筋”:甲骨文“伐”字是怎样表达意思的?(第一个字是“人”,第二个字是“戈”,用戈砍人头就是“伐”字。其中,人和戈是象形字,伐是会意字。)

1、教师讲解:由此可见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它记载着商朝人许多活动情况。甲骨文是我们了解商朝历史的重要材料。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历史结论?(学生看书集体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完成41页“练一练”:选C——商朝。)

2、指导学生观察42页“‘马’字的演变”,回答问题:

A、商周时期的文字演变过程怎样?(早期甲骨文→晚期甲骨文→金文→大篆)

B、大篆与早期甲骨文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线条由弯曲、复杂变得平直、简单,形状由具体变得抽象等。)

C、随着文字的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也发生了哪些变化?(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丝帛)

3、组织学生按45页“活动与探究1·看图猜字”,右边文字从上到下,依次表达了什么意思?

(A、人荷戈,守卫之意;B、一手执斧钺、一手捉俘虏之意;C、人手持刀之意;D、用弓射箭之意;E、一手执戈,一手持盾之意。)

7、过渡留疑:后来,人们怎样简化和改进文字及其刻、写材料,使它们更方便于人们的使用?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获得解答。

二、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指导学生阅读42-43页“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课文内容,观看43页“扁鹊”插图,探究学习:

1、日食月食是怎样的现象?(由预习过的学生介绍后,归纳指出:日食月食是太阳、月球、地球在运动中产生的相互遮掩现象。)

2、夏朝人在日食时为什么会那个样子?(对日食现象还不理解,所以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