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藿香挥发油的红外光谱鉴定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05.00 KB
- 文档页数:6
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醇的含量
刘青;江波;于宗渊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7(47)2
【摘要】广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广麓香古挥发油2%~2.8%,因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故选择其为质控指标。
我们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了广藿香挥发油,以正十五醇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醇的含量,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
【作者】刘青;江波;于宗渊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气相色谱法测定广藿香油中百秋李醇含量 [J], 陈桂琴;罗香;李桂生;黄优生;陈瑛
2.利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广藿香醇在广朴止泻液中的含量 [J], 邵晓丽;汪梅
3.HPLC一测多评法测定神术合剂中广藿香酮等7个活性成分的含量 [J], 符必述;魏谭军;王丽;罗健华;杨芝芳;陈飞;肖成
4.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含量 [J], 刘廷礼;邱琴;崔兆杰;赵怡;赵
伟亮
5.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广朴止泻液中广藿香醇的含量 [J], 宋小京;施蕴华;李安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玉良制药11151※挥发油概述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汽蒸馏。
挥发油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一类常见的重要成分沙棘籽油万亿香料药用挥发油菔子提取物,挥发油,脂肪油※广藿香(Herba Pogoste)为常用芳香化湿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Chp2010)收载广藿香制剂"藿香正气水(口服液)"取其挥发油供生产。
①【性味功效】味辛,性微温。
功效:化湿和中,解表、解署。
【传统应用】主治湿阻脾胃,胸脘闷胀,食欲不香,恶心、呕吐;夏季暑湿困倦,胸闷不舒,以及外感风寒.恶寒胸闷等病症。
【主要成分】主要含甲基胡椒酚等挥发油。
广藿香主要含广藿香醇等挥发油成分。
【药理作用】(一)增强消化: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的作用。
(二)抗真菌:其水煎剂试管内有较强的抑制真菌作用和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1.治疗夏季感冒和食欲不振。
2.治疗急慢性胃肠炎之轻症,胃不舒,泛泛欲吐。
3.治疗化疗后恶心欲吐,不思进食。
4.治疗妊娠反应,恶心欲吐。
《生产厂家》1.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18.云南康恩贝植物药有限公司2.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19.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3.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20.河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4.桂林中族中药股份有限公司21.广东远大药业有限公司5.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22.贵州百灵制药股份有限公司6.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3.三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四川禾邦阳光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4.内蒙古黄河制药厂8.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5.广东华天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9.三金集团桂林三金生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6.浙江万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0.国药控股深圳中药有限公司...............................11.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2.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13.药都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4.广州白云山敬修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山东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湖北东信惠济堂药业有限公司17.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顺榕制药厂广藿香提取生产工艺常采用SCDE 法和水蒸气蒸馏萃取SD法。
石牌藿香的挥发油成分分析罗集鹏;冯毅凡;郭晓玲【期刊名称】《中草药》【年(卷),期】2001(32)4【摘要】目的分析广州产广藿香茎和叶中挥发油成分 ,阐明广东特产药材“石牌藿香”的道地性内涵以及不同采收期的成分变化。
方法应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
结果从四月和七月采收的茎油中分离鉴定出 6 2个化合物 ,占总量的96 .6 3% ,主要含广藿香酮 (71.87%和 71.72 % )、广藿香醇 (2 .5 7%和 3.39% )以及十六烷酸、d-苦橙油醇、δ-愈创木烯和反式 -丁香烯等 ;从叶油中分离鉴定出5 6个化合物 ,占总量的 91.0 3% ,主要含广藿香酮(16 .6 9%和 6 5 .15 % )、广藿香醇 (18.95 %和 6 .10 % )以及反式 -丁香烯、α-愈创木烯、法呢醇、十六烷酸、刺蕊草烯等。
结论石牌藿香的茎油和叶油中均以广藿香酮的含量最高 ,与其它产地的明显不同 ;且以七月采收的含量最高。
【总页数】4页(P299-302)【关键词】石牌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作者】罗集鹏;冯毅凡;郭晓玲【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石牌广藿香与海南广藿香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分析 [J], 李小妹;谭光华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 [J], 蒋军辉;徐小娜;于军晖;杨慧仙;杨胜园3.小兴安岭野生香薷与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J], 任恒鑫;宗希明;孙长海;张舒婷;冯国彬;方洪壮4.不同产地广藿香的挥发油主成分分析及其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 [J], 高静;赵智龙;唐莎莎;宫海燕5.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比较广藿香干燥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 [J], 熊耀坤;周叶婷;柳鑫梁;热米娜.吾布力;周翔;曾文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藿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王建刚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10(031)008
【摘要】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藿香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藿香挥发油得率为0.37%,共鉴定出79种化合物,占分离物质的98.04%;其主要成分为胡椒酚甲醚(47.60%)、D-柠檬烯(5.91%)、丁香烯(6.59%)、丁香酚甲醚(1.87%)、β-衣兰油烯(1.42%).
【总页数】3页(P223-225)
【作者】王建刚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吉林,吉林,132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3
【相关文献】
1.浅论对广藿香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的结果 [J], 吴红旗;徐蓉;秦昆明;金俊杰
2.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广藿香中的挥发性成分 [J], 连宗衍;杨丰庆;李绍平
3.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地旱莲草药材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J], 夏爱军;李玲;董昕;娄子洋;梁园;张琪
4.顶空固相微萃取-GC-MS法分析藿香正气丸挥发性成分 [J], 张晓珊;高文华;徐严
平;陈图峰;张海丹
5.藿香正气水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J], 李红梅;梁悦;王璐;师宇华;张寒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广藿香研究概述摘要】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广藿香的药用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广藿香油中含有5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广藿香酮(pogostone)的含量可达23.58%[2],是广藿香油中的重要化学成分。
目前,广藿香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广藿香酮的提取分离[3]、广藿香酮的鉴定[4]及药理作用等方面,尚未见广藿香酮药动学方面的研究报道。
现对广藿香及广藿香酮、中药药动学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关键词】广藿香;广藿香酮;综述【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30-02广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较广,常见栽培,是我国常用的芳香化湿中药,具有芳香化湿、开胃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
多用于治疗霍乱腹痛,肠胃胀气,暑湿暑热、脘痞呕吐、、胸闷不舒、寒湿闭暑等。
[1]广藿香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等国家,后传入我国岭南地区(今广东),故习称广藿香。
目前在广东省的肇庆地区、湛江地区、广州郊区、海南岛均有栽培。
广藿香为广东地道药材,是“十大南药”之一,也是多种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水”、“藿香祛暑软胶囊”和“藿胆丸”等的主要组成药物。
此外,广藿香所含挥发油还可以作为化妆品、定香剂和杀虫剂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配料。
[5]以下就其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活性成分广藿香酮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1.本草考证据考证[6]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未见藿香的相关的记载,其发源于东南亚诸国,最早的时候仅用作为香料使用,后逐步入药。
最早的文献出处可追溯到东汉杨孚《异物志》“藿香交趾有之”。
至此之后,诸多本草均记载了藿香的原产地:《太平御览》云:“都昆在扶南山,有藿香。
”《本草图经》记载:“扶南国人言:五香共是一木,叶是藿香,胶是熏陆。
”《本草纲目》云:“藿香似苏合。
”晋代《南方草木状》中记载:“藿香出交趾、九真、武平、兴古诸地。
木香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GC-MS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技术,可以用来确定复杂混合物中的化合物的成分和结构。
木香挥发油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挥发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因此对其进行GC-MS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成分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木香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果,并对其成分进行分析。
GC-MS分析是一种将气相色谱(GC)和质谱(MS)技术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质谱对分离后的化合物进行逐一检测和识别。
木香挥发油是一种在木香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性油,主要包括萜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等。
在进行GC-MS分析前,首先需要对木香挥发油进行提取和预处理。
一般采用蒸馏法或萃取法提取木香挥发油,然后通过溶剂萃取或萃取柱净化得到纯净的挥发油样品。
接着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并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GC-MS分析的结果将会得到木香挥发油中各种化合物的峰图和质谱图。
木香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包括萜烯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
萜烯类化合物是木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芳香和药用价值。
酚类化合物是木香挥发油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等生物活性。
而醛类化合物则是木香挥发油的挥发性成分之一,在香味和抗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对木香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得到各种成分的相对含量和相对比例。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木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及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比较不同来源或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木香挥发油的GC-MS分析结果,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成分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其质量控制和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除了对木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外,GC-MS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对其中的微量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
有些挥发油中可能含有微量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属、农药残留或其他污染物,通过GC-MS分析可以对这些微量成分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和分析,确保木香挥发油的安全性和纯度。
·30·广藿香GuanghuoxiangHERBA POGOSTEMONIS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鉴别】(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
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
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µm,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
腺鳞头部单细胞状,顶面观常作窗形或缝状开裂,直径37~70µm;柄单细胞,极短。
间隙腺毛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µm,长约至113µm;柄短,单细胞。
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µm。
(2)取本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分取所得挥发油,取挥发油0.5ml,加乙酸乙酯稀释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百秋李醇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冰醋酸(95:5: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铁乙醇溶液。
供试品色谱中显一黄色斑点;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蓝色斑点。
八角茴香中挥发油的提制与鉴定八角茴香是中国的传统调料,由于其独特的香味而广受欢迎。
提制八角茴香中的挥发油并对其进行鉴定,对于了解其成分及特性,以及提高其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一、提制八角茴香挥发油1.材料与方法所需的材料包括八角茴香、蒸馏装置、旋转蒸发仪、乙酸乙酯、无水硫酸钠等。
方法则是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八角茴香的挥发油。
2.实验过程首先,将一定量的八角茴香研碎,然后将其放入蒸馏装置中。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会随着蒸汽一起被蒸馏出来。
蒸馏出来的油水混合物会被导入旋转蒸发仪中,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力,使水分被分离出去,留下挥发油。
最后,收集到的挥发油可以用乙酸乙酯进行溶解,然后利用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以便后续的分析鉴定。
二、鉴定八角茴香挥发油1.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通过GC-MS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鉴定出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如脂肪烃、醇、酮、醛等。
通过对比标准谱图,我们可以确定这些化合物的种类和比例。
例如,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发现八角茴香挥发油中主要含有桉树脑、反式茴香脑、樟脑等成分。
2.红外光谱(IR)分析红外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鉴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挥发油的化学键信息,如碳氢键、碳氧键、碳氮键等。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
例如,八角茴香挥发油的IR光谱显示出其具有典型的茴香脑结构。
3.核磁共振(NMR)分析核磁共振是一种能够提供化合物详细结构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比标准谱图,我们可以确定挥发油中各个化合物的化学位移和相互关系。
例如,通过1H-NMR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八角茴香挥发油中各个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
三、结论与展望通过上述实验方法,我们对八角茴香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鉴定。
实验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挥发油主要由桉树脑、反式茴香脑、樟脑等成分组成。
这些化合物是八角茴香独特香味的主要来源,也是其重要的药用成分。
广藿香挥发油的红外光谱鉴定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目的分析广藿香挥发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所含的化学成分。
方法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样品挥发油的指纹图谱和化学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结果从4批广藿香饮片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0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6%~96.0%。
其中特征成分均为广藿香醇(19.6%~46.2%)、广藿香酮(5.2%~27.5%)、α-愈创木烯(3.8%~6.7%)、δ-愈创木烯(4.8%~8.3%)、α-广藿香烯(3.8%~4.3%)、β-广藿香烯(4.5%~14.8%)、刺蕊草烯(4.1%~5.0%)、β-丁香烯(4.3%~5.0%)等。
结论上述方法简单,迅速,准确,可用于市售广藿香的质量控制。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rough infrared spectroscopy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in processed Pogostemonis Herba. Methods The fingerprints and constituents of the essential oils from 4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FTIR and GC-MS.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each component was determined by area normalization. Results The compounds of 20 kinds were all identified from the volatile oils of 4 samples,which accounted for 92.7%-94.3% of the total volatile oils. The characteristic compounds of the volatile oils are patchouli alcohol (19.6%-46.2%),pogostone (5.2%-27.5%),α-guaiene (3.8%-6.7%),δ-guaiene (4.0%-8.3%),α-patchoulene(3.8%-4.3%),β-patchoulene(4.5%-14.8%),seychellene(4.1%-5.0%),β-caryophyllene(4.2%-5.0%),etc.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rapid and accurat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Key words] Pogostemonis Herba;Essential oils;FTIR;GC-MS;Chemical components广藿香为唇型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能,临床上主要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1]。
目前市场上藿香的主流商品药材有两种,广藿香和土藿香。
广藿香中提取的挥发油——广藿香油(patchoulioil)是主要的药用成分,广藿香油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疟原虫、抗植物病原真菌,调节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肠屏障功能,免疫调节等药理活性。
土藿香中提取的挥发油——土藿香油是香料工业中的一种天然香料。
因此,很有必要对广藿香和土藿香及其挥发油进行鉴别。
有关广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虽已有文献报道[2-9],但这些研究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另有报道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其品种[8]、化学生态型具在相关性[7,9]。
此外,作者尚未见采用红外光谱法分析广藿香挥发油的报道。
故本实验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两种方法对广藿香的挥发油进行分析,以便为广藿香的使用、销售、质检部门控制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实验用仪器为挥发油提取器(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Ⅰ部附录XD之规定);电热套(巩义英峪宁华仪器厂);EL104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GC-MS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型号:6890-5973),NIST(98)质谱库;Tensor27傅立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计(德国BRURER公司)。
1.2 试药实验用无水乙醇(上海建信化工有限公司试剂厂),溴化钾(上海试剂一厂),无水硫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乙醚(上海苏懿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均为分析纯。
4批广藿香样品均购自安徽省亳州中药材市场,经作者鉴定均符合文献[1]性状项下的规定。
2 方法及结果2.1 广藿香挥发油的提取将广藿香样品分别粉碎成粗粉,称取粗粉约40g于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300mL,按文献[1]附录ⅩD挥发油测定法的甲法蒸馏提取5h,从挥发油提取器测定管中分离淡黄色挥发油,加入适量乙醚稀释后,再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取上层乙醚液,挥尽乙醚,得纯挥发油,备用。
2.2 红外光谱(FTIR)鉴定[10]取约200mg溴化钾(KBr)置于玛瑙乳钵中研成极细粉末,转移至专用模具中压成透明KBr薄片,将广藿香挥发油1滴滴于KBr薄片上,在500~4000cm-1间范围内扫描红外光谱。
设定红外光谱分辨率为0.741cm-1,扫描信号累加32次。
2.3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2.3.1 仪器分析条件[11-12] HP-5MS毛细管色谱柱(0.25mm×30m,0.25μm);载气(高纯氦气)流速为1.0mL/min;仪器进样口温度280℃,进样分流比为50:1。
色谱柱初始温度为70℃,以10℃/min升至250℃,维持5min。
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为230℃,四极杆温度为150℃,电离能量70ev,扫描质量在30~550amu范围内。
2.3.2 定性和定量分析用移液枪分别取广藿香样品挥发油0.2mL置于10mL 容量瓶中,以乙醚定容,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
在2.2.1分析条件下,取供试品溶液2μL进样分析,得到各广藿香样品挥发油的总离子流色谱图(TIC,图2),对TIC图中的各峰进行计算机解谱,结合人工解析,得各化学成分的质谱图、分子结构式、英文名称和相似度等信息,再将所得到的英文名称输入计算机中检索其中文名称,并与文献[3-7]比对,确认样品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的中英文名称,以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见表1。
3 讨论3.1 关于FTIR鉴定中药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实际上是其所含的多种化学成分共同形成的叠加图谱,当油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或特征成分的质或量相同或相近时,其FTIR就相似,就具有较多的共有峰和较少的差异峰;而质或量差别较大时,其FTIR差异较大,就会有较少的共有峰和较多的差异峰。
由广藿香挥发油的红外光谱图1可知:在约20个吸收峰中样品1与样品3存在13个共有峰、样品2与样品4中存在10个共有峰;4批广藿香样品仅在2940cm-1、1729cm-1、1634cm-1、1561cm-1、1176cm-1、997cm-1、832cm-1处存在7个共有吸收峰。
这表明样品1与样品3油中所含化学成分较接近,样品2与样品4成分较接近;市售广藿香样品的质量不够稳定。
3.2 关于GC-MS分析由表1可看出,本实验从4批广藿香样品的挥发油中共确定了20种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均为广藿香醇(19.61%~46.19%)、广藿香酮(5.15%~27.51%)、α-愈创木烯(3.82%~6.74%)、δ-愈创木烯(4.81%~8.33%)、α-广藿香烯(3.82%~4.32%)、β-广藿香烯(4.47%~14.76%)、刺蕊草烯(4.08%~4.98%)、β-丁香烯(4.26%~4.98%)。
在4批样品中,样品3挥发油中广藿香醇的相对含量最高(46.19%),广藿香酮(5.15%)、β-广藿香烯(4.47%)的相对含量则是最低的。
文献报道广藿香挥发油中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在0.35~1.25,此比值可作为控制质量的指标参数[2],本研究中4批样品挥发油中广藿香酮与广藿香醇的峰面积比值依次为0.64,1.40,0.11,1.15。
其中样品3比值最小。
将本研究结果再与文献[3]相比,也是样品1,2,4较为相近,样品3相差悬殊。
文献[4]报道广藿香叶中主要的挥发油成分为广藿香醇,相对含量高达54.9%,而样品3中恰恰含有较多的叶了,我们认为这很可能是样品3中含有较高广藿香醇的主要原因。
此外,文献报道土藿香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胡椒酚甲醚[5];在土藿香油中未检测到广藿香醇,而广藿香油中则含有较高的广藿香醇[8]。
在本实验中未检出胡椒酚甲醚,这恰好表明这4批样品均不是土藿香。
王冬梅等[7]报道不同产地的藿香挥发油可分为胡椒酚甲醚和丁香酚甲醚为主成分的两种化学生态型;罗集鹏等[9]报道广藿香可分为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两个化学型,本研究中4批样品的化学生态型与文献[9]相符合。
通过测定广藿香挥发油的FTIR,能更为准确地鉴定广藿香样品。
GC-MS法能够准确地测定藿香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并能根据其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来分析样品的化学生态型。
上述方法均简便易行、较为准确可靠,适合于市售广藿香的质量分析及其挥发油的质量控制。
我院已用上述方法对相关制剂进行质量检验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I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42-43.[2] 刘志华,周德英.GC-MS法检测广藿香挥发油的化学成分[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95-98.[3] 王俊华,符红.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气质联用技术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7):579-580.[4] 陈秀华,刘强,陈兴兴,等.广藿香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的比较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27-128.[5] 王建刚.藿香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食品科学,2010,31(8):223-225.[6] 林彦君,许莉,陈佳江,等.川藿香与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对比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20):100-102.[7] 王冬梅,杨得坡,王发松,等.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及其化学生态型的探讨[J].中草药,2005(9):1302-1303.[8] 莫建霞,蔡程,张霞燕.广藿香与土藿香的挥发油成分和显微特征比较[J].中药材,2009,32(11):1675-1677.[9] 罗集鹏,刘玉萍,冯毅凡,等.广藿香的两个化学型及产地与采收期对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3,38(4):307-310.[10] 张桂芝,顾玲燕.山柰挥发油的红外光谱法与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252-2254.[11] 张桂芝,顾玲燕,孟庆华.山柰饮片挥发油的GC-MS特征成分和指纹图谱研究[J].中成药,2009,31(7):985-988.[12] 赵玉兰,张桂芝,王忠慧.片姜黄饮片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9):33-35.[13] 刘亮锋,黄晓丹,蔡大可,等.广藿香油及藿香油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2):100-102.[14] 王吉春.广藿香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