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江坝生态旅游开发初探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3
滇西滞销型农产品初加工产业发展可行性分析我国农产品产业发展过程中,因各类原因导致农产品滞销的现象较为普遍,作者以滇西果蔬高产片区潞江坝为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当地市场销售模式、产品附加值、市场发展格局,并从中找出“症结”,希望通过重新定位,发展成为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标签:农产品;滞销型;互联网;品牌化一、前言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潞江坝,位于海拔640米至1400米之间的坝子和山坡上,因地处怒江两岸属热带河谷气候,光照充足,终年无霜可种植各式热带、亚热带水果。
因当地水果产量大,当地市场一直以批发为主,零售为辅,所以销售价格上不去,且有时供过于求导致水果烂树上、坏地里、扔路边的滞销现象较普遍;其二由于新鲜水果在运输过程中易挤压、易腐烂、易破损,造成口感以及营养价值降低,想要避免减少这些情况发生就需找寻新的解决路径。
2016年末,国家农业部出台了《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农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努力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1];同年,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打响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2]。
想要創新发展并打响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就必须开辟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新道路,以此来解决水果滞销、运输等眼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努力发展走出一条云南特色高原果蔬品牌化发展之路,让全国各地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不同季节的潞江坝果蔬。
二、市场分析近几年,云南水果蔬菜生产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丰富的果蔬资源为果蔬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云南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农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发展规模虽大但产业价值低,无法实现提升农业附加值的功能。
云南生态旅游的案例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地貌的省份。
云南生态旅游是该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成功的云南生态旅游案例,来探讨云南生态旅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
一、野生动物保护区—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是云南省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不仅拥有雄伟的山峰和草甸,还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其中。
为了保护这些动物,当地政府和旅游业开发商采取了多种措施。
他们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推广了游客参与环保行动,并优化了旅游路线,保护动物生态环境,确保了游客和动物的安全。
二、生态村庄—腾冲腾冲是云南省一个山区小镇,这里的自然环境以山林为主,山间有不少原住民的村庄和农田。
腾冲通过推广产业转型和农村旅游,成功在该地区发展生态村庄旅游。
他们通过提供并宣传当地农村生活和传统手工艺品等多种经济活动,吸引外来游客,并使当地居民从中获得更多的受益。
三、地方特色的生态示范区—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云南省的一个地方特色的景区,它不仅有大片的热带雨林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还有世界闻名的普洱茶。
西双版纳在其热带雨林、赛文风情园、品茗风情园等不同的景点中建立生态示范区,使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四、海拔高度较高的生态旅游—香格里拉香格里拉是云南省的一个重要的高山景区,这里的海拔高度较高,有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色。
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和旅游业开发商对旅游车辆和步道进行设限,同时通过开辟公共交通、租车等方式,方便居民出行。
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对该地区环境的破坏,为人们提供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体验。
总之,云南省以其独特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优势,在生态旅游领域发展良好。
上述四个案例中的措施,为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信在生态旅游方面,云南省将会越来越成为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人们提供越来越优秀的旅游选择。
介绍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案例
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案例之一是新西兰的弗朗茨·约瑟夫冰川。
这个地区以
其壮观的冰川和山脉而闻名,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
弗朗茨·约瑟夫冰川的开发注重环境保护,采取了严格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例如,游客必须乘坐由专门公司运营的大巴前往冰川,以减少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干扰。
同时,开发人员还为游客提供了许多生态友好的活动,如徒步旅行、直升机观光和冰川攀登等。
此外,当地还积极推广环保理念,教育游客如何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这不仅增强了游客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当地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和参与度。
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弗朗茨·约瑟夫冰川的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功。
该地区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参观,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总之,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区参与等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的长期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云南省滇西旅游现场办公会议汇报材料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二OO六年九月二十六日大力推动保山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为做大做强云南旅游产业做出新贡献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2006年9月26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省政府此次召开滇西旅游现场办公会议,是加快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重大举措。
现场会的召开,必将有力地推动滇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保山旅游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我市实施“旅游活市”战略,实现旅游产业又快又好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向省委、省政府和省级各有关部门长期以来对保山市经济社会发展所给予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保山市“十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和“十一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打算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我市“十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十五”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帮助支持下,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
从2001年到200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从206万人次增长到383万人次,年均增长19%;旅游业总收入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28%。
五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46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47亿元。
2005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
目前,全市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要素进一步协调配套,产业体系逐渐完善,旅游发展环境日趋优化,旅游业作为我市的一项新兴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具体体现在:一是抓思路创新。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提出了打造保山“健康旅游”品牌,全面建设和提升旅游景区,为我市构建国际生态型健康旅游区奠定了基础。
二是实施精品战略。
火山、热海、和顺景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档次进行开发建设,投资亿元对热海景区进行了改造提升,投资6000多万元对和顺景区进行了保护与开发,改造后的热海、和顺景区达到了与世界旅游接轨的基本目标。
保旅产办发〔2007〕3号2007年上半年省政府滇西边境旅游现场会确定项目落实情况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滇西边境旅游现场会议精神,根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大旅游项目责任分解的通知》(保政发…2006‟175号)要求,现将2007年上半年省政府滇西边境旅游现场会确定项目落实情况通报如下: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1、腾冲机场建设。
工程总投资4.3316亿元。
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投资19599万元,占计划总投资的45.25%。
其中:投资4707万元,完成征地1883亩;机场飞行区土石方回填碾压增加实验段工程完成投资4104万元;机场公路完成投资4100万元,与热海路的共用段工程已完成投入使用,其余路段路基工程已完成黑碎层铺筑;其它完成投资6688万元,进行了其它配套工程建设,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2、三条主干公路的建设改造。
(1)保腾高速公路。
保腾高速公路。
项目概算总投资42亿元,由省公路投资公司投资建设。
省发改委于2006年12月批复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现正在进行设计招标,预计年底可开工建设部分工程。
腾密公路境外段。
全长96公里,概算总投资5.8亿元。
工程于2004年10月开工建设,2007年4月完工,4月26日举行通车庆典,累计完成投资44000万元,其中07年完成9000万元。
目前正在进行坍方清理和缺陷工程修复。
(2)保山—龙陵—芒市—瑞丽的高速公路。
总长228公里,其中:保山—龙陵段78公里,总投资554431万元,进展顺利,2006年底累计完成402076万元,2007年1~6月份完成42956万元;龙陵—瑞丽段总长150公里,现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3)腾冲—梁河—盈江—陇川的公路。
全长163千米,概算总投资19.8亿元,该路已纳入全省交通总体规划,将于今年年10月底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3、通往重要景点的旅游专线公路。
(1)百花岭景区公路。
其中岗党-百花岭-金厂河三级公路改建工程23公里,总投资2750万元,2007年计划安排省预算内资金92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施工图设计。
潞江坝旅游及高黎贡山生态旅游开发初探摘要:潞江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以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和潞江坝亚热带风、多彩的民族风情、滇西抗战文化、知青垦荒文化等资源为特色。
本文主要介绍了潞江坝及潞江旅游资源情况,指出潞江坝作为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并针对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潞江坝生态旅游资源高黎贡山一、潞江坝简介云南保山潞江坝,这个被人们誉为与太阳相拥吻的地方,位于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中,横断山脉滇西纵谷两端,由怒江河谷的一组冲积扇和高黎贡山,怒江山麓低海拔台地构成。
一曲《富饶美丽的潞江坝》唱热了一片土地,唱热了几代人的心扉。
人们形容潞江坝的富足是:“头顶香蕉,脚踩菠萝,跌下去还能抓到一把花生”。
这里江面宽阔,江水平静,地势平缓,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炎热,是种植热经作物的天然温室,一年四季瓜果飘香。
二、潞江坝旅游资源情况1、高黎贡山自然公园高黎贡山自然公园位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阳区管理所赧亢管理站辖区的生物走廊带内。
行政区域与潞江镇赧亢村委会相邻,距镇政府所在地40公里,离新保腾公路不到200米,走进迷人的高黎贡山,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植物千姿百态,现已被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列为A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它与“东方第一大峡谷——怒江大峡谷”一道以其独特的立体型多样性气候,被世人称颂。
高黎贡山最高海拔为3570米,分布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等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已知的高等植物有4300多种,花卉观赏植物600多种,药用植物1077多种,动物1425多种,其中有秃杉、桫椤、大树杜鹃王、云南红豆杉等60多种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以及黑鹿、云豹、白眉长臂猿等82种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被誉为“自然博物馆”、“物种基因库”是科普研究、探险旅游的最佳圣地。
是潞江旅游小镇重点开发景区之一。
2、曼海千亩咖啡观光园曼海千亩咖啡观光园位于320国道怒江“曼海大桥”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站在园中可以俯看潞江坝全景,怒江风光尽收眼底。
1997年,云南省政府决定:由云南大学120公司牵头,建立热带经济作物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这个示范园集咖啡、芒果、胡椒、喷灌、滴灌、绿化于一体,形成4000亩全国一流农业生态景观。
到此一游,不仅可以看到现代化的农业科研成果,而且还可以观赏“富饶美丽的潞江坝”的山水风光!3、芒旦傣族风情园芒旦傣族风情园位于潞江镇芒旦村委会弄幕组,距镇政府7公里。
景区内由大白塔、奘房、“龙上天”大榕树、凤尾竹园等景点构成。
大白塔也称大佛塔,掩隐在碧绿的榕树和翠竹之中。
不远处的奘房、蓄水池、环水渠、弹石道等设施将其包容。
远远看去,静卧于绿阴中的白塔,像一个超风脱俗的隐者,屏声殂气地聆听着周围被柔风拂动的竹树声。
这里供奉着滇西最大的汉白玉佛像。
白塔代表着潞江浓郁的地方民族文化的凸现。
当地傣族同胞信仰小乘佛教,每月的初一、十五,周围村寨的善男信女们便来虔诚地朝拜,或祈祷清吉平安,或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白塔象征着吉祥,象征着平安,象征着勤劳和善良,每一次的朝拜,都酿造出一种“平以脱俗,静以养心”的浓郁的宗教气氛。
白塔旁的榕树、凤尾竹枝叶茂密,景色宜人。
该风景区是旅游、休闲、观光的最佳景点之一。
4、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园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园位于小平田集镇远期规划区域内,距镇政府约1公里,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简称热经所),该所创建于1951年4月,以咖啡及芒果、龙眼、荔枝等热带水果为研究重点,开展热带经济作物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工作。
同时开展以咖啡初深加工及热带作物种苗为重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建所以来先后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保山市科技局命名为科普教育基地、被保山市旅游局确定为热带农业观光景点,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观光示范园”。
全园占地面积1820亩,建有热带农业科技观光园、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圃、热带作物种苗繁育基地以及专家楼、游泳池、垂钓区等配套齐全的科研设施,已成为我省“立足云南,服务全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热带作物科研、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
该园风光秀丽、景色怡人,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拥有2000多种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宝地,更是国内外宾客旅游、科考、度假、会议、商务活动的理想之所。
5、赧浒白龙潭风景区赧浒白龙潭风景区位于潞江镇莫卡村委会,为傣族世居自然村落,距省道六(库)东(风桥)线1公里左右,距镇政府4公里,也是潞江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风景区内有一宽约丈余的溶洞,大股清澈甘甜的泉水从洞中不断喷出,翻涌,集成一泓能照出人影的水潭,潭边有两座傣家寺庙,供奉着一尊出自民间匠人之手的龙王塑像,每年傣历5月和11月当地一些群众都要到此“赶摆”,烧香拜佛,祈求全家平安,五谷丰登,潭后有一山丘、据说以前是野象出没地方,元代石制的象槽至今犹存,故名“象槽山”。
赧浒白龙潭风等区将按三A级风景区以上标准建设开发,现已引进保山城康房地产开发公司对景区进行开发,投资5000多万元,现已完成500多亩土地的征用工作,效果图、平面图也已完成。
《赧浒白龙潭景区旅游开发实施方案》已通过评审,并已于2008年4月11日开工建设,景区内将建有三星级宾馆一座,占地10亩水景区一处,200亩热带水果采摘品尝区,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土司别院等基础设施。
6、丙闷榕树奇林景区丙闷榕树奇林,位于潞江镇丙闷村委会。
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
它由大叶榕树、椿树、千年芒果树、攀枝花林、风尾竹园等组成,是潞江镇辖区内保护得最完整的“坝中森林”。
景区内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古榕树群,特别是攀枝花花开时节,火红的攀枝花与翠绿的榕树交相辉映,相争斗艳、灿如云霞。
该风景区现已由隆阳区旅游开发公司投资198万元开发建设,占地50亩,景区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目前景区内的舞台、祭祀台、水池、游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接近尾声,其它配套设施正加紧建设中。
7、摆老塘变色温泉摆老塘变色温泉,位于潞江镇芒柳村委会西侧的高黎贡山腹地,距镇政府所在地35公里。
那里森林密布,气雾弥漫,风景优美,近似天堂。
是人们旅游观光、洗浴的好地方。
摆老塘温泉,由两个大池和多个小塘组成泉群,其水温有高有低,最高水温达摄氏92℃。
温泉在一天中,会随着天气、时间的变化、而变幻出透明、乳白、粉红、天蓝、墨绿等多种颜色,吸引着人们去观赏它精彩的“魔术”表演。
温泉附近有一陡峭的崖壁,巨大的瀑布从80米高处奔泻而下,极为壮观。
温泉四周森林环抱,凉气袭人,使人产生很多神秘的联想。
因而,当地人把摆老塘温泉视为“圣泉”,是潞江镇下一步打造徒步探险、山地越野运动、休闲旅游的理想之地。
潞江坝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奇特的气候特征造就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时候触动心灵的风景不是游人如织的景区,也不在于声名远扬的名胜古迹,有山有水便是心灵的福地。
潞江坝的神韵在于“一山”、“一江”、“一坝”。
这里神奇的自然景观会让你流连忘返,满山的葱郁在江水的欢歌中轻歌曼舞,两面的山拥抱着水,一江的水滋润着山,哺育着整个坝区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畜。
三、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
20世纪末,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逐渐恶化,砍伐森林、破坏草原、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危机,全球兴起了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绿色浪潮。
旅游者渴望有一个绿色的旅游环境。
在世界各国绿色消费浪潮的推动下,生态旅游作为“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应时而生。
生态旅游有别于传统大众旅游,强调旅游对象的保护、社区群众的参与,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处于欣赏者和保护者的双重角色。
与传统大众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⑴生态旅游是在保护基础上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其旅游收入有很大一部分要用于保护自然资源。
⑵生态旅游是一种持续的旅游,在设计生态旅游活动时,必须考虑其在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性。
⑶旅游活动的内容应包含对当地社区和游客开展生物多样性、环境教育。
⑷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活动,并分享旅游带来的收益。
由于生态旅游充分考虑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效益,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因此其一经提出就得到各国旅游组织的普遍重视,发展非常迅速,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相较而言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较晚,但资源丰富、独特,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四、生态旅游开发的几个原则根据生态旅游的特点,结合高黎贡山的实际为例,在生态旅游开发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
1、保护原则生态旅游是在保护资源和环境基础上来开展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前题是保护。
高黎贡山作为自然保护区,生物物种和自然、人文景观的保护是重中之重。
这里需要明白的是,保护区发展旅游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一种增加保护区收入、促进当地社区发展的手段。
不能为旅游而发展旅游,发展旅游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做好自然保护工作。
因此,在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时必须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一是要科学规划,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自然保护区的旅游活动只能在实验区进行,不能在核心区开展。
保护区旅游规划所设计的项目要有利于保护目标和功能的实现,旅游线路、活动强度、游客人数等设计都应在生态环境允许的范围内。
二是按规划分步实施,保护区的开发应坚持条件成熟一点开发一点,不成熟就先保护起来,不盲目上马,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资源环境的破坏。
三是要合理组织旅游活动,通过控制旅游的人数、分批安排游客进入景区,避免旅游超载、环境污染。
2和谐原则生态旅游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景区建设与保护区相匹配。
在景区开发时要尽量保持资源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项目选择应符合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避免将城市现代化建筑物移置到旅游区。
保护区内除规划必要的游道、观景亭、休息亭、生态厕所、野生动物观察哨等设施外,其它设施没有放在景区内。
而且建筑设计为与当地环境相和谐的建筑格调,如道路建设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砍树,路面用石块铺成,与环境相协调一致。
3与社区共建原则生态旅游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是当地社区的密切参与,保护区生态旅的发展要同当地社区发展相结合起来,坚持与社区共建的原则。
如果离开当地社区发展来孤立地发展生态旅游,其持续发展所需的支持就十分有限,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其项目就必须同村社的利益需求联系起来。
一方面吸引社区参与旅游规划、景区开发建设,旅游规划内容应包含社区旅游(农家住宿、民族文化、山乡风情等),景区建设让社区群众有偿投劳;另一方面,社区群众直接参与旅游活动,如提供向导、食宿、出售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等服务活动,从事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