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73.00 KB
- 文档页数:17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至5题儒家伦理具有“情感理性”(“情理”)的特征。
所谓情感理性,即以情感为出发点与价值标准的理性思维形式。
自孔子开创儒学一脉,儒家伦理就以“仁”作为核心,并将“仁”奠基于血缘亲情之上,以朴素的孝、悌为“仁”的起点,以“心安”为这一基本价值的依据;又超越血缘情感,以“泛爱众”为终极目标,走向“爱人”,确立了儒家伦理的框架。
基于人的情感而言“理”,成为儒家伦理的一种“基因”,影响深远。
一般认为,孔子的伦理思想围绕“礼”与“仁”的关系而展开。
“礼”是系统化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要求,贯穿于“丧、祭、射、御、冠、昏、朝、聘”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仁”,在一般的意义上是人内心的“爱人”之情。
孔子认为,只有以“仁”为基础,才能有“礼”的规范,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没有内心之仁,伦理秩序就失去了依据。
具体而言,“仁”或“仁爱”的第一步是血缘之爱,“爱”之情感是孔子言“仁”时的原初含义。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本,基也”,故杨伯峻先生将“本”解释为“基础”而不是“根本”,这一点非常重要。
“孝”是“善事父母者”,“弟”是“善兄弟也”。
人在世间首先面对的伦理关系即是如何对待血缘亲人,处理好这一伦理关系是一切道德行为的起点。
以孝、悌为“仁”的基础,意味着这是道德行为的开始;若言孝、悌是“仁”的根本,则意味着最高目标的完成。
显然,孝、悌只能是道德实践的起点。
孔子以血缘之爱为仁爱的起点,除《论语》外,《中庸》中也载有孔子对仁的看法,即“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国语·晋语》亦曰“为仁者,爱亲之谓仁”。
因此,孔子以爱亲为仁的基石是十分确定的。
那么,为什么子对父必是孝,弟对兄必是悌?为什么血缘之情如此重要,有着不言自明的价值?因为这是人自然而然的、本能的情感。
一、积累与运用(18分)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或根据字形注出拼音。
(3分)(1)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quán qū的,双颊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
(高尔斯华绥《品质》)(2)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tán huā yí xiàn,未老而先亡。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3)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鲁迅《拿来主义》)2.默写填空(请选择其.中.5.句.。
填写时注意序号的对应)。
(5分)(1)且矫诏纷出,,,不敢复有株治。
(张溥《五人墓碑记》)(2)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
(屈原《离骚》)(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4)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张溥《五人墓碑记》)(6),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3.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全球约有29%的人存在各种睡眠问题,中国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高达42.7%。
如何提高睡眠质量呢?睡眠讲究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公众对于明星娱乐信息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
根据中国社科院一份《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上网阅读新闻是互联网用户重要的网上活动,而在诸多新闻类型中他们阅读最多的正是娱乐新闻(65.5%),其次才是国内时事(55%)。
C.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
D.脸型扁平、小眼睛、单眼皮……美剧中的中国人往往有一套“定型化”的描述,但是“定型化”并不是只针对华裔。
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一篇沁人心脾....的文章。
2020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昵称(nì)质量(zhǐ)衣钵(bō)因噎废食(yē)B . 刍议(chú)熟稔(rěn)露脸(lù)瘙痒难忍(sào)C . 奇葩(pā)笑靥(yǎn)当真(dàng)物阜民丰(fù)D . 绮丽(qǐ)木讷(nè)顷刻(qǐng)入不敷出(fū)2. (2分) (2015高一上·乐山期中)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戕害熠熠闪光九牛一毛流岚虹霓B . 曙光萦青缭白茕茕孑立斑阑锦缎C . 瞳孔玲珑剔透无处逃遁杜娟啼血D . 脊骨不屈不挠百舸争流沧茫大地3.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B . 我们的工作是有些问题,别的且不说,小林的新闻稿就写得没劲,每篇几乎都是些穿靴戴帽的空话。
C . 他自小没见过世面,好不容易进了城,只见车水马龙、大街小巷,如同“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D . 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4. (2分) (2016高一下·泉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接受越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越南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 .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总理的激情话语,有力地传递出政府解决民生难题的庄重承诺,弘扬了推进社会发展转型的价值取向。
C . 从文化哲学意义上来理解,乡愁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同时是一种根源意识的体现,也是对这个归属和根源的一种亲和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小康,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社会理想。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当然,这里的“小康”与作为一种社会理想的“小康”在意义上是不同的。
历来的训诂家们认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百姓太辛苦了呀,让他们休息一下吧。
”不过,我们也不妨将其设想为一种告诫:不要让老百姓过得太艰苦。
至于把“小康”作为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则是记载于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礼运》,其中描绘了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图景:大同社会是一个财产公有、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社会保障健全和社会秩序稳定的最高理想社会;小康社会则显示出不同的社会面貌,从古代儒家的思想渊源看,描述的是随社会规模的扩大,由氏族社会向生产分工的文明社会的转化,是一个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天下为家”,也是一个靠礼仪关系维持的理想社会。
儒家学派从历史循环论出发,幻想着返回原始田园牧歌式的大同生活。
但到了近代,自进化论传入中国,“小康”就成了通往“大同”进化历程的中间环节。
例如,根据戊戌变法的思想领袖康有为的说法,小康之世是社会从多灾多难的乱世发展到世界大同的太平世界的一个中间驿站——人类要从乱世进化到太平之世,中间必须经过一个小康之世的阶段。
为了宣传其历史进化论思想,康有为采取了“托古改制”的方式,声称自己在孔子著作《春秋》中发现了“微言大义”,在他看来,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每变一世,则愈进于仁”,即社会是由“据乱世”进到“升平世”(小康),再由“升平世”进到“太平世”(大同)的。
材料二:与中国共产党在此前历史阶段上的理论创新相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在落实马克思主义“全局观”的问题上,无疑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目标是强调小康社会建设必须要注重“全面性”。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3月)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1. (2分) (2017高二下·磁县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划横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沛公欲王关中A .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B . 常以身翼蔽沛公C . 道芷阳间行D . 项伯杀人,臣活之2. (2分)下列句子中的文言句式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之二虫又何知A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无乃尔是过与B . 文采不表于后世;是以见放C . 安能以身之察察;客有吹洞箫者D . 《齐谐》者,志怪者也;列坐其次3. (2分) (2019高一上·虹口竞赛)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中的“烟花”指的是()A . 出春花开的景色B . 暮春飘飞的柳絮C . 初春淡淡的景色D . 暮春浓艳的景色4.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当我们来到国家森林公园时,观赏着那壮观而姿态万千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一下子振奋起来。
B .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
C . 越剧不断改革新的主题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以及民间社团的兴起,都对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关注和热爱越剧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D . 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不再把干个体看作丢脸的事,他们已经坦然地加入到个体户行列中来。
5.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 《悲惨世界》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小说人物命运悲惨感人,令人不忍卒读。
B . 李娜团队,上上下下都能够同舟共济,相敬如宾,故而能屡创佳绩。
C . 各级领导干部对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能麻痹大意,必须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D . 看完易建联伤后复出的首场比赛,人们大喜过望,先前的一切疑虑都涣然冰释。
浙江省湖州市高一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 (2015高二上·济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9-2020年高一下学期三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朱拓.(tuò)面颊.(xiá)碾.(niǎn)坊藩.(fán)篱B.炮烙.(lào)憎.(zēng)恶窈.(āo)陷角隅.(yú)C.陈轸.(zhěn)参乘.(chéng)刀俎.(zǔ)涎.(yán)皮D.歆.(xīn)享傩.(nuó)送甬.(yǒng)道游说.(shu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小沈是我青梅竹马....的旧友,当时我们像亲兄弟一样在一块玩。
B.一切有良知的人都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不能暴殄天物....,任意糟蹋。
C.这里的防汛抗洪斗争,如果没有党的领导,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堪设想....的。
D.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和征服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B.这篇文章其中分析了形式,辨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大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心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C.交通台日前播报说,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时间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大学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为紧密的一组是览中华文化遗产,可以,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
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和血汗;;。
①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屈辱与辛酸②激起无限的赞叹③京剧的铿锵,越剧的柔美,昆曲的绵长,那跨越历史的生命力而今正受到严峻考验④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A.②④③①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 D.④②①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2021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一)(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
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
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
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
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
遂定交。
高祖入关,走亮自归,授土门令。
方岁饥,境多盗贼。
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
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贞观初,出凉州都督。
时突厥亡,帝进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
又置降胡河南。
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
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
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
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臣以为诸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
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
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
”帝纳其计。
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
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
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帝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
每番直,常假寐。
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
”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
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
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
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
”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
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
十八年,卒,年五十九。
将敛,家无珠玉为含。
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
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
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省:xǐng,探视,问候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绥:安抚C.劝.垦田,岁大熟劝:鼓励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2.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3分)①为剑南道巡省大使②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③间出击盗,所至辄平④每番直,常假寐⑤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⑥家无珠玉为含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⑤D.①③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亮知恩图报。
绍兴市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4题;共10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 唆使(sǒu)挫折(cuò)黝黑(yǒu)焚琴煮鹤(fén)B . 恸哭(tòng)煊赫(xuǎn)狡黠(xié)间不容发(jiān)C . 坊间(fáng)溃脓(huì)偌大(ruò)喁喁私语(yú)D . 籼米(xiān)穴位(xué)拂晓(fú)亟来问讯(qì)2.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烟火作为中国的民俗文化,其所沉积的宗教、民俗、神话、社会乃至美学意义,令人叹为观止。
虽然烟火在天空________,却以其华丽盛大给人留下恒久的记忆。
()。
它是燃烧柴火以“敬神驱邪”的一种宗教行为。
竹子在燃烧时,因受热会猛然炸裂,声音巨大,________,最能达到爆的效果,所以竹子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燃料,“爆竹”也随之流行开来。
但伴随着现代都市文明的崛起,烟火与其在实践层面的冲撞、矛盾,远大于两者在文化上的依存。
烟花爆竹四处燃放,让都市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近年来,由艺术家、工艺师、城市管理者等合作的,以烟火为媒介的大型公共艺术,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
凭借现代科技的支持,烟火已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使烟火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这一点与传统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可谓是________。
从爆祭转向大型公共艺术,烟火让我们________,触摸到了一个都市、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尺度。
燃烧于夜空的璀璨景象,震荡于寰宇的爆炸之声,不仅唤醒我们古老的记忆,也让我们明天的道路熠熠生辉。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现代科技的支持,让烟火在艺术与审美层面完成了自我重生,并将视觉盛宴转化为心灵的震撼,从而起到了在公共艺术上的教化功效。
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通过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可以有效的总结经验和学习中的不足点,并且归纳出所学的语文知识。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语文月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浙浙浙浙浙2020-2021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三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三)(8分)26. 补写出下面句中的空缺部分。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宗庙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为小相焉。
【答案】(1). 风乎舞雩(2). 咏而归(3). 摄乎大国之间(4). 因之以饥馑(5). 申之以孝悌之义(6).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 如会同(8). 端章甫【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舞雩、咏、摄、馑、悌、颁、负戴、甫。
浙江省嘉兴市五中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五、默写25. (1)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
子路的性格直率,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
”中可以看出。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
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如其礼乐(2). 以俟君子(3). 为国以礼(4). 其言不让(5). 吴楚东南坼(6). 乾坤日夜浮(7). 以其无礼于晋(8). 且贰于楚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俟”“坼”“乾”“贰”。
2021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xx.03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荟萃.(cuì) 齑.粉(jī) 诟.骂(gòu) 死有余戮.(lù)B. 颓垣.(yuán) 湮没..(yān)瞭.望(liào) 晶莹剔.透(tī) C.觇视(chān) 肩膊(bū) 鬈.曲(juǎn) 通衢.大道(qú)D.噩.梦(è) 洞窟.(kū) 纤.绳(qiàn) 茕.茕孑立(qióng)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3分)A.婉转悠扬古墓荒冢翠锦斑斓明灭闪烁B.饱经苍桑雄伟瑰丽浮想联翩层峦叠障C.养尊处优浩浩荡荡荒诞不经飞流急湍D.命途多舛寥寥无几促膝谈心云蒸霞蔚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万水奔腾着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
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真是千钧一发....。
B.肖邦的创作是如此博大精深,又是如此有意识地自成一体,因此,可以毫无愧色地说,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的组成部分。
C.有一次(也只有这一次),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经心....地走进他的店铺。
D.索契冬奥会女子冰球资格赛决赛,中国女子冰球队2:3惜败捷克队,失利后的中国队的姑娘们黯然神伤....。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代送,车费减倍。
B.在索契冬奥会上扬我国威的体育健儿抵达首都机场后,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C.要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内容多而杂的状况,就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冲出应试教育的误区不可。
D.通过最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让我联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联想到一望无际的山川、树木、村舍、田野、池塘和湖泊。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走进国家图书馆那古朴庄严的阅览大厅,任何一个参观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放轻脚步,甚至屏住呼吸,以免_________公众专注的阅读。
浙江省绍兴市高一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 (2015高一上·河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孔子,把《论语》视作唯一信得过的依据;并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它当成了孔子乃至孔门思想的全面记录。
而没有注意到《论语》编纂也是有重点的,也要遵循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基本原则,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
这就导致人们对《论语》产生误解。
例如,现代所有的《论语》普及本,都把孔门所谓的“士”译作“读书人”,不少教育史论著认为孔门的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以前者为重心。
其实,春秋时代还没有常备军,官制文武不分职。
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的将领。
与此相应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也是文武兼备的。
其中“射”是射箭,“御”是驾驭战车,即使平时演练也有“五射”“五御”等极为繁难的要求,属于早已规范化了的系统的军事教育科目。
以历史的眼光看射、御,其专业化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射击与驾驶战车技术。
借用现代术语来说:射、御这两项武艺,是每个受教育者必修的基础课,而不是可学可不学的选修课。
至于孔子所办的私学,既然教育目的仍然是培养修己治人的“君子”,那就不能不受官学教育传统的影响,不能不以传统“六艺”为弟子必修的基础课;更不能不受当时社会需要的制约,致力于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
不然的话,孔门弟子从政以后,怎么能够适应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孔子私学还会有什么吸引力?关于孔门的武艺传授,《礼记·射义》中有颇为生动具体的记述。
从孔子带领弟子在“矍相之圃”演习“乡射礼”的情况来看,孔门射艺教学既有孔子亲自示范,又有对要领的口头讲解,还十分重视将德育贯穿其间。
孔子做射箭示范时“观者如堵墙”,可见其射艺之精湛。
至于孔子驾驭战车的技艺,《论语·子罕》中也有反映:达巷党人叹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即谓之学而不专、缺乏强项。
孔子知道了,便与门下弟子商议,拟在射、御二艺中选一艺来展示所长。
这说明在孔子及其同时代人的心目中,所谓的“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传统的“六艺”之学。
孔子经过比较权衡,选定以“执御”来展示专长,可见其御艺亦相当娴熟,可能更优于射艺。
由此窥测孔门之御艺传授及弟子驾驭战车的水平,应当也不会比射艺差。
以往论者多将“御”混同于一般的赶马车。
其实,赶马车称“仆”,如《论语·子路》中有“子适卫,冉有仆”;驾驭战车才称“御”,如《诗经·车攻》中有“徒御不惊”。
特别是当“射”“御”并举时,“御”绝不可以混同于“仆”,而只能是指“六艺”中的这项武艺。
(1)下列对“六艺”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六艺”在本文中主要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
B . 在孔子时代,“六艺”中的“射” “御”是受教育者必须学习的科目。
C . “六艺”教育体现文武兼备的原则,是由当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决定的。
D . “射”“御”被孔门重视,正源于孔门对社会需要的顺应和对教育传统的继承。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认为孔门教育内容只有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人们误解《论语》的典型表现。
B . 不懂《论语》编纂有其重点,是学术界研究孔子只取信《论语》的重要原因。
C . 《论语》不与“六艺”“六经”重复的事实,是遵循著书立说的一般规律的结果。
D . 从重视“射”“御”的程度看,当时官学的教育内容主要为军事,孔门也不例外。
(3)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 . 孔子时代各级官吏平日以理治民,农闲时节教民备战,战时出为带兵之将领,这与当时“三育”并举息息相关。
B . 孔子的射艺御艺都很精湛,孔门关于射艺御艺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能更好地顺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C . 孔子教育因为要扭转“博学而无所成名”的被动局面,所以加大了对生员“射”“御”技能的强度训练。
D . 《诗经·车攻》中“徒御不惊”中的“御”也绝不可能混同于“仆”,因为“御”是驾驭战车的专称。
2. (12分) (2017高一上·佛山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云和梯田张抗抗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此时,眼前那些高低起落、依次递接的田畔,或大或小或长或短,依山就势形状各异,顺着山坡一块块不规则地蜿蜒开去。
一层层沉降,通往山洼里黑瓦白墙的小村落;一层层升高,则通往山顶的云端去了。
远眺层层梯田,犹如面对着一座盘旋陡立的天梯。
正是清明时节,梯田已开始灌水,咕嘟咕嘟的流水声箜箜作响,犹如节律均匀的弹拨乐。
山水自上而下流入,即使是再小的田池,边缘都留有缺口,一畦注满,便自动流向下一层的田畔,有如大江大河里一级级的“梯级电站”。
田畔蓄满水后,一畦畦平展展、亮汪汪得晃眼,似有神灵夜半在山上置放了无数面镜子。
天亮之后,整座山谷成了一个镜子创意博览会——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一面一面无数面镜子,顺着山坡,妥妥帖帖地铺展开去。
田埂上刚发芽的青草,一圈圈一道道,为镜子镶上了翠绿的镜框。
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尚未到开犁节,几头水牛悠然在田间啃着嫩草,田畔里盛满明晃晃的清水。
这个时节,梯田是透明而宁静的,给人遐想的空间。
水孕万物,水气氤氲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的梯田四季,如同幻象一般浮现:梯田在湿润的微风中苏醒,一簇簇一行行低矮茁壮的水稻秧,齐刷刷地摇曳,绿茸茸油汪汪,在秧苗底部的空隙里,闪过荧荧的波光,银水绿影——那是水灵灵的春梯田。
春梯田,是一轴淡淡的水墨画。
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
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
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
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
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
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
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
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
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
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
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
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
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
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
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
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
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
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
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
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
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这两句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
B . 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
C . 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奋斗的精神。
D . 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2)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
(3)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二、选择题 (共8题;共16分)3. (2分) (2015高一上·双鸭山期中)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李凭箜篌引引:古代一种诗体标志B . 吴丝蜀桐张高秋高秋:指弹奏的时间C . 芙蓉泣露香兰笑芙蓉泣露:形容乐声惨淡D . 昆山玉碎凤凰叫昆山玉碎:形容乐声凝重4. (2分)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B .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C .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述说D .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收获5.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B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既见复关,载笑载言D . 既替余以蕙纕兮/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6. (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 顾计不知所出耳窃计欲亡走燕B . 愿举国为内臣不敢举兵以逆军吏C . 欲因此过为奏请诛错过客以观公子D . 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7. (2分)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如果不使秦国的土地受到侵损,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B . 萦青绕白,外与天际--------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山顶和天一样高而无边无际。