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石头汤》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本《石头汤》解读

——白山市第二十七中学姜晓慧有一个故事,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它很短,却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使读者对真善美有了一份久违的重温,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就是——《石

头汤》。

三个和尚,阿福、阿禄和阿寿,来到一个村庄。那里的村民饱经苦难,彼此不信任。“这些人不知道什么是幸福。我要让他们看看怎么煮石头汤。”和尚们说。一个小女孩从家里取来一口大锅,接着,村民们一个接一个走出家门,想看看石头汤到底怎么煮。在和尚们的引导下,他们纷纷从家里拿来了胡萝卜、大洋葱、蘑菇、面条、豌豆荚和卷心菜,还有豆腐、云耳和山药······他们能拿什么就拿什么,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当一个人敞开胸怀付出时,下一个人就会付出更多。村民们一个个变得慷慨好施。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琼·穆特,1960年7月28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自小被当教师的母亲领着走遍了美国的各大博物馆,接受艺术的熏陶。长大后远赴日本学习石刻和毛笔书法,在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学习油画、素描和版画。他以优美恬静的画风享有盛誉,擅长将清透灵润的水彩画和发人深省的哲思故事结合在一起,作品中透着一种悠远的禅意和

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

他的绘本作品获奖无数,除了《石头汤》,《禅的故事》获得凯迪克银奖,《尼古拉的三个问题》获得《纽约时报》好评,称它“在默默的改变生命”。

作者以淡雅清妙的水彩笔触和充满禅机的朴素语言,将和尚们引领村民们向内心拓展,走向幸福的过程娓娓道来,徐徐展开。

翻开书封的内衬页,是一片灰蓝色的万里江山图。逶迤的远山,雄伟

的长城,劲拔的松树,正是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风光旖旎,建筑恢弘。而苍蓝之上灰蒙蒙的色调,体现着古老的中国神秘、沉默的一面。

扉页,是一只青花碗和三块石头。这里的中国符号是瓷器。历经水与火淬炼的瓷器,凝聚着古中国的坚硬和精致。喝汤自然要用碗盛起来,石头却无法作为食材放在碗里。这幅图毫不掩饰用石头做汤这一事件的荒谬性,反而郑重其事地把故事中用来做汤的石头原样呈现,可见故事核心并非如何借助魔术或者神话的力量熬石头汤,那么是什么呢?

接着向后翻看,故事开始了。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中国,清清淡淡的水彩,烘托出水墨画的效果,明丽的画面,淡雅的色彩,由中国的绘画风格,更融入了东方哲学与诗的意境:热闹中有清净、平实中见空灵。画家的写实功底相当扎实,人物的面容动态栩栩如生,准确地反映出各自的性格、气质和心理——有着相似的冷漠和蒙昧。建筑物、环境、各种器物等都刻

画得很有现实感,富有禅的韵味。

当三个和尚走进这个小村庄,敲响了各家的大门,村民们的反应是——躲在门后、窗子后面,审慎而怀疑地打量着三个面庞和善的陌生人。

老和尚阿寿便想到用石头煮汤的方法,来唤醒村民们潜意识里的“人性本善”,传承慷慨好施的精神。老和尚阿寿的话语柔和却藏有机锋,自言自语中隐含着劝导,完全没有强人所难的告诫意味。像“不过,要是我们有蘑菇的话······”听到这话的人却在这句话的启发下,拿回了比蘑菇多得多的东西;一个妇人说:“胡萝卜?我家可能有!不过只有几根。”可她捧回的胡萝卜“多得都快抱不住了。”描写村民的语言很能反映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也为作品增添了隽永的幽默情味。

同时,在“回家取胡萝卜”这一情节中,我还关注到几个很有趣的细节。妇人和小女孩都举着一簸箩胡萝卜,一样青翠的胡萝卜缨子,一样鲜

红的胡萝卜,不同的是,妇人的簸箩里胡萝卜整整齐齐的,而小女孩的簸箩里有些歪斜,原因是小孩不如妇人走路老成稳健。作者的笔墨用功,可

见一斑。

第二个细节,二人的簸箩编织手法、器形明显不同,也显示出乡里乡亲间极少交流生活技艺,为本书开头试图表达的村民之间关系冷漠做了注

脚。

另外,笑时不漏齿并以手掩口,是古代女孩子内敛、闺范的体现,即使是在偏远的村落。作者抓住了这个细节,并且和旁边同龄男孩子肆无忌惮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的情态做了有趣的对比。

老和尚的智慧在于,他以一个让人吃惊的煮石头汤的行动,引导人们参与幸福的分享,以实际行为改变自己过去的认知。不管最后村民们是否意识到老和尚用了巧计,可他们已经亲身体验到“敞开自己,与人联结”的快乐,不仅心甘情愿地“中计”,还特别感谢和尚们的开启之恩——“幸

福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

《石头汤》中最能代表中国的符号,莫过于作者在绘本的最后描画的两幅生活场景:宴饮和娱乐。皮影戏,配乐的琵琶、二胡,皮影中龙和妇女旗头,都是极富古中国特色的元素。

按照我国的古语——聚散终有时,三个和尚选在杨柳新绿的初春离开,画面的颜色也有了改变,还有送别时的石孔桥,这些又都有着怎样的意象

呢?

《石头汤》将西方与东方的智慧融为一体,传达出对“幸福”的思考。“有”与“无”,“多”与“少”,“舍”与“得”,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思

考的空间,和多维的感知角度。

从一口空的大锅到一席欢盛的欢宴,从闭门锁户,到慷慨好施,穆特

对古老的欧洲民间传说进行再创作,转化为东方的智慧故事,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打开狭隘闭塞的心灵,收纳了欢乐、幸福、如意和吉祥。

另外本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细节:穿黄衣服的小女孩作为线索人物,她的小黑猫几乎也出现在每一幅画面中;木匠家壁橱里丰富的食物,女裁缝包的小笼包;面条形成的“教”字,圆、黄色、中心、垒立三石的形象,这些暗示性的绘画语言,又会引发我们以怎样的思考呢?

当我们用心读过《石头汤》后,会猛然间发现封面和封底之间的玄妙关系。封面几个人,他们再往里看,而与他们对视的读者,和书以外的大千世界,就是他们的“里”。封底的已经更像一种暗示:当我们真正向内观照,会豁然开朗,别有洞天。所谓“比海洋开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开

阔的是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